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论肝与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与生殖机能有关,早已成为公认。然考证历代先贤之论述,验之于临床证治,笔者以为,肝与肾一样,在调节人体生殖机能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调畅气机,疏泄精淹男子的泄精与肝的疏泄功能有关。首先提出这一论点的是元代的朱丹溪,他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者皆有根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苗然而起,虽不交会,亦暗流而疏泄矣。”可见丹溪所言肝之疏泄与生殖功能相关。精虽藏于肾,然精液能按时溢泻,则有赖于肝气疏…  相似文献   

2.
<正> 慢性肾炎属中医水肿范畴,古今医者多从肺、脾、肾三脏辨治,笔者认为肝在水肿的发病及治疗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纵观古今文献,《灵枢·经脉》云:“肝足厥阴之脉……是主肝所生病者,胸满呃逆,飧泄狐疝,遗溺闭癃。”朱丹溪在《格致余论·阴不足阳有余论》中曰:“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二脏皆有相火,而其系上属于心。心君火也,为物所感则易动。心动则相火亦动,动则精自走,相火翕然而起,虽不交会,  相似文献   

3.
从肝论治心悸浅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焦华琛 《河北中医》2003,25(4):280-281
心悸是临床常见病证 ,临证时从肝论治往往取得佳效 ,现浅探如下。1 心与肝的关系心者 ,君主之官 ,《素问·痿论》言其“主身之血脉” ,《灵枢·邪客》说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精神之所舍也。”这些都说明主血脉、主神明是心的主要生理功能。肝为刚脏 ,性喜条达而恶抑郁 ,主疏泄及藏血。《灵枢·本神》中云 :“肝藏血 ,血舍魂……心藏脉 ,脉舍神。”由此可见 ,从生理功能来看 ,心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意志两个方面。王冰说 :“肝藏血 ,心行之 ,人动则血运于诸经 ,人静则血归于肝脏。”临床亦常见心肝两脏互传的证候。…  相似文献   

4.
肝胆主疏泄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疏泄的演变 疏泄一词,最早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其谓:“土疏泄,苍气达……”。张介宾注曰:“木气动,生气达,故土体硫泄而通也”。指出木性曲直,阴木具有舒荣万物,疏通土体的作用,亦蕴含了“升已而降”。阳木具有流通、降泄、下达的一面,且阳木的功能居于主导地位。《内经》在藏象学说中认为,肝在五脏中并不居于重要地位,强调了“夫肝者,……取决于胆”。汉至宋代文献无“肝主疏泄”的记载。第一个明确提出此观点者为元·朱丹溪,其在《格致余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论》中说:“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是指对精…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肝主疏泄出于《内经》“土疏泄,苍气达”一语的认识,考究源流,认为《内经》“疏泄”的涵义,乃脾土因肝木发生太过所致飧泄、食减、肠鸣、呕吐等病理现象,与后世演化发展,赋予“疏泄”以肝脏生理作用的内涵完全不同;肝主疏泄的理论源于《素问·五常政大论》“木曰敷和”的有关论述,然而是建国后得以完善并正式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厥阴主阖”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 ,即言厥阴有受纳阴气以归于内的功能。肝为厥阴之脏 ,故主阖、主藏血 ,又内寄相火 ,主疏泄、主升发。肝主阖、主藏血与肝主疏泄、主升发的功能 ,相互为用 ,协调统一 ,即动静和谐 ,开阖有度 ,亦即“阴平阳秘” ,肝脏功能方能正常。如肝主阖、主藏血功能不及 ,则肝主疏泄、升发必太过而致气火上窜横逆或肝风内动 ;如肝主疏泄 ,升发功能不及或太过 ,则肝主阖、主藏血亦必为之失常而见气滞血瘀或出血等证。故临床中每在疏肝气 ,补肝气 ,清肝火 ,熄肝风的同时 ,应用酸敛柔肝 ,以复肝主阖、主藏血之职。1 …  相似文献   

