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中草药的栽培与采收 1.1 《四民月令》中所记载的中草药:《四民月令》中收载的植物药和动物药共计有44种,其中植物药包括苍耳、蜀漆、乌韭、苏、芜菁、茜草、艾、芥、栝楼根、瞿麦、土瓜根、乌头、天雄、葶苈、莨菪子、菊花、天门冬、地黄、白术、车前子、蓝实、黄连、王不留行、柏实、榆荚、枳实、桃花、柳絮、桐叶、胡麻、大豆、赤小豆、冬葵子、生姜、蓼实、大小葱、花椒、大小蒜、薤;动物药包括蟾蜍、蝼蛄、牛胆.在以上这些药物中,有29种已被大约同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所记载,此外还记载了15种当时没有在《神农本草经》中出现的药物,这是《四民月令》对《神农本草经》作出的必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世界中医药》2012,(2):163
名誉理事长:佘靖、朱庆生、张凤楼理事长:李振吉(常务)、房书亭、于文明副理事长(按姓氏笔划排列)于生龙、于淑芳、马西姆(意大利)、王国才、王志勇、王振邦、王忠和、王超群(加拿大)、王炳岐、方明金、乌兰、韦波、龙致贤、田景福、孙塑伦、  相似文献   

3.
治疗糖尿病我常用增液汤合生脉散加黄芪、山药为主方.如气虚者重用人参、生芪、山药,加黄精、白术;阴血虚者加熟地、首乌、枸杞子;阳虚者加淫羊藿、沙苑蒺藜;老年白内障者加菟丝子、白蒺藜、女贞子;毛细血管硬化性眼底出血者必选用有止血、活血化瘀双重作用的三七、生蒲黄、生地、丹皮、赤芍;动脉硬化者加有软化血管降血脂作用的制首乌、女贞子、寄生、山楂、泽泻;下肢神经炎加苍术、牛膝、独活、寄生、肉桂、鸡血藤;合并肾病综合征者合知柏地黄汤,加生芪、白术;高血压者加夏枯草、钩藤、地龙、决明子、菊花、泽泻等.  相似文献   

4.
书讯     
<正>本部现存1992、1993、1994、1996、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年《中医外治杂志》合订本,定价分别为18.00元、16.00元、16.00元、18.00元、25.00元、25.00元、40.00元、40.00元、40.00、40.0元、40.00元、40.00元,如需邮购,另附10%邮费,如一次全部邮购,邮资免费。数量有限,欲购从速。1995、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4年合订本及《当代中  相似文献   

5.
书讯     
本部现存1992、1993、1994、1996、2003、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年《中医外治杂志》合订本,定价分别为18.00元、16.00元、16.00元、18.00元、25.00元、25.00元、40.00元、40.00元、40.00、40.0元、40.00元,如需邮购,另附  相似文献   

6.
还晴神明酒(《圣济总录》) 配方:黄连18g,石决明、草决明、生姜、生石膏、黄硝石、薏苡仁、秦皮、山萸肉、当归、黄芩、沙参、朴硝、炙甘草、车前子、淡竹叶、柏子仁、防风、制乌头、辛夷、人参、川芎、白芷、瞿麦穗、桃仁、细辛、地肤子、白芍、泽泻、肉桂、白芥子各10g,  相似文献   

7.
王燕霞  张玉斗 《中成药》2008,30(2):251-254
乌鸡白凤丸出自明朝龚云林《寿世保元》,由乌鸡、鹿角胶、鳖甲、牡蛎、桑蛸、人参、黄芪、当归、白芍、香附、天冬、甘草、地黄、熟地、川芎、银柴胡、丹参、山药、芡实、鹿角霜等20味药物组成。集温补、滋阴、涩敛、调和等法为一方,具有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的药性,为著名理血通经药,有补气养血、调经止带,是临床上中医妇科治疗气血两亏、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的常用中成药。多年来,随着临床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8.
首届“国医大师”评审工作日前结束,经过严格遴选和评委会专家组认真审核,方和谦、王玉川、王绵之、邓铁涛、任继学、朱良春、何任、吴咸中、张灿琊、张学文、张琪、张镜人、李玉奇、李济仁、李振华、李辅仁、苏荣扎布(蒙医)、陆广莘、周仲瑛、贺普仁、  相似文献   

