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传统性医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青的学科。它是以中医性医学为基本内容的医学学科 ,在历史的长河中 ,人类性行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各民族的性文化、性习俗、性伦理、性意识及科学的性医学体系。中国传统性医学研究领域涉及现代医学的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遗传学、生殖学、药物学以及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1 中国传统性医学的创立及发展轨迹1.1 形成和发展时期纵观历史文献和传统医学典藉 ,传统性医学的初创始于汉代以前。早在春秋前后的《诗经》就有多处公开描写性爱的文字。老子《道德经》中对性行为就有自然、客观的描述。《孟…  相似文献   

2.
源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医学,实际上是一门不能完全等同于西方医学而具备人文特点的学科。这门学科因为其独特的发展过程,故具有较强的哲学性、实践性和经验性的特点,使其成为独立于自然科学之外的一门科学学科。其基本理念的不同也让西医教育的模式化阻碍了中医教育的发展和提高,应用多学科知识研究发展中医是中医教育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现代性治疗是由美国性学家玛斯特斯和约翰逊在60年代创立的一门新的医学分支学科,它是在性学理论指导下,由性医学专业工作实施的,主要依靠心理咨询和行为训练的手段,针对性功能障碍的一类治疗。近年来我国虽然已初步建立现代的性治疗,但在传统医学中,以“房中术”为代表的性医学实践却始终占有重要地位,并有其独特的理论和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中医各家学说是整理和研究在中医学术发展史中对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作出了卓越贡献的医学家的独特而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中医学的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本学科在中医高等教育中具有知识性、提高性和研究性的特点,在科学研究中则有继承性、综合性和总结性的特点。兹就其有关问题论述于下。  相似文献   

5.
<正>中西医融合就是从中医理论基础与西医理论基础层面真正意义上的结合,使中医与西医相融合,产生一个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实践。中西医结合是中国的特色性医学学科,中医学与西医学是从不同角度研究人体的科学,探求二者的结合之处。中医主讲望、闻、问、切,它是中医用语,是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望是观察病人的发育情况、面色、舌苔、表情等;闻是听病人的说话声音、咳嗽、喘息,并且嗅出病人的口臭、体臭等气味;问是询问病人自  相似文献   

6.
中医气质学说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人格"、"气质",在本土化心理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引起重视。认为中医气质理论的形成不仅有坚实的医学基础,还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由于这样的独特背景,中医气质理论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通过对中医气质理论与科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医气质理论的优势和不足,认为以中国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加深中医气质理论合理内涵研究,扩展应用范围,是未来个性化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土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医气质学说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体系,不同于西方心理学的“人格”“气质”,在本土化心理学研究中也越来越引起重视。中医气质理论的形成不仅有坚实的医学基础,还有深厚的哲学基础和传统文化基础。由于这样的独特背景,中医气质理论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本文通过对中医气质理论与科学理论进行比较分析,指出中医气质理论的优势和不足,认为以中国的文化背景为依托,加深中医气质理论合理内涵研究,扩展应用范围,是未来个性化医学发展的需要,也是本土心理学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方证相对——日本汉方医学的思维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证相对是日本汉方医学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其主体思想是:定证定方,实现汉方证治标准化。本文认为,方证相对表现出了一个与中医辨证论治不同的理论思维,是日本汉方医对中医传统理论实践运用和独特认识的产物,它在汉方后世方派理论中就已出现,其后乃为古方派医家吉益东洞所确立,而现代汉方医学则将之进一步给予了发展,是其汉方、汉药和证研究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洁华 《中医教育》2008,27(1):24-26
论述了中医英语教学建设与改革的意义及中医英语教学建设、改革研究与实践、促进医药外语学科建设和科研诸方面的初步成果。2年来,河南中医学院将医药外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进行建设.展开以中医英语为轴心的教学、科研与实践,探索和实践学科建设的“教学、科研、服务社会”三大宗旨。中医英语教学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具有特色性,适应目前复合型人才培养和满足全球对中医药需求增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曾召 《中医教育》2004,23(5):7-8
正确解决中医教育发展的若干哲学关系问题对中医教育发展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继承和发展始终是中医教育具有方向性意义的大问题,培养创新型中医人才是中医教育发展的关键;中医教育发展既要遵循世界医学教育规律又要具有中国独特的医学文化特色;坚持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反映性与能动性的统一,提高对学生主体学习作用的认识;在医学发展背景中考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教育学生如何学习、如何做事、如何做人;人的全面发展、专业与素质教育,关系着中医教育能否适应医学发展和社会要求.  相似文献   

