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4 毫秒
1.
六味地黄丸新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业龙 《光明中医》2005,20(2):26-27
六味地黄丸是宋代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所制方 ,用治小儿肝肾阴虚之证。原方是熟地黄 2 4g ,山茱萸 12g ,干山药 12g ,泽泻 9g ,茯苓去皮 9g ,丹皮 9g ,为末 ,炼密为丸 ,如梧桐子大 ,空心温水化下三圆。现代用法 ,每丸 15g ,成人每服 1丸 ,1日 3次 ,空腹时服或水煎服。现有成药浓缩丸 ,成人每服 8~ 10丸 ,1日 2至 3次。主治肝肾阴虚 ,腰膝软 ,头目眩晕 ,耳鸣耳聋、盗汗遗精以及小儿囱门不合之证 ,或虚火上炎而致骨蒸潮热 ,手足心热 ,或消渴 ,或虚火牙痛、口燥咽干 ,舌红少苔 ,脉细数。笔者用六味地黄丸治疗吞酸、吐酸、嘈杂症数十例收…  相似文献   

2.
将银(羚)翘解解毒丸增大剂量并用水煎后服,用于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等病初起而见有风热表证者,取效颇捷。方法:银(羚)翘解毒丸(9克蜜丸)3~4丸,捻碎放入有盖搪瓷缸内,加水煮沸5~8分钟,药汁药渣一起服下,6小时1次;或6~7丸,按上法煎煮后,取上清液服,6小时后药渣再加水煮沸5分钟,药汁药渣一起服。病不解者,可按上法再服。用药后24小时内多可热退症  相似文献   

3.
方药配制及用法:制黑附子6克,蛇床子、淫羊藿叶各15克,益智仁10克,甘草6克。共为细末,以炼蜜80克调匀,做成12丸。每次服1丸,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肾阳不足所致的阳痿或举而不坚,影响夫妻生活者。病轻者一二剂见效。禁忌症;肾阴虚者忌用。  相似文献   

4.
小柴胡汤为《伤寒论》中治疗少阳病之主方 ,现在临床上被广泛使用 ,非但对伤寒时病有效 ,对内伤杂症如使用得当 ,亦可获效。以下介绍笔者临床用小柴胡汤治疗之验案数例。眩晕朱某 ,女 ,2 7岁 ,未婚 ,2 0 0 0年 1 0月就诊。患者昨晚加班至今晨 3时 ,9时起床时忽感头晕目眩 ,如乘舟车 ,恶心欲呕 ,无外感诸证。患者形体偏瘦 ,面色萎黄 ,舌淡红苔薄白 ,脉弦细。证属少阳枢机不利 ,肝胆风火上腾。治以和解少阳。因患者无煎煮中药条件 ,嘱购市售小柴胡冲剂一合 ,每次服 2包 ,每日 2次。患者只服 1次 ,3 h后即能下床行走 ,再服一次而一切如常。发热…  相似文献   

5.
<正> 控涎丹又名妙应丹、子龙丸,见于宗代陈无择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由甘遂、大戟、白芥子各等分组成,一般适用于水饮停于胸膈、胁肋隐痛、舌苔粘腻、脉弦或滑,或水肿形气俱实者,乃祛痰逐饮之力方。原方为丸剂,饭后临卧淡姜汤送服。笔者易为散剂,成人每次用量5~7g,冷开水加适量蜜糖调匀,晨起空腹顿服,服后勿进食,得泻后略进糜粥,隔日一次,连续服用一般不超过7次。笔者脂其治疗因痰浊所致的一些奇难杂症,效果满  相似文献   

6.
痛经效方     
处方:甘草20克,炒乳没药(各)20克,赤芍30克,川芎30克,白竭30克,当归50克,五灵脂50克,砂炒马钱子100克,醋制生川乌250克。制法:以上10味,计重600克,共研细末,用凉开水(或醋、水各半)调拌为丸。另以益元散90克,加糖精2克研匀细挂衣。每20丸约重3克。本痛经效方主治经行腹痛或因气血虚寒致经期后错、经量减少、色淡等症。服法:每次2~3丸,体壮而痛甚者可增至4~6丸,每日1~2次,饭前白水送下。如痛甚病重者,也可日服3次,但每次须相隔6小时以上。有痛经史者,于痛前即服可止。禁忌:忌食生冷之物。  相似文献   

7.
经方新用3则     
1乌梅丸治眩晕张某,男,48岁,干部,1992年8月4日初诊。患眩晕年余,久治不效。现头目晕眩,站立不稳,巅顶时有抽痛,肢麻不温,心中疼热,口渴欲冷饮,恶心干呕,大便于结,小便黄赤,舌质暗红,苔薄黄而干,脉弦数。BP23/15·skPa。证属厥阴寒热错杂,热实偏重。治当寒温并用,清热为主。方选马梅丸加减:乌梅309,黄柏、黄连、党参各10g,川椒3g,桂枝sg;石块明209,白芍159,积实6g,法半夏sg。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温服。服药3剂,大便得通,诸症稍减,BP20/12.skPa。继服5剂,眩晕得除,诸症大减,血压正常。随访半年,…  相似文献   

