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见于《伤寒论》原文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这段原文主要论述了小柴胡汤临床审证方法及使用标准. 1 何谓柴胡证 小柴胡汤是治疗少阳病证的代表方剂,也是《伤寒论》中柴胡类的代表方,为和解诸方之首.小柴胡汤方见于《伤寒论》原文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提出了少阳受邪,病居于半表半里,而主证是"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后世称为柴胡四大证.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日:“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少阳经脉起于目锐眦,下耳后,入耳中,其支会缺盆,下胸中,贯膈循胁,络肝属胆。小柴胡汤证,在伤寒六经辨证属少阳,以邪在半表半里的病机、主证为临床特征,主治半表半里、寒热虚实夹杂之证,达和解少阳,利枢机之功效。《伤寒论》又曰:“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少阳篇》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意指凡柴胡正证中,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但见其中一证即可投小柴胡汤,不必诸证悉具。“但见一证便是”之“一证”,是指疾病的某一类主要症状或体征,而非某...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一书,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笔者初学时觉深奥难懂,每每望洋兴叹。特别是《太阳篇》“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第101条)一条,觉困惑尤多,参阅诸注解书籍,又见仁见智,争议颇多。如《注解伤寒论》认为,但见一证是七个或所有证中但见一证便可运用小柴胡汤;《伤寒论译释》认为“此条说但见一证便是,应当是在往来寒热症候的基础上,再见到其他胸胁苦满,心烦喜呕,或有证之一的,便可确定它为柴胡汤证”。  相似文献   

5.
《伤寒论》103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此条原文是《伤寒论》中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历代注家对此论证纷纭,颇不一致,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但见一证便是”的“一证”  相似文献   

6.
少阳证是邪在半表半里之证,其主要症状在《伤寒论》第96条中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大主证,并指出用“小柴胡汤主之”。第101条又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临床中凡是遇到上述症状时,投以小柴胡汤无不应效。笔者早年在山东省立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实习时曾遇一六旬老妪,系济南市天桥区人,因患肺结核,每日下午恶寒发热,寒热往来3~  相似文献   

7.
从升降理论谈"少阳为枢"及小柴胡汤证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伤寒论》第263条:“少阳之为病,口苦,咽干,目眩也。”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小柴胡汤主之。”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以上条文言及少阳病之提纲,强调了小柴胡汤的主证、兼证,并明确了小柴胡  相似文献   

8.
<正> 东汉张仲景撰《伤寒论》,为中医辨证之楷模,记载方剂113方,为医门之规绳,治病之宗本。然意理深奥,众说不一,今就小柴胡汤考辨如下:1 小柴胡汤主证辨 《伤寒论》第103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但见一证便是”历代医家说法不一。成无己云:“是指或然证一证便是。”刘楝云:“凡柴胡杨正证中,往来寒热,一证也。胸胁苦满,一证也。默默不欲饮食,一证  相似文献   

9.
对于《伤寒论》第103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解释,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释义》(78页,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64)认为“……一证是指柴胡主证之一而言,如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是。其它或见证,如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等,自不必悉具。”南京中医学院主编的《伤寒论译释》(624贝,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则  相似文献   

10.
对于《伤寒论》“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后世医家的见解莫衷一是,见仁见智。本文介绍张雪亮教授对《伤寒论》第101条的独到见解。通过梳理原文,前后对比、论证,此句并非辨柴胡证的要点,其核心为抓主证。“伤寒中风,有柴胡证”,是指柴胡证和其他方证同时并存,他证轻微。“一证”是指柴胡证,并非临证时某个单一症状,以柴胡证为主证,他证为次证时,用小柴胡汤就可解决问题。因小柴胡汤外可解表,内可扶正,调达气机又可辅助解决里实问题,故能“不必悉具”。  相似文献   

11.
《伤寒论》103条(《伤寒论讲义》,成都中医学院主编,1964年版。下引各条同)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仲景立论,意指只要见到柴胡汤证的一个证,而不必强求其他证候全备,便可使用小柴胡汤。然而,仲景没有明确提出但见一证便是究竟是指何证,因而引起历代医家的争议和不同认识。有指小柴胡汤方后或然诸证(《注解伤寒论》成无已);再为口苦、咽干、目眩证(《伤寒后条辨》程郊倩);有单指往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110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应当如何理解,历代医家纷然。笔者殚思竭虑,偶获一得,敢忘卓陋,略陈微见于下。一但见一证便是,是小柴胡汤的使用原则,审证标准“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既是少阳病的审证标准,也是临床使用小柴胡汤的重要原则。临床使用小柴胡汤时,可不必如原文96条必须具备四大主证和七个或然证。96条所述之证,是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第101条指出:“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但见一证”,说明仲景设小柴胡汤非为一证专方,也说明小柴胡汤应用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103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根据成都中医学院主编的二版教材《伤寒论讲义》所编号码,以下所引原文号码同此)古今一直存有争议。小柴胡汤主治病证多,应用范围广,这就要求确立柴胡  相似文献   

15.
自《伤寒论》问世自今,对“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理解,可以说众说不一,笔者在深入探讨少阳证柴胡证病因病机的基础上,在排除其他经病的前提下,从口苦、咽干、目眩、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八个主要症素中,只要见到一个或数个主要症素,即可确定为柴胡证。为小柴胡汤的使用提供了比较易行的使用经验。  相似文献   

16.
小柴胡汤主治伤寒少阳证,《伤寒论》第101条云:“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我院近几年来应用此方治验数名病人,现举两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半夏泻心汤出自《伤寒论》,原文“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俱,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用之,宜半夏泻心汤”。《金匮要略》原文讲:“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此方《伤寒论》中用于治疗伤寒五六日,邪传于里,实为柴胡汤证,但是医者误用下药,而出现心下满而不痛,或兼寒热错杂、呕吐、肠鸣的痞证。《伤寒明理论》“阴阳不交曰痞,上下不通为满”;《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清气在下,则生…  相似文献   

18.
吴维钊:《伤寒论》(赵刻本)原文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历来许多注家对“但见一证便是”有种种的看法。有的认为本条文所指的“但见一证”,是指96条中或然诸证(成无已等);有的认为是指口苦、咽干、目眩(程  相似文献   

19.
《伤寒论》第101条曰:"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为临床使用小柴胡汤提供了指导原则。然而,条文中的"但见一证便是"究竟应当如何理解,后世医家各持异议。笔者通过对具体条文的研究及《伤寒论》的深入学习和理解,结合临床所见,提出对本条文粗浅的个人理解,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伤寒论》中有"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对此历来有多种理解,本文遵胡希恕教授"始终理会仲景书"的思路,主要从原书条文分析柴胡证之病因、病机、病位、病程及小柴胡汤的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