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头孢曲松钠致胆囊结石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18月,发热,咳嗽4天入院。4天前受凉后发热,体温波动37~39.5℃,热型不规则,无畏寒,无抽搐及皮疹,阵发性咳嗽,有喉间痰鸣,在外院诊断“支气管炎”,予头孢曲松钠80mg/(kg·d)抗感染治疗3天,体温有下降,仍咳嗽,痰多,收住院治疗。查体:T37.6℃,HR105次/分,R27次/分,神清,咽部充血,双肺可闻及干湿性罗音,余(-)。  相似文献   

2.
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3年来,我们采用小柴胡加石膏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患者37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总结如下。1一般资料共收治37例,其中男30例,女7例,男女比4.3∶1;年龄5~12岁;病程1~3d;临床表现以腮腺肿胀疼痛、发热为主。发热者32例,体温37.5℃~38.5℃者9例,38.6℃~39.5℃者18例,39.6℃以上者5例。  相似文献   

3.
退热灵合剂治疗小儿感冒发热10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立翠 《四川中医》1998,16(5):40-40
1992年5月~1995年12月期间,笔者在门诊以自拟方“退热灵”合剂治疗观察了108例感冒发热患儿,在24小时内退热者明例,24小时~48小时内退热ZI例,分别占观察病例的768%和19.4%,共占96.2%,疗效较好。[临床资料]全组108例,男55例,女53例;年龄最小为3个月,最大为9岁,以1-3岁者为多,病程在1天之内占33例,1-3天者53例,3天以上者22例。108例患者均有发热、流涕、喷嚏,大部份患儿有咳嗽,部份兼有咽癌。体温最高超过39.5℃,最低为37.2℃;38.5-39.5℃以上者有28例,37.5℃-38.4℃者有51例,37.5℃以下者有29例,观…  相似文献   

4.
马翔  于跃  马家宝 《世界中医药》2010,5(3):182-183
冬季感冒发热经正确的辨证用药治疗后,大都能数日内痊愈。而部分患者感受风寒后,或因自认为邪轻而忽略治疗,以致外邪由表人里化热,或因误治而邪正久争不止,或因体质因素而有利于病邪久留难去等,导致中低度发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久久不退。其中,湿热内蕴者为多。  相似文献   

5.
1病历介绍 患者,26岁,因停经37“周,咳嗽、发热1d,下腹痛2h,于2006年9月14日入院。患者孕期无特殊,入院前1d,出现咳嗽发热,体温37.5℃,在院外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入院前2h出现下腹阵痛,故入院待产。入院查体:T37.8℃,P84次/min,R20次/min,BP105/7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肺无异常,腹膨隆符合停经月份,上腹肌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腹围92cm,宫高28cm,胎心136次/min,  相似文献   

6.
发热包括体温升高或自觉发热的症状,舌下温度超过37.2℃。腋下体温39℃以上称高热;38.5℃以内的发热多为低热;持续高热不退达数日,为稽留热;一日内体温波动在1℃以上为弛张热;可降至正常又发热者为间歇热。肿瘤、结核、风湿等多为长期低热,且午后明显。  相似文献   

7.
廖利群  李小红 《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F0003-F0003
临床上常以口温、直肠温度、腋窝等处的温度来代表体温。体温过高又称为发热,是指任何原因引起产热过多、散热减少、体温调节障碍、致热原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调节点上移而引起的体温升高,并超过正常范围,称为体温过高。一般而言,当腋下温度超过37℃,或口温超过37.5℃,昼夜体温波动在1℃以上称为体温过高。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0岁。于1994年2月17日,主诉:咳嗽、胸闷、低热、盗汗1月入院,胸片示两上浸润型肺结核。既往健康,否认有结核及药物反应史。入院体检无特殊,血、尿、便三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痰厚涂片未见结核菌。给予2SHRE/4HR方案化疗。患者入院后第一周偶有低热(T37.5~37.8℃),因肌注链霉素疼痛感而于2月24日给药后第4天,患者自觉明显发热不适,T38.5℃,查血常规正常,给子消炎痛12.5mg口服后体温下降。但于3天后每天体温38.5~39.3℃,驰张发热,疑为乙胺了醇所致的药物热。于3月4日停用已胺丁醇,不作降温处理,…  相似文献   

9.
经方乃经典之方,若辨证准确,使用得当,经方可使一些顽疾和疑难杂症有拨云见天之效,特就临床所见特殊病例陈述如下。例1.患者,女,61岁,2007年10月就诊。以发热(36.5℃~37.5℃),乏力,周身肌肉酸痛,纳差,生活不能自理1年人院。糖尿病病史5年,  相似文献   

