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明河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因病机是以脾胃气阴两虚为本;气滞血瘀热毒为标,治宜健脾益气养阴扶其本,活血理气、清热解毒治其标。黄明河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发病病机为脾胃气阴两虚、气滞血瘀、热毒内结,以气虚血瘀为要,贯穿发生发展整个过程,基本治法为健脾益气养阴、活血理气、解毒散结。  相似文献   

2.
胃复春片具有健脾益气、活血解毒的功效,由红参、香茶菜、枳壳(炒)组成。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胃十二指肠溃疡等。本文通过探讨胃复春片临床运用、作用机制及安全性,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等消化系疾病的临床治疗寻求更好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良好。本文浅析卢云教授运用健脾活血法治疗CAG的临床经验,并附典型病案一则,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已发展为临床常见慢性胃病,其病程缠绵难愈、反复发作,且西药难以逆转,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导师张怡教授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本病有其独到的见解,认为本病病机多为脾虚夹瘀毒,在门诊上应用健脾化瘀解毒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显著。分享张怡教授运用健脾益气、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治法,以上方加减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5.
探讨朱方石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通过跟师抄方,从中体会其辨证论治及选方用药方面的思路及经验。朱方石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辨治因气、血、阴、阳各有所主,寒湿燥火瘀各有感化,标本虚实各有所现,故而辨证用药较为复杂。导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于脾胃虚弱,脾以气虚为主,当健脾益气,方选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胃以阴虚为主,当滋阴润燥,方选益胃汤加减;而病程常见土虚木乘,当疏肝解郁,方选柴胡疏肝汤加减;且血瘀阻络贯穿病理过程之中,并影响着萎缩的进展、肠化和异型增生,活血通络化瘀则能控制萎缩进程,方选仁术健胃汤加减。体现其诊疗理念对改善患者病情效果显著,为临床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提供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6.
总结朱莹教授分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临床中朱莹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伴或不伴有肠上皮化生和(或)异型增生,将其分为早、中、晚三期。并强调脾胃虚弱贯穿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整个病情发展过程,提出早期脾虚肝郁,重在健脾和胃、疏肝理气;中期脾虚痰湿,治以健脾祛湿,消积化痰;后期脾虚血瘀,治以健脾清热,解毒化瘀,同时将西医辅助检查与中医辨证相结合,随症状改变灵活加减,治疗过程治法方药统顾全局,每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相似文献   

7.
介绍张冰教授运用清热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经验。张教授临床灵活运用清热法,采用清热化郁和胃、清热养阴益胃、清热活血治胃三法,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临床效果颇佳,并认为幽门螺杆菌感染属中医"毒热"范畴。  相似文献   

8.
王长洪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认为应治病求本,临床上详察病机、辨证辨病,从治脾与治胃、降气与活血、辨病论治与既病防变、心理疏导与饮食调理四方面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总结。  相似文献   

9.
张煜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拾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脾胃虚弱为本;热、湿、瘀为标的本虚标实之证。治宜扶正祛邪、协调升降、调理气机。张煜教授根据慢性萎缩性胃炎气虚、阴虚、气滞、寒凝、湿热、血瘀的病机特点,提出益气养阴益胃、健脾温中散寒、疏肝理气和胃、清热化湿消痞、健脾活血祛瘀为主的治则,认为既要分型论治,也要顾及兼证的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0.
介绍黄雅慧教授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黄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胃不和、胃阴不足、胃络瘀阻5个证型较为常见,但各证很少单一出现,多兼有他证。故在治疗上应健脾、疏肝、清热、活血、理气同调,配合饮食、心理、运动调养,灵活运用,每获佳效。  相似文献   