8.
“砂淋丸”原载“医学衰中参西录”,为治砂、石淋症(泌尿系结石)之方。对老年体虚或屡施攻下峻利而难于取效者,我们常以本方为主,辅以药引,积之以时,多获效验。原方由生鸡内金30克,生黄芪、知母各24克,杭白芍、蓬砂各18克,朴硝、硝石各15克组成。若临证遇有下焦湿热,小便不利者可另以金钱草30克至60克煎汤代茶饮服,或送服海金砂5~9克,日2次;或送服琥珀末2~6克日2次。如出现血尿,则以阿胶15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水频服,日1剂;或加白茅根30克,蒲公英20克同煎。结石较大,久未松动下移者:丹参15克,王不留行、淮牛膝各10克,水煎250毫升,日3服尽。疼痛剧烈:乳香、元胡各等分,共研细面,每服5~9克,日1~2次。  相似文献   

9.
云南白药治疗荨麻疹3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荨麻疹是常见的皮肤病,有些急性患者经久治疗不愈变成了慢性荨麻疹,经常发作,异常痛苦。笔者自1984年以来应用云南白药治疗急、慢性荨麻疹32例,效果满意,现小结如下。一、一般资料:32例中,男24例,女8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72岁,以22~35岁为多。其中急性患者15例,慢性患者17例。病程最长3年,最短1天。二、治疗方法:云南白药1瓶。成人每次口服1/8瓶,第1次加服保险丸;9岁以下每次服1/16瓶;10~15岁每次服1/12瓶,每日服3次;小孩不加服保险丸。温开水溶化后吞服,连服2瓶不见效者不再继续  相似文献   

10.
佝偻病     
<正> 1、处方:炙黄精、龙骨、牡蛎、白术、茯苓、麻黄根、淮山、浮小麦、黄芪、鹿角霜各9克,当归、桂枝、白芍各6克,炙甘草3克,大枣3枚。用法:上药煮沸过滤浓缩成浸膏粉,加蜜为丸,每丸重5克。1岁以下每次服半至1丸;2-3岁每次服1丸;5-7岁每次服2丸,每日服3次。需要长期服才能见效。来源:《云南中医学院学报》1978年第2期。  相似文献   

11.
滚痰丸的临证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庆刚 《陕西中医》2002,23(8):750-751
滚痰丸 ,一名礞石滚痰丸 ,源于《丹溪心法附余·卷九·痰门》。方由大黄 (酒蒸 )、黄芩 (酒洗净 )各 2 40 g,青礞石 (与硝石同煅 ) 3 0 g,沉香 1 5g组成。共为细末 ,水泛为丸 ,每服 6~ 9g,临卧、食后温开水或姜汤送下。具有降火逐痰之功。笔者运用此方治疗凡因痰、热、火、实所致之证 ,诸如眩晕、耳鸣、惊悸、半身不遂等等 ,均能获得较好疗效 ,现举例如下。   1 眩晕 杨某 ,男 ,56岁 ,干部。患眩晕 1 0余年 ,每于忧郁恼怒或饮食不适即发。证见头晕欲倒 ,不能行走 ,目胀 ,胸闷 ,心烦易怒 ,大便干结 ,口干苦 ,舌质红、苔黄腻 ,脉弦滑。证…  相似文献   

12.
樟木 ,又称樟材 ,为樟科植物樟的木材 ,药用为其形状不规则的木块 ,有强烈的樟脑香气。中医认为 ,本品性温 ,味辛 ,入肝、脾、肺经 ,《本草拾遗》谓其 :“主心腹痛 ,霍乱 ,腹胀 ,宿食不消 ,常吐酸臭水 ,酒煮服之。”又《验方新编·噎膈·上吐下泻》则谓 :“如因暑热吐泻不止……樟木煎水服 ,立止 ,屡试如神 ,并治霍乱亦效。”根据以上的描述 ,樟木的所治之腹泻的病因可归纳为饮食不慎或外感暑热之邪 ,这类腹泻发作时多伴有腹痛或呕吐 ,或痛吐泻兼备。笔者在使用的过程中体会到 ,本品对痛吐泻的轻证均有较好的疗效 ,不必拘泥于痛吐泻齐备 ,也…  相似文献   

