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功能性水肿属于中医学"水肿"范畴,中医认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水液滞留为其病机。董飞侠教授根据功能性水肿在临床症状表现及发病人群中的特点,在治疗原则上循矩于脾肾,同时提出重视肝脏、针灸并用,取得了最佳临床效果。同时立足扶正固本、健脾补肾,从而匡正驭邪、利水消肿,正视疏肝理气、通利三焦得以调畅气机、气行水散。临床每遇顽固性功能性水肿施此扶正、补肾、疏肝之法屡试屡验,效果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是妇科常见疾病,肝木不疏、脾土不健、肾虚精亏为其产生的重要原因;气机郁滞、精血乏源、血络不和为其难愈的重要机制.本病以肝脾肾三脏功能失常为基础,治疗应以肝脾肾三元一体,疏肝、健脾、益肾相结合.其中肾精为生殖之本,固本培元为治疗之根基;肝气疏发是脏腑诸气升发之动力,脾阳升腾是化生气血津精之前提,因此调理肝脾气机又为治疗重点.临证当以理气培元为法,肝脾肾三脏同调,以调畅冲任、滋养胞宫.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3.
陈安凤 《中医杂志》2002,43(4):316-317
水肿一证,多从肺脾肾三脏论治。但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若肝能遂其条达之性,气机通畅,实有助于水液的排泄,唐容川《血证论》云:“气与水本属一家”,“气行水亦行”,“治气即治水”。可见肝与水肿的发生与治疗有密切的关系。1 肝与肺之水肿肝主藏血,性喜条达;肺主气,性喜宣肃,通调水道。当肝气郁结,气火上升太过时,肺之宣肃失司,制节不行,气不得降而上逆喘咳、便秘;同时水道不通,小便不利而发为水肿。王孟英  相似文献   

4.
王瑞道主任医师治疗肾炎经验丰富,兹将其用药经验简介于下:1水肿重在调气水肿是急慢性肾炎的主要外在表现之一,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失调为其基本病机,治疗重在调理气机。肺气郁闭,则通调失职,水液内聚,发为水肿,治宜通宣肺气。肺气通调,水液代谢正常,则水肿能消...  相似文献   

5.
中医对肾性水肿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水肿是肾性疾病的常见症状,其病理机制比较复杂,临床西药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副作用较大.中医将肾性水肿归属于"水气病"范畴.从中医理论角度论述了肾性水肿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认为肾性水肿与肺脾肾三脏有关,其病机在气在水在血,治疗应以肺为标,以肾为本,以脾为中流砥柱,从而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6.
罗宏 《光明中医》2008,23(11):1750-1751
目的:慢性肾炎即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简称,是一种常见病,在成人中慢性肾炎比急性肾炎多见,可以发生于不同年龄,以青中年多见。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以水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和肾功能异常为基本特征,多属中医“水肿、虚劳、腰痛、血尿”范畴,本文目的即谈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论治。方法:1.病因病机:(1)外邪侵袭:为主要诱发因素,风邪、水湿、湿热、湿毒等外邪乘虚侵袭人体,阻遏气机,气化失常而发病。(2)脾肾两虚:为发病的基础,病久阳损及阴,气病及血。水肿与肺、脾、肾三脏及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的失调有关。故其本在肾,其标在肺,其制在脾。临床上还要注意气、血、水三者的关系,气行则水行,气滞则水停,“血不利则为水”说明血能病水,水能病血,肝失疏泄,气机不畅,气滞血瘀,则可产生水肿。水肿消退阶段,其病机可出现肺脾气虚,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阴阳两虚,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且以脾肾两虚为基础,由阳损及阴发展变化而来。2.辨证施治:可以按水肿阶段与水肿消退阶段分别予以辨证治疗。结果:辨证水肿阶段治疗:宣肺利水、健脾利水、温肾利水、行气利水。水肿消退阶段治疗:补益肺脾、健脾固肾、温补脾肾、阴阳两补、气血双补、气阴两补、滋养肝肾。结论:慢性肾炎的中医病因病机以脾肾两虚为基础,由阳损及阴发展变化而来。治则当宣肺利水,候标解而从脾肾论治以固本。  相似文献   

