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思 《陕西中医》2010,31(9):1197-1198
目的:总结张智龙教授理论结合临床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经验。方法:本文通过研究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基本病机、基本大法、针药并用的治疗原则及临床应用举例等方面进行阐述。结论:以中医学理论作指导,"项腹针"和"四法四方"相结合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在临床上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醒脑开窍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偏瘫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下肢痉挛临床痉挛指数(CSI)评定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并夹脊刺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四神煎治疗卒中后痉挛--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中西医对痉挛的认识,Lance对痉挛的描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痉挛定义。目前常用的痉挛主观评定方法为改良Ashworth量表及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病因病机,以《景岳全书》“血气论”最为精辟,中风后,气中无血则致肢体痉挛,血中无气则致肢体缓纵,二者多同时并存,此与现代医学有关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的阳性体征及阴性体征的认识相符。在张介宾“血气论”的指导下,临床上借鉴鹤膝风的治疗成果,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治疗卒中后痉挛每获良效,并详述四神煎的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出现手指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痉挛手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抗痉挛手法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拮抗肌上腧穴并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治疗。观察两组在临床疗效和手指痉挛分级评分、手功能评定评分方面的区别。结果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方面的比较中,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手指痉挛分级评分、手功能评定评分两方面比较,治疗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拮抗肌配合痉挛肌治疗仪是治疗中风后手指痉挛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蠲痹汤治疗书写痉挛症2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蠲痹汤治疗书写痉挛症20例东明县中医院(274500)范道长,孔繁霞关键词蠲痹汤,书写痉挛,益气和营书写痉挛症又称职业性麻痹,多以手部肌肉痉挛、书写障碍为主要表现,并伴有精神不安症状。笔者近年来运用蠲痹汤治疗20例,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20例均为门诊...  相似文献   

6.
赵晔  郭义 《西部中医药》2011,24(7):103-106
分析近3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学者在肌肉痉挛临床治疗方面的有益探索进行综述,指出对于肌肉痉挛的临床治疗应以常规物理治疗为基础,综合多种治疗手段,鼓励采取良性体位,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灸配合康复治疗中风后下肢痉挛的疗效。方法将6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和对照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Barthel指数分别评定下肢痉挛程度、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以评价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痉挛指数CSI量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arthel指数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灸配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下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日常生活能力,较单纯康复疗法为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治疗,并同时给予利多卡因溶液冲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穴位按摩、口服解痉汤、艾条雀啄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痉挛疼痛程度、痉挛次数、膀胱痉挛疼痛持续时间及膀胱持续冲洗时间等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膀胱痉挛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降低膀胱痉挛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余珊  章薇 《河南中医》2020,40(4):544-547
中医认为,小儿脑瘫病因病机为先天不足,肝肾亏虚;后天失养,气血虚弱。小儿脑瘫临床分为六型:痉挛型四肢瘫、痉挛型双瘫、痉挛型单瘫、不随意运动型、共济失调型以及混合型。章薇教授认为,临床上治疗脑瘫要根据不同的临床类型和体征进行辨证论治,采取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症状以痉挛为主的脑瘫,多辨证为实证,治疗过程中常采用泻法。而表现为不随意运动,共济失调型,则多为虚证,故采用补法,在治疗过程中多选取补益脾胃的穴位配伍来协助治疗。章教授临床上对于小儿脑瘫患儿一般采用焦氏头针联合体针的方法治疗,并根据临床所表现的症状选取相应的配穴。章教授还认为,治疗小儿脑瘫,除了运用头针外,对患儿言语、肢体的训练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KX-3A痉挛肌治疗仪治疗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临床60例脑卒中后遗轻度瘫痪、脊髓损伤等引起的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划分为两组,用痉挛肌治疗仪治疗30例,并与常规治疗组30例进行比较。采用改良的Ashworth痉挛量表(MAs)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为33.33%,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I'〈O.01)。结论:使用KX-3A痉挛肌治疗仪是治疗脑卒中后遗肢体痉挛的有效方法,对轻、中度患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陕西中医》2017,(7):981-982
近年来,脑瘫,尤其是痉挛型脑瘫的发病率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已成为中国儿童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痉挛型脑瘫仍然没有十分有效的治疗方法,现有的治疗方法主要以缓解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降低痉挛,以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本文将对近几年中西医疗法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治疗痉挛型脑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小儿脑性瘫痪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障碍综合征,也是儿童肢体主要致残原因之一,临床以痉挛型脑性瘫痪最常见。目前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尚无确切有效的治愈方法,中医药治疗可对小儿脑性瘫痪康复起到积极作用。痉挛贴是我们在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治疗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方,并取得了一定疗效。小儿痉挛型脑性瘫痪属中医五硬病证范畴,与肝、脾二脏受病相关,以肝强脾弱为证候特点。痉挛贴所用中药主要归肝、脾经,以柔肝健脾为法,益气与养血并用,柔肝与健脾兼施,并通过辨证选取经脉拘挛的经筋循行部位进行贴敷,彰显独特疗效。  相似文献   

