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围性面瘫 ,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祖国医学称为“口眼斜”,属中风病范畴。笔者应用皂角膏外敷配合内服中药治疗本病 6 9例疗效满意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病 6 9例 ,男性 37例 ,女性 32例 ,发病年龄最小 1岁 ,最大 70岁 ,其中 1~ 15岁者 5例 ,16~ 4 4岁者 2 8例 ,4 5~ 5 9岁者 2 0例 ,5 9岁以上者 16例。发病后就诊时间 :1~ 7天者 4 6例 ,8~ 15天者 14例 ,16~ 2 7天者 5例 ,2 8~ 30天者 2例 ,30天以上者 2例。其中左侧面瘫者 4 4例 ,右侧面瘫者 2 5例。2 诊断标准患侧额纹消失 ,眼裂增宽、流泪、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 ,不能…  相似文献   

2.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俗称“面瘫”,属中医学“口眼科”或“口僻”范畴。笔者采用拉针法治疗面瘫221例,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中医诊断为口眼斜或西医诊断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病例。在221例中,男性105例,  相似文献   

3.
<正>周围性面瘫亦称面神经麻痹,中医亦称"口僻""口眼?斜"。中医认为本病多由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寒诸邪乘虚侵袭面部经络,致气血痹阻,经筋功能失调,筋肉失于约束而发病~([1])。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本组38例面瘫患者,左侧面瘫20例,右侧面瘫18  相似文献   

4.
贝尔氏面瘫是周围性面瘫中最多见者 ,病变始于颈乳孔处 ,多因凉风吹袭后 ,局部血管收缩 ,面神经局部缺血 ,致神经及神经鞘水肿而致。常为单侧突然发病 ,多先有耳后钝痛、压痛及压迫感 ,尔后出现完全性或部分性面瘫。本病属中医学的“口僻”“口眼斜”等范围 ,为风邪中络 ,络脉不通所致。自 1997-0 8以来 ,我们采用自制祛风通络丸 (下简称“本方”)治疗本病 12 6例 ,收效显著。特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12 6例患者中 ,男 74例 ,女 5 2例 ,年龄最大者 67岁 ,最小者 2 7岁 ;发病均在 2个月以内 ,其中 15 d以内者 71例 ,15~ 3 0…  相似文献   

5.
面神经炎系面神经在茎乳突孔内发生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引起的面神经麻痹 ,又称贝尔麻痹。属中医学“口 口呙”、“口眼口呙斜”范畴。 1994年~ 1998年间 ,笔者采用自制牵正膏外贴头面部腧穴治疗面神经炎 94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94例中 ,男 43例 ,女 5 1例 ;年龄最大 6 5岁 ,最小 7岁 ;左侧面瘫 2 7例 ,右侧面瘫 6 7例 ;病程最短 1d ,最长 2 1d ;首次发病 91例 ,第二次发病 3例。1 2 诊断标准 患者额纹消失 ,不能闭眼 ,鼻唇沟变浅 ;发笑时健侧口角歪斜 ,说话时唾液可从患侧口角流出 ;患侧角膜…  相似文献   

6.
面瘫亦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本病在中医学里称为“口眼喎斜”。本病诊断较为容易,但要注意与中枢性面神经麻痹相鉴别。笔者自2003年至今,采用针刺配合中药治疗面瘫6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面神经炎的早期针灸治疗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神经炎又称面神经麻痹 ,中医称之“口眼斜”、“口”、“口僻”等 ,最常见的病因为茎乳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运用针刺方法治疗面瘫已被众人共识 ,但在治疗时机的选择上始终存在着不同看法。自 1 995年以来 ,笔者对 1 2 3例周围性面瘫患者进行不同时期针刺治疗 ,并进行疗效观察 ,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2 3例均为门诊患者 ,病程在 5d以内 ,将其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62例 ,其中男 3 5例 ,女 2 7例 ;年龄最大 68岁 ,最小 1 2岁 ,平均 (3 4.5 2± 6.2 3 )岁。对照组 61例 ,其中男 3…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瘫痪,祖国医学称之为“口眼斜”。笔者采用耳针辨证取穴治疗完全性面瘫(即表情肌无明显收缩表现)24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般资料 24例中,男9例,女15例;年龄最小者17岁,最大者63岁;病程最短者5天,最长者16年余;病位于左侧者8例,右侧者16例;  相似文献   