9.
具有抗癌作用的食物(续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类 4 食用菌包括香蕈、蘑菇、白木耳、黑木耳、石耳、地耳、猴头菌、灵芝、金针菇、茯苓、冬虫夏草、平菇、草菇、鸡土从、竹荪、榆黄菇、松口蘑、羊肚菌、榛蘑、口蘑、马勃、松乳菇、胡孙眼、干巴菌、鸡油菌等20多种。专家认为食用菌类均有一定抗癌作用。现将研究和应用较多的几种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杨力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4):1026-1027
所谓"风药"是指柴胡、升麻、防风、葛根、桂枝、羌活、白芷、薄荷等一类气味辛薄,药性升浮,具有升、散、行、透、动等多种特性 ,能从不同的角度发挥发散祛邪、开郁畅气、辛温通阳、燥湿化痰、通络开窍、活血化淤、升阳助补等多种作用,多用于治疗外感风邪的一类药物.  相似文献   

11.
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中一类非常重要的次级代谢产物,其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数量众多,结构多样,是天然产物中最多的一类化合物。萜类化合物除了参与植物生长发育、环境应答等生理过程,还作为原料广泛应用于药品、食品和化妆品中,具有抗肿瘤、抗炎、抗菌、抗病毒、抗疟、促进透皮吸收、防治心血管疾病、降血糖等活性。此外,研究还发现萜类化合物具有抗虫、免疫调节、抗氧化、抗衰老、神经保护等作用,具有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萜类化合物结构复杂、功效多样、作用机制各异。本文就药用植物中常见萜类化合物的主要生物活性及药理活性、活性机制及萜类化合物的新来源途径进行综述,并对药用植物萜类化合物的药物开发进行了展望,为基于萜类化合物的新药发现和药物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挖掘和分析古今医家诊治郁病的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古今医家治疗郁病的数据库,运用相关软件使用频数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等技术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 1)频数分析:古籍用药频次前10依次是甘草、香附、陈皮、茯苓、川芎、栀子、苍术、半夏、生姜、当归;当代文献依次是柴胡、白芍、甘草、当归、香附、郁金、丹参、白术、茯苓、陈皮。2)聚类分析:古籍文献中黄芩与黄连,青皮与枳壳,白术与人参,白芍与柴胡,香附与川芎,苍术与神曲,茯苓与半夏等各聚为一类。当代文献中枳壳与川芎,白术与茯苓,白芍与当归,郁金与丹参等各聚为一类。3)关联分析:古籍文献主要相关联的药物是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当代文献中相关联的药物是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结论]古今医家都认为肝气郁结是郁病主要病机,疏肝理气健脾是主要治法。但古代医家更侧重理气,且用药成分更为丰富,当代医家更侧重疏肝。古代医家以香附、川芎、半夏、甘草、茯苓、苍术、陈皮、栀子为主药,体现了越鞠丸的组方精髓。当代医家则以柴胡、白芍、当归、甘草、茯苓、香附、白术为核心处方,与逍遥散一致。对于郁病的诊治,无论古籍文献还是当代名老中医经验都具有临证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谢丽华  王瑾茜  蔺晓源  秦甜  胡国恒 《中草药》2020,51(12):3211-3222
目的探寻醒脑静注射液(XNJI)保护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致神经系统损害的活性成分、靶点及通路,以期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利用TCMSP、BATMAN、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检索醒脑静注射液的中药的化学成分和作用靶点,使用Cytoscape软件分别构建醒脑静注射液"中药-活性成分-相关靶点"功效作用网络,通过GO富集和KEGG通路注释分析预测潜在的作用机制,并将醒脑静注射液中核心成分与SARS-CoV-2 3CL Mpro、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2019-nCoV RBD/ACE2-B0AT1 complex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筛选出醒脑静注射液105个活性成分,928个药物靶点,741个冠状病毒靶点,611个神经保护靶点,得到药物-疾病共同靶点83个,核心成分12个,关键靶点7个。