13.
茯苓丸为治痰饮之效方,笔者应用本方加减治疗痹证、眩晕、咳喘、呕吐等,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1 痹证马某,女,48岁,1989年6月10日初诊。两侧肩臂麻痛2月余,伸屈活动受限。曾经针灸治疗,其效未显,自购药酒服用,亦未奏效。胸闷欠畅,稍有痰咯,大便干燥,舌苔白腻,脉弦细。证属痰饮内蕴,脉络郁阻。治予燥湿祛痰,行气通络法,茯苓丸加减。处方:茯苓15g,半夏10g,芒硝6g,炒枳壳10g,苍术10g,薏苡仁15g,桂枝9g,莶草15g,络石藤15g,桑枝30g,生姜3片。每日1剂,水煎服。服上方5剂后自感两肩臂麻痛大减,大便通畅,苔腻渐化。原方续服3剂,肩臂麻痛霍…  相似文献   

14.
我自 1 997年 6月至 1 998年 5月运用眩晕合剂治疗 1 0例眩晕患者 ,疗效尚好 ,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药物组成 :泽泻 1 0g ,白术 6 g ,茯苓 6 g ,陈皮 4g ,法半夏 6 g ,桑白皮 1 0g ,大腹皮 6 g ,薏苡仁 2 0 g ,甘草 3g。每日1剂 ,水煎 2次 ,兑匀分 2次早晚服 ,3d为 1疗程。治疗结果 :本组 1 0例患者均获显效 ,疗效最快者为服 3剂而见效 ,最慢服 2个疗程见效。2 典型病例张某 ,女 ,42岁 ,1 998年 4月 30日初诊。患者自述头昏反复发作 7年余 ,发作时如坐舟车 ,头昏眼花 ,不能站立 ,眼眶发紧 ,恶心呕吐 ,饮食欠佳 ,乏力 ,二便正…  相似文献   

15.
<正>控涎丹出于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原文称治痰涎伏在心膈上下,"或令人头痛不可举,或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黏,夜间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脚冷痹,气脉不通……"用"甘遂(去心)、紫大戟(去皮)、白芥子(真者,各等分)。上为末,煮糊丸,如梧子大,晒干。食后临卧淡姜汤或熟水下五七丸至十丸;如疾猛气实,加丸数不妨,其效如神"[1]。本方是从《伤寒论》十枣汤化裁而来,易芫花为白芥  相似文献   

16.
王××,女,43岁,1986年5月28日初诊。患眩晕证5年余,曾经西医诊断为“美尼尔氏综合症”,多方求医,未能尽效。平素头昏如蒙,眩晕时发,或轻或重。1天前突发眩晕,头晕耳鸣,目黑限花,起坐则欲倒仆地,睁目则地转天旋,得食则呕,水入即吐,心中懊(忄农),痛苦不堪。诊见舌质胖淡,舌苔厚腻,脉滑而弦。知  相似文献   

17.
失眠一症中医称不寐 ,治疗以补虚泻实 ,调整阴阳为治则。西医所称神经官能症及更年期失眠 ,亦属此范畴。辨证选药肝郁化火证 症见心烦不寐 ,入睡困难 ,多恶梦 ,急躁易怒 ,口渴喜饮 ,目赤口苦 ,不思饮食 ,溲赤便秘 ,舌红苔黄 ,脉弦而数。治宜清肝泻火 ,佐以安神。肝经湿热 ,烦躁失眠者多用龙胆泻肝丸 ;肝盛火旺 ,溲赤便秘失眠者多用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丸 :水丸剂 ,1 0 0粒重 6g,口服 ,每次 6~ 9g,日服 3次。当归龙荟丸 :水丸剂 ,1 0 0粒重 6g,每袋重 1 2 g。口服 ,每次 6~ 9g,日服 2次。痰热扰心证 症见不寐 ,入睡困难 ,寐而不实 ,头重…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痰热腑实、风痰上扰证,是临床较常见的证候类型。笔者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脑中风多在急性期的3~5天内出现痰热腑实证,舌苔由薄白、白腻转变为黄苔或黄腻苔,腹胀,腹中积有燥屎等腑实征象。笔者运用化痰通腑法治疗本证,就其辨证论治过程介绍于下。1 辨证1.1 辨主症:从神志、肢体功能、言语障碍及口舌(口呙)斜等方面加以考虑。如神识清楚或朦胧昏睡,半侧肢体或单肢活动不利或力弱,言语謇涩或失语,口舌(口呙)斜者属此证。便于、便秘,苔黄腻,脉弦滑也是此证型的主要依据。1.2 辨病性:急性期多为本虚标实,以标实为主。其病机  相似文献   

19.
白藜丸合白驳酊治疗白癜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白藜丸合白驳酊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方法 :每日服白藜丸 3次 ,外涂白驳酊 1次 ,2个月为 1个疗程 ,连续治疗 3~ 5个疗程。结果 :总有效率为 93 3 %。结论 :祛风活血 ,补肾益精 ,内外兼治可收佳效。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时,可用马齿苋鲜者一把或干者30克煎汤,加白糖半汤匙喂服,一天1~2剂,每剂三服,经治数例,1~3天见效。黄××,半岁。腹泻一周,一天4~5次,所泻清稀粘胶拌奶块,味臭,肛周色红,乳食减少,舌质淡,舌苔水滑,纹青紫。治以健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