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传统手法加颈肌训练治疗寰枢椎关节失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寰枢椎关节失稳患者用传统手法加颈肌训练治疗1—2疗程后观察分析疗效。结果综合治疗效率明显。结论手法治疗加颈肌训练治疗有放松颈部肌肉韧带,解除局部痉挛,改善局部血供,促进气血运行畅道,使颈背部两侧肌肉张力恢复到平衡位。是治疗寰枢椎关节失稳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寰枢椎关节失稳是临床上并不多见又不太被重视的病变.笔者自1989年以来,采用整骨推拿手法治疗44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的疗效。方法:所有入选病例均采用颈椎牵引、推拿治疗,手法复位治疗。结果:痊愈48例,显效1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结论:推拿治疗寰枢椎关节错位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笔者从2001年6月~2008年6月采用针刀松解枢椎加寰枢椎整复术治疗寰枢关节紊乱症16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并与采用针刺加寰枢椎整复术治疗的7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寰枢关节半脱位是指寰椎与枢椎齿状突构成的关节在一定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导致解剖位置上的异常改变,且不能自行复位者。寰枢关节半脱位是引起颈部疼痛及活动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笔者从2000年12月至2006年4月,应用牵引配合手法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8例,取得了显著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位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经X线和CT确诊的寰枢椎半脱位患者应用复位手法治疗,3天一次,3次为一疗程,经治1~3个疗程评定疗效。结果:治愈2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85.71%,随访1年复发8例。结论:复位手法直接作用于寰枢椎关节,纠正寰枢椎的相对错移,恢复颈椎稳定性,显著改善颈项部活动。解除椎动脉及颈髓受压症状,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7.
甘卫冬  眭承志 《光明中医》2014,29(12):2538-2540
目的 通过临床对照研究,探讨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42例采用理脊通脉手法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颈椎牵引治疗,治疗两周后分别观察比较主观疼痛减轻效果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减痛效果和临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理脊通脉手法对青少年寰枢关节失稳综合征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  焦天才 《河北中医》2010,32(3):407-407
寰枢关节紊乱是指上颈段骨性及其附属结构(韧带、肌肉、血管、神经等组织)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所引起的症候群。其病理基础主要为由于颈椎寰枢关节紊乱,造成寰枢椎体相对位置改变,椎动脉在寰枢椎之间可能受到牵扯或发生扭曲,造成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2005-2008年,我们采用手法整复治疗寰枢关节紊乱85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9.
手法整复寰枢伴寰枕关节紊乱50例的临床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寰枢关节与寰枕关节位于颈部的上端。寰枕关节是由寰椎侧块上端的关节凹与枕骨髁组成。寰枢关节分别由寰椎的下关节突与枢椎的上关节突组成的关节突间关节。以及枢椎齿状突与寰椎前弓和寰椎横韧带前方的纤维软骨组成的寰齿关节。这6个关节以寰椎为中心构成了颈部上端的运动枢纽.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本人在临床中发现很多寰枢关节半脱位同时伴有寰枕关节的错移。2004年至2006年本人采用定点手法整复该类患者5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病因和机制,探讨儿童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推拿手法治疗。方法:回顾13例儿童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患者的病史,探讨用推拿手法治疗儿童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的手法及疗效。结论:传统的推拿手法早期对儿童外伤性寰枢椎半脱位有着较好的疗效,可以及早地减轻患儿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1.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寰枢椎错缝1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鲍铁周  张俊 《中医正骨》1998,10(3):27-28
手法为主综合治疗寰枢椎错缝17例临床观察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正骨研究所(471002)鲍铁周张俊刘学志1主题词寰枢椎错缝/治疗中医正骨术病例报告寰枢椎错缝又称寰枢椎半脱位,在伤科临床上并不少见。对本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其疗效和预后。自...  相似文献   