10.
张蕊  张桂香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0):115-116
子宫肌瘤红色变性多发生在妊娠期和产褥,可表现为严重的腹痛、发热等。本文就2003.11-2009.11我院收治的妊娠期肌瘤红色变性43例回顾性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均经手术后病理证实,在同期妊娠合并子宫肌瘤发生率37.3%,年龄24-41岁。15—34周妊娠32例,35~37周10例,持续性腹痛考虑临产1例;伴剧烈腹痛伴呕吐,发热,T37.5-38.4℃,且白细胞升高。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 患者张某,男,34岁。发热4天气促3小时于,2011年8月16日23时入院。4天前劳累受凉后出现发热伴无力,在家附近诊所治疗,体温在38℃-39℃之间,输液4天(用先锋霉素,具体药名不详),当天16时输液毕,体温37℃,20点左右突感气促,再次到诊所复诊,体温37.5℃,对症治疗(用药不清),呼吸急促无好转,建议转诊来我院就诊,以发热待查糖尿病收住。患者确诊糖尿病3年,用胰岛素治疗,停药一月,未监测血糖。  相似文献   

12.
H_1N_1小知识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8(30):3666-3666
1人感染甲型流感后表现 人感染甲型H1N1流感后的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腋温≥37.5℃)、流涕、鼻塞、咽痛、咳嗽、头痛、肌痛、乏力、呕吐和/或腹泻。可发生肺炎等并发症。少数病例病情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功能不全或衰竭。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亦可加重。  相似文献   

13.
1 病历介绍 患者,男,42岁,因反复发热30^+d于2006年7月12日来我院就诊,以“发热原因待查”收住内科病房。患者体温波动于37.5~39.5℃,呈弛张热型,发热时间多在16:00-22:00,上午体温正常,无咳嗽、咳痰,无畏寒、多汗,无咽痛,无关节肿痛,无腹痛,尿便正常,食欲差,疲乏无力,  相似文献   

14.
1 病历介绍 患儿,男,9岁,因发热伴双侧颌下腺肿痛4d入院。患儿4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后出现双侧下颌下腺肿痛,咀嚼进食时加重,无头痛及吞咽困难,在家应用退热药物后,体温下降。查体:T37.4℃,双侧腮腺无肿胀,咽部充血红肿,上颌第二臼齿对面黏膜腮腺管口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相似文献   

15.
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癌性发热是指与癌症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 ,或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多见于中晚期癌症患者。近年来 ,笔者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味治疗癌性发热属瘀血内结型 30例 ,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0例均属诊断明确的中晚期肿瘤患者。其中男性 19例 ,女性 11例 ;年龄最小者 2 5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5岁 ;体温 37 2~ 38℃者 15例 ,38 1~38 9℃者 13例 ,39℃以上者 8例 ;发热病程 10~ 5 0天不等。原发性肝癌 8例 ,恶性淋巴瘤 10例 ,支气管肺癌 5例 ,骨肉瘤 4例 ,鼻咽癌放疗后复发 3例。对照组 2 7例 ,其中男 17…  相似文献   

16.
何如锋 《四川中医》1999,17(1):22-22
甘温除热法是用甘温药物治疗因虚而发热的一种治法,首创于李东垣之《脾胃论》。笔者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进修期间,跟随著名热病专家陈绍定主任医师临床,应用此法治愈1例肝硬化牌切除术后发热,现报道如下。患者男性,55岁,因肝硬化牌切除术后发热20天于1998年1月7日入院。住院号:1000475。现病史:20天前因肝硬化失代偿,脾功能亢进,在省人民医院行“脾切除术”,“食道、胃底静脉缝扎术”。术后次日即出现发热,午后为甚,体温38~38.5℃,静滴各种抗生素及对症治疗无效。术后13天出院。出院后仍发热,体温在37.5~38.5℃,…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2006年3月~2007年2月应用痰热清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发热6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68例患儿均符合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其中男39例,女29例;年龄6~12个月11例,1~2岁38例,3~6岁19例;急性咽峡炎31例.急性扁桃体炎29例,咽结合膜热8例;体温38.5~39.0℃26例,39.1~39.5℃33例,39.6~40.5℃9例;稽留热37例,不规则热31例;持续发热2~5d42例,6~9d26例。  相似文献   

18.
2002~2008年,笔者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小儿肺炎58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58例均为门诊患者,男37例、女21例,年龄6个月~5岁,病程2~10天,发热39例,137.8℃~39℃(均以腋温加0.5计算)。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31例。  相似文献   

19.
浅析发热与血常规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发热时患者多有热感,有时体温虽升高,但患者可不感知,也有时患者自然发热,但体温不高,判定发热以测量体温升高为准。健康成人腋温多在37℃以下,当体温高于37℃时,机体的血常规就会产生相应的改变。现就来我院就诊的388例发热患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急性发热是内科急症之一,可见于各类疾病中。笔者近年来运用银翘散加减治疗急性发热45例,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45例中门诊患者25例,住院患者20例;男27例,女18例,年龄最小13岁,最大58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长18天,最短3天,平均9天;体温37℃~37.9℃6例。38℃~38.9℃29例,39℃~39.9℃8例,40℃以上2例;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者21例,急性支气管炎8例,急性扁桃体炎9例,支气管肺炎3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慢支并感染3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