11.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本病属于中医"胃痞""胃痛"等范畴,中医药治疗本病历史悠久、方法多样。现基于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进行论治本病,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机的特点为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是指脾虚,标实主要是指湿热和血瘀等致病因素,本虚标实相互交织,导致本病症状复杂、病程缠绵、久治难愈,最终形成虚实夹杂之证。针对其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临床上可根据患者病情运用健脾益气法、清化湿热法、化瘀通络法等进行治疗,或单法应用、或多法联用,随证治之。通过从本虚标实病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更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软件,挖掘朱世楷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朱世楷门诊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诊断为"胃痛""痞满"等的病历处方,共139首。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进行用药规律挖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证型频次、药物频次、性味统计和组方规律分析(用药模式、规则分析、网络展示)等。结果:最常见证型为脾胃气虚证和胃络瘀阻证;补气健脾药和活血软坚药为最常使用的药物;药性以甘温为主,苦寒为辅。最常用药对是活血消癥的莪术、预知子等。13味最常使用药物为炒党参、炒白术、陈皮、茯苓、海螵蛸、白及、莪术、预知子、黄连、干姜、炙甘草、菝葜、炒当归等。结论:朱世楷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用药总以扶正健脾益气药为纲,活血祛瘀、软坚散结药为目,均不离其"通"利胃腑,"顺"畅气血的本质,使血脉和利,气血运行无碍,黏膜得新血滋养,则旧疾得去,萎缩渐退,黏膜渐荣。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胃炎寒湿入络病机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为主要病理表现的疾病,其病程较长,久病入络,可归属中医络病范畴。文章从"寒湿入络"角度对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病理变化及治疗进行了论述,认为"脾胃虚弱,寒湿之邪,深伏胃络"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根本病机,临床上应以健脾化湿,辛温通络为治疗原则。经临床验证该法不论对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症状改善,还是胃黏膜萎缩的病理逆转均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健脾益胃祛瘀散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0例患者均以胃阴亏虚、胃络瘀阻为主证,拟健脾益胃祛瘀散予健脾理气,养阴和胃,活血祛瘀治疗。结果:显效18例,有效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结论:健脾益胃祛瘀散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胃阴亏虚、胃络瘀阻证的有效处方。  相似文献   

15.
王道坤教授是第三、五批、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甘肃省首届名中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特聘专家,教学名师。王道坤教授临证50余载,临床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治脾胃病,自拟疏肝和胃汤、化瘀消痞汤、枳壳益胃汤等方剂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其中疏肝和胃汤主治脾胃虚弱、中焦气滞兼有肝郁病机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证对应,疗效明显。列举王道坤运用疏肝和胃汤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案3则,介绍其经验,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6.
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岩 《陕西中医》2010,31(10):1357-1359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5例服用叶酸片、多潘立酮片治疗,治疗组45例以健脾活血中药治疗(人参、茯苓、白术、山药、砂仁、桃仁、红花等)。结果: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法中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在缓解症状,促进胃黏膜恢复等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伊春锦 《光明中医》2008,23(6):809-812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用健脾活血汤对照组30例,用胃苏颗粒,每次1袋,每日3次,胃复春每次4片,每日3次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对照组6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健脾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进行探讨,提出脾胃气(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宜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通络消痞为治则,以健脾活瘀方加减治疗。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黄芪、丹参、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案例表明:健脾活瘀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19.
姜莉云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及研究30余年,在治疗脾胃系统疾病及疑难杂症方面有独到的诊治经验,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肾阳虚型者十之八九,"水寒土湿"为慢性萎缩性胃炎致病之根本,气机阻滞、瘀血胃络、痰湿中阻为发病之源,为本虚标实之疾。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补火生土法治其本,配以调畅气机、化瘀通络、燥湿化痰治其标,提倡治本为主兼除其标,主张以扶阳之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证予吴萸四逆汤扶阳固本,从而阻断或延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喜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以脾虚为本,指出各种原因导致的痰浊结聚均可使胃黏膜上皮和固有腺体萎缩发生变异,从标本兼治角度,治以健脾运脾、消痰散结,运用自拟和胃安神方及复方参术健胃胶囊治疗,每获良效。该文主要总结唐喜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