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肠痈一证,其治以荡结泄热,去瘀消痈为常法,服药不效,每转外科手术。此时若能详察病机,灵活施治,则更多患者,可免手术之苦。【湿热肠痈】湿热之邪,郁于阑肠,运化受阻,气血瘀滞,热毒腐肉,化生痈肿。治宜清化湿热,解毒化瘀。药宜:薏苡仁、白蔻、木通、滑石、桃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杨××,男,16岁。84年12月7日诊。患肠痈一月,经西药治疗后,仍反复发作。刻诊:  相似文献   

2.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云:“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原方主要用于治疗痈脓已成而尚未破溃之肠痈,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阑尾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肠痈可以说等于急性阑尾炎。虽然从定义上说,肠痈包括大、小肠的痈肿,但肠痈之好发部位为阑尾部,因为那是一条盲管,容易阻塞成病,旧称盲肠炎。中医还有缩脚肠痈之名,就更加与阑尾炎相吻合了。在学医时期,虽已读过《金匮要略》,但真正会治肠痈,是在读了上海伤寒名家曹颖甫  相似文献   

4.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篇》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薏苡附子败酱散由薏苡仁、附子、败酱草组成,为治疗肠痈的一张名方.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耀光教授多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外科诸疾患[1],如丹毒、脐痈、带状疱疹、阴囊脓肿等疾病,临床上疗效明显,扩大了经方主治范围.笔者有幸侍诊于侧,受益匪浅,现总结王教授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疥疮一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5.
肠病腹诊的基本内容祖国医学认为“盖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肠痈是大肠痈毒的病证,同样在外部会有所表现。在部位和经络上,大肠位于两侧腹部,因此,通过腹诊可以协助辨别肠痈的寒、热、虚、实。根据切诊时用力的轻重可分为轻触和重按;手法上可分为触按、推按、叩击三种,(临床上多综合应用),现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 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笔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为大肠癌早期病变而设的.肠痈就是大肠癌,其中的“腹无积聚”是指病在早期,肿瘤还局限于肠道.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临证曾遇积急劳而误诊为肠痈(酿脓期)一例,后经外科剖腹探查确诊为恶性组织细胞病,术后3天死亡,现报告分析如下。病历摘要卢某,男,45岁,南宁市郊人,壮族,已婚。因发热13天伴右下腹包块,疼痛3天于1987年3月14日入院。病者于3月1日起因劳累后发热,咽痛,咳嗽,乏力,多汗,在当地按感冒治疗一周,症状不减。体温在39~40℃之间。3月9日出现右下腹持续性疼痛,无明显恶心呕吐,无腹泻,诊为“阑  相似文献   

8.
仙方活命饮治疗急性内痈的体会许增喜兴安盟医院(137400)1994年8月4日收稿内痈之名,始见《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所谓内痈,是指发于体内之痈,如:肺痈、肠痈、肝痈等等。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胸腔、腹腔、盆腔的比脓性感染疾病。如:肺脓肿、急性兰尾炎、肝...  相似文献   

9.
大黄牡丹汤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阑尾炎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贾金社  李连放 《河北中医》2002,24(6):441-441
<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所谓"肠痈",与现代医学所述阑尾炎很相似.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病,居各种急腹症的首位.各种性别、年龄均可发病.  相似文献   

10.
韩喜英,女,24岁,水文队工人。经外科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惧作手术,故来中医科求治,1982年4月12日就诊。患者妊娠五个月。右少腹疼痛拒按,腹壁紧张,右腿屈曲,不敢伸展。右下腹可触及肿块。壮热自汗,便秘尿赤,舌苔黄腻,脉象洪数。辨证为湿热蕴结,阳明热甚之症。盖因肠腑失通,湿滞化热,蕴蒸气血,则成痈肿。况疼痛处及肿块恰在阑门,为肠痈好发之部位。治疗当从肠痈论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法,方用降痈活命饮加味。  相似文献   

