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朝江南名医赵晴初,生于道光3年(1823),卒于光绪21年(1895),浙江会稽人(今绍兴)。赵氏原名彦晖,以字行,斋称存存斋。赵氏出身豪门,幼习举子业。虽曾中秀才,无心仕途,故立志于医药济世。同光年间,赵氏之医名甚著。大江南北之名宦、硕彦每高价邀之出诊,多有记录。此方即为清朝著名书画家任阜长所诊。赵氏诗文、书法皆精,从此方可见。虽无签章,然所用笺为其特制之《存存斋医案稿》。  相似文献   

2.
赵晴初(1823~1895年),字彦晖,晚号“存存老人”,会稽(浙江绍兴)人,为清末浙江名医。幼攻举业,20岁为秀才,兼长诗词六法。后因兵乱,家境中落,慈闱衰老,乃绝意进取仕途,务为有用之学,遂潜心精研医理而立身于杏林。赵氏天分过人,生平手不释卷,四方求治者日益众多,继则名噪南北。时与江苏马培之情谊尤深,与同里何廉臣、桐乡陆定圃常同邀会诊,商磋医理。花甲后修持净业,博阐医籍,著有《存存斋医话稿》、《药性辨微》、《医案》等10余种。  相似文献   

3.
赵彦晖,字睛初,清·会稽人。“自己冠后,喜读医书”①,师百家,崇仲景,拳拳于轩岐;重实践,勤总结,恭恭于临症.生平著有《奇偶方选》约千余方,方解简明,“《医案》一册,断证确切,方案明通”②,《存存斋医话稿》五集,“活人济世之怀,但蔼然流露于楮墨间”③.然刊版行世者,仅《存存斋医话稿》三卷,“吉光片羽,弥觉可珍”④.现据《珍本医书集成》所辑的《存存斋医话稿》三卷,及门人收藏的未梓散稿,对赵氏  相似文献   

4.
赵晴初先生(1822~1895),名彦晖,晚年自号存存老人,会稽(今浙江绍兴市)人氏。幼习举子业,乡试得中,后因兵乱而无意仕途,潜心医学。旋又执弟子礼于尤怡嫡嗣门下,深得尤氏秘传,能阐兰灵之秘,接长沙之源,是清代一位杰出的医家。生平著述甚丰,有《存存斋医话稿》1~5集、《医学杂记》、《奇偶方选》、《医宗集要》、《本草撷华》等十余种,但刊印行世者,惟《存存斋医话稿》(初集)二卷。是书曾在光绪年间二次木刻付  相似文献   

5.
裘吉生先生浙江绍兴人,原名庆元,字激声,晚年自称“不老老人”。生于1873年,病逝于1947年,享年七十五岁。他早年参加过同盟会,1912年以后一直从事中医事业,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医事活动家,孙中山先生曾亲书“救民疾苦”四字以志表彰。他一生除了积极探究中医药理论,注重临床实践外,主要精力是致力于创办《绍兴医药学报》,整理、编篡、出版中医典籍,堪称中医编辑工作者的楷模。因此,学习与研究裘吉生先生的中医编辑工作经验,对于我们有借鉴与促进的作用。现就先生主办的《绍兴医药学报》的经验探述如下。《绍兴医药学报》(以下简称学报)创办于1908年,是我国最早的中医期刊之一。据曹炳章先生记述,《学报》始办于清光绪三十四  相似文献   

6.
《医门补要》,清·赵濂著。赵氏字竹泉,江苏丹徒人。该书刊于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裘吉生先生把它收载在《珍本医书集成》中(1936年世界书局出版)。该书约九万言,分上、中、下三卷。上、中卷论述内、外、妇、儿多种疾病的证治要点,尤以外科疾病和刀针手法论述颇详,下卷记载赵氏医案196则。并附载“先哲察病生死秘法、五运六气全图要诀、脉诀纂要”  相似文献   

