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论肺肠气机升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肺与大肠相表里,二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临床治疗上常见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然诸多治法当中,不离对肺肠气机运动的调理。文章从气机升降角度出发,探讨肺肠气机运动的理论内涵,提出在肺肠相关疾病的治疗中应当以顺应二者气机运动特性,维护二者升降关系,调动二者升降的内在动力为治疗的根本。  相似文献   

2.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黄帝内经》开始历经各代医家在理论探讨和临床实践中的不断阐发,内容变得十分繁杂,缺乏系统性。本文将其内涵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经脉络属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基础、升降相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核心、病理相传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表征、肺肠同治是肺与大肠表里关系的应用原则四个方面,指出气机升降失常是肺肠病的病机重点之一,调理气机升降是治疗肺与大肠疾病的关键。肺病及肠最常见的症状是便秘,另外还有泄泻、痢疾、脱肛、腹胀等。肠病及肺多表现为肠病致喘、肠病致咳。肺肠同治可以大大提高肺肠疾病的临床疗效。文章旨在为系统认识这一理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气机升降理论和肺肠相合理论均源自《黄帝内经》,都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指导中医临床实践,经久不衰。肺与大肠作为脏腑相表里理论中一对代表性的脏腑,其气机的升降运动的有其独有的特点,肺与肠相合是相表里的内在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是相合的生命体现,而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又是肺肠相合的内在机制[1]。本文从肺之气机升降、大肠之气机升降、肺与大肠之间气机升降三方面的论述肺与大肠气机升降相因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肺病(过敏性哮喘)、肺肠合病(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大鼠模型,通过观察肺病、肺肠合病模型大鼠胃肠组织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变化,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3组。造模结束后大鼠颈椎脱臼法处死,取出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直肠,用4%多聚甲醛固定1周后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肺肠合病组大鼠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直肠组织VIP含量无差异(P〉0.05);肺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有差异(P〈0.05),肺肠合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有显著差异(P〈0.01);与肺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结肠组织VIP含量均有差异(P〈0.05)。结论提示肺病可能影响到肠,VIP可能是肺与大肠相联系的共同物质基础,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神经肽学方面的现代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VIP)与P物质(SP)含量变化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2组。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各组大鼠肺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肺肠合病状态下大鼠肺部血管活性肠肽和P物质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且肠道VIP和SP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状态下肺部和肠道血管活性肠肽、P物质含量均有变化,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提供了部分神经免疫方面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分析视网膜静脉阻塞性黄斑水肿(RVO-ME)的病因病机,基于肺的生理功能来论述其产生的机理,依据肺朝百脉,肺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肺与大肠相表里等生理特性,结合气机升降及肺肠相合理论,分析黄斑水肿(ME)与肺的关系,探讨RVO-ME病从肺论治的理论依据。结合临床经验,提出从肺的生理机能论治ME的治疗见解,立足于肺,兼顾其他脏腑,在临证中重视肺与大肠相互为用、相辅相成的关系,肺肠同治,运用宣上通下法治疗,顺应调动两者的气机升降,为RVO-ME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失宣降,肠腑气机郁滞,多伴有肠道功能障碍等症。中医学认为“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临床运用肺肠同治法治疗COPD取得显著疗效。大肠为“传导之官”,是脏腑气机升降出入的重要环节;肠道菌群参与人体营养、代谢功能、免疫调节等过程。肠道菌群结构及丰度影响COPD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并通过胆汁酸、短链脂肪酸等代谢产物作用于远端器官,这与肺肠同病等中医理论相吻合。本文从肠道菌群理论的角度揭示了COPD之肺肠同病的病变本质,凸显中医学脏腑相关的理论内涵,使得中医肺肠同治法具有更为前沿的科学内涵,也为COPD等肺系疾病的临床辨治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肺病、肠病、肺肠合病大鼠病理模型,通过观察其血清TNF-αI、L-1含量情况,探索"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病理机制。方法:实验设正常对照组、肺病组(过敏性哮喘)、肠病组(便秘)和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4组。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病组、肠病组、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肺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与肠病组比较,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肺肠合病组大鼠血清TNF-αI、L-1含量均明显高于肺病组及肠病组,证实TNF-αI、L-1可能是肺与大肠相关的共同物质基础,为"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一定的现代医学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源于《内经》"脏腑相合"的观点。《诸病源候论》中"大肠为腑主表,肺为脏主里"是这种认识的进一步发展。唐代医家孙思邈,明确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的说法。"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是一个丰富的理论体系,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临床实践的指导价值,广泛用于指导肺肠相关疾病的防治。传统中医理论认为,肺肠表里关系实现需要四个基础。其中,气机上升降相因是功能基础、气血津液是物质基础、经络系统是沟通基础、阴阳学说是哲学基础。现代实验研究进展认为,肺肠组织均来源于胚胎原始消化管的内胚层、拥有共同的黏膜免疫系统、肺肠病理上发病的相关性包括组织形态和生化指标的改变、微生态菌群变化的同步性等方面,进一步证实了肺肠表里相关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模型大鼠肺、结肠组织中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表达量的变化,从而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的机制。方法:实验设空白对照组、肺肠合病组(过敏性哮喘合便秘)共两组。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CGRP与CCK8的表达。结果:在肺肠合病状态下,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大鼠肺、结肠组织中CGRP与CCK8的表达呈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肺肠合病状态下,肺、结肠组织中CGRP与CCK8的表达均发生了变化,提示在上述病理模型情况下,说明在上述病理模型情况下肺与大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提供了部分支持"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12.
肺肠同治理论包括气机调畅,水液代谢及经络相连.肺主宣发肃降,大肠主传导,脾胃居中焦,三者气机不调,则会产生诸多病证.肺气的输布影响肠道的润燥,痰饮亦可形成于肠道,使用开上达下的方法使邪有出路,痰饮从大肠而走.肺与大肠不仅通过经脉相连,还通过络脉与经别分别加强体表与体内的联系,表现为腑气不通则上气为喘.宣白承气汤针对温病...  相似文献   

