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要素饮食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实验组40例脑卒中患者给予早期要素饮食肠内营养;对照组40例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予以鼻饲喂养牛奶、粥汤、菜汤等饮食。比较两组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结果:早期要素饮食肠内营养支持效果好,并发症少。结论:早期要素饮食肠内营养在脑卒中患者临床治疗中具有较好疗效,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影响其预后。关健词:脑卒中要素饮食肠内营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经鼻胃管鼻饲泵持续泵入肠内营养液法对脑卒中致吞咽困难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观察组106例脑卒中致吞咽困难患者鼻饲采用经鼻胃管鼻饲泵持续泵入食物的方法,对照组98例患者采用传统注射器间断注入食物的方法,比较2种鼻饲方法 14 d内对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心率及呼吸频率较对照组明显平稳(P均〈0.05);观察组鼻饲后发生各类并发症14次,对照组发生162次,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卒中致吞咽困难患者鼻饲时适宜采用持续鼻饲泵泵入食物法。  相似文献   

3.
规范鼻饲流程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颖 《内蒙古中医药》2011,31(24):150-151
目的:探讨规范鼻饲流程对脑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2月-2011年2月,我科收治的脑卒中置鼻胃管肠内营养支持的病人6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34例,对照组3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实验组均严格按照规范的鼻饲流程、鼻饲流质及营养液,观察效果。结果:实验组肺炎的发生较对照组明显减少,有显著差异。结论:规范的鼻饲流程,能有效地预防及减少误吸,从而减少了肺炎的发生,降低了卒中病人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采用营养泵行肠内营养支持的效果。方法将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营养泵控制肠内营养液的速度行持续泵入,同时使用加温器保持营养液温度在38~40℃。对照组采用传统50 mL注射器缓慢推注温度为38~40℃的营养液。观察2组患者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患者肠内营养后营养状况均改善,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是实验组腹胀、腹泻、反流、呛咳、误吸、胃潴留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老年气管切开卧床患者不同鼻饲方法的效果。方法将在本科住院的40例老年气管切开卧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给予200 mL鼻饲泵持续泵入1 h,对照组给予传统的200 mL注射器注入方法,30 min内喂完,2组连续行肠内营养20 d。结果观察组的误吸、呕吐、反流性食管炎、腹胀腹泻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鼻饲泵持续泵入的鼻饲方法能有效降低老年气管切开卧床患者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患者鼻饲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措施。方法:对5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的鼻饲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和改良鼻饲方法(实验组)进行对照观察,比较两组鼻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呛咳、食物反流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胃潴留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增加胃管置入深度和鼻饲时抬高床头并保持此体位30--60分钟的护理方法,可明显减少脑卒中患者呛咳、食物反流-b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早期(伤后48h~3周)应用胃肠内乳剂瑞代支持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对降低低蛋白血症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69例入选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早期应用胃肠内营养乳剂瑞代,对照组34例按传统方法鼻饲流质饮食,其余治疗两组无差异。于伤后48h内分别开始使用胃肠内营养乳剂(瑞代)胃管注入和传统方法鼻饲流质饮食,两种不同营养治疗持续期限为21d,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和血清总蛋白(TP)的动态变化。结果:低蛋白血症实验组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发生率为38.3%,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13,P〈0.05),ALB实验组为(36.87±5.47)g/L,对照组为(33.41±5.26)g/L,TP实验组为(67.12±8.27)g/L,对照组为(63.67±9.16)g/L,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对预防和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效果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可显著降低低蛋白血症的发生。结论:早期胃肠内营养乳剂瑞代应用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治疗中非常重要,对减少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低蛋白血症有明确效果。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探讨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对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营养状态和康复的影响。方法:选 取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 2020 年 2 月至 2022 年 2 月期间接受治疗的 160 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 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80 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制剂经鼻胃管间歇注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在进食时加 入凝固剂,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期间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及胃肠耐受性、肠内营养不同时点热量达标率、干预 前后营养指标、血液检测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误吸、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观察组患者呕吐、腹胀、腹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第 3 天、第 7 天肠内营养热量达标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体质量、肱三 头肌皮褶厚度(TSF)、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总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凝固剂加肠内营养制剂可有助改善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及营养状态,减少误吸和吸入性肺炎发生, 减少胃肠不耐受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持续肠内营养对防治重症脑卒中患者应激性消化道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0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标准配制的匀浆膳,通过鼻胃管早期持续泵给进行肠内营养(EN);对照组采用家属提供鼻饲食物,通过鼻胃管定时间歇注入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检验胃内容物及大便潜血、出血等消化道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53例中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情况16例,发生率30.2%;治疗组53例中出现消化道溃疡出血情况9例,发生率16.9%。结论早期持续肠内营养能有效防止重症脑卒中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螺旋型鼻肠管在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以期提高置管成功率,降低患者痛苦。方法:将需肠内营养支持的危重患者69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螺旋型鼻肠管,对照组34例采用普通硅胶胃管。两组的营养液均使用能全力或百普力,用鼻饲泵匀速持续输注。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高于对照组,胃潴留、呕吐、返流、误吸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危重患者肠内营养支持中使用螺旋型鼻肠管能减少患者的不良刺激及更换胃管的痛苦,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敏灸预防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效果。方法:48例老年肠内营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予鼻饲肠内营养制剂及常规护理,观察组热敏灸天枢、神阙、关元,比较两组患者的腹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腹泻发生率为13.0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热敏灸治疗天枢、关元、神阙可有效减少老年患者肠内营养并发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方法:将实验组采取加温持续小量均匀泵入肠内营养液,对照组采用分次定量鼻饲,比较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腹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5)。结论:加温小量持续泵入营养液可降低危重患者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李扬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23):26-27
