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对于运用经鼻间歇的正压通气并辅助呼吸治疗早产儿的呼吸窘迫综合征临床的效果进行探讨和分析。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的12月份到2013年的1月份收治的60名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他们分成对照组(NCPAP组)和治疗组(NIPPV组),每组各30名患儿,对照组运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方式治疗,治疗组运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方法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成功率分别是90.5%和50.0%,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上的差异不明显。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减少了患儿气管的机械通气和再插管,提高了患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中的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收治患有呼吸窘迫综合征的68例早产儿,随机分组,分别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或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加以评价。结果:两组患儿经治疗12 h后,观察组pH和OI值均高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成功率为76.47%,对照组治疗成功率为47.06%,两组患儿在治疗成功率方面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安全有效,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 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2018 年 5 月至 2020 年 6 月在河源市源城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监护室治疗的 82 例呼吸窘迫综合征早产 儿,按随机数表法分为 NIPPV 组及 NCPAP 组,各 41 例。观察两组患儿疗效、血气分析、治疗相关指标及不良反应。结果: NIPPV 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 pH、PaO2 水平均有所 上升,且 NIPPV 组高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两组 PaCO2 水平均有所下降,且 NIPPV 组 低于 NCPAP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IPPV 组患儿呼吸机使用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 NCPAP 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NIPPV 可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NIPPV组(32例)与NCPAP组(34例),并分别进行NIPPV与NCPAP治疗。结果:两组患儿在接受治疗1h后,NIPPV组的OI值明显比NCPAP组高(P0.05);NIPPV组治疗成功率为90.63%,明显高于NCPAP组的73.53%(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的对比(P0.05)。结论:NIPPV对NRDS患儿的治疗成功率比NCPAP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肺表面活性物质给药(LISA)联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中的疗效。方法:选择2021年9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新生儿科和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28周≤胎龄≤34周的RDS 95例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肺表面活性物质(PS)不同给药方法分为气管插管–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SURE)+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47例)和LISA+NIPPV组(48例)。INSURE+NCPAP组患儿给予INSURE联合NCPAP治疗,LISA+NIPPV组患儿给予LISA技术联合NIPP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不同给药方式给药期间不良反应及近期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LISA+NIPPV组患儿喉头损伤、气漏综合征及PS反流发生率低于INSURE+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给药过程中经皮血氧饱和度下降、心动过缓、再次使用PS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ISA+NIPPV组患儿置管时间、无创通气时间短于INSURE+NCPA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过渡中的应用是否能带来更高的撤机成功率。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NCPAP过渡组和直接撤机组,比较2组的撤机成功率和用氧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慢性肺疾病等的发生率。结果NCPAP过渡组撤机成功率91%,直接撤机组撤机成功率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用氧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中2组呼吸暂停、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直接脱机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罗菁  胡文辉 《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8):1146-1147,1151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过渡中的应用是否能带来更高的撤机成功率。方法将接受机械通气的NRDS患儿随机分为NCPAP过渡组和直接撤机组,比较2组的撤机成功率和用氧时间,以及各种并发症如呼吸暂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脑室内出血、脑白质软化、慢性肺疾病等的发生率。结果NCPAP过渡组撤机成功率91%,直接撤机组撤机成功率67%,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总用氧时间无显著性差异;并发症中2组呼吸暂停、慢性肺疾病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NRDS患儿撤机过程中用NCPAP进行过渡比直接脱机更有效。  相似文献   

8.
摘 要目的:探究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FNC)在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 治疗效果。 方法:选取 2019 年 3 月至 2020 年 7 月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低出生体质量 NRDS 60 例,按治疗方案不同分 为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采用 HHFNC 治疗的为 HHFNC 组,采用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的为 NCPAP 组,两组均为 30 例。观察两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并发症发生情况和临床指标。 结果:HHFNC 组新生儿治疗总有效率 为 96.67 %(29/30),高于 NCPAP 组的 73.33 %(22/3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 组新生儿鼻损伤、 气漏、腹胀发生率均低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HFNC 组新生儿无创辅助通气时间、开奶时间、 有创辅助通气时间、达全肠喂养时间均短于 NCPAP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 量通气治疗低出生体质量 NRDS 效果显著,降低并发症,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辅助通气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于2015年9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分别给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加温湿化经鼻导管高流量通气(HHHFNC),观察2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选用HHHFNC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进行治疗,疗效更为确切,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分析极低出生体质量儿行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6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观察组患儿给予鸟巢式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温箱护理,观察不同护理方式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儿恢复出生体质量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体重增长显著快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鸟巢式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有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鸟巢式护理对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影响,以供护理服务参考使用.方法:将我院88例极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给予鸟巢式护理干预,分析两组患儿护理干预后的体重和进奶量.结果:实验组在护理干预后7天、14天的进奶量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患儿,其体重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鸟巢式护理干预有助于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体重增长,促进其身心发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极低出生体质量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症(BPD)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3例发生BPD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胎龄、出生体质量、原发疾病、肺部X线表现、治疗经过等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综合治疗12例治愈出院,1例好转后自动出院;住院时间(66.64±26.76)d。结论肺发育不成熟、长时间吸氧及机械通气、肺部感染是BPD发生的主要因素,应加强对BPD的早期诊断及合理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3.
极低出生体重儿指的是胎龄<32W,出生体重≤1500g的早产儿,死亡率为极高。及时做好抢救护理工作,对降低并发症有着重要的作用,而护理是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的关键环节。我院今年4月份分别救治2例极低出生体重儿(胎龄分别为26W 2、30W,体重分别为850g、1200g)均获成活,健康出院,现介绍如下:1病例简介例一:男,以难免晚期流产经阴道分娩,孕期26+ZW,出生体重8509,身长37crn,出生即时Apgar评选6分,反应差,哭声微,呼吸急促伴呼吸暂停,四肢青紫,四周发组,皮肤菲薄,鲜红发亮,觅食反射末引出,军丸未下降,于1998年…  相似文献   