13.
宣白承气汤证是邪热壅滞于上焦肺,致使肺气无法下达,肠腑无法顺承所致,自当降肺气,使大肠得以"顺承"肺胃之气,腑气通畅而司传导,这也是方名中"承气"的内涵。换言之,此时病理机制的主要矛盾是肺气不通,而矛盾的主要方面则是肺失肃降,治疗时针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故而降肺气即所以通肺气。宣白承气汤中吴鞠通之所以用杏仁、石膏"宣肺气之痹",是因为肺气因邪热壅滞而痹阻不能下行,这里的"宣"也当理解为疏通,"宣白"也即疏通肺气,这样才符合吴鞠通本意。疏通肺气有别于"宣肺",适用于肺气宣和(或)降的功能失调所致之肺气不通。故吴鞠通之宣白承气汤清肺热、降肺气、通腑气,当是为疏通肺、胃、大肠之气机而设,如其自辨所言是"宣肺气之痹"而非"宣肺","宣"是疏通之意,"宣白"当理解为疏通肺气,如此则医理通,疑惑除。  相似文献   

14.
便秘在许多疾病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其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肝、肾、肺等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基本病机为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引起大肠传导功能失常。治疗时使用下法有一定效果,但易致诸多的不良反应。依据"肺降肝升,肺与大肠相表里"等整体观念提出"欲降先升"理论。强调胃肠气机不畅是便秘之本,肝气郁滞是便秘之因,肺气不宣是便秘之基;即欲使大便畅通下行,必先宣通肺气,疏肝解郁,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上窍开则下窍自通"的理论,加用桔梗、杏仁、枳实、厚朴以起到"下病治上、腑病治脏"之功。  相似文献   