7.
从《串雅内编》看民间验方的沿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一谈到清代赵学敏,就自然想到《本草纲目拾遗》,认为这是他的主要学术成統。但有不少人忽视了他的《串雅》内、外篇。二者所论有医药之分,虽不能誉此贬彼,但就其能全面反映赵氏成就而言,我以为应首推《串雅》。《本草纲目拾遗》成书于1765年,据《串雅·原序》,《串雅》成书于乾隆已卯年,即乾隆二十四年,亦即公元1759年,早于《拾遗》。史家论述《拾遣》之优在于广泛搜载民间药物知识,录其治验,“补本草纲目之未备”。这正是赵氏重视继承民间医药经验的体现。而这一思想早在《串雅》中就得到了反映。因此,研究《串雅》,有助于了解我国民间验方的流传沿革情况。一、草泽医技,始登大雅  相似文献   

8.
正邵兰荪(1864—1922),浙江绍兴人,近代著名临床医家。邵氏医术精湛,然一生忙于诊务,无暇著作,故无专著传世。裘吉生先生将其临证散方收录于《珍本医书集成》,取名《邵氏医案》。曹炳章先生钦佩其学识经验,"征求绍兴城乡各病家治愈留存方案,积十余年之久",精选二百余则医案,编为四卷本《邵兰荪医案》。由此,后学才可一睹邵氏临证之风采。两书中有关脾胃病的医案颇多,涉及到呕恶、噎膈、嘈杂、脘闷、胃痛、胁痛、黄疸、  相似文献   

9.
沈括,字存中(1031-1095年),晚年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梦溪园,自号梦溪老人,浙江钱塘人(杭州)。是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出众,俱有多方面杰出贡献的伟大科学家和进步政治家。《宋史》赞其“博学善文,于天文、方志、律历、音乐、医药、卜算无所不通。”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他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评价《梦溪笔谈》一书是“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见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1950年英文版第135页) 沈括医学造诣极其精深,毕生对医学典籍手不离卷。更可贵者,他以科学家的理论思维和求实精神,十分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密切结合,足迹所过必留神医药,考验良方,采集药物,辨其真伪,晰其异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医学。世传《苏沈良方》一书,绝大多数方剂是经沈括亲手验征过的。而《良  相似文献   

10.
明代《证治准绳》在描述凝脂翳时说,该病“在风轮上有点,初起如星,色白,中有(?)如针刺伤,后渐长大变为黄色,(?)亦渐大为窟者;有初起如星,色白无(?),后渐大而变色黄,始变出(?)者,有初起便带鹅黄色,或有(?),或无(?),后渐渐变大者;或初起便成一片如障,大而厚,色白而嫩,或色淡黄,或有(?),或无糰而变者,或有障,又于障内变出一块如黄脂者;或先有痕(?),后变出凝脂一片者。”(同代《审视瑶函》亦有类似文字)  相似文献   

11.
先师范文虎先生(1870-1936年),宁波名医,名赓治,字文甫,晚年易字文虎.其先人精岐黄,家学渊源.师"初擅疡伤,继专精内科,主古方,好用峻剂.患者至门,望见之,即知病所在,投药无不愈,……时论归之."(见鄞县县志)生平不拘小节,不畏权势.时人以其玩世不恭,咸称之为范大糊,师亦乐受之,不以为忤,因自号古狂生.遗著有《千金》《外台》等批注二十种,已移赠宁波"天一阁",尚有《澄清堂医存》十二卷,惜已毁于兵燹.此次整理先师的学术经验,幸获得亲笔《临诊底稿》一本,不啻声欬重聆,又有《外科记录》一卷,容他日整理后再公于世.  相似文献   

12.
初学电脑,偶然在《按摩论坛》栏目读到,刘先荣先生在网上发表的《意法按摩》一文,据刘氏讲该文章是根据山西名医赵缉庵先生遗著《按摩十法》中所介绍的,由有关"意法"方面的内容演化而写成的许多篇与《意法按摩》相关的文章和文章简介。我也曾拜读过赵氏的《针灸要诀与按摩十法》一书,我的读后感与刘氏的见解有许多不同之处。我认为刘氏对  相似文献   