14.
1临床资料我院1999年3月~2002年10月在新生儿监护中心住院的极低体重儿(出生体重<1500g)伴有继发性呼吸暂停者共41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18例;出生30min至15d;胎龄26~38周;原发病为多胎妊娠8例,羊膜早破6例,妊娠并发症4例,习惯性早产2例,原因不明21例;呼吸暂停伴呼吸困难20例(其中痰多8例,呼吸衰竭12例),伴惊厥7例,伴心跳骤停5例;呼吸暂停发生3~18次(诊断标准为呼吸停止>20s,心率减慢,紫绀,肌张力低下),并除外极低体重儿伴原发性呼吸暂停。2护理2.1呼吸暂停的护理患儿取平卧,头肩稍抬高,头偏向一侧,及时拍背或弹足底直至呼吸恢复。多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前置鼻管两种设计成品在早产低儿临床护理中的效果观察。方法:临床上将2010年10月至2012年12月和平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0例早产儿对照组,其采取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直勾式NCPAP前置鼻管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另40例早产儿分为观察组,其采取横置式NCPAP前置鼻管进行无创正压通气。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从低PEEP报警次数、呼吸暂停次数、发生低血氧饱和度(Lsao2)次数、鼻中隔皮肤压伤情况4个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观察组在给早产生儿进行无创正压通气使用中对患儿鼻中隔的压力大大减轻。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比观察使用经鼻持续正压通气(NCPAP)配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新生儿急性呼吸衰竭(AR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ARF患儿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均使用PS进行治疗,同时观察组实施NCPAP予以配合,对照组实施常规机械通气(CMV)予以配合,对比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呼吸机使用时间、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较短,临床有效率较高,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ARF患儿在使用PS进行治疗的同时应用NCPAP予以配合,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缺氧状况,相比常规CMV配合,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促进患儿快速恢复,具有更为理想的临床疗效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不同通气方式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早产儿随机分为2组,均给予PS治疗,NCPAP组(n=36)采用鼻塞式持续性正压通气(NCPAP)治疗,HHFNC组(n=36)采用加热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HHFNC)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检测并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结果与NCPAP组比较,HHFNC组进行性呼吸困难、吸气三凹症、气促等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提前,无创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开奶时间亦明显缩短(P均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72 h 2组p(O_2)、Sa(O_2)、氧合指数逐渐升高,p(CO_2)逐渐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72 h HHFNC组Sa(O_2)、氧合指数明显高于NCPAP组(P均0.05)。HHFNC组鼻损伤、CO_2潴留、腹胀患儿比例明显低于NCPAP组(P均0.05)。结论 PS联合HHFNC通气法治疗NRDS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改善患儿呼吸状况,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改善患儿机体摄氧能力及气体交换功能,同时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极低、超低体质量儿的临床转归及相关并发症,为降低其病死率和病残率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4月—2010年4月本院收治有完整资料(住院时间≥3 d)的196例极低、超低体质量儿临床资料,分别按胎龄、体质量进行分组,比较其临床转归及相关并发症。结果治愈104例,治愈率53%,病情好转但因经济困难自动出院72例,因病情恶化放弃治疗16例,死亡4例。颅内出血、贫血、窒息、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常见的并发症。胎龄越小、体质量越低,其并发症越多,病死率越高。结论加强高危妊娠围生期监测、预防早产是改善极低、超低体质量儿预后的根本措施,提高新生儿窒息、NRDS的防治水平,注重营养支持是提高极低、超低体质量儿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超低出生体质量儿36例的病历资料,患儿生后均经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呼吸,撤机拔管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采取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NCPAP),观察组20例,采取湿化高流量经鼻导管通气治疗(HHFNC),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7 d内拔管失败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通气治疗时间。结果:两组患儿治疗7 d内拔管失败率、通气治疗时间及肺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鼻损伤、腹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湿化高流量鼻导管通气能有效预防超低出生体质量儿拔管失败,同时降低鼻损伤、腹胀发生率,提高患儿舒适感。  相似文献   

20.
〔摘 要〕 目的:比较无创高频振荡通气(NHFOV)和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在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 (PPHN)机械通气拔管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5 月期间收治的 41 例 PPHN 患儿,有创机械通气拔管后,随机分为 NHFOV 组(19 例,实施 NHFOV)和 NIPPV 组(22 例,实施 NIPPV),比较两组患儿的血气分析参数、拔管失败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NHFOV 组患儿通气后 1、6、24 h 的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低于 NIPPV 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通气后 1、6、24 h 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儿通气后 72 h 内拔管失败率、肺出血、脑 室内出血、肺气漏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 NIPPV 相比,PPHN 拔管后采用 NHFOV 模式可更有效地降低 PaCO2,而且不会增加拔管失败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