15.
1小承气汤使用的3个特点:一是以小承气汤"微和胃气";二是以小承气汤测试转失气与否;三是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复服。提示3个问题:一是小承气汤证不一定是燥屎内结,很可能是大承气汤证的前奏;二是小承气汤的攻下力量比大承气汤要弱得多;三是小承气汤不在于泻实而是偏重于行气。2调胃承气汤证多是误治后出现的一些变证,属于邪热在胃,并非有燥屎结滞在大肠。所以关于"燥、实、坚"的说法,"燥""实"尚可,"坚"则无从解释,绝不能因方中使用了芒硝,就断定证中有燥屎结滞。3关于承气汤的命名,"承气",即帮助阳明大肠承接阳明胃的下降之气,与"亢则害,承乃制"没有关系。4调胃承气汤证是邪热还在阳明胃之际,唯恐大肠不能承顺胃气而正常通降,尤须清除胃热以防邪热下传,所以方名叫"调胃承气汤"。"调胃"二字已经明确显示,病在阳明胃而非在阳明大肠,之所以"承气",仍是秉承既病防变,提前截断的治疗思想。5三承气汤证,是阳明胃家邪热亢盛到阳明大肠燥屎内结的一个系统过程。阳明邪热在胃,如不及时清除热邪,就会使邪热进一步加重而耗伤津液,而成阳明大肠燥结,所以尽快用调胃承气汤清泻胃热,截断病情发展。阳明燥屎在肠,潮热、谵语、腹痛,甚则喘冒直视、循衣摸床,说明燥屎已成,所以可用大承气汤攻下燥屎。而从阳明胃家邪热到阳明大肠燥屎过程中,虽见有潮热、谵语、腹满,但尚不能确定腑实燥屎的形成,所以用小承气汤进行试探性治疗。  相似文献   

16.
抑郁证是临床常见病,中医认为属“郁证”范畴。目前多认为气机郁滞是基本病变,心、肝是主要病变脏腑。本文从肺主气、肺在志为悲、肺藏魄角度探讨肺与郁证的关系,总结提出宣肺疏肝法、润肺养阴法、宣肺逐痰法、补肝泄肺法等治疗郁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17.
郁证发微(二十九)——郁证便秘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探讨郁证性便秘的病脉证治。便秘病位虽在大肠,却与五志伤及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病因病机涉及以下数端:肝肠相通,肝郁则肠滞;忧愁思虑伤脾损肺,脾肺气结则大肠壅滞,脾肺气虚则无力推送;五志过极化火,灼津炼液,致使肠枯;劳心伤脾,生化乏源,精血亏虚,肠失濡润;七情生六郁,食滞痰阻血瘀,阻塞肠腑。治疗郁证性便秘主要包括疏肝解郁、清肝泻火,行气燥湿、宽中化滞,清心安神、益脾养血,以及化痰化瘀等,要在疏通气机、清理壅滞、增水行舟。现代医学中凡由精神心理因素引起的急性便秘、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等慢性便秘以及躯体化障碍、广泛性焦虑障碍、抑郁症等精神心理障碍类疾病具有便秘表现者,大致在郁证性便秘的证治范畴之内。  相似文献   

18.
小肠作为六腑之一,具有受盛、化物、泌别清浊等功能。小肠与心、脾、胃、肺、肝、肾和膀胱以及大肠等脏腑在生理上密切相关,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其病变亦相互转化。从小肠与心、小肠与脾胃,小肠与肺,小肠与肝,小肠与肾及膀胱,小肠与大肠等方面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转变来探讨小肠与其他脏腑之间病证的传变规律,以期进一步完善小肠病机理论。  相似文献   

19.
秘从气治     
便秘多因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外邪犯胃、禀赋不足导致热结、气滞、寒凝、气血阴阳亏虚等引起肠道传导失司。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常,大肠传导全赖气升降出入运动和气濡养温煦作用,即肝升肺降,脾升胃降和肾气濡养及温煦作用。便秘之症首见《黄帝内经》;《伤寒论》称为"脾约","燥屎"等;便秘一词首见《杂病源流犀烛》;《症因脉治》云:"若元气不足,肺气不能下达,则大肠不得传道之令,而大便亦结矣"。治疗上注重秘从气治,糟粕在大肠内传导,主要依靠脏腑之气升降出入运动,表现在升其清阳,降其浊阴,摄取营养,排出所弃,及气的濡养和温煦作用。气的病理形式主要表现为气虚和气滞。"人之有生,无非受天地之气化耳",补气与行气同时,尚需注意,气虚则无以行,故行气之前当先补气,过补当防滋腻,故补气之余不忘行气。补而不腻,行而不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