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朱光 《浙江中医杂志》2001,36(10):447-448
古代哲学家认为 ,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 ,都源于气的运动变化。这种观点被引入中医学 ,气便被认为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如元气、营气、卫气、水谷之气等 ;同时又引伸代指脏腑组织的生理功能 ,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等。为了进一步说明气在人体中的运动变化情况 ,中医学还派生出两个重要概念——气化与气机 ,并广泛用于解释人体的生理功能与病理变化。但在应用过程中 ,时常可见到对二者的概念不清或相混淆的情况。鉴此 ,本文拟对二者小议如下。1 关于气化气化理论始出于《太始天元玉册·运气微旨篇》,…  相似文献   

2.
于勇 《陕西中医》2008,29(3):318-320
目的:探讨中医气化的源流和内涵。方法:援引《内经》、《伤寒论》有关论述,结合个人体会对命题进行论述。结论:"气化"是论述自然六气变化与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一种科学理论;"气化"是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及其在脏腑经络的功能活动推动下,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伤寒论》六经六气学说是《内经》气化学说的具体应用和发展;人的生命其实质是一个气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气机气化相关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机与气化,是中医学中气的理论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医学研究人的生命过程、脏腑功能活动,以及营养物质代谢等内容的核心。二者内涵有区别.气机主要是讨论气运动的机制及规律;气化主要是研究气运动所产生灼效应,相当于新陈代谢巾的同化与异化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中,气机既是气化的基础,又是气化作用的一个方面,两者的统一是生命活动之根本。其对疾病的诊断、治疗以及养生康定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气化作用是人体气的重要生理功能之一,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对体内复杂的物质代谢过程的基本认识。脾胃是人体气化的枢纽,当前对脾胃气化的研究主要从脾胃气机、脾胃生理关系以及脾胃气化同其他脏腑关系等方面进行探讨,在临床研究上亦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六经气化学说形成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华龙 《河南中医》1998,18(1):11-13
历代医家,将《内经》中标本中气理论,运用于《伤寒论》的研究,力倡六经之为病,乃六经气化之病,创立了六经气化学说。该学说解决了形与气的相互关系。六经的基础是脏腑经络应与无形的气化相互联系,相互为用,方能反映脏腑的功能活动。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6,(2):264-266
中医学是以气化理论为基础,把认识痰饮的基点放在气化过程的正常与否,从气的升降出入、气的聚合离散、气的开合枢的运行机制来说明人体气机、脏腑生理功能的正常与否,进而提出"阳化气,阴成形"气形转化来说明在人体气机不利、脏腑生理功能失常情况下痰饮的化生。由此提出升降出入失调、聚合离散紊乱、开合枢无序是痰饮形成的主要机理,而调整人体气化结构以纠正人身之气的偏胜偏衰达到阴平阳秘的阴阳平衡状态是根本。  相似文献   

7.
论中医理论的系统化及气化学说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在寻求正确发展道路的同时,在大搞中医药现代化的热潮下,更应重视继承,只有良好的继承,才能有更好的发展.而传承障碍却是阻碍中医理论顺利继承并获取良好临床疗效的大问题,对于大多数无人指导而只能靠自己摸索的年轻一代中医而言,面对博大精深而又学派林立的中医理论,总感到茫然无绪、不知所措.这就需要进一步完善中医理论,整合目前中医中各种学说,以便于年轻的一代中医能更好更快地掌握好中医理论并将之运用于临床实践,以疗效来说明中医的优势所在."气化"是中国传统科学中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医的核心理论,是描述脏腑组织如何发挥其功能特点的重要依据.根据人体各部的气化特点,以三阴三阳为标准将人体划分为各有特点而又紧密联系的六大系统,并引入运气和标本中气学说以分析阐述各系统的气化(功能和特点).生理上,通过气化以维持各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并通过系统间的相互生化制约取得整体上的阴阳平衡;病理上,内伤(系统自病,包括脏腑、经络的损伤以及精气的盈虚)和外感(外界六气引发,包括伤寒、温病)疾病均导致气化失常而通过形体苗窍的变化表现于外.治疗上,利用药物的偏性调节脏腑、燮理阴阳、驱邪外达以使气化恢复正常.如此,以气化为主线索,将内伤脏腑气血、外感伤寒温病及脏腑辨证、六经辨证、三焦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统一为一个整体以便于学习和运用.  相似文献   

