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观察不同穴位针刺对暂时性局部脑缺血的作用,采用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测定和TTC染色法,结果表明,电针能促进皮层体感诱发电位的恢复,可使脑缺血后脑梗塞体积减小,且督脉穴位针刺在促使脑缺血后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恢复上可能具有相对较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听皮层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庆辉  曾兆麟 《针刺研究》1998,23(2):135-139
以穴位电针作为躯体感觉刺激,观察了大脑皮层经穴体感诱发电位与声诱发电位的相互作用。在豚鼠听皮层可记录到电刺激穴位的体感诱发电位以及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和短声刺激引起的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听觉-体感复合诱发电位不是独立的听皮层诱发电位和穴位体感诱发电位在听皮层相加的结果,说明这种多感觉信息处理来源于皮层下水平。  相似文献   

3.
大鼠大脑皮层SI区神经元对电针和手针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袁斌  庞天赐 《针刺研究》1991,16(2):79-86
<正> 人们早已知道,电针穴位可以在大脑皮层体感区引起诱发电位,据此许多研究者相信,针感的产生和大脑皮层有密切关系。近年来的研究进一步表明,皮层体感区(SⅠ区和 SⅡ区)对许多皮层下核团中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具有下行调制作用。有的作者指出,针刺穴位激活皮层神经元,  相似文献   

4.
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感觉传入活动过程和皮层机能状态,因而可借以作指标,从诱发电位不同成份的机能意义及针刺后的变化推测针刺作用的所在部位。本工作采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方法记录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探讨影响诱发电位的一些因素,着重分析针刺穴位对诱发电位早、晚成份的影响。方法检查对象为正常健康人,部份为非神经系统疾病的针麻手术病人。刺激右腕正中神经,相当内关穴处,在左侧头部上肢体感投射区用针电极记录诱发脑电活动,参考电极在左乳突。脑电信号经生理记录仪放大后送入国产TQ-19医用电子计算机叠加平均,用X-Y函数仪描记结果,针刺左侧合谷、内关穴,诱导30分钟,调节合适的频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5.
<正> 近年来,大量的针刺镇痛研究资料表明,大脑皮层体感Ⅰ区(SⅠ区)和丘脑中央外侧核与痛和针刺镇痛关系密切。如电刺激猫牙髓,可在皮质体感Ⅰ区记录到由Aδ传入纤维引起的皮层诱发电位。当电针“下关”等穴时,则可抑制皮质体感Ⅰ区内的这种诱发电位。表明皮质体感Ⅰ区即可以接受痛信息,又可接受针刺穴位的信息。中央外侧核是丘脑内参与针刺镇痛的重  相似文献   

6.
针刺与大脑皮层诱发电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本文对七十年代以来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时,常常以体感诱发电位作为反映疼痛的客观指标,故有关针刺对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大多为体感诱发电位的研究。针刺对视觉和听觉诱发电位影响的研究较少。在以往的诱发电位研究中常以波幅大小来代表皮层的兴奋性,诱发电位的波幅减小是否代表皮层处于抑制状态而波幅加大是否代表兴奋仍值得探讨。故仍有必要深入开展针刺过程中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本文观察表明,头穴针刺能够有效地降低体感诱发电位(SEP)皮层电位的异常率(包括缩短皮层电位的潜伏期,再现和提高皮层电位的波幅)。说明体感诱发电位(SEP)皮层电位可做为头针治疗中风偏瘫效果和动力性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8.
电针对脑缺血后期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在大脑中动脉阻塞及再灌注动物模型上,观察电针对脑缺血85天后的体感诱发电位,脑损伤体积及丘脑萎缩程度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电针组缺血侧的体感诱发电位恢复明显优于脑缺血组,脑损伤体积明显小于脑缺血组,丘脑萎缩程度明显轻于脑缺血组。提示电针对脑缺血后期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孔健  杨秀珍 《针刺研究》1997,22(4):283-286
本研究采用美国NEUROSCAN公司生产的128-ESI系统对刺激手三阴经不同经穴大脑皮层体感诱发电位(SEP)N20成分及其后约20毫秒内的SEP脑地形图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刺激穴位后SEP皮层早成分在皮层的分布范围,不仅局限于刺激部位对侧的大脑皮层中央的体感区,而是能够扩及到皮层的许多部分,并且有一个动态的衍变过程。表明人类大脑对接受刺激经穴的信息有相当复杂的机制。对刺激不同的穴区得到的SEP皮层早成分地形图进行观察,发现大脑皮层的兴奋区时序变化都有一个大体近似的过程,额区、中央、颞、枕等区都参与了针刺信息的感知过程,为进一步揭示针刺作用机理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太冲对健康人群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探讨躯体刺激对感觉皮层的兴奋性作用,为临床循经远端选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纳入健康志愿者10名,在电针左侧太冲前后测定阴部神经体感诱发电位(PSEP)、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SEP),比较电针前后诱发电位的差异。结果:电针左侧太冲后,左下肢体感诱发电位(L-LSEP)波幅较针前升高(P<0.01);针后即刻,LSEP的潜伏期、右下肢体感诱发电位(R-LSEP)波幅、PSEP的潜伏期及波幅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太冲能提高针刺侧大脑感觉皮层(下肢区)兴奋性,而对邻近感觉皮层(生殖器区)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