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杨林 《新中医》1992,24(4):8-10
郁证是指因心情不舒,忧思郁结为主所产生的一系列病症,常以气郁为主,包括血、痰、食、火、湿诸郁,通称为六郁证·男科郁证,则是指上述诸郁在男科疾病中的特定表现。就男科郁证进行探讨,对男科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探讨单纯郁证与病郁同存,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显性郁证与隐性郁证,狭义郁证与广义郁证等多种郁证形态。单纯郁证为情志性功能性疾病;病郁同存指郁证与器质性疾病或中医病证同时存在,又可分因郁致病和因病致郁。显性郁证是指显现的七情变化所导致的临床容易辨认的郁证;隐性郁证指由并不显现的七情以及患者具有隐匿的郁证禀赋所导致的临床不易察觉的郁证。狭义郁证是指由情志不遂、气机郁滞病机所导致诸如脏躁、百合病、梅核气、失眠等单纯的、因郁所致的显性郁证;广义郁证除狭义郁证外,还包括病郁同存、因病致郁、隐性郁证等凡与情志不遂有关的疾病。探讨郁证的形态学,旨在更好地适应中医临床诊疗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抑郁性神经症中医药治疗1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抑郁性神经症中医药治疗10例福州市神经精神病防治院(350008)陈洪祥福建省人民医院(350004)陈玉心抑郁性神经症指的是一类由精神情志抑郁所致的病症。古医家称之为"情志之郁"、"因郁致病",属中医"郁证"范畴。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往往可收到较好...  相似文献   

4.
七情学说是中医心理学的核心内容,喜、怒、忧、思、悲、恐、惊概括了七种常见的情感致病因素。其并没有包括"郁",很多医家把忧和郁归属一类,实则不然,"忧"重愁思而"郁"重郁结,临床多见因"郁"致病者,治疗方面不同医家亦各有侧重。掌握郁病的症因及证治规律,全面认识郁证本质,这对于完善中医情志致病理论、提高临床疗效、丰富临床治疗方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敏建教授从郁证的定义剖析"气、血、痰、火、湿、食、瘀"诸郁在男科疾病中的特定表现,分析男科郁证的病因病机,讨论男科郁病的证治,认为对男科郁证的论治当首辨阴阳、次分脏腑、从寒热虚实而施治。张师认为男科疾病一般病程较长,故从郁证论治应在注重心理疗愈的同时,注意安全用药,不宜峻猛。实证用药要注意理气不耗气,活血不破血,清热不败胃,祛痰不伤正;虚证的治疗需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调补脏腑而不滋腻。  相似文献   

6.
郁证是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悲伤喜哭、胸胁胀满、喉中有异物为主症的疾病。笔者采用从阴阳论治,既能减少对阴证的漏诊,又能执简驭繁,切中病机。今不揣学浅,略谈心得,以作抛砖引玉。1郁证之病机有阴阳郁证初起多为阳证,常由情志不畅,肝气失调,气机郁滞所致,并可化火、生痰、生湿、致瘀。《丹溪心法·六郁》指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说明以气郁、气血不和为主,而正气未伤,故为实证、阳证。  相似文献   

7.
张敏建教授从郁证的定义剖析“气、血、痰、火、湿、食、瘀”诸郁在男科疾病中的所表现出的特定的表现,分析男科郁证的病因病机,讨论男科郁病的证治,认为男科郁证论治,当首辨阴阳、次分脏腑、再辨寒热虚实而实施。张师认为男科郁证一般病程较长,从郁证论治要注重心理疗愈的同时安全用药而不宜峻猛,实证用药要注意理气但不可耗气;活血不破血,清热不败胃,祛痰不伤正;虚症治疗注意补益心脾而不过燥,滋养不滋腻。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中医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李海波  王继伟 《中医杂志》2006,47(11):868-870
抑郁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抑郁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医属情志病范畴,散见于古医籍中癫狂、脏躁、百合病、郁证、惊悸、怔忡、头痛、奔豚气、不寐、卑忄木世等病中,现临床多按“郁证(郁病)”诊治。古代郁证多指以五脏气血郁滞为主的一类病证,概念范围较广。自明清以来,主要指与情志过极、肝气不舒有关的疾病,《景岳全书.郁证》称之为因郁而病,论述了怒郁、思郁、忧郁3种郁证。1对病因病机的认识郝万山[1]认为,抑郁症属神窍疾病,心、肝、胆三脏阳虚、气虚乃是易发本症的体质因素,在此基础上遭遇精神情志刺激则可形成脑神失养,气郁痰阻,神窍…  相似文献   

9.
以小柴胡汤为主治疗因郁致杂病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玲军 《光明中医》2010,25(8):1515-1516
<正>郁,乃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指的是由于气血津液结滞不通,迟留不畅所导致的病证。单纯的郁证临床上虽有发生,而因郁导致的杂病在临床上尤其是在内科病症中更为常见。历代对郁证的论述颇多,《素  相似文献   