目的:比较两种急性脑卒中鼻饲营养液方法,对比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照组采用分次灌注,实验组采用输液泵持续鼻饲,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并统计。结果:实验组出现腹泻、胃潴留、误吸及高血糖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输液泵鼻饲营养液的方法可明显降低鼻饲的并发症,效果优于传统的鼻饲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3月—2009年4月诊断为重症脑梗死患者80例并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组)以及传统的鼻饲营养供给干预(对照组),2周后分别测定其胃肠功能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发生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情况的患者比例,对照组明显高于治疗组,二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间各项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分析表明,治疗组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补充,对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肠胃功能的改善、减少并发症以及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和探讨神经外科术后早期胃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和作用。方法:将2007年1月至2011年7月之间我院神经外科术后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在术后48小时给予留置鼻胃管,推注鼻饲液,鼻饲液的量及配置根据病情逐步调整,由少到多、由稠到稀逐渐过渡。对照组于术后48小时给予肠外营养,至肠鸣音出现后改为肠内营养。并给予留王胃管护理。于术后28天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血生化检查结果、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情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血生化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病情恢复良好。结论:对神经外科术后病人实施早期胃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同时还应加强留置胃管的护理,进一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帮助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应用益生菌对于呼吸内科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呼吸内科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均给予早期鼻饲肠内营养,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于肠内营养前30 min给予益生菌,分别观察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胃肠道适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发生腹泻、反流、便秘、胃潴留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患者自首次给予肠内营养至达到目标量的平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研究组患者胃肠道适应性优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联合益生菌可提高呼吸内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支持效果,益生菌有利于改善患者肠内微环境、促进营养吸收和肠道适应性、减少并发症,从而使肠内营养支持达到更好的效果和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运脾通下中药方剂对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0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2例,2组均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治疗组同时予鼻饲运脾通下中药方剂.结果:肠内营养期间,治疗组总体耐受性好于对照组,且无肠内营养终止例数(P<0.05),胃肠道并发症方面:胃储留、腹胀、便秘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下降(P均<0.05).治疗组患者恢复排便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有呕吐反流、腹泻例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脾通下中药方剂能提高创伤性脑损伤昏迷患者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探讨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两种不同的肠内营养进行鼻饲引起胃内容反流的发生率.方法:将96例需行肠内营养的大面积脑梗死患者随机分成营养米粉组和能全力组,每组48例.两种均以分次投入的方法进行营养支持,比较两种反流的发生率.结果:营养米粉反流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能全力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应用能全力能有效减少胃内容物反流而致误吸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早期肠内营养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感染的影响,以此为临床防控感染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患者96例,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实验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实验组行肠内营养支持,对照组行肠外营养支持,观察两组患者感染情况及肝功能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切口感染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腹腔内感染率和腹腔外感染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1-3)一8一D葡聚糖浓度及内毒素术后第8天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态,保持患者肝功正常,减少腹腔内外感染的发生,对于临床防控感染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对肝胆患者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体会,指导临床治疗和恢复。方法:抽取我院于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80名肝胆外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40名,肝胆外科术后行早期肠内营养。对照组40名,肝胆外科术后行常规肠内营养。术后随访1月-2月,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7天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预后营养指数(PNI)等功能指标,并对术后疗效进行评定。结果:两组相比,实验组术后ALB,PA及PN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显效32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包括显效和有效)为95%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方法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可对肝胆患者外科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产生较好效果,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应当在临床上推广使用,但应注意早期肠内营养的经验及术后规范的临床护理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