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夜盲治验     
夜盲症亦称“雀目”和“鸡盲”。临床表现为日暮不能视物,天明恢复正常。而雀目多见于成人,由肾阳不足或肾阴亏耗而致;鸡盲以小儿常见,由食伤脾胃,肝血虚少而成。笔者治愈多例,略举一二。病例一:马××,男,32岁,农民。1983年5月10日诊。患者83年3月26日晚,突发视物不明,次晨视物正常。已有月余。平时畏寒肢冷,腰膝  相似文献   

2.
答:高风雀目和肝虚雀目均以夜盲为主诉,犹如鸟雀入暮或到暗处即看不见,但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眼病,必须鉴别。高风雀目由遗传而来,识病关键在肾。本病外眼  相似文献   

3.
以针刺为主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相当于祖国医学中的“高风雀目内障”,是一种眼外观如常,暗处不见,亮处复明的慢性内障眼疾。《目经大成》阴风障五十六:“此症世呼鸡盲,一名雀目,本经曰阴风障。至晚不见,晓刚复明,盖元阳不足之病。”又云:“不则,变内障者有之,变青盲者有之。”这就指出了本病的病名、病因、病证以及转化、预后。其病常双眼罹病,有进行性夜盲,视野缩小等症状,病程较长,症状随病程延长而加重,最终中心视力下降,可致失明;其病有遗传  相似文献   

4.
有的人白天目光敏锐、视力正常,但到傍晚或光线暗的地方就看不清,甚至模糊一片,这就是俗称的“雀朦眼”或“鸡宿眼”。古医书上叫“雀目”,现代医学称“夜盲”。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白天目光敏锐、视力正常,但到傍晚或光线暗的地方就看不清,甚至模糊一片。这就是俗称的“雀朦眼”或“鸡宿眼”,古医书上叫“雀目”,现代医学称“夜盲”。 你注意到这种情况吗?麻雀一到黄昏便两眼昏黑,停立不动。而猫头鹰白天茫无所见,一到夜间便高效率地捕捉老鼠。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  相似文献   

6.
雀盲症,即现代医学中的夜盲症病,俗称鸡雀眼。系因维生索A缺乏时,在暗光中视紫红质合成缓慢或缺如,暗适应时间(人从强光处转到暗时,开始辨清物体所需时间)延长,在暗处辨识力较差,这种现象称为夜盲症。自从维生素A问世以来,大多药到病除,但亦有禀赋不足、素体虚弱、劳倦无度、肝肾亏损之病例,服之罔效者。笔者临床数十年,用“决明夜灵散”化裁治疗,屡收良效,现介绍如下: 例一:饶××,男,65岁,社员,门诊号79—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运用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观察其对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的临床疗效,对其疗效进行客观评价,寻求一种对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切实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7年3月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长沙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科门诊及中医眼科门诊的原发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共40例,随机分成针刺加穴位注射组和药物组,每组各20例,连续治疗4疗程后对比观察患者视力、视野、暗适应ERGb波。结果:(1)两组患者在治疗四个疗程后视力均改善,说明两种疗法均能提高患者视力;同时对两组进行组间比较,观察组视力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 0. 05);(2)治疗后两组患者视野较前有所扩大,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3)两组患者暗适应ERGb波在治疗后均改善,且观察组暗适应ERGb波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针刺结合穴位注射治疗在改善视网膜色素变性患者的视力、视野及暗适应ERGb波方面收获了较好的效果,是目前治疗该病的一种较有效的施治手段。  相似文献   

8.
视神经萎缩为各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纤维退行性病变,导致视功能障碍的眼病,表现为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淡或苍白、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类似中医眼科的"青盲"、"视瞻昏渺"证[1].笔者现对近几年视神经萎缩的中药、针灸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视力”是人眼辨认物体的能力,包括中心视力和周边视力,是日常活动所必需的。周边视力的丧失,使人眼看到的范围缩小;中心视力的下降,使人不能看清正前方的物体,而导致阅读、驾驶、看钟表、识别他人的面部特征等时发生困难。有一种中老年人高发的眼病,叫做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它能引起“中心视力”急剧下降,是引起50岁以上人群中重度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的主要原因。AMD病情一般发展很慢,但有时又可能发展得很迅速,导致视力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由于该病一般不会引起疼痛,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该病会“剥夺”人识别眼前物品的能力,也就…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历代医籍、针灸专著及眼科专著中针灸治疗眼病相关内容进行挖掘、整理、归纳、总结出针灸治疗常见眼病:青盲、流泪症、目痛、视物不清、不能远视、雀目、目赤、口眼喁斜、眉棱骨痛、翼状胬肉、目翳、眼眵、内外障等疾病或症状的取穴规律,以期为现代临床提供古代文献的支持,拓展临床针灸治疗眼病的取穴思路。  相似文献   

