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292-2294
目的:证明"特异性方证"是《伤寒论》方证中的精华。方法:文献研究方法。结果:通过对《伤寒论》全文的研究,发现《伤寒论》主要由条文组成,而条文的结构主要是前面是证,后面是方,证和方同条,证和方相连,即条文的结构主要是证和方,现在习惯称为"方证";证和方的关系有主之、宜、可与、不可与的区分,表示证和方的关联程度不同,主之的关联程度最高,疗效最好,可以达到方到证除的特效,文章称为"特异性方证";只有没有方可用的证才用"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方法,即现在所称的"辨证论治"。结论:《伤寒论》的核心是方证,"特异性方证"是方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以六经辨证为纲,以方证为目,首创方证辨证,有很好的客观性和通用性。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围绕“方-方证-辨方证”展开方证教学,以方证为中心,认真讲解经方的组方理论、药物配伍规律,使学生全面掌握各个方证内在的应用指征,深入理解仲景方证的“辨证心法”、“辨证思路”实质,深刻掌握仲景的“六经方证体系”精髓,融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等辨证方法,突出方证“辨”的特色,培养学生树立方证的概念和以方证为核心的临床辨治思维。  相似文献   

3.
吴茱萸汤方证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病案调查的方法,从方证学角度对吴茱萸汤进行研究探讨,通过150例病案分析,探寻吴茱萸汤证的一般发病规律,主症、副症、舌脉分布规律,以及临证药物配伍、用法用量等规律,通过这些规律的探索,为临床正确使用该方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赵厚睿 《河南中医》2010,30(11):1137-1137
多数医家认为:《伤寒杂病论》体现了一大特色,即方证辨证,有是证,用是方。而作者认为方证辨证所包括的内涵绝非简单的症状与药物相对应的对症下药,而是中医传统的辨证论治方法审机定治的高度体现,是理法方药的高度统一,既重视研究方药的功效主治,也重视研究能体现内在病机的症状组合,应当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并不断继承与发扬之。  相似文献   

5.
戴红  赵厚睿 《中医研究》2011,24(10):3-5
近年来,对"方证"的研究逐渐成为中医药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专题,该专题之所以吸引众多学者的青睐,不外乎中医药界对中医经典学习的重视,尤其是对《伤寒杂病论》的重视,以及经典在指导当今临床时所显示出的生命力和实用性。二十多年来,学  相似文献   

6.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论方证相应说及其意义黄煌(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29)关键词方剂证候方证相应说方证相应说是探讨临床处方药物应用规律的学说之一。该学说首见于《伤寒论》,后经众多医家的发挥,成为中医临床的原则和方法。方证相应说强调方与证的对应性,证以方名,方为证立,...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伤寒论》的方证体系初探刘秀清(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北京100700)冯世纶(中日友好医院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方证体系刘渡舟老师在第一次中日《伤寒论》学术讨论会上讲:“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并指出:“本书内容多能理论联系实...  相似文献   

8.
许霞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6):793-794
方证关系是指中医辨证论治中病证与方药间相互关系。方随证而立,方剂与所治疗的病证之间具有适配性。历代研究较多,自《伤寒论》以降,名家关乎方证论述层出不穷;现代研究更是百花齐放。方证关系的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是关乎中医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方证是经方、《伤寒杂病论》的主要构成,辨方正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亦是辨证的尖端,中医之病有无疗效,其主要关键在于方证辨证是否准确。将方证理论运用到临床,并指导实践,往往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0.
“方证对应”理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具体应用,发端于张仲景《伤寒论》。目前随着证候实质研究、方剂实质研究的进展,“方证对应”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受到中医学界的重视。由此其方法学的研究就显得更加重要,数据挖掘和循证医学思雏的方法为“方证对应”研究带来了曙光。文章分析评价了这两种方法在“方证对应”研究中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