7.
肾性水肿是肾内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易反复发作,属于中医"水肿"病范畴。其病机关键为肺失通调、脾失转输、肾失开阖、三焦气化不利,肺脾肾分属上中下三焦。从三焦辨证的角度探析远方教授对于肾性水肿的治疗经验,为肾性水肿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牛朝阳  李鹏超  孟庆良 《新中医》2020,52(15):185-187
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历史悠久、经验丰富。笔者从调五脏理论探讨肾性水肿的证治,认为肾性水肿初起多为外邪犯肺、扰及肺肾,病久则致脾肾两虚、水湿泛滥;而肝失疏泄、三焦气化失常是肾性水肿迁延反复的主要因素;气滞血瘀水停胶着夹杂为其重要病理改变。治疗宜重视肾脾肺三焦,可根据病情活用温阳化气、培土制水、提壶揭盖、通利三焦、行气活血等法,以使五脏得调、水肿得消,从而为中医药治疗肾性水肿提供有益思路。  相似文献   

9.
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是一种引起老年人严重视力下降的退行性病变,在中医学上属“视瞻昏渺”的范畴。临床多认为wAMD是由脾肾亏虚所致,病证多属本虚标实。脾肾气虚导致气机不畅、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津液输布障碍、血脉闭阻产生的痰、湿、瘀等病理产物瘀阻于脉道而发为本病。因此,治疗wAMD应着重以补益脾肾,调整气机、升清降浊为治则。在临床治疗本病时,注重运用升降理论,调补脾肾,调畅气机,畅达气、血、津液,常可达到脏腑清浊调和,目得所视。  相似文献   

10.
陈熠指出,妇科良性肿瘤临床主要表现为气机不畅、浊瘀成癓、精气不足三大特征.百通消瘤法以调畅气机,重在疏肝;消瘀破疲,软坚散结;充盈精气,调补脾肾三法合一.并举例说明运用该法在治疗卵巢囊肿、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住症等疾病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权  张学新  刘艳军 《河北中医》2016,(12):1768-1771
古代中医认为胸痹的病机是上焦阳虚,阴寒之邪乘虚而居阳位,导致胸中闭塞,气机不畅,阳气不通,故多以温通胸阳的方法治疗胸痹。名老中医范振域认为,人体气机的出入升降是人体生命活动主要的功能,胸痹发病的重要病理是气机失调,故"通"法治疗胸痹是以调畅气机为首要的治疗方法。调畅人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人体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通过宣通肺气,通降胃气,疏肝理脾,温通心肾,通降脏气,调畅全身气机,使脏腑功能调和,气血津液运化正常,则胸痹诸症皆除。  相似文献   

12.
笔者师从柴彭年主任医师10余载 ,对其学术思想感受颇多。柴师继承了前人的立论 ,但不为古人所拘 ,而又有所创新。提出“先后天并重”的观点 ,以此来指导临床治疗肾脏疾病。在脾胃病论治方面 ,认为脾胃病者 ,虚则气虚而陷 ,实则气上而逆 ,因此 ,在治疗上主张培补后天之本 ,调理气机。1水肿的治疗水肿 ,是肾脏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根据整体观念解释水肿的成因是肺、脾、肾3脏功能失调所致。正如张景岳所言“凡水肿之症皆肺、脾、肾三脏之病。”一般初期在肺 ,肿多见于皮腠或上半身 ;中晚期在脾肾 ,肿多在肌肤和下半身。肾病的水肿基本如此 ,急…  相似文献   

13.
张忠德平调五脏法治疗虚劳病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忠德教授对虚劳病的中医认识,着重从五脏虚损入手,认为虚劳病核心病机为五脏虚损,尤其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在治疗上以五脏辨证调治为总则,立平调五脏之法,有"健脾调营、醒脾疏肝、补脾宁心、补脾通络"的治脾法,调肾法及调肺法。  相似文献   