7.
以“敷和”“发生“委和”替代“肝主疏泄”及其太过、不及,并无实际意义。“疏泄”一词首见于《素问·五常政大论》的“发生之纪,是谓启陈,土疏泄,苍气达”。这是指木运太过,土气疏散畅达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既不是指肝的生理功能,也不是指肝的病理变化。当然,自然界的异常变化必然导致人体的相应变化,但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自然界木运太过的影响,所产生的“土疏泄”的现象也只是一种生理性调节,并无病理性内涵。后世医家在临床实践中逐渐认识到肝气具有舒展开发、疏散宣泄、升发透泄的生理功能,于是借用了《素问》“疏泄”一词进行表述。如朱丹溪、陈梦雷、叶天士等都是这样。由于肝主疏泄的理论符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8.
肝病血瘀证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血瘀的含义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伤寒论》将瘀血称之为“蓄血”,《寿世保元》称之为“宿血”。古代中医文献还有干血、死血、恶血、毒血、败血等名称。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证治准绳·蓄血篇》曰:“百病多由污血者生”,故污秽有毒之血称为广义的血瘀。2血瘀是慢性肝病的主要病机肝为风木之脏。《素问·脏气法时论》;“合春生之气,主生发”。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素问·五脏生成篇》王冰注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  相似文献   

9.
胡方林 《国医论坛》2002,17(3):47-48
清代名医王旭高为治疗肝病之大家 ,常以肝气、肝风、肝火立论 ,惜其《西溪书屋夜话录》详于肝病治法 ,略于病因病机之发挥。然所著《王旭高临证医案》及《环溪草堂医案》对情志致肝病颇多论述 ,故探讨之补其不足 ,以利临床使用。王氏认为 ,肝主疏泄 ,能调畅气机 ,气机调畅则气血畅达 ,人的精神情志就舒畅开朗 ,故肝与精神情志关系尤为密切。病理情况下 ,情志致病 ,也主要影响到肝主疏泄及肝主藏血的功能。王氏认为情志发为肝病 ,主要包括以下因素。1 怒则气逆 ,动风动火而发肝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 :“在脏为肝 ,在志为怒。”一般来…  相似文献   

10.
吴海君  陈长勇 《陕西中医》2002,23(11):1004-1005
近年来 ,笔者根据“有诸内必形于诸外”的立论 ,借鉴张志礼教授的经验 ,采用中医八纲、卫气营血、脏腑气血辨证的理论 ,治疗寻常型银屑病取得满意效果。在治疗本病的临床实践中 ,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病因病机 本病的发生 ,中医认为血热是主要根源。《温热经纬·叶香岩外感温热篇》指出 :“营分受热 ,则血液受劫 ,心神不安 ,夜甚无寐 ,成斑点隐隐。”《薛氏医案·保婴撮要·肌肉不生》曰 :“若肌肉不生而色赤者 ,血热也。”又《景岳全书·血证论治》说 :“血主阴精 ,不宜动也 ,动则为病。……盖动者多由于火 ,火盛则迫血妄行。”这些描述都…  相似文献   

11.
问题解答     
问:“肝主疏泄”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答:疏泄是疏通、疏散、宜泄的意思。朱丹溪曾说:“司疏泄者肝也’,因而主疏泄是对肝的生理功能的概括,其具体内容可归纳为: (1)分泌胆汁:《东医宝鉴·内景篇》说:“肝之余气,溢入于胆,聚而成精”。就是说肝能分泌及排泄胆汁,而胆汁能助胃肠腐熟水谷,所以唐容川说:“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 (2)为脾散精:脾吸取精微、输布全身,其输布的途径之一是由肝而升散于筋,因而《素问·经脉别论》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 (3)疏泄血液:虽曰“肝主藏血”,但肝并不是简单的贮藏,而是能根据人体动、静状态,主动的调节  相似文献   

12.
熊秀峰 《河南中医》2004,24(2):79-79
肝病实脾 ,始见于《难经·七十七难》。《金匮要略》进一步指出 :“见肝之病 ,知肝传脾 ,当先实脾。”这一理论是从五行学说推演发展而来的。因肝属木 ,脾属土 ,木能克土 ;肝木旺盛 ,则克脾土。《素问·玉机真脏论》 :“五脏受气于其所生 ,传之于其所胜……肝受气于心 ,传之于脾……”此即肝病传脾之论证。从肝脾的生理关系上讲 ,肝主疏泄 ,脾主运化 ,脾得肝之疏泄 ,运化才能健旺 ;肝得脾所输布的饮食精微滋养以后 ,疏泄功能才能正常 ,此即所谓“土得木而达之”、“木赖土以培之”。所以张锡纯说 :“欲治肝者 ,原当升脾降胃 ,培养中宫 ,俾中…  相似文献   