GO富集分析共得到204个条目,KEGG注释分析共得到120条信号通路,涉及乙型肝炎通路、致癌通路、TNF、HIF-1及VEGF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醒脑静注射液核心成分与3CL Mpro、ACE2、和complex的结合活性较好,其中绿莲皂苷元、山柰酚与3个蛋白的结合能均最低。结论醒脑静注射液中核心成分绿莲皂苷元、山柰酚、5-羟基-6,7,3′,4′,5′-五甲氧基黄酮、异山柰素、桑黄素、栀子黄素A、槲皮素、艾黄素、染料木素、龙脑香内酯、姜黄素、榄香素等可能通过作用PARP1、PTGS2、MMP9、CDK2、ADORA2A、ALOX5、GSK3B等关键靶点,干预多种信号通路,调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氧化应激、血管生成等过程改善SARS-CoV-2对神经系统的损害,还可能与3CLMpro、ACE2和complex结合以抑制病毒复制及对宿主细胞的感染,提示醒脑静注射液可能对SARS-CoV-2引发的神经系统损害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5.
王瑞  王景媛  郭敏  邹俊波  王智超  栾飞  翟思程 《中草药》2024,55(4):1075-1088
杜仲属药食同源植物,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多糖作为杜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具有增强免疫、骨保护、降血糖、调血脂、抗炎镇痛、抗氧化、抗疲劳、抗衰老、抗肝纤维化、心血管保护和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活性,已成为杜仲开发应用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生物医药和功能性食品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此外,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的多样性对杜仲多糖的含量、纯度及后续的结构表征均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其生物活性的发挥。基于此,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杜仲多糖的提取、分离和纯化方法、结构特征、药理活性及其潜在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杜仲多糖的深入研究与产品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张茹 《河南中医》2020,40(5):802-806
蒲公英既是一种临床常用中药,又是人们餐桌上的一种常见的食物,具有药食两用的特点,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清肝明目等功效。蒲公英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氨基酸、钙铁磷锌锰等60余种微量元素,存在种类繁多的化学成分,活性成分主要为黄酮类、三萜类化合物、多糖类化合物、甾醇类化合物等,临床广泛应用于急性乳腺炎、胃炎、脾虚湿热型脂溢性脱发、扁桃体炎、胆囊炎、肝炎、肠炎等疾病的治疗。但是,对于其药理作用和作用机理还未进行系统的总结分析,临床选用困难较多。关于蒲公英毒性的研究报道较少,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蒲公英与其他中药配伍后的化学成分变化研究欠缺,不能有效说明其机理,更好地服务临床应用;其临床疗效评价量化指标需要进一步提高;其单体的提纯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川贝母为我国传统名贵药材,药用历史悠久。川贝母中含有包括生物碱、有机酸及其酯、核苷、甾醇及其苷、多糖、挥发油等多类化学成分,具有镇咳、祛痰、平喘、镇静镇痛、抗炎抗菌、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对川贝母化学成分已有研究报道的主要类型和主要药效成分的药理作用进行了系统综述。同时,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概念,从药用植物亲缘学及化学成分相似性和特有性、传统功效、传统药性、现代药效研究、化学成分可测性、不同配伍及不同加工方法等方面对川贝母Q-Marker进行预测分析,建议对川贝母的贝母素甲、贝母素乙、贝母辛、西贝素及总皂苷等成分进行系统深入地分析,为川贝母质量标准的制定及评价体系的建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鸡骨草是豆科植物相思子属植物,在我国广东、广西等地均有分布。鸡骨草在我国有着悠久的用药历史,常以全株入药,具有利湿退黄、清热解毒、舒肝止痛等功效。通过查阅中国知网,万方,维普,Science Direct,FMRS,Pubmed等国内外多个数据库,对近年来关于鸡骨草植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经全面分析后,分类归纳成综述。