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88例胃癌前病变患者胃镜像,212例胃癌前病变患者病理检查和HP感染(阳性)与中医证型相关情况研究,发现胃癌前病变胃镜像病理改变HP感染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说明将胃镜像病理活检HP感染微观征象直接作为中医望诊的延展,作为望诊的内容,直接纳入中医辨证的依据有一定可行性,值得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返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返流及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返流性食管炎14 2例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返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返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 (71 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 4 % )为主 ;返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返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返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孙连博  马静 《四川中医》2020,38(4):77-81
目的:探究不同中医症型的十二指肠溃疡(DU)患者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胃蛋白酶原(PG)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7年6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148例DU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DU中医证型与HP感染及PG水平相关性。结果:各证型在性别、年龄分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病程分级构成比在不同证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各证型与HP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U各证型的PGⅠ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两两比较显示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脾胃虚寒证的PGⅠ水平与其余证型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病程、HP感染、PGⅠ、PGⅡ水平与脾胃虚寒证无明显相关性(P0.05),肝胃不和证与PGⅠ含量(OR=1.311,95%CI:1.070-1.607)呈正相关(P0.05),脾胃湿热证与PGⅠ含量(OR=0.896,95%CI:0.830-0.967)呈负相关(P0.05)。结论:DU患者中医证型与PGⅠ水平密切相关,但未发现中医证型与血清PGⅡ水平、HP感染具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证型分布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黏膜癌前病理变化之间的关系。方法统计17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Hp感染情况及胃黏膜病理表现,分析证型分布与Hp感染、腺体萎缩程度、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证型间HP感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型Hp感染阳性率从高到低为:脾胃湿热证肝胃不和证胃阴不足证脾胃虚弱证胃络瘀血证;各证型间腺体萎缩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胃不和证轻度萎缩所占比例最高,胃络瘀血证的重度萎缩所占比例高于其他证型;各个证型间存在肠化生、异型增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Hp感染、胃黏膜萎缩程度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对14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为主,B级以胆热犯胃型(44%)为主;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朱晓燕  朱生梁 《北京中医》2004,23(6):323-325
目的 探讨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辨证与胃镜表现、胆汁反流及幽门螺杆菌 (HP)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对 14 2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的中医辨证和胃镜下表现、胆汁反流及HP感染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反流性食管炎分级与中医主要辨证分型有相关性 ,A级以肝胃郁热型(71.6 % )为主 ,B级以胆热犯胃型 (44 % )为主 ;反流性食管炎胆热犯胃型与内镜下胆汁反流密切相关 ,HP感染多为实证。结论 胃镜表现、胆汁反流、HP感染等因素在中医分型证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辨病的基础上结合内镜所见加以辨证分型 ,能提高辨证用药的准确性 ,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洋  刘华一 《江西中医药》2014,45(2):25+35-25,35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atrophicgastritis,CAG)中医分型的关系及对治疗的影响。方法:97例CAG患者按中医证型分为肝胃气滞、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胃阴不足、胃络瘀血6组,观察各组HP感染情况及8周中医对症治疗后各组HP阳性组与阴性组疗效情况。结果:各组HP感染率为脾胃湿热证82.3%,肝胃郁热证76.9%,肝胃气滞证65.0%,胃络瘀血证53.3%,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证40.9%,胃阴不足证40.0%。各组感染率有差异(P〈0.05)。8周治疗后肝胃郁热、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胃湿热证中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无差异(P〉0.05);肝胃气滞、胃阴不足、胃络瘀血证HP(+)组与HP(-)组症状评分改变有差异(P〈0.05),且HP(-)组前后症状评分差值大于HP(+)组。结论:HP感染在CAG中医证型的分布有-定规律,且对CAG治疗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通过检索、归纳、总结近10年有关文献,从中医证型的胃镜像,胃黏膜慢性炎症、萎缩、肠上皮化生与中医证型的关系,胃黏膜病理演变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Hp感染与中医证型的关系4个方面对胃病胃镜像、胃黏膜病理改变及Hp感染与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餐后不适综合征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西医分型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方法:通过收集餐后不适综合征病例资料,分析本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探讨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本病的西医分型等与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结果:各证型出现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脾胃湿热型胃阴亏虚型寒热错杂型痰湿中阻型。证型分布与年龄段关系:脾胃虚弱型、肝胃不和型在不同的年龄段均最多见;脾胃湿热型在青年多见,中老年少见;胃阴亏虚型多发病于中老年。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关系:脾胃虚弱型、胃阴不足型多见于幽门螺杆菌感染阴性,而脾胃湿热型、痰湿中阻型在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时多见。证型与上腹痛综合征伴随情况:脾胃虚弱型在餐后不适综合征组最多见,肝胃不和型在上腹痛综合征组最多见。结论:餐后不适综合征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与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西医分型之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PU)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方法:使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173例临床数据。结果:各证型出现频率依次为脾胃虚弱(包括虚寒)型>肝胃不和型>肝胃郁热型>寒热错杂型>胃阴不足型>胃络瘀阻型。年龄段、胃镜下溃疡分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及溃疡面大小与中医证型有显著相关性(P<0.01),而溃疡类型与中医证型则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脾胃虚弱证是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证型,提示益气健脾、扶正固本是本病论治的基本法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