14.
偏瘫肌无力是脑卒中患者尤其突出的后遗症。本文旨在将中医调气法与渐进抗阻训练法结合,提出治疗肌力为4级及4级以上偏瘫肌无力患者的新思路,以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在运用渐进抗阻训练法训练患者肌力的基础上,利用中药、针灸调畅患者的肺脾肾三脏气机。肺脾肾三脏气机的调畅在水谷精微的运输中发挥着关键性作用,保障了水谷精微对肌肉的濡养,同时可减少痰火瘀滞等不利于肌力恢复的致病因素的出现,调节患者情绪。将中医调气法与渐进抗阻训练法结合,可弥补单一渐进抗阻训练法疗程较长的不足,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5.
姚乃礼教授治疗脾胃病重视调整相关脏腑的气化功能,尤重脾肾两脏。临床运用补脾助运、升阳散火、化湿运脾、顾护脾气等法,亦重视肾气对于脾的温煦蒸腾作用。脏腑气化功能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脾胃气机升降相宜,肝脾气机密不可分,调肝理脾可以助其运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用"五经配伍调气法"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针刺选穴规律。方法:查阅古代相关文献,结合中医理论,分析探讨湖湘针推学术流派"五经配伍调气法"的应用。结果:"五经配伍调气法"来源于湖湘针推学术流派,按照五行生克助制规律,选穴配伍立足于本经本脏(腑),以五经腧穴为核心,突出基本病机及主病经脏(腑)的调治,有针五经、和五行、调治五脏气机之效;文献研究表明胃食管反流病病机关键是脏腑气机失调,故可用"五经配伍调气法"以治本病,实证者,疏肝理气以抑木调气,虚证者,健脾补气以培土调气。结论:"五经配伍调气法"为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此法亦可尝试用于其他因气机失调所致的消化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7.
三焦作为六腑之一,是通行水、气和火的通路,与肾具有密切的生理病理性联系。三焦失调是引起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肾阳亏虚、气机逆乱,以及痰湿、血瘀、浊毒等病理产物形成的重要病机,通调三焦法则需贯穿CKD治疗全过程。通调三焦水道的关键在于宣肺利水、淡渗利湿,通调三焦气道的关键在于和解少阳、调畅气机,通调三焦火道的关键在于温补脾肾。三焦调畅,则肺、脾、肾功能正常,气、血、水运行协调,有利于延缓CKD进展。  相似文献   

18.
陈雪功教授认为胃病病位在胃,与肝、脾密切相关,其病理多是因滞而引起,遣方多以"和"立法,或疏肝理气,或健脾和胃,或佐以清热燥湿、温中、养阴、制酸、行气消痞、活血散瘀等,用药多寒热适调,皆注重调理气机,切勿使气机壅滞,疏肝和胃,理气健脾,使肝气条达,脾升胃降,气血生化有源。其次,陈老尤为重视寒热、虚实辨证,以补益脾胃固本,消补兼施,寒热适调,随证化裁,灵活变动。  相似文献   

19.
浅探高血压病的病机与治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祖国医学认为高血压病的病理基础是气血,其本质为气血失和,其病理机制变动在肝,根源在肾,关键在脾,而气机升降失调为其病理基础,阴损及阳,阳损及阴,阴阳互损为其病理转归。故高血压病之治疗宜从肝脾肾三脏着眼,治标重在肝,治本重在肾,脾胃为升降之枢,调畅中焦气机贯穿于整个治疗过程。临床常根据标本缓急拟定治疗重点,治肝宜柔润甘寒,治肾宜滋阴培元,畅中焦气机宜通胃腑、滋胃阴、助脾运。同时注意调气勿忘理血,养血勿忘活血。  相似文献   

20.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属于多系统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可归属“阴阳毒”范畴。导师黄传兵基于新安医学“固本培元”理论,提出“阴阳毒,从脾肾论治”的观点,并拟健脾滋肾法治疗SLE。“固本培元”中“本”指脾肾,“元”指元气。“固本培元”理论以固护脾肾,培补人体元气为治病根本。健脾滋肾法与“固本培元”理论有着紧密联系。本文探讨健脾滋肾法治疗SLE的理论内涵,从探讨“固本培元”理论与脾肾二脏关系出发,围绕SLE病因病机、治法与方药方面,剖析“固本培元”理论在SLE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