13.
清初名医陈士铎先生,字敬之,号远公,别号朱华子,又号大雅堂主人,浙江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据清嘉庆八年《山阴县志》:“陈士铎,邑诸生,治病多奇中,医药不受人谢,年八十余卒。所著有《内经素问尚论》、《灵枢新编》、《外经微言》、《本草新编》、《脏腑精鉴》...  相似文献   

14.
先父王静斋(1883~1953),原籍山东省历城县人。世代业医,曾祖王允中事迹曾载历城县志。祖父王晋封世其业,百里外来求诊者不绝于途。先父幼失怙恃,继承祖业,年甫弱冠而医名巴著,经常到济南出诊,后移寓济南,至1928年迁居天津,继续行医,著有《养生医药浅说》八卷,此书不但为医者借鉴,且为病家养生指南。  相似文献   

15.
《存存斋医话稿》为清代浙江名医赵晴初所著,虽仅有医话七十四则,但为作者数十年心血所萃,深得医中三昧。读之发人深思,拓人胸臆,故试析一二。 1 学习之途,必由博返约 赵氏在治学方面,心得甚多。强调“医非博不能通,非通不能精,非精不能专,必精而专,始能  相似文献   

16.
蒋宝素先生(1794—1873),字问斋,号帝书,江苏丹徒人。出身歧黄世家,17岁承其父椿田公家学。后又师事谏壁王九峰先生,尽得其传。生平好学深思,治学态度严谨,不但于医学造诣极深,且精于文学,博闻强识。在临床实践中,善于积累经验,勤于著述,极多创见。是以其遗著除医学方面有《医略》八十一卷,《问斋医案》五卷,《伤寒表》一卷,《证治主解》一卷,《医林约法三章》一卷外,关于文学、史学方面的有《儒林正记》二十四卷,《诗  相似文献   

17.
1955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丁福保、周云青合编《四部总录医药编》,该书子部医家类第459页载《食物本草纲目》22卷。下题明天启辛酉刊本;明姚可成编,托名李时珍撰。接着又引《医籍考》云:“李氏时珍《食物本草》22卷,存。按松平士龙(秀云)《本草正伪》曰:李时珍《食物本草》所载与《纲目》不同。书中记崇祯丙子十一月食观音粉。考时珍子建元进《本草纲目》,在万历二十四年,则崇祯事,非时珍所知,是盖明季姚可成者编辑,托名于时珍耳。”  相似文献   

18.
陈士铎和他的三部书《石室秘录》四卷、《百病辨证录》十四卷、《洞天奥旨外科秘录》十六卷,署名作者都是陈士铎,故人称“陈氏三录”。不过《石室秘录》的“录”原作“纂”。陈氏,浙江山阴(今绍兴)人。生活于清·康熙年间,但生殁日无考,唯知其享年八十余岁。嘉庆八...  相似文献   

19.
正《肘后备急方》系东晋医药学家、哲学家葛洪所著,全书共8卷、73篇,其初名为《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肘后",意指可藏于袖中或置于案头肘后,便于携带取用;"备急"为临床应用立时索取。书中载有大量的"简、便、廉、验"的急救方法,被誉为我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1]。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医学长期处于医护合一的诊疗形式,大量护理理论、方法和技术散存于浩如烟海的古籍文献  相似文献   

20.
姚国美先生(1893~1952年)是江西省近代著名中医,南昌人。家世业医,年青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江西医学堂。擅长内、妇、儿科,悬壶于南昌市,誉满洪都。先生热心中医教育,于三十年代初,邀集中医界同人创办江西中医专门学校以培养人才,担任教务主任兼讲授《中医病理学》及《中医诊断治疗学》两门课程,循循善诱,诲人不倦。笔者有幸受业于先生之门下,亲聆教诲,获益殊多。先生医学理论渊博,临床经验丰富,下面介绍其关于“失血”证辨证、立法、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