13.
针刺并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28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痉挛型构音障碍是脑卒中后较常见的后遗症之一,临床上以饮水呛咳、说话缓慢费力、字音不清、鼻音较重、缺乏音量控制、语音语调异常为主要特点,目前尚无特别有效的治疗方法。我科于2005年6月至2008年9月运用针刺并高压氧治疗脑卒中后痉挛型构音障碍,并与常规治疗相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恢刺痉挛肌起止点治疗中风病痉挛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倒中风病痉挛瘫痪患者随机分为传统针刺组和恢刺组各30例,均以10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以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临床痉挛指数(CSI)、Barthel指数(BI)为观察指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3个指数的改善情况.结果:传统针刺组和恢刺组对痉挛瘫痪患者治疗后MAS、CSI、BI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恢刺组对上述3项指数的改善程度均大于单纯针刺组(P<0.05).结论:恢刺痉挛肌起止点和传统针刺法均能有效改善痉挛患者的MAS、CSI、BI评分,而达到改善患者痉挛瘫痪的作用,且恢刺拮抗肌起止点的作用强于传统针刺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痉挛点注射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1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与C组,A组给予血塞通注射液痉挛点注射联合偏瘫肢体康复治疗,B组给予穴位针刺联合偏瘫肢体康复治疗,C组只予以偏瘫肢体康复治疗.3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在治疗2周、4周末以Ashworth痉挛量表进行...  相似文献   

16.
四神煎治疗卒中后痉挛——张志远学术经验系列(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国庆 《中医药学刊》2006,24(4):598-600
介绍了中西医对痉孪的认识,Lance对痉挛的描述是目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痉挛定义。目前常用的痉挛主观评定方法为改良Ashworth量表及临床痉挛指数。痉挛的病因病机,以《景岳全书》“血气论”最为精辟,中风后,气中无血则致肢体痉挛,血中无气则致肢体缓纵,二者多同时并存,此与现代医学有关上运动神经元综合症的阳性体征及阴性体征的认识相符。在张介宾“血气论”的指导下,临床上借鉴鹤膝风的治疗成果,以《验方新编》四神煎治疗卒中后痉挛每获良效,并详述四神煎的运用经验。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补缓泻急针刺法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采取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传统针刺法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后上下肢痉挛Ashworth张力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补缓泻急针刺法并康复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安全可行,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艾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选穴规律及其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分为痉挛优势侧组(A组)和痉挛劣势侧组(B组)各40例。A组艾灸治疗以痉挛优势侧穴位为主,B组艾灸治疗以痉挛劣势侧穴位为主,治疗前后分别运用Ashworth量表评分、Brunnstrom分级法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20次后,A组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明显下降,上下肢分级显著进步,与治疗前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与B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艾灸偏瘫痉挛优势侧穴位可明显降低患者肢体痉挛程度,提高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9.
肌肉痉挛是肌肉发生的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俗称"抽筋",可表现为生理性或病理性的。根据病因可分为运动性肌肉痉挛、习惯性夜间肌肉痉挛、中暑性肌肉痉挛、中风后肌肉痉挛以及帕金森病、脊髓损伤、高热惊厥、狂犬病、癫痫病等引起的肌肉痉挛。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不自主的强直性收缩,有的甚至出现角弓反张,危及生命。本文主要从肌肉痉挛的定义、临床表现、病因、发病机制、分类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分享了本人在临床中采用针刺穴位加刺络拔罐放血的方法,治疗习惯性夜间肌肉痉挛的治疗感悟。  相似文献   

20.
头针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32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兆才  马融  李瑞仕 《山西中医》2011,27(11):31-32,48
观察头针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对32例痉挛型脑瘫患儿进行头针结合推拿手法治疗,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对治疗前后足背屈角差值、临床痉挛指数以及改良Ashworth分级进行分析。结果:经过2个疗程的治疗,30例患儿下肢痉挛指数均有明显降低,足背屈角明显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法评定有效率为82.6%,结论:头针结合推拿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下肢痉挛具有一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