12.
儿童因骨骼发育尚未成熟,寰枢椎关节囊、韧带较松弛,容易在外力作用下脱位;或因病理原因导致自发性脱位。笔者自2004年至今采用手法治疗儿童寰枢椎半脱位2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各地陆续报导手术治疗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有成功经验;也有颈椎手法复位鲁莽后造成四肢瘫痪及上消化道出血死亡的惨痛教训,我们体会到明确诊断,有选择性方法复位寰枢椎关节半脱位是成功的关键。复查经我们专业组1976年4月至1978年3月为止,近二年间治疗8例寰枢椎关节半脱位7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寰枢关节紊乱(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寰枢椎失稳型眩晕诊断的患者67例随机分为针刺治疗组36例及西药对照组31例,治疗组用针刺双风池、百会、印堂、双眩晕区治疗,对照组用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为64.5%。两组有效率比效,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寰枢椎失稳型眩晕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定向旋推法治疗寰枢椎旋转半脱位19例报告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谢利民,马红军主题词颈椎脱位/治疗,手法,定向旋推法,病例报告寰枢椎旋转半脱位临床并不少见,但易因阅片不仔细造成漏诊而延误治疗,或因所用手法不当,不能获得有效治疗而转...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的操作要点。方法: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采用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患者33例,男24例、女9例;年龄8~63岁,中位数36岁。主要治疗手法包括旋转、提拉和推法。分别于手法治疗前后,拍摄患者颈椎张口位X线片,测量枢椎棘突偏歪距离、寰齿间隙、寰枢外关节间隙、寰椎侧块倾角,比较手法治疗前后上述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本组33例患者,治疗后症状均基本消失。枢椎棘突左侧偏歪22例、右侧偏歪11例,手法治疗后棘突偏歪距离均较治疗前减小[(3.74±1.62)mm,(0.71±1.62)mm,t=5.329,P=0.000;(2.97±1.28)mm,(0.35±1.55)mm,t=-8.551,P=0.000]。左右寰齿间隙、左右寰枢外关节间隙、左右寰椎侧块倾角手法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6±1.52)mm,(4.06±1.10)mm,t=-0.002,P=0.998;(3.93±1.46)mm,(4.12±1.22)mm,t=-1.338,P=0.190;(2.19±0.61)mm,(2.30±0.40)mm,t=-1.337,P=0.191;(2.15±0.52)mm,(2.30±0.56)mm,t=-2.008,P=0.053;23.74°±4.01°,23.72°±3.73°,t=0.033,P=0.974;25.53°±4.76°,25.46°±3.57°,t=0.108,P=0.915]。结论: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能改善枢椎棘突的偏歪,手法操作的要点是"提拉"颈椎和"推"偏歪棘突。  相似文献   

17.
金家华  易金根 《中医杂志》1994,35(5):297-298
寰枢椎半脱位系寰椎横韧带损伤或失稳导致寰椎向前或旋转移位。此病多见于儿童,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斜颈和面部发育不对称等终生痛苦。目前治疗方法有枕颏套牵引,复位后支架或石膏固定,以及寰枢椎融合术,但上述方法都不易取得患者配合,影响疗效。我们采用稳、准、轻巧的技术在短时间内达到寰枢关节解剖复位。现将40例的治疗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医正骨手法仰头摇正法治疗寰枢椎关节脱位时,首先根据患者的体征,结合X线和颈部经颅多普勒检查,明确诊断为寰枢椎关节脱位;其次,采用推拿法治疗约20分钟,然后采用仰卧摇正手法治疗寰枢关节脱位;最后,用中药治疗20分钟/次,治疗10次痊愈。因此,中医正骨手法治疗寰枢椎关节脱位的良好效果值得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徐义勇 《中医正骨》1998,10(3):33-34
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60例体会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113008)徐义勇自1992年自今,笔者采用手法治疗寰枢椎半脱位60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共60例,男46例,女14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50岁;发病后15天内就诊者46例,...  相似文献   

20.
颈性眩晕是指颈椎及有关软组织发生器质性或功能性变化导致的颈椎病性眩晕,多见于中年人,临床发现寰枢关节错位与颈性眩晕的发生存在一定的关系,寰枢关节错位是颈性眩晕发生的重要原因。寰枢关节错位的传统整复手法由于技术难度大,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近年来,我们以改良卧位旋转整复手法治疗寰枢关节错位所致颈性眩晕43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