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经方从肝治疗不寐症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寐又称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不寐之名首见于《难经·六十四难》,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是中医内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同时也是疑难病。临床常见的失眠形式有:①睡眠潜伏期延长:入睡时间超过30  相似文献   

2.
失眠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临床以不易入睡,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寐,  相似文献   

3.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祖国医学称之为:不寐、不得眠、目不瞑。长期失眠会给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严重的不利影响,甚至会造成严重的意外事故。然而采用西药治疗又有较多不利的副作用,并且容  相似文献   

4.
<正>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的一种病症。本病又称为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因各种原因引起的入睡困难、睡眠深度不足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中医亦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本病以成年人和老年人多见,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心理社会问题的增多,人们生活压力的加大,睡眠障碍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失眠往往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  相似文献   

5.
<正>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白天社会活动的一种主观体验,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IMS),祖国医学又称其为"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为多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浅睡性失眠)、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  相似文献   

6.
<正>失眠,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或入睡困难,或睡眠质量不佳,或时睡时醒,或醒后不得入睡等为特征的一类病症,病因复杂,治疗相对棘手。在失眠的临床调查中,患脾胃病者约占13.6%,那么失眠与胃病有什么关联呢?《医宗必读·不得卧不得食》明确指出"胃不和"乃不寐的病因之一,正所谓"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导致的失眠,  相似文献   

7.
陈秀慧  许幸仪  黄德弘 《新中医》2017,49(5):152-153
<正>失眠通常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1])。中医古代文献对失眠的描述早在《内经》中就有目不瞑、不得卧、不得眠的说法,清代以后的著作多将失眠称为不寐。黄德弘教授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州市中医医院脑病科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脑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三十多年,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DlMS)。为各种原因引起入睡困难、睡眠深度或频度过短、早醒及睡眠时间不足或质量差等,是一种常见病。失眠在《内经》中称为"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并认为失眠原因主要有两种,一是病痛影响,使人不得安卧;二是气血阴阳失和,使人不能人睡。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睡而不畅快,易醒,重者彻夜不眠,影响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严重威胁人  相似文献   

9.
李凤霞 《光明中医》2011,26(8):1716-1717
半夏泻心汤出自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原治小柴胡汤证误下伤中而致的痞证。笔者跟师出诊,发现其治疗夏季失眠疗效显著,故对其治疗机制浅作探讨。失眠,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又称入睡和维持睡眠障碍,中医学又称其为"不寐"、"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相似文献   

10.
正失眠,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1],称之为不寐或不得眠、目不瞑,早在《素问·逆调论篇》中就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记载。中医药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与疗效。韩辉系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师从国家名老中医、首届全国名中医韩明向教授,在中医药治疗内科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韩主任认为:"久病多瘀,不寐日久者,非皆因于瘀,而多因  相似文献   

11.
邱鸿钟  梁瑞琼 《新中医》2015,47(9):250-251
<正>失眠症,在中医古文献中称之为"不得卧"或"不寝"不寐",常有难入睡、易醒、早醒,醒后不易再睡,睡而不深、多梦,以及醒后不适感或白天困倦,多伴有焦虑、抑郁、恐惧情绪,社会功能受一定程度的影响等症状。《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将失眠归类为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是指因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睡行症、夜惊、梦魇等类型。临床上常根据失眠时间的长短分为短暂性失眠症  相似文献   

12.
正失眠是指睡眠时间和(或)睡眠质量不能满足,并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的睡眠障碍性疾病,属中医学"不寐"、"不得眠"等范畴,主要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累、体虚等病因引起邪扰心神或心神失养所致[1]。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深度的不足,轻者难以入寐,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治疗失眠的基本目标是改善睡眠质量、增加有效睡眠时间,消除因睡眠障碍带来的日间功能损害,以达到消除失眠  相似文献   

13.
<正>失眠又称不寐,早在《内经》中就有"不得卧""目不瞑"之称。本病是指因经常性睡眠障碍导致的机体不能得到正常休息,进而影响日常生活,以致影响健康的一类病症[1]。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醒后不眠,或眠而易醒,重者彻夜不眠。目前,中医药在改善睡眠及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疗效[2]。  相似文献   

14.
失眠中医称之"不寐"、"目不瞑"、"不得眠",是以入睡及睡眠维持困难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睡眠障碍,是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需求的一种主观体验[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美国有33%的人[2]、欧洲有4%~22%的人患失眠症[3].而我国成年人中有42.7%的人存在着睡眠障碍的困扰[4].失眠症不仅可造成注意力、判断力、记忆力及日常工作能力的下降;还可引起患者抑郁、焦虑或恐惧心理;长期失眠也容易引起多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并与溃疡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以及精神疾病密切相关.笔者自2003年9月以来运用自拟安眠汤治疗失眠32例取得一定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老年人失眠治疗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指经常入睡时间不够,或睡眠不熟.轻者难以入寐,或睡中易醒,时寐时醒;重者整夜不眠.古代文献中也有称为"不寐","不得卧"或"不得眠"的.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是以入睡和(或)睡眠维持困难所致的睡眠质量或数量达不到正常生理需求而影响白天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是最为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性疾病[1]。文献最早见于《灵枢》,称为"目不瞑",并提出了"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的具体治疗原则:《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称其为"不得眠"、"不得卧",还有"不寐"、"夜不瞑"等,均泛指失眠[2]。失眠既可单独出现,也可与心悸、头痛、眩晕、健忘等症同时出现,是多种躯体、精神和行为疾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7.
正不寐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黄帝内经》将其称之为"不得卧""目不暝",系指睡眠的发生、维持出现障碍,且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进而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疾病。该病以睡眠时间及深度不足为主要特征,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或时梦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甚者可彻夜难眠。湖南省名中医何泽云教授治疗不寐辨证思路灵活,  相似文献   

18.
正失眠亦称不寐,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症,属于中医学"不得眠""不得卧""目不瞑"范畴。不寐的证情轻重不一,轻者有入寐困难,有寐而易醒,有醒后不能再寐,亦有时寐时醒等;严重者则整夜不能入寐。美国睡眠障碍中心协会的定义是:失眠症是睡眠中断或睡眠时间减少引起的睡眠障碍,失眠属于睡眠困难和伴有精神神经性疾病的睡眠障碍中的亚型~([1])。  相似文献   

19.
不寐亦称失眠,是指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种病证。“不寐”,始于《难经》,《内经》称失眠为“目不暝”、“不得眠”或“不得卧”,睡眠和觉醒是阴阳转化的结果,即“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寤”。机体只要能维持这种正常的转化功能,就能维持正常的睡眠和觉醒。  相似文献   

20.
<正>失眠是一种临床常见病症,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暝"或"不得眠",现代医学认为失眠是指睡眠的发生或维持出现障碍,睡眠质量不能满足生理需要,以致影响日常生活及健康的一类病症,主要有入睡困难、睡眠表浅、频繁觉醒、多梦、早醒等临床表现。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失眠的发病率日趋增高,并有年轻化的趋势[1]。中医认为失眠多由肝火上扰心神所致,而心神往往代表大脑的功能活动。西医常用激素配合精神类药物治疗本病,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