11.
王连祯 《家庭中医药》2019,26(11):56-57
<正>肠痈,痈疽之发肠部者,出《素问·厥论》。肠痈为外科常见急腹症,多因饮食失节、暴怒忧思、跌仆奔走,使肠胃部运化功能失职,湿热邪毒内壅于肠而发,湿热内阻,败血浊气壅遏于阑门而成。以持续伴有阵发性加剧的右下腹痛为特征。可发于任何年龄,多见于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相似文献   

12.
<正>《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曰:"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笔者认为,薏苡附子败酱散是为大肠癌早期病变而设的。肠痈就是大肠癌,其中的"腹无积聚"是指病在早期,肿瘤还局限于肠道。而"其身甲错"和"身无热"也是恶性肿瘤的早期指征,这就得用以  相似文献   

13.
程孝雨 《光明中医》2009,24(11):2169-2169
《伤寒杂病论》和现代医学都有腹诊,但两者意义不同,各有所长。现代医学腹诊的范围上起横膈,下至骨盆,前面及侧面为腹壁,后面为脊柱及腰肌,包含着腹壁、腹膜腔和腹腔脏器等内容。《伤寒杂病论》的腹诊范围较广泛,包括了整个胸部和腹部。  相似文献   

14.
肠痈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属“内痈”范畴。张仲景对肠痈的认识,源于《灵枢·痈疽》篇之说。他根据脓已成与脓未成之证候特点,在《金匮要略》一书的“疮痈肠痈浸淫病”篇中,对本病的脉证,提出了较早的论述。首创薏苡附子败酱散与大黄牡丹汤,至今仍为临床医师所习用。肠...  相似文献   

15.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原文为:"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具有排脓消肿、振奋阳气之功.袁红霞教授善用仲景经方,临证常应用本方化裁,获效颇多.现举其验案3则如下.  相似文献   

16.
据文献考证,从兰尾炎的临床症状表现,与古代医籍所谓“肠痈”颇相类似。如金匱要略:“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及云“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皮汤主之”;巢氏病源肠痈候论:“肠痈者,由寒温不适,喜怒无度,使邪气与荣卫相乇,在于肠内遇热,加之血气蘊积,结聚成痈。热积  相似文献   

17.
周念祖老师1965年毕业于成都中医学院医疗系,40余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先生崇尚仲景学说、精于辨证、用药精纯的特点。笔者有幸跟随学习,启迪颇多,现将先生应用薏苡附子败酱散的经验介绍如下。薏苡附子败酱散源自《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谓"腹皮急,按之濡"知其非寻常热势炽盛之肠痈,"腹无积聚,身无热"知其非邪热与有形实邪互结所致,实为湿热互结所致肠痈。周老认为  相似文献   

18.
淋巴结炎,是现代医学的病名,包括祖国医学的“结喉痈”、“颈痈”、“肢痈”、“夸腹痈”、“委中毒”等病。由于患病部位,致病原因不同,因而治法各异。我们采用消风清热,化痰消肿;清热散风,行瘀活血;化痰破瘀,软坚散结等法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王艳蓉  冯五金 《光明中医》2014,(8):1740-1741
薏苡附子败酱散出自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疮痈肠痈浸淫病脉证并治·第十八》:"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导师冯五金教授,系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其从医40余载,擅长治内外妇儿多科的疑难病症,笔者有幸跟师临证,亲聆教诲,受益颇多,  相似文献   

20.
韩喜英,女,24岁,水文队工人。经外科检查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因惧作手术,故.来中医科求治,1982年4月12日就诊。患者妊娠五个月。右少腹疼痛拒按,腹壁紧张,右腿屈曲,不敢伸展。右下腹町触及肿块。壮热自汗,便秘尿赤,舌苔黄腻,脉象洪数。辨证为湿热蕴结,阳明热甚之症。盖因肠腑失通,湿滞化热,蕴蒸气血,则成痈肿。况疼痛处及肿块恰在阑门,为肠痈好发之部位。治疗当从肠痈论治,以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法,方用降痈活命饮加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