13.
张鸣钟 《中医研究》2007,20(10):F0004-F0004
一、判断题1·×2·√3·×4·√5·√6·√7·×二、论述题“相火”之说,首载于《素问·天元纪大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唐代王冰、宋金河间、东垣诸家,虽各有发挥,然对相火的名用、部位、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治法方药等进行深入探讨,并能独抒新见,承前启后者,当推朱丹溪。丹溪认为:“火内阴而外阳,主乎动者也,故凡动皆属火。”火分君相,名用各异。君火即心火,相火即肾火。心为君主之官,相行君命。人体君相之火的常丹溪认为:由于色欲无度、情志过极、饮食厚味等多方面的原因,可引起相火妄动。加之“五性厥阳之火相煽”,更加耗伤阴精…  相似文献   

14.
疏泄之源,基于《内经》。将“疏泄”作为肝之功能特性提出者,当自金元朱丹溪始。朱氏在《格致余论·阳有余阴不足论》中提出“主闭藏者肾也,司疏泄者肝也”,指出“疏泄”为肝所司。明人薛立斋有见于此,故将“司疏泄者肝也”修改为“肝主疏泄”(见《内科摘要·卷下》),进一步肯定了“肝主疏泄”这一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5.
略论藏象与藏腑说之异同刘清安徽省六安市卫生进修学校(237008)张家山《脉书》尚无藏腑说,《灵枢》出现了藏腑理论。《灵枢·热病》谓:“火者心也……水者肾也……木者肝也……金者肺也……土者脾也”。不过,《灵枢》藏腑理论主要围绕“五藏六腑”。如《灵枢·...  相似文献   

16.
温胆系列方是高志林主治医师集多年临床经验,博采众长,潜心探究,以温胆汤为基础方,依据胸痹的病理变化而逐步形成的。何以胸痹治胆?因为胆气通于心,早在《内经》已有论述。《灵枢·经筋篇》云:“足少阳之筋……,上走前廉于膺孔。”又《灵枢·经别篇》云:“足少阳之正……循胸围属胆,散之上肝属胆。”功能上二者相辅相成,盖心者总司君火,位尊居上,主宰精神活动,胆内寄相火,寓少阳升发之气,主情志活动.君相相辅,疏泄平调。胆与心不仅经络络属,经气相泄,而且君相相辅,推动生机,胆心同  相似文献   

17.
<正> 肝为风木之脏,藏血而主疏泄,喜条达而恶抑郁。《灵枢·脉度篇》说:“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由此可见,视功能的正常与否,与肝之条达,抑郁密切相关。若情志内伤,肝郁气滞,则气血瘀滞;久郁化火,气火上逆,则脉络受损;肝郁及脾,脾失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般主张从心论治,但笔者在临床上认为,其发病主要与肝有关,故多从肝论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兹谈点肤浅认识。1 肝失疏泄是本病发病的关键古人认为肝藏血,血舍魂,因为肝性喜疏畅,如果肝气郁结不伸,容易发生多疑善怒,以致神魂不安,成为狂妄之病,或者由于悲哀过度,也会引起神志失常,失去判断能力。《灵枢·本神》:“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妄不精,不精则不正”。  相似文献   

19.
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安,不能站立,或伴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对于本病的发生原因及其治疗,历代医籍中论述颇多。《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口问》篇有:“上气不足”,《灵枢·海论》篇有:“髓海不足”,《素问·玄机原病式·五运主病》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风火,有“风火皆属阳,多为兼化,阳主乎动,两动相搏,则为之旋转”等病因论述。《丹溪心法·头眩》则偏主于痰,有“无痰则不作眩”的主张,提出“治痰为先”的方法。《景岳全书·眩运》指出:“眩运一证,虚者居其…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对胆囊炎、胆石症虽无其名,但对其证治确早有认识。如《灵枢·经脉篇》曰:“胆道少阳也,是动则病、口苦、善太息、心胁痛。不能转侧。”《灵枢·胀论》说:“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在这里,前人明确地指出了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证状。其致病原因,祖国医学认为,肝郁气滞,胆失疏泄,加之饮食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