经调研大量相关的文献发现,鸡骨草含有大量丰富的化学成分,如白桦酸等三萜类成分,儿茶素等黄酮类成分,相思子碱等生物碱类成分,大黄酚等蒽醌类成分以及无机元素。鸡骨草丰富的物质基础使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鸡骨草作为民间传统药材,临床上常用于湿热黄疸,胁肋不舒,胃脘胀痛,乳痈肿痛,脂肪性肝病、肝炎和跌打内伤的治疗。此外,鸡骨草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促进伤口愈合、免疫调节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临床上有鸡骨草单味药或与中药复方联用,其中以与中药复方联用为主,鸡骨草通过与其他药材配伍更好地发挥药效。鸡骨草广泛的药理作用,加之廉价易栽培的特点,使其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基于近30年来国内外对鸡骨草的研究,本文从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鸡骨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以期能为进一步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鸡骨草的药用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菊花不同提取部位对肺阴虚模型大鼠的影响,探讨菊花"甘、凉,入肺经"药性的现代科学内涵。方法 60只SD大鼠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G1-正常对照组、G2-肺阴虚组、G3-菊花水部位组(菊水组)、G4-菊花乙醚部位组(菊乙组)、G5-菊花正丁醇部位组(菊正组)、G6-百合固金汤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大鼠采用灌服甲状腺片+烟熏制备肺阴虚大鼠模型。造模同时各组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共33天。试验期间,测量大鼠体质量、肛温、面温、抓力、面部及耳部微循环血流量;取血测定三碘甲腺原氨酸(T3)、四碘甲腺原氨酸(T4)、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肺阴虚组大鼠体质量、抓力明显减少,肛温、面温升高,面部及耳部微循环血流量增加,血清T3、T4、cAMP、TNF-α、IL-1含量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肺阴虚组比较,菊正组大鼠体质量、抓力增加,肛温、面温、面耳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血清TNF-α、IL-1、cAMP、T3及T4含量均减少;菊水组大鼠面温、肛温血清T3及T4含量减少;菊乙组耳部微循环血流量降低,血清IL-1及TNF-α含量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相较于百合固金汤组及菊正组,菊水组和菊乙组面温、面耳部血流量等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药效作用次之。结论菊花能改善肺阴虚大鼠面温、面耳部血流量、抓力等证候指标,与其能调节甲状腺激素、炎症因子及环核苷酸等有关,可作为其甘凉、入肺经药性现代科学内涵的组成部分;正丁醇部位药效作用强于乙醚及水部位,为认识菊花甘凉、入肺经共同药效物质群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中医外科形成于商周,春秋战国至秦汉六朝是初步形成时期,隋唐时期骨科独立发展、外科快速进步,汉代进入巅峰时期,尤以东汉末年华佗最为杰出,他发明的麻沸散开创了麻醉药的先河,令针药无法解决的疾病,通过外科手术得以消除;后来《金匮要略》急腹症辨治,《肘后备急方》狂犬咬伤被动免疫疗法,及《刘涓子鬼遗方》止血止痛、疮疡疖肿辨证和切开引流时机把握、低位引流原则,都成为中医外科标志性的进步,技术发生质的飞跃,并成为传统中医外科学形成标志阶段;宋元已到发展成熟阶段,对整体与局部关系更加重视,临床更注重辨证施治,强调扶正与祛邪、内治与外治相结合,反对局部论;明清时期,外科专著增多,并形成了不同的学术流派。西方古代医学则充满了更多神秘色彩以及魔法与巫术,公元前460~377年疾病神赐说随着古希腊医学家希波拉底的出现,从医学领域被彻底铲除;希波拉底认为疾病源自自然病因而非神的惩罚,是一个自然过程,症状是身体对疾病的反应;对骨和关节的解剖及运动生理,也有了较为科学的认识,比如肩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至今仍被外科教材和临床治疗采用;标志西医外科技术真正走向成熟,是麻醉、无菌技术以及感染理论的出现;经历了早期的粗糙与莽撞,跨越了无数因为失败倒下的病人躯体,在克服了疼痛,征服了感染,随后又掌握了输血技术之后,外科才真正进入了精确的科学飞速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