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任务导向性训练结合拮抗针法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疗效,以期得到新的联合治疗方案来改善患者的偏瘫侧膝过伸障碍,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法:选取42例脑卒中存在膝过伸功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1例。治疗组给予针刺拮抗肌配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配合任务导向性康复治疗。根据行走功能评定、Loudon膝过伸诊断方法、膝关节ROM评定等指标评价2组患者临床疗效,观察治疗4周后患者膝过伸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Loudon膝过伸疗效总有效率为76.2%,显著高于对照组2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膝关节ROM疗效总有效率为90.5%,显著高于对照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前,2组Holden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Holden评分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拮抗针法结合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膝过伸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配合艾灸对虚寒性胃脘痛的效果.方法:将80例虚寒性胃脘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8例,对照组32例,对照组给予抑酸护胃药物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穴位按摩和艾灸治疗,比较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配合艾灸可提高虚寒性胃脘痛的疗效,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白脉软膏配合穴位按摩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后肢体偏瘫患者,根据患者入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治疗及护理措施,而观察组在患者的痉挛性偏瘫肢体上予白脉软膏配合穴位按摩。比较两组患者在肌力、肌张力及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肢体痉挛恢复、肌力改善以及生活自理能力提高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一般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脑卒中患者痉挛性偏瘫肢体白脉软膏联合穴位按摩可显著降低患者的肌张力,提高偏瘫肢体的肌力及生活自理能力,为患者的进一步康复打下基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膝过伸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之一,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预后。针刺是脑卒中后膝过伸康复的主要疗法之一,临床应用广泛。通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从针刺疗法、电针疗法、穴位注射、穴位按摩等4个方面总结归纳治疗膝过伸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提出解决方案,以期为脑卒中后膝过伸的临床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穴位透刺对脑卒中偏瘫康复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穴位透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方法:根据随机原则,将9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分成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头针结合穴位透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头针、体针结合治疗,以双盲法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观察组愈显率为82.00%,对照组愈显率为73.34%,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愈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穴位透刺在脑卒中偏瘫康复治疗中,能明显提高愈显率。  相似文献   

6.
赵爱英  姜布平 《河南中医》2014,(7):1274-1275
目的:观察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下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强化步行训练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康复疗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0.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5.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下肢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ADL评分显著升高,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康复疗法配合强化步行训练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并减轻其痉挛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的临床有效性,为临床康复及护理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选取我科2017年1月~2018年3月住院的中风后下肢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及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按摩。治疗前后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采用《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评定进行感觉功能恢复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M 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M B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对中风偏瘫患者下肢感觉障碍恢复有一定的疗效,可以为临床康复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电脑中频电刺激联合手指点穴对缓解脑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32例,其中16例为康复治疗组,采用电脑中频电刺激配合手指点穴疗法进行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结果治疗8周后,康复治疗组缓解下肢伸肌痉挛较对照组明显。结论:电脑中频电刺激对缓解脑卒中后下肢伸肌痉挛有较明显的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游越  韩冰  汪洪波  宋妮 《四川中医》2020,38(9):185-188
目的:观察上肢针刺+下肢穴位点刺联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2例,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进行肢体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上肢针刺+下肢穴位点刺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步行能力、步态及平衡功能和下肢运动功能等相关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Holden步行分级、10-MWT及6-MWT测试、Tinetti、BBS和FMA-LE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肢针刺+下肢穴位点刺联合康复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其效果优于常规康复治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根据患者及家属意愿,将偏瘫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以运动再学习技术为核心的膝关节控制训练疗法。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头针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步行能力(Barthel指数积分)、ADL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2组患者下肢Fugl-Meyer积分、Barthel指数积分均显著改善(P均0.01),且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膝过伸疗效、下肢功能疗效及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疗效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头针联合膝关节控制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步行能力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预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客观地评价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上海四家三甲医院收集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组(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组(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疗程为21 d。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对两组患者行改良Rankih(mRS)、BI评定。结果试验组在治疗后的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mRS≤3分的人数逐渐增多,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BI分数在治疗后第21天、第90天、第180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可以明显地降低患者的残障等级,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2.