9.
面神经麻痹 (炎 )是指茎乳孔内 (面神经管 )组织急性水肿 ,面神经管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 ,亦称 Bell麻痹。其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 ,前额无皱纹 ,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笑时尤为明显 ;患例不能皱额、挤眼、鼓腮 ,此病相当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2 0~ 4 0岁为多 ,男性较多见。常只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本病属祖国医学“口眼斜”、“面瘫”等范畴 ,其发病主要由于风寒外袭 ,风热侵络面部致病。1 辨证分型1.1 风寒外袭 :证见突然口眼斜、面部拘紧 ,恶风畏寒 ,无汗 ,舌…  相似文献   

10.
TDP透穴针刺治疗面瘫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媛 《光明中医》2002,17(5):60-60
“面瘫” ,即面神经麻痹 ,祖国医学又称“口眼斜” ,“口僻”临床上常分为周围性面瘫和中枢性面瘫两种 ,笔者五年来本着中医“急则治其标 ,缓则治其本 ,标本兼治”的原则 ,采用针灸透穴治疗 ,加用TDP—神灯照射后治疗本病 1 0 0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0 0例中 ,男 3 4例 ,女 66例 ,年龄最小 2 2岁 ,最大 74岁 ,发病时间最短 1周 ,最长 6个月 ,中枢性面瘫 2 2例 ,周围性面瘫 67例 ,并接受西医治疗 ,效果不显著者。2 治疗方法2 1 取穴 :中枢性面瘫者选面部攒竹透睛明 ,丝竹穴透四白 ,颧透人中 ;颊车透地仓 ,配穴 ;下关…  相似文献   

11.
正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中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对本病的认识源远流长,《灵枢·经筋》中就有对本病的描述:"卒口僻,急者目不合。"本病是以口眼向一侧歪斜为主症的病证,又称口眼斜,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无明显季节性,多发病急速,以一侧面部发病多见,相当于西医学的面神经麻痹~([1])。但是,对本病何时介入针灸治疗较为合适,目前临床仍有分歧。因此,笔者进行了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不同时间介入的临床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周围性面瘫是由面神经管及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疾病,以青年人多见.起病急骤,以口眼喁斜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的“口喁”范畴.笔者1996年至1998年应用牵正散加味治疗本病50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周围性面瘫针药分期分型论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围性面瘫又称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是指面神经核以下病变所致的面部肌肉瘫痪,常发生于一侧。本病临床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为多,男性稍多于女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而以春、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本病属中医“口眼喁斜”、“吊线风”、“口僻”范畴。中医针药结合治疗本病有确切的疗效。根据病程和病证的不同,笔者对本病进行分期分型、针药结合论治以疏通面颊部经气。治疗一般分4期,即急性期、平稳期、恢复期、后遗症期。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中医属于“中风”范畴 ,也称“口僻”、“口眼涡斜”。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本病的治疗 ,临床治疗方法颇多。本人自 1 995年以来采用电针及TDP治疗为主 ,辅以中药内服治疗本病 96例 ,取得较好的疗效 ,现报导如下 :1 一般资料   96例均为门诊及住院病人 ,其中男性 5 4例 ,女性 42例 ;年龄最大 76岁 ,最小 1 1岁 ,病程最长6个月 ,最短 2天 ,多在 1 5天以内。左侧面瘫 5 0例 ,右侧面瘫 45例 ,双侧面瘫 1例。发病次数 ,第1次发病 94例 ,第 2次发病 2例。2 治疗方法  取穴 :以阳明、少阳经穴为主。主穴 :地…  相似文献   

