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总结急性颅脑损伤发生迟发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急性颅脑损伤经治疗 (包括术中、术后 )病情无改善而恶化者行头颅 CT检查或钻颅探查。结果 :治疗 18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 ,死亡 2 8例 ,死亡率 15 .6 %。结论 :急性颅脑损伤患者保守治疗过程或术中、术后病情恶化应想到迟发性血肿形成的可能 ,宜尽早复查头颅 CT或钻孔探查 ,早诊断早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治疗脑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脑内血肿清除治疗;治疗组患者行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根据血肿清除率及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对比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综合评价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血肿平均清除率(94.8±3.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8±3.3)%;术后2个月治疗组的GOS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术后治疗组的GCS及Fugl-Meyer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可行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介入治疗急性外伤性相对稳定性硬膜外血肿的效果。方法:对12例血肿量在20~30 m L,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13~15分的急性外伤性相对稳定性硬膜外血肿患者应用微创介入、抽吸、液化、外引流术清除血肿,观察疗效。结果:12例患者行微创清除术后2~7 d颅内血肿基本清除,所有患者治愈出院。3个月后随访,按格拉斯哥评分(GOS)判定疗效:良好12例。结论:微创硬膜外血肿清除术操作简便、安全、创伤性小、有效,是治疗外伤性硬膜外血肿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在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实验组患者采用综合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护理中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一般认为脑外伤后术中脑膨出是急性脑肿胀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提出后,通过对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观察,发现急性脑膨出急性脑膨出一部分是由远隔部位的迟发性血肿引起。本文就近8年来原发血肿清除术中出现迟发性血肿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80例根据护理情况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在围手术期给予常规一般护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皮肤、饮食与心理干预。结果:两组都无死亡患者,两组的一次性血肿清除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不过治疗组的术后再出血率少于对照组,而GC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护理配合有利于减少术后再出血率,同时提高预后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头部伤后患者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的部位,经过一段时间后,一般在2~3d之内,再次CT扫描发现的新血肿,或是手术清除血肿后不久又在颅内其他部位发现血肿。随着CT扫描应用的普及,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在临床上越来越多见。这种迟发血肿往往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试验组采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术后1个月对比分析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病死率。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GCS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老年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治疗时,CT定位下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的短期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短期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谷红注射液预防中老年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2月—2006年5月应用谷红注射液治疗的中老年颅脑外伤患者318例与同期应用复方丹参治疗的中老年颅脑外伤患者276例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现谷红组无一例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结论谷红注射液治疗中老年颅脑外伤时,可起到预防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动态CT复查对颅脑损伤术后迟发性颅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92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动态观察。结果发现迟发性病变32例占16.67%。其中迟发性颅内血肿25例(脑内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6例,硬膜下血肿4例)占13.02%,迟发性脑梗死7例占3.65%。结论对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进行CT扫描动态观察,能及时发现颅内迟发性病变。  相似文献   

11.
<正>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delayed traumatic intracerebral haematoma,DTICH)是指头部受伤后经多次CT扫描证实原脑内无血肿的部位出现了血肿。我院于1989年5月~1995年5月共收治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26例,占同期颅脑损伤住院患者的5.9%。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1990 年来26 例迟发性外伤性颅内血肿临床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 其中18 例首次CT 检查正常或轻微脑挫伤, 复查CT 证实为颅内血肿, 8 例一侧颅内血肿术后经CT 复查及手术证实对侧发生颅内血肿。手术治疗14 例, 保守治疗12 例。结果: 痊愈16 例, 轻残3 例, 重残2 例, 死亡5 例, 死亡率19.2% 。结论: 脑外伤早期降颅压、手术减压、脑挫伤、颅骨骨折及年龄均对本病有促发作用。细心观察, 早期诊断,准确治疗能有效减少本病发生率, 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分期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31例和中药组32例,2组均采用西医内科常规治疗方案。中药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早期治以利水消肿,活血止血;中期治以益气解毒,活血化瘀;后期治以补益气血,祛瘀生新。观察2组患者血肿量的变化、格拉斯哥(GCS)评分及格拉斯哥预后(GOS)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30天的GCS分值均有增加(P<0.05),中药组治疗后7、30天的GCS分值较常规组增加明显(P<0.05)。2组治疗后30天血肿量均有减少(P<0.05),中药组治疗后7、30天的血肿量较常规组减少明显(P<0.05)。2组GOS情况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中药组疗效较常规组好。结论: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外伤性颅内血肿能使血肿量减少,GCS评分增加,改善GOS情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脑外伤后术中脑膨出是急性脑肿胀引起。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提出后,通过对脑外伤开颅术中急性脑膨出原因的观察,发现这种急性脑膨出一部分是由远隔部位的迟发性血肿引起。本文就近10年来原发血肿清除术中出现迟发性血肿的情况,结合有关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是指颅脑外伤后首次CT扫描颅内未发现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后再次CT扫描发现颅内血肿,或清除颅内血肿一段时间后又在颅内不同部位发现血肿。迟发性颅内血肿发生后常加重病情,增加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因此能否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疗成功与否及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自拟泄热祛瘀方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效果。方法 8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单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泄热祛瘀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国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CSS)评分、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优于对照组的77.50%(P0.05)。两组治疗后CSS评分和GCS评分均优于治疗前(均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CSS评分和GC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结论自拟泄热祛瘀方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损伤恢复,改善意识障碍症状,并有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对8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09年8月—2010年12月入住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附属人民医院的8例80岁以上脑出血患者,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进行颅内血肿抽吸清除,术中清除出血量的1/3~2/3,术后每3h~8h用尿激酶将残余血凝块进行溶解抽吸清除。结果 8例接受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的患者7例存活,出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7分~14分,Glasgow(GCS)评分13分~15分。结论微侵袭颅内血肿清除术对于80岁以上脑出血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行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患者84例,根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对照组(开颅手术)与观察组(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各4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血肿清除效果、术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结果:(1)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2)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观察组患者术后7 d 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30 d 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开颅手术相比,内镜辅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脑深部功能区自发性脑出血的手术时间更短,既能更彻底地清除血肿,又能减小脑创伤,解除压迫,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神经功能,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更低,有助于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2日至2018年1月22日广州市番禺区中心医院重症脑出血50例患者,信封随机分组模式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的25例患者进行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的25例患者进行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1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8.75±1.35)分、治疗后7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7.33±1.42)分、治疗后15 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5.74±1.84)分、出血量(12.34±1.65)m L、中线移位(0.12±0.03)cm、治疗后1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8.45±1.63)分、治疗后7 d GCS(9.48±1.43)分、治疗后15 d GCS评分(10.85±1.66)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重症脑出血患者实施小孔多方位颅内血肿抽吸术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的概念是FrenchN等1977年根据CT扫描结果首次提出的,指头部外伤行首次影像学检查未发现颅内血肿,经过一段时间再次检查或血肿清除后在脑的不同部位又发现血肿。本病预后较差,死亡率和致残率高达25%~75%t2J。临床观察和护理对降低本病死亡率和致残率尤为重要。本科有18例外伤性迟发性颅内血肿,因观察仔细,及时发现早期征象,及时复查CT,为早期处理赢得了时机,现将观察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