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7 毫秒
1.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李东垣《脾胃论》中的名方,用以治疗由劳倦、饮食不节等因素引起的脾胃虚弱,火邪乘之的病症。肖相如教授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大部分复发性口疮患者具有"上有口疮、下有便溏"的临床特点,此特点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的主治病机相合。肖相如教授在临床中常以此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并将此经验归纳为"复发性口疮,大便溏泄者,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主之。"此经验在临床使用中快速便捷,屡投屡效。  相似文献   

2.
李京津 《新中医》2018,50(5):224-226
糖尿病并发口腔溃疡的发病机制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有相通之处,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气火失调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虚火上炎,循经上扰咽喉而入口舌引起病变是其病机;治疗上应以补脾胃、泻阴火为主,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辅。上述认识为糖尿病口腔溃疡的辨证论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率的影响,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进而探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作用机理。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20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药加吗叮啉口服治疗,连续4周;对照组患者给予吗丁啉口服治疗,连续4周。观察治疗后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对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率、糖化血红蛋白、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的影响,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极显著(P0.01);糖化血红蛋白、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极显著(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胃排空率均明显升高,糖化血红蛋白、胃动素、胃泌素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可促进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率,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胃动素、胃泌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辅治2型糖尿病的效果。方法:9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均用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和阿卡波糖治疗,试验组加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试验组较对照组高(P<0.05)。试验组HOMA-IR低于对照组,HOMA-β高于对照组(P<0.05)。FPG、2hPG水平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辅治2型糖尿病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李杲阴火理论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整理与分析,发现近五年来,医家对“阴火”本质的研究,主要有妄动的相火,内生之火以及气虚发热三种观点。病因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产生的始动因素为饮食不节、劳倦过度与七情内伤,产生的根源为脾胃亏虚和元气不足。病机方面,主要有气火失衡伴升降失常以及脏腑功能失调两种观点。症状方面,医家大多认为阴火为病,元气不足与火热亢盛之象并存。治法方面,医家大多从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三个方面入手,以补中益气汤、升阳散火汤及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化裁使用。临床方面,阴火理论多运用于糖尿病、发热及消化类疾病的诊治,肺、心、肾、五官、皮肤等相关疾病亦有涉及。通过探讨李杲阴火理论的研究进展,以期达到丰富李杲学术内涵、拓展临床诊疗思路,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是李东垣《脾胃论》第一方,用于治疗脾胃气虚兼湿热证。笔者认为当前社会生活水平高,但损伤脾胃因素亦多,常造成各类疑难病例,应用补脾胃泻阴火汤加减治疗,常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唇口之疾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伏火是引起口疮常见原因,脾阳不升与胃火不降是脾胃伏火主要病机。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有虚、实火之分:实火者,多采用清、泻之法论治,方选泻黄散为主;虚火者,多采用升阳泻火法论治,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  相似文献   

9.
在李东垣之前已有关于阴火的名词,阴火论是李东垣对脾胃内伤学说的延伸,故专论其阴火论理论之涵。阴火的病因与六淫外感以及饮食、起居、劳役、七情内伤有关,病机要点在于元气不足,气火失调,由此而致脾胃气虚,阴火以乘;谷气下流,肾之阴火上冲;营气虚少,心之阴火炽盛以及肝、肺阴火内生。阴火之证乃内伤热中证,其治法以"益气升阳,甘温除热"为主,兼以泻火、散火,代表方剂为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和升阳散火汤。李东垣阴火论对后世有较大影响,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东垣在《脾胃论》指出脾胃气虚和元气不足会导致阴火内生,提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甘寒以泻其火"的治疗原则,并拟定补中益气为甘温除热的代表方。文章对何为"阴火"、脾胃气衰和元气不足为什么会导致"阴火"内生、"阴火"和"脾胃气虚"有什么关系进行了论述,并举临床验案,阐明了补中益气实质上是扶正祛邪,反映中医整体观念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肖云  陶文强 《河南中医》2021,41(4):523-526
脊髓病包括十种脊髓病和重症肌无力等疾病,病理机制为痰瘀互结,病机证素有痰浊、痰热、瘀血、瘀热。结合阎洪臣教授从肾论治,以补肾为大法治疗脊髓病的益髓诸方,完善了滋养肾精以养脑脊髓之阴体,温阳益气复用以彰脑脊髓之阳用的遣方思想,为“体阴用阳治脑病”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病机-证素-药串”学说解析其用药组方规律,总结得出以益精填髓、温补阳气为基础,兼治痰浊瘀血的治法。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高血压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分为肝肾阴虚,心肾阴虚,阴阳两虚,痰瘀交阻等,病因有风、火、痰、虚、瘀之分,可单独出现,也可相互并见,多虚实夹杂;实证宜熄风、潜阳、化痰、祛瘀,以治标为主;虚证养肝,益肾,补气健脾等法,以治本为主。  相似文献   