李兰华  郑健 《世界中医药》2014,9(9):1155-115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在脑卒中后疲劳康复中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3年7月于我院就诊的91例脑卒中后疲劳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6例。对照组给予进氧支持、控制血糖、血压、抗凝、合理饮食、纠正机体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防并发症等西医常规基础性治疗,并指导患者进行科学的康复锻炼;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艾灸、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治疗,15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证候积分变化情况,用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对脑卒中后疲劳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的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73.3%,治疗组有效率为91.3%,对照组有效率高于治疗组,2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倦怠乏力、关节痛、筋肉酸痛、多汗、纳差、眠差、头痛、情志不舒等临床症状及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治疗组临床症状的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前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疲劳严重程度量表(FSS)积分较治疗前有所降低,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的积分治疗前有所增加,治疗组患者的评分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联合西医常规基础治疗脑卒中后疲劳是临床上以中西医结合治疗为方向治疗神经科疾病的一种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案,作者临床经验是,运用艾灸和电脑中频穴位电按摩能达到培元固本、理中益气,活血舒筋的效果,临床应用能有效缓解患者以疲劳乏力为主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达到标本兼治的效果,且不良反应少,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60例住院患者按住院病志号简单随机分为两组,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和护理。对照组28例急性期制动、卧位,住院5~7d病情稳定后康复训练,1次/d。治疗组32例早期综合康复训练,脑梗死入院当天开始,脑出血48~72h病情稳定即可进行;康复训练:一对一形式,一名护士负责一名病人;被动运动、主动运动、活动能力练习、针灸(头针、体针)、推拿按摩、情志护理。连续治疗护理1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ADL(Barthel指数)、不良反应。连续治疗2疗程,判定疗效。[结果]Barthel指数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FuglMeyer评分两组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早期综合康复训练护理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脑卒中,疗效满意,无副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对脑卒中后偏瘫上肢痉挛状态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遗留有上肢偏瘫痉挛状态的100例住院患者据其住院号的单双随机分成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治疗组和常规针刺拮抗肌经络腧穴治疗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选取患侧上肢拮抗肌群阿是穴进行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治疗,对照组选取常规穴位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初期(治疗前)、末期(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Ashworth评价量表(MAS)、Barthel指数评价量表(MBI)评价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康复效果。结果:两组治疗3个疗程后,治疗组在Ashworth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部浅刺加药线点灸可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患者偏瘫上肢痉挛程度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生存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潘宁  付海燕 《中医药研究》2011,(10):1196-119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老年性脑卒中后运动康复的影响。方法将64例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帕罗西汀20 mg/d,连续90 d,两组患者同时接受物理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21 d、90 d进行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FIM)评估。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21 d两组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90 d治疗组FIM评分值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且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罗西汀治疗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促进运动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前瞻性、多中心、队列对照的研究方法,探讨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卫生经济学价值。方法将北京、上海五家三甲医院收集的3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试验组和西医卒中单元对照组。试验组在单纯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早期介入中药、针灸、推拿、康复等为一体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对照组为西医卒中单元常规治疗结合早期康复锻炼,客观评价两组住院期间以及随访期间的经济成本的差异。结果在住院治疗期间,试验组的治疗费及护理费用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但在3个月及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的医疗费用及护理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卒中单元可以明显地减少卒中病人后续治疗的医疗费用,节约社会成本,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7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7例采用腹部推拿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牵引配合口服止痛药物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70.27%,对照组为4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疼痛积分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推拿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双侧肢体康复治疗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患病7天内即进行康复训练)方法中,健患侧同时进行康复训练和仅对患侧进行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运动功能(FMA)的影响。实验组均给予双侧肢体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惠侧肢体康复训练,进行临床对照研究,两组患者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对每例患者入组时、病程1个月时分别用改良的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法(FMA)评定患者的运动功能。通过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治疗组1个月ADL能力和FMA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得出早期康复治疗方法中,双侧肢体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张力失衡性膝关节过伸的效果。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比较两组膝过仲的纠正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6.6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张力失衡性膝过仲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数字随机法分为治疗组(血栓心脉宁片加常规治疗,和对照组(常规治疗),每组45例,疗程28d。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分别为(27.20±2.20)μmol/L和(26.59±1.34)μmol/L,而治疗后分别为(10.50±1.10)μmol/L和(15.21±1.17)μmol/L;治疗前两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分别为(20.88±3.09)mg/L和(21.23±3.22)mg/L,而治疗后分别为(10.29±0.98)mg/L和(15.21±1.17)mg/L。两组治疗后Hcy、hs-CRP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相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血栓心脉宁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hs-CRP水平有明显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