11.
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代隶属于中医医疗,中医医护一体,没有明显的学术分科,但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它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以中医辨证理论为依据,融传统医学与现代护理技术为一体,有独特的中医护理理论和技术操作规程,并随着中医学的发展逐步成为独立的专业学科,其突出特点是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护,注重精神、情志对健康的影响,讲究因人、因时、因地制宜,这些思想与现代护理学提出的整体护理精神相吻合,现将中医辨证施护在我院临床应用举隅如下:  相似文献   

12.
免疫学是当代医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前沿学科,并广泛渗透到医学各个领域,无疑对医学进步产生重大影响.人们自然联想到中医有没有免疫学?中医理论有否免疫系统?这些都成为不容回避的问题.回答是肯定的,否则难以对中医治疗包括对所谓免疫性疾病的特殊疗效,及其独特理论所发挥的特殊作用做出解释,岂非莫大憾事?但由于中西两种医学的认识方法的不同,所用术语自然不同,使两者难以相互沟通,成为中西医结合的重要障碍,同时也对中医学发展十分不利.  相似文献   

13.
中医全科医学是基于中医思维的临床二级学科,它是以中医学为核心,移植现代全科医学的理念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和发展方向。中医学医学思想中贯穿着全科医学的印记,中医基本理论是中医全科医学的精髓。中医古代就扎根于基层,服务于社区和家庭,多采取各科兼通的医学教育,登堂入室的行医模式。笔者从中医全科医学的思想,教育和实践模式阐述其内涵。  相似文献   

14.
<正>放血疗法属于传统医学范畴,是各民族医学内病外治的重要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治疗各类疾病,在我国汉、藏、蒙、维、壮、哈萨克、回、苗、土、侗、畲和纳西等民族医学中都有放血疗法,特别是中医和藏医放血疗法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实践,并对其他民族医学放血疗法有较大的影响,两者从理论到实践,都呈现出各自的独特之处。笔者试从理论基础、作用机理和理论特点3个方面,对中医和藏医放血疗法  相似文献   

15.
浅谈对中医康复学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鹏  张晗  艾庆岩 《陕西中医》2004,25(3):242-244
通过对有关中医康复学的文献及中医康复学的理论体系进行研究和分析 ,同时与现代康复医学作了较详尽的比较 ,认为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 ,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 ,同时 ,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医学的某些理论和方法 ,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再生医学的基础理论、概念与研究内容,分析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望。 方法:在前期精与干细胞系列理论研究和中医药与干细胞相互作用的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中医再生医学的概 念与内涵,分析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形成与展望。结果:中医再生医学是研究中医药调控干细胞以促进组织与 器官再生、防治疾病、延缓衰老的一门科学。就是以干细胞与精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中医药学手段,调动机体 自身的潜力,通过改变干细胞的微环境,激活体内处于静止期或休眠状态的干细胞,使其增殖、迁移、分化,或以 中医药手段联合干细胞移植、组织工程重建以提高效率,从而达到促进组织自我更新与修复、功能重建以防治 疾病或延缓衰老的目的。中医再生医学内涵的核心是中医药调控干细胞。因此,再生医学相关的研究内容,均 可在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以干细胞为靶点,来进行研究、阐释与深入挖掘。结论:本研究指明中医再生 医学未来的研究内容与发展方向, 为中医再生医学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刘南  于涛 《中医教育》2006,25(6):61-63
急诊医学是医学领域中一门新兴的学科,在国际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仅仅诞生有20多年时间。我国急诊医学于1983年被卫生部和教育部正式承认为独立学科,并明确规定,在全国二级以上医院均要建立一个独立的急诊科[1]。1987年正式成立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使这一新学科在我国有了长足发展,逐渐形成了完整的急诊医疗服务体系(EMSS)。现代急诊医学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分诊”,而是集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重症监护(EICU)、急诊病房于一体。正是这些变化和发展对当代的急诊医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内容,尤其是对我们中医急诊医学教学…  相似文献   