15.
临床上我们遇到口眼口呙斜症状的病人,主要病因可以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中枢性面瘫多因脑血管疾病和颅脑外伤所致,周围性面瘫多因外感风寒累及面神经受损引起。针刺地仓、颊车穴治疗面瘫临床运用非常普遍,书籍文献记载颇多,笔者在10年临床康复治疗中,同时应用地仓穴透刺颊车穴为主的针刺疗法,治疗105例不同病因所致的以口眼口呙斜症状明显的面瘫病人,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105例口眼口呙斜症状明显的面瘫患者,中枢性面瘫76例,周围性面瘫29例。其中男性80例,女性25例;年龄12~78岁,平均46.9岁;病程最短2天,最长13…  相似文献   

16.
面瘫 ,中医称之为“口眼口呙斜”。春秋两季多发。笔者运用针灸配合药物肌注及中药内服治疗面瘫 2 4例 ,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本组 2 4例中 ,男 15例 ,女 9例 ;年龄最大者 70岁 ,最小者8岁 ;病程最长者半年 ,最短者 1天。所有病例均系单侧周围性面瘫。2 治疗方法针灸 :以阳明经穴为主 ,少阳经穴为辅。患者取仰卧位 ,选择患侧穴位 ,采用局部近取与循经远取相结合的方法。主穴 :地仓透颊车、四白、牵正、合谷、太冲。配穴 :鼻唇沟平坦者加迎香 ;鼻中沟歪斜者加水沟 ;颏唇沟歪斜者加承浆 ;乳突痛者加翳风 ;目不能合者加阳白 ;流…  相似文献   

17.
<正>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口眼(口呙)斜、面瘫。1980年8月~1984年8月,治疗32例,通过临床实践,认为以激素作茎乳孔穴注射治疗具有疗效快的特点,现报告如下。一、一般资料:本组全为门诊病例,男21例,女11例。10~20岁11例,21~30岁12例,31~40岁4例,41~59岁5例。病程1个月以内19例,2~3个月4例,1~2年7例,2年以上2例。右侧面瘫者21例,左侧面瘫者11例。二、治疗方法:(1)药物及用量:醋酸可的松或氢化泼尼松25毫克,加1%普鲁卡因或1%利多卡因1~2毫升。  相似文献   

18.
周围性面瘫以发病突然,一侧面部肌肉瘫痪,口眼歪斜为特征,中医学称为“口”、“口僻”、“口眼斜”。笔者采用翳风穴药物注射结合牵正散加减治疗本病48例,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治门诊病人共48例,其中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8岁,平均(42.0±5.6)岁;病程最短半天,最长90天,平均(5.0±3.2)天;病位左侧23例,右侧25例,所有病例均为单侧初次发病。 1.2 诊断标准 见面神经炎诊断标准(贝政平.1200个国内外最新内科疾病诊断标准.1988.73)。 1.3 疗效评价标准 临床症状检测从以下5个方…  相似文献   

19.
1995— 2 0 0 0年 ,笔者应用针刺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 2 1例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2 1例中 ,男 9例 ,女 12例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 8岁 ;病程最长 3年 ,最短 2d ;左侧面瘫 7例 ,右侧面瘫 14例。诱因 :感受风寒者 16例 ,原因不明者 5例。1 2 诊断依据  2 1例均据《针灸学》[1] 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诊断标准确诊 ,CT除外脑血管病 ,临床症状无肢体瘫痪。1 3 治疗方法1 3 1 针刺治疗 主穴 :下关、翳风、风池、牵正、太冲、合谷、颊车。配穴 :额纹消失、眼睑闭合不全者取阳白、攒竹…  相似文献   

20.
周围性面瘫又称面神经麻痹、Bell麻痹,是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病.本病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邪入络,气血痹阻所致,为风中经络,属中医学"口僻"、"口眼斜"范畴.对此,笔者运用针灸疗法配合面神经功能训练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患者均为2011年3月至2012年7月我院针灸理疗科门诊周围性面瘫患者,均符合Bell麻痹疾病诊断标准[1].其中男性21例,女性19例;年龄5~74岁;病程1~10天.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20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