14.
《山东中医杂志》2016,(3):193-195
研读李杲《脾胃论》等著作,认为其所论阴火为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太阴脾虚(湿盛)不能升清,阳明胃火不降所致。阴火异于阳热实火和阴虚虚火。本文考镜源流,认为阴火之论根于《黄帝内经》,其病因病机为饮食劳倦,损伤脾胃,致脾虚或脾虚生湿,不能升清,则胃土不能降浊,阳明不降而出现一派热象,此热中兼有脾虚中气不足之证,实为内伤虚火。其临床表现以热或在颜面,或在九窍,或在四肢,其热势或高或低,但均有气短声低、倦怠乏力中焦气虚表现,或肢体沉重、四肢不收、大便溏泄等湿盛之象。治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苦寒以泻其火。用药为人参、黄芪、羌活、陈皮、茯苓、猪苓、柴胡、升麻、黄芩、黄连等。方如补中益气汤、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散火汤、升阳除湿防风汤等。临证以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寒热错杂、虚实相兼一患者。  相似文献   

15.
阴虚体质是因体内阴液亏耗所致的一种以虚热内生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本文通过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近10年有关阴虚体质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整理研究发现阴虚体质人群易罹患糖尿病、高血压病两大疾病。因此本文利用中医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分析阴虚体质与糖尿病、高血压病2种疾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2种疾病的病因病机与防治方面提出见解以期为临床治疗研究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景岳补肾阴阳观之探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明代医家张景岳善用温补 ,重视补肾 ,并从理论的深度与实践的要求 ,认为补肾之法 ,真阴为本 ;育阴之用 ,涵阳为度 ;扶阳之妙 ,培阴生阳 ,形成了独特的补肾阴阳观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为临床防治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借助"问卷星"网络调查平台,采用自制调查问卷,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流行病学调研。结果:经调查67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平和质占19.25%;8种偏颇体质由多到少依次为:气虚质占21.64%、阳虚质占15.82%、阴虚质11.94%、气郁质占11.19%、湿热质占7.76%、痰湿质占5.22%、特禀质与瘀血质各占3.58%。结论: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多见,且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体质分布与地域相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6):446-448
钱乙五脏辨证对儿童抽动障碍的辨治具有重要的价值。抽动障碍非一脏之病,而是"五脏同病",肝风为病机之核心,或兼肺虚受邪、外风引动内风,或兼脾虚土衰、木乘脾土,或兼心热火旺、风火相搏,或兼肾阴亏虚、水不涵木。治疗尊五脏补泻的原则,以调肝熄风为本,针对不同的病机,或清宣肺气,或扶土抑木,或清心泻火,或养阴补肾。  相似文献   

19.
灸法通过腧穴作用于患病机体,调动机体内在因素,起到调和阴阳的作用,使失调的功能状态和物质代谢过程恢复到新的平衡状态。阴虚内热证的灸治通过导热外出、引热下行、助阳化阴而整合阴虚体质阴阳偏颇的状态,促其趋于阴阳调和。  相似文献   

20.
国医大师夏桂成从医经验丰富,学术思想独具特色,其临证经验与学术思想对当下临床不孕症治疗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强调以补肾调周之法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黄体功能不全性不孕以肾阳虚为主,主张补肾助阳,少数阴虚者,亦有兼夹郁火、血瘀、痰湿等病理因素;盆腔或输卵管炎性不孕多为瘀滞,兼夹湿热、寒湿、脾肾两虚,以活血化瘀、清热利湿、补益脾肾等法治疗;免疫性不孕以肝肾阴虚为主,治以补益肝肾,滋阴降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