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降低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风险的护理管理措施。方法:选择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采用"电脑随机法"将200例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患者进行分组,主要包括两组,其中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管理,分析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患者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指标更有优势(P0.05)。结论:加强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风险的护理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发生概率,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降低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风险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在医院呼吸科静脉输液患者中选取100例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为2017年4月~2018年3月,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开展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患者则给予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呼吸科静脉输液给药中,可以控制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脉输液护理风险管理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来我院输液的478例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所有患者根据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239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护理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14.64%(35/239),对照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为36.82%(88/239),研究组患者护理风险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有效的减少护理风险,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肿瘤科病房中进行输液风险管理的效果。方法: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肿瘤科2013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收治的800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患者。其中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静脉输注,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基础上对静脉输注进行风险管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过程中的差错率、投诉率以及满意度进行比较分析,对肿瘤科输液风险管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为12%,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率为1%,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为16%,观察组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为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7%,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10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科病房中进行输液风险管理,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在日常的护理工作中能够严格的规范各种操作行为,在最大的程度上避免输液风险的发生。通过采取输液风险管理措施,有效地减少护理差错率、患者对护理人员的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输液治疗中的护理风险因素以及防范措施。方法:选取我科400例静脉输液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0例,对照组在输液治疗中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予以规范的输液服务流程。分析比较两组在静脉输液治疗中发生护理风险事件。结果:观察组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7例(3.5%),对照组患者共发生护理风险事件56例(28.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性的护理防范措施及规范的输液服务流程可有效降低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行静脉留置针输液治疗的新生儿24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2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风险管理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新生儿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及家属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对护理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新生儿家属(P0.05);观察组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新生儿静脉留置针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能够提高护理质量,减少留置针不良事件,提高新生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理论在输液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6月接受输液治疗的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方法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基于风险管理理论的护理管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危险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理论应用于输液室管理中的效果明显,能够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和危险事件发生率,且显著提高了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小儿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舟山医院2014年4~6月期间(研究组)儿科门诊静脉输液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进行因素分析、对策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以及反馈考核与再整改。与2013年7~9月期间(对照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小儿静脉输液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品管圈护理风险管理方案能够有效提高小儿静脉输液过程中风险管理效果,降低风险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精神病患者在静脉输液中的危险因素及其针对性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将98例需接受静脉输液的精神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静脉输液流程,观察组则在常规静脉输液流程基础上接受针对性的优质护理(状态评估、核对信息、心理护理、加强巡视),比较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8.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2.86%(P0.05)。结论:对精神病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优质护理可减少其静脉输液过程中的危险因素,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社区门诊老年患者静脉输液运用舒适护理模式,使老年患者安全、舒适地接受静脉输液。方法:随机将老年静脉输液分为两组各100人,对照组患者实施一般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静脉输液之前、过程中及拔针后实施舒适护理,并对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老年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的舒适感、静脉输液知识的知晓度、护理质量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结论:舒适护理有效地提高了老年患者静脉输液的舒适感和满意度,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及管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2018年本院接收的门诊腹泻患儿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比较两组腹泻患儿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输液天数以及患儿家长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腹泻患儿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泻患儿的输液天数显著短于对照组,家长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腹泻患儿静脉输液中的护理风险采取相应的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能够减少输液不良事件的发生,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血液科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探究其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5月在医院血液科接受治疗的132例患者进行研究,按照患者意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也要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科患者在常规护理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率,患者满意度也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研究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小儿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72例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采用常规输液护理模式对对照组患儿实施护理;采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儿实施护理。结果:观察组患儿家长对静脉输液治疗期间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静脉输液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针对性护理模式对接受静脉输液治疗期间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的患儿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医院收治的400例急诊静脉输液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观察组建立临床护理路径,要求护士按照路径表进行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后的输液知识掌握程度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输液知识评分为(24.46±3.91)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6.47±4.50)分(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9.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00%(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用于急诊静脉输液患者,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输液知识知晓率,提高整体急诊输液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措施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医院内科接受治疗的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观察组给予风险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的临床效果和护理质量,记录患者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基础护理、护理安全、护理文书、理论知识及专科护理等护理服务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患者均有出现输液反应、给药错误、跌伤等风险事件,观察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管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临床护理效果,增强护理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医院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实施效果。方法:选取510例住院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一般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风险管理护理。结果:两组护士整体素质、患者满意度、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实践中实施风险护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事件和投诉的发生率,从总体上提高护理能力和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PDCA循环在肿瘤患者外周静脉短导管输液规范化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外周静脉短导管输液的肿瘤患者共120例,根据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PDCA循环管理,比较两组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在护理人员静脉输液治疗理论知识、服务态度、降低静脉相关并发症以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肿瘤输液患者管理中,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能够显著提升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从而保证整体护理安全,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杭州市余杭区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90例呼吸科危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一般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措施。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发生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对管理模式的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远远小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对呼吸科危重症患者实施风险护理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并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地改善了医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小儿静脉输液中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2月~2011年12月静脉输液患儿220例,上述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心理舒适护理、输液过程中舒适护理、拔针舒适护理、健康教育等.观察两组患儿输液过程中哭闹发生情况;观察患儿是否主动配合输液;记录护理人员穿刺时一次性穿刺成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静脉输液过程中哭闹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主动配合率及护理人员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静脉输液患儿实施舒适护理能够提高降低患儿哭闹发生率,提高患儿主动配合率及一次性穿刺成功率,舒适护理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护理安全管理对降低静脉输液风险的效果。方法:从2015年11月~2016年10月于浙江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台州医院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作为观察组,该组在常规护理中开展了护理安全管理,另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接受静脉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0例作为对照组,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干预。对两组静脉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医患纠纷率、投诉率、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观察组,输液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未开展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照组(P0.05)。此外观察组医患纠纷率、投诉率及护理满意率等相关指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针对静脉输液存在的不良事件风险,开展护理安全管理,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优化医患关系,提高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