18.
《河北中医》2001,23(6)
刘杰教授主持研究的项目"中医运气学说电脑应用系统”获国家部级中医药重大科技成果奖,"中医运气学说系统工程的研究”、"中医子午流注、灵龟八法电算系统”获国家科技部科技成果奖,该成果对临床治疗疑难病有重要指导意义.其特点是该理论改进了传统运气学说中繁烦的推算手续,使运气学说更易推广.为了推广上述国家重大科技成果,拟将连续举办"全国运气医学系列高级研修班”,每期8天,用800元,报名满30人开课,本研修班将聘请中国运气医学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特殊政府津贴获得者、卫生部中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评审鉴定专家、中国性学会理事、中医硕士研究生导师刘杰教授亲自主讲.1.中国运气医学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医学简史、运气医学基础、运气自然配属、脏象学说、运气经络学说、运气病因学说、运气诊断学说、运气脏腑辨证、运气十纲辨证、运气六学说、运气互体治法、运气本草学说、运气方剂配伍、运气针灸取穴、运气养生保健、运气医学原理的现代研究.2.中国运气针灸高级研修班授课内容:运气针灸沿革、九针运气理论、运气人体解剖、运气纵横经络、运气针刺手法、运气腧穴理论、运气针灸取穴(运气纳甲子午流注法,运气纳子子午流注法、运气脏气法时取穴法、运气养子时刻取穴法、运气移光定位法等).3.中国运气性学高级研修班授内容:性学概论(西方性医学的发展与形成、性医学的研究对象及方法、性医学的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基础、性系统、性诊断学、性治疗学)、运气性学沿革、性器官、性基础、性生理、病因病机、诊断概要、治疗原则、治疗方法、性学方药、男性疾病、女性疾病、性腺疾病、性偏离、性传播疾病.参加研修者可任选一种内容,参加两个班以上优惠20%.参加培训班的学员,凡具有中级职称(含中级)以的中医药工作者可申请办理入会手续,电话、信函索取会员入会申请登记表即可.咨询报名电话:(010)64212828 传真:(010)64297983 联系地址:北京市樱花东路甲4号中国中医药学会学术部(收) 邮编:100029  相似文献   

19.
从英国著名科学史家李约瑟博士提出的“将来医学之路就是走中医之路”这一观念,到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二十一世纪的医学是中医时代”以及“人体科学一定要有系统观……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中医的思维方式更符合现代科学思维的发展方向”;再到西方国家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转化医学,其意在于促使基础研究成果向实践医学应用的快速转换,是针对临床实践与实验研究脱节而提出的.中医学的发生与发展都一直未曾脱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轨道.中医的经典著作中,充分体现了疾病对医疗的需求,实践对理论的修正,体现了医学与相关学科的渗透和传承与创新的交替.认真研究李约瑟博士这一观念,并深刻领悟,相互沟通,互相配合,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疗技术.  相似文献   

20.
由中医和蒙医、维医、藏医等民族医组成的祖国传统医学,是我国人民在漫长的与疾病作斗争的医疗实践活动中创立的一门独特的医学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瑰宝。伴随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繁衍兴替史,祖国传统医学为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在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的今天,祖国传统医学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特别是神奇的针灸针麻技术的巨大影响。促进了祖国传统医学快速走向世界,尤其是在美国、日本,中医药学迅速普及,曾一度出现了学习中医的热潮。但是,笔者在疆从事中医工作3年,通过走访调查和亲身感受,觉得博州地区尤其是在基层,传统医学的发展不如人意,甚至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