8.
认为气是天人合一的物质基础,气化是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从五运六气,天人相应,六气属性,标本中气从化,神机气立,根结之穴,药物性味,五脏六腑,经络腧穴,脏气法时,气动于中、象形于外,体质与患病的倾向性等方面阐述了五运六气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天人合一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载体。认为气化论是运气学说所阐述的核心,影响和促进了伤寒六经气化学说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阳兼表证 ,目前扩大了使用范围 ,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显著疗效 ,功能与调节脏腑经络的气化有一定的相关。气化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对人体正常或病态的整体机能变化进行阐述的理论工具。从气化学说来认识柴胡桂枝汤的治病机理可较好地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病理及药力的透达传递及双向调节等现代医学尚难以阐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从气化学说谈对柴胡桂枝汤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胡桂枝汤出自《伤寒论》治疗少阳兼表证,目前扩大了使用范围,广泛用于临床各科并取得了显著疗效,功能与调节脏腑经络的气化有一定的相关。气化学说是中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体正常或病态的整体机能变化进行阐述的理论工具。从气化学说来认识柴胡桂枝汤的治病机理可较好地解释人体的某些生理、病理及药力的透达传递及双向调节等现代医学尚难以阐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中医学现无高血压病中医病机集中系统的阐述,高血压病亦无统一的中医分型。气化理论是中医学的原创思维,应用脏腑气化理论分析探讨高血压病病机,可得出高血压发病涉及五脏,核心病机是脏腑气化失司,与病理产物风火痰瘀相关的结论。若深究其发病机理,考虑为脾胃升降失司。此结论可有效指导高血压病后期治疗及恢复计划的调整。  相似文献   

12.
论气化学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庆云 《中医杂志》2007,48(5):389-391
气化学说是以气的运动变化来阐述人体代谢和精气神转化的理论。自《内经》确立气化概念并以升降出入为基本机制以后,刘完素以气化论病机和药性,张元素发挥为气化药性论,李东垣以脾胃为气化中枢,继后孙一奎把气化原动力归于命门,遂使气化理论逐渐完善。气化学说不仅是辨证论治的指规,也是构建中药药理学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13.
《伤寒六经气化简论》是有感于六经气化学说一向仁智互见而作,本文乃其第一篇。篇中从“六气气化原始”、“天人相应与同构”两个方面探索了六经气化的理论渊源,分析认为六经气化学说是《素问》六气气化理论和《伤寒论》内容的具体结合,而非无根游谈。  相似文献   

14.
气化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后经历代医家创新发挥,逐步形成了独具中医特色的气化学说,成为中医学核心基础理论之一。《黄帝内经》的气化思想高度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全面论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治疗原则,系统阐述了以脏腑为主体、以升降出入为主要形式的气化运动。气化通过升降出入的作用,使脏腑功能活动在运行中生化不息,使精、气、血、津、液相互化生、代谢,促进了物质与能量的转化,维持了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  相似文献   

15.
郑钦安继承发扬"标本中气"学说,并且运用周易阐释医理,重视阳气,提出一气生六气的观点,运用阴阳辨证实现伤寒气化学说对临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医学从生理、病因、病理,到辨证、施治,无一不是以气化论为理论根据的,因此,气化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真正核心,中医理论本质是气化论。气化作用激发和协调着气、血、津液有形与无形之间的相互变化,维持着各个脏腑官窍的正常活动和机体的整个生命全过程。人体内气、血、津、液的产生、输布、发挥作用等,亦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则津液流行,气血充盛,五脏安和,疾病不生;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气血衰少,五脏动摇,变生百病;气体终止,则精气竭绝,阴阳离散。在临床上无论治疗气血病证,亦或是津液病证,调理气机、推动气化都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论三焦气化失司衰老与肾虚衰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焦气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三焦气化失司衰老学说,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基础,提出三焦气化失司是衰老的根本机制和众多老年病的关键病机,是对衰老理论的进一步完善。主要从理法方药论述三焦气化失司衰老学说与肾虚衰老学说的联系与区别。  相似文献   

18.
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基础。这一理论在《黄帝内经》时代就基本成熟,并对后世中医学理论发展与实践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气化"概念主要是从自然、自然与人的关系以及人体气血生化3个层面加以定义,用于描述"气"的运动及其产生的相应变化。气化具有永恒性、普遍性、表象性、方向性、变动性、有序性6个特点。通过对《黄帝内经》"气化"概念与特点研究,有助于发掘气化理论在中医学基本理论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凸显中医原创思维特色。  相似文献   

19.
中医“气化”概念诠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曦 《世界中医药》2014,9(11):1413-1418
基于对中医学"气"与"气化"概念的深入梳理和解读,认为"气化"概念的内涵是指无形之"气"的自然演化,其外延用于表述宇宙元气的自然生化作用、生命气化层次、以及脏腑、气血津液等的化生过程等。厘清和把握"气化"概念,有利于回归中医理论的原创性思维,是当前中医理论继承与发展过程中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20.
姚波 《中医药学报》2003,31(6):61-61
气化学说是指天文学、哲学与医疗实践相结合形成的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中医学认为 ,人体一切生命活动 ,都与气化相关。水液的代谢 ,气、血、津、液、精、神的产生和互相转化 ,无不有赖于气化。气化有常 ,则津液流行 ,气血充盛 ,五脏安和 ,疾病不生 ;气化失常则津液不行 ,气血衰少 ,五脏动摇 ,变生百病 ;气体终止 ,则精气竭绝 ,阴阳离散。因此 ,气化作用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人体各器官病变常常首先表现为功能上的改变 ,临床上常见一些患者自述症状痛苦万分 ,可西医用各种手段都未查出器质上的变化 ,于是只好下个“神经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