10.
广义的郁病主要是《内经》所发五运六气皆可致郁,狭义的郁证指七情所致的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导致的一类病证,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历代医家对郁证病理阐述及论治较为详尽,但从表论治郁证较为少见。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探讨了郁证从表论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率是健康人群的2~3倍,51%的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症,故郁证在T2DM的论治中不可忽视。从气郁为主、火郁为辅,痰、湿、食、血郁等角度阐述六郁相因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密切关系,认为消渴与郁证同属气血津液病证,有共同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12.
郁证具有病程长、易复发的特点,严重威胁人类精神心理健康。病因主要为情志失调与体质因素。情志失调指七情过极,刺激过久,超过人体调节能力而导致气郁、火郁、痰郁、热郁、湿郁、食郁、血郁中的一种或多种。病机为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不同体质的患者对于郁证的易感性不同,人体在一种情志刺激下能否发病,不仅与该刺激的类型、刺激量有关联,更重要的是与人的体质有关。郁证患者的体质以阴虚质、气虚质、痰湿质、气郁质为主,以体质学说指导针刺治疗郁证,可纠正患者失衡的体质,针对郁证发病的基础,充分体现中医治病求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
随着郁证患者日益增多,中医需要进一步思考治疗策略。认为应以疏肝理气解郁、养心安神定志为主要治法,面对郁证患者临床表现具有多样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辨证论治不可机械教条而应圆机活法。怪异症状是郁证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在前人怪症从痰论治、从瘀论治的基础上,提出“怪症从郁论治”的观点;对于病郁同存者,强调病郁同治,同时结合心理情志疗法。  相似文献   

14.
火郁一词出自《素问》,是用以描述病机的名词,指火热或火毒郁于里或郁于局部,不能发散,因而不能解除的病证,除局部火毒内郁证外,后世"寒包火"也属火郁证范畴。临床辨治火郁证,要根据火郁在气在血之分,采用合适  相似文献   

15.
柴丽  徐航 《国医论坛》2010,25(5):5-5
<正>郁证,古谓之"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而引起的疾病的总称。郁证范围甚广,正如古人郑守谦所说:"郁非一病之专名,乃百病之所由起也。"郁证在概念上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内经》所论五郁之治和朱丹溪倡言六郁之说均属广义之郁证,正如  相似文献   

16.
《不居集》[1]的作者为清代医家吴澄,成书于清乾隆4年(公元1739年),共50卷,上集(30卷)汇集历代名医治虚损十法,并论述血、嗽、热、痰、郁等内损病证的治疗;下集(20卷)以论治外损为主,是一部论述虚损理法方药完备,颇具临床指导价值的医学专著。自《黄帝内经》始即有郁证病机与治则的记载,后世之论郁或纯归六淫、或偏涉气血,难有兼顾者。吴澄指出,虚损当分内外,郁证亦是如此。凡七情五志、劳伤积食皆属内郁;凡六气之郁则属外郁。此外,还有因药不合证,而致郁上加郁之“药郁”者(可按陈言法归于“不内外因”),进一步完善了郁证的病因分类。本文围绕内郁与外郁的因机证治,从阐发“百病皆生于郁”、论情志三郁、诸郁证治3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7.
郁证从脾分期论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郁证之提法,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是《内经》运气医学论述中“胜、复、郁、发”四大病证之一。而明代以后则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我们现在讨论的郁证,亦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易怒易哭及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根据郁证之临床表现特点,主要见于现代医学的神经衰弱、癔病、抑郁症、焦虑症,另外也见于更年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在郁证论治中,由于受“肝主情志,肝主气机”的中医理论的影响,故一直以来郁证论治多“从肝入手而兼顾心脾”。…  相似文献   

18.
郁证发微(二十七)——郁证痞满论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痞满的病脉证治。郁证性痞满主要是指由情志因素触发或加重的胃痞与腹胀;其病机是“无邪无滞无形”之气郁,也可以是气机郁滞继发引起的食滞、痰阻、瘀血及气血亏虚;其临床表现除脾胃病症状外,也可以伴其他广泛多样的症状;其形态既可以是单纯郁证,也可以是病郁同存;其治疗既可以从郁论治,也可以病郁同治。从郁论治的原则主要包括疏肝理气消痞、运脾祛湿、化痰导滞等。鉴别痞满是否属于郁证,当参考实验室检查。郁证性痞满相当于由精神心理因素参与引起的功能性消化不良、功能性腹胀、吞气症、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等功能性胃肠病,以及部分抑郁症、焦虑症、躯体化障碍等精神障碍性疾病。郁证性痞满的诊治理论与实践已得到现代医学越来越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9.
男科多郁症,有因郁而病者,有因病而郁者。大抵六淫、内伤而致者,气调则愈;而情志之郁,其治不在攻补,而重在移情易性,庶几或有幸成耳。  相似文献   

20.
一、郁证之含义郁者,郁而不散、滞而不通之意。郁证,既是指因情志不畅、气机郁滞所,引起的一类病证,也就是指多种疾病过程中,表示出脏腑气机阻滞、气血津液运行紊乱、失其通调畅达的一类病证郁证之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