11.
邹少华 《中医研究》1990,3(4):28-30
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具有遗传因素,以眼底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出现慢性进行性夜盲、视野缩小、视力下降,最终导致失明的疑难眼病。中医称之为高风雀目,又称高风内障。目前现代医学对此病尚缺乏有效的治法,而运用中医药治疗本病可取得较好的疗效。温补肾阳法此法适用于元阳不足证,命门火衰,阳衰不能抗阴,入暮不能视物者。主证为夜盲重,视力减退,视野缩小,多伴见面色(白光)白,眼睑浮肿,身背畏寒,四  相似文献   

12.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根据其临床表现特点,如视力下降、肢体感觉障碍及膀胱、直肠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特点,可将其与"视瞻昏渺""暴盲"相对应,日久可变生"青盲";全身表现可与"痿证""癃闭"等相对应。我们基于顾锡镇教授"髓虚督损"型NMOSD学术思想创主扶阳通督饮治疗NMOSD疗效确切,可作为有效的NMOSD中医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青盲是古代中医眼科学一个疾病名称,但在近代的学术研究和临床治疗领域已经与原始定的内涵有所偏离,现代临床将之几乎与西医眼科学的视神经萎缩等同。脑损伤后出现视功能障碍为临床常见病证,其所表现的视功能障碍可以归入青盲范畴,但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又不能等同于古代"青盲"的定义,故作者建议使用"脑病青盲"的概念。本文就其合理性、历史沿革及临床实践性等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正>失眠(insomnia)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病症,中医称"目不暝""不得卧""不寐"等,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有效睡眠为特点的疾病。失眠症状(Insomnia symptoms)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不足,睡眠质量差,轻者难以入睡,或睡觉深度较浅,时睡时醒,或醒后再次入睡困难,严重者彻夜难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压力的加大,失眠更加成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长期失眠对人体危害极大,它不仅影响人体神经-内分泌-免疫功能网络,进而引起免疫功能减  相似文献   

15.
综合疗法治疗视神经萎缩2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神经萎缩属祖国医学"青盲"范畴,是指眼外观正常,视盘色淡,视力渐降,甚至盲无所见的内障眼病.本病与性别、年龄无关,可由多种眼病失治或演变而成,亦可由其他全身疾病或头眼外伤引起.因本病所涉及的眼病较多,临床多属痼疾,故治难取效.  相似文献   

16.
视力和听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近视、弱视、视物乏力、视力不清、目睹、青百、雀目、白内障等.古人云:“目得血则能视”,“耳有血则能听”耳目气血不足是视力和听力下降的根本原因,而视力和听力不佳是气血不足的外在表现,这就是老年人肾气虚衰,气血不足耳聋眼花的道理。笔者运用自拟明目四肢,对保护视力法齿等取得了明显效果,现介绍如下.1药物组成我国几千年来在营养耳目方面,先人通过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营养学、中医学、中药学专著中有大量论述,这些宝贵的经验就是笔者研制明目四胶的理论根据和可靠保证。本方在羊肝丸、石…  相似文献   

17.
夜盲症俗称“鸡宿眼”或“雀目”。其主要症状是夜晚或在黑暗处视物不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起因于脾胃虚弱,营养失调,导致肝血亏虚或肾阴不足,目失所养。西医谓之缺乏甲种维生素所致。笔者曾应用单味苍术治疗夜盲症16例,颇有良效,简介如下:苍术六钱,水煎后,每日于上午一次服下,一般连服5~7日即愈。病案举例:李××,男,16岁。1972年初,  相似文献   

18.
力军  建辉 《家庭中医药》2007,14(11):22-22
1、八纲辨证中的寒热辨证是辨别疾病性质的纲领,实际上是辨别阴阳之盛衰,寒证为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所表现的证候,热证为感受热邪(或其他外邪)后正邪相争或体内阴液不足所表现的证候。  相似文献   

19.
<正>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院教授瓶井资弘等人近日开始了一项人造视网膜的临床试验,该试验需要向接近失明的患者眼内植入电极。据称,接受试验的第一例患者的视力恢复到了能够辨别物体形状的程度。研究团队预定在6月实行第二例手术。在确认安全性与治疗效果后,计划在2018年得到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的基础上,投入实际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祖国医学称视神经萎缩为青盲,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视野缺损和视盘呈灰白色或苍白。治疗时采用针药综合治疗:中药、穴位注射、针灸配合应用,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