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众所周知,辨证论治与整体观念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特点,与现代医学不同的是,现代医学强调的是在确诊的"病"的基础上制定治疗方案,中医则是在辨"证"的基础上确定治疗方案,因此,辨证论治也就成为中医临床诊断治疗疾病的最重要的思维方法和过程。近几十年来,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疾病谱的不断变化,中医学界亦认识到辨病论治在中医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并逐步将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相结合,以指导并规范中医临床诊疗活动。  相似文献   

2.
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疾病诊疗的重要方法。本文立足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角度,从中医理论的起源、中医经典著作中的疾病诊疗思想,以及现代中医临床片面强调辨证,忽视辨病的不良倾向,梳理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产生与发展过程。通过结合现代中医临床发展趋势,分析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以期为临床疾病诊疗寻找行之有效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3.
仝小林 《中医杂志》2013,54(2):93-95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在古代医学诊断技术不甚发达的情况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辨证论治并不是中医唯一的辨治方法,也无法解决所有的临床问题.过度强调和追求辨证论治往往容易造成辨治思维的局限.完整的辨治方法应包括辨证论治、辨症论治、辨病论治和审因论治.分别阐述了辨证、辨病、审因、辨症的内容及其在临床中的综合应用.  相似文献   

4.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和规律,以及它和现代医学"辨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医要有自信地走向未来,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同病类证的提出,对于如何发展中医辨病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总是强调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忽视了辨病论治,事实上张仲景的"方证相应"理论就蕴含"辨病论治"思想的萌芽。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扩展和延伸,是扩大中医药影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复方丹参滴丸能在美国FDA顺利通过二期临床试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将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作为适应症,与国际惯例和现代医学实行了接轨。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丰富中医辨病论治的实践,这些取决于我们能否突破常规,为这一创新思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6.
基于整体观念的五辨论治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前,中医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只有立足于整体观念,凝练出中医思维的特质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优势。"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过程,五辨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与精髓而提升出的中医临床思维,其包括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人论治、辨机论治,熟练掌握五辨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同病类证的提出,对于如何发展中医辨病论治具有重要的意义.以往总是强调中医的特点是辨证论治,忽视了辨病论治,事实上张仲景的"方证相应"理论就蕴含"辨病论治"思想的萌芽.辨病论治是辨证论治在现代科技背景下的扩展和延伸,是扩大中医药影响,发展中医药事业的重要途径.复方丹参滴丸能在美国FDA顺利通过二期临床试验,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将冠心病慢性心肌缺血作为适应症,与国际惯例和现代医学实行了接轨.我们需要在进一步发扬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丰富中医辨病论治的实践,这些取决于我们能否突破常规,为这一创新思路营造一个良好的学术氛围.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辨证论治”与现代医学“辨病论治”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伟  王继明 《中医药学刊》2005,23(4):592-594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和规律,以及它和现代医学“辨病论治”的区别与联系。随着现代医学科学日新月异的进步,中医要有自信地走向未来,那么中西医结合是发展中医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李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3-133
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都是中医理论基础,在当前中医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重视辨证论治,而忽视了辨病治疗.内病外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报道也以一病一法,一法一方为主,而理论探讨较少.笔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论述内病外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一家之言或为抛砖引玉,呈与同道.  相似文献   

10.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