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是由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传统医药界共同发起的区域学术交流合作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其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区域内最有影响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传统医药的发展。根据2012年-9月在泰国卫生部召开的湄公河流域民间医学保护平台会议上六国代表团共同制定的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工作计划,为继承和保护民族医药,借助区域内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大力推动我省民族医药事业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云南省科协将联合有关单位于2013年10月下旬在云南丽江举办“第六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  相似文献   

2.
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是由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传统医药界共同发起的区域学术交流合作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其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区域内最有影响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传统医药的发展。根据2012年9月在泰国卫生部召开的湄公河流域民间医学保护平台会议上六国代表团共同制定的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工作计划,为继承和保护民族医药,借助区域内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大力推动我省民族医药事业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云南省科协将联合有关单位于2013年10月下旬在云南丽江举办“第六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  相似文献   

3.
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是由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传统医药界共同发起的区域学术交流合作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其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区域内最有影响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传统医药的发展。根据2012年9月在泰国卫生部召开的湄公河流域民间医学保护平台会议上六国代表团共同制定的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工作计划,为继承和保护民族医药,借助区域内各国间的传统友谊,大力推动我省民族医药事业对外交流合作,促进民族医药的创新和发展,云南省科协将联合有关单位于2013年10月下旬在云南丽江举办“第六届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  相似文献   

4.
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是由湄公河次区域国家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传统医药界共同发起的区域学术交流合作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其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区域内最有影响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与湄公河次区域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传统医药的发展。根据2012年9月  相似文献   

5.
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是由涓公河次区域国家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传统医药界共同发起的区域学术交流合作论坛,至今已经连续举办了五届,其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区域内最有影响的传统医药学术交流平台,为中国与滴公河次区域各国传统医药交流合作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极大地促进了各国传统医药的发展。根据2012年9月  相似文献   

6.
正2016年9月18~21日,首届澜沧江一湄公河传统医药学术交流会暨首届国际佤医药发展交流会在昆明·临沧召开。来自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的卫生部官员和专家学者围绕"传统医药"开展学术交流,共谋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的发展。交流会聚焦深层次的传统医药管理、特色诊疗方法和基础研究,中国、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六国医疗卫生政府官员和专家就云南民族医药研究、传统泰医发展、柬埔寨传统医药研究、越南传统草药研究、缅甸传统医药保护、传承与发展等多个主题进行学术报告。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2013年10月26日由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云南省卫生厅、丽江市人民政府和云南中医学院联合主办,云南省民族民间医药学会、云南中医学院民族医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承办的“第六届大湄公河次区域传统医药交流会”在云南丽江隆重举行。来自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和国内传统医药界专家学者、民族民间医生和卫生行政管理部门的政府官员等240多名代表齐聚一堂,交流区域内传统医药发展经验,展示特色诊疗技术,共商传统医药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8.
为了扩大传统医药在国际上的影响,促进传统医药与埃及植物药在政策管理、临床应用及贸易合作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埃及卫生部将首次举办“植物药应用与开发专题研讨会”。会议内容:①两国在植物药应用方面的政策及管理情况。②两国传统医药在医疗保健中的地位和作用。③两国在植物药方面的研究、开发及安全使用的现状。 中埃两国将联合举办植物药应用与开发研讨会  相似文献   

9.
为推进老挝传统药物标准化建设,中国与老挝双方共同组成普查队对老挝药用植物进行了资源调查、市场调查、民间医生走访、传统知识收集和物种鉴定等工作。经专家论证推荐、审核及专家委员会复审,遵循民族性、传统性、有效性和常用性原则,遴选160种老挝产药材及40种成方制剂收入《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草药典》(简称《老挝草药典》);并制定了符合老挝国情的传统药物质量标准和科学明确的翻译方法,最终参照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体例内容进行了编排。《老挝草药典》的颁布实施是中国和老挝两国卫生健康领域合作的成功典范,有利于推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互利合作,使传统医药在东盟国家医疗卫生事业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黑山处于古丝绸之路的西部末端、古代传统医药发源地,也是现代“中国-中东欧”联通欧洲腹地的桥头堡。而中国也拥有独特的中药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中药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中药科技资源、优秀的中药文化资源和重要的中药生态资源。在中医药“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黑两国开启了传统医药交流合作的新时代。现分析黑山在国际医药合作中的优势,对黑山药用植物资源的古代开发、中黑医药交流合作历史与现状进行梳理,并对两国后续合作进行展望,希望对中医药在黑山及欧洲的传播与推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及潜在前景.分析单一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和局限性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认为中医药联合化疗、靶向疗法、化疗和靶向结合疗法、免疫治疗均优于单一疗法,不仅可明显改善药物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7.
田琦  汤旗  陈钧  WONG LISOO  刘立丽  吕正兵  鲍康德 《中草药》2024,55(6):2101-2112
传统中医认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现代社会因饮食不节、嗜烟好酒、作息无序及工作和生活压力等诸多因素,造成“脾失健运”。中医药学研究结果显示,健脾开胃的食品疗法因其耐受性及依从性好,被中医医家及患者广泛接受。通过对健脾开胃中药成方制剂、食药同源中药材及饮片和国内外食药同源政策进行综述,以促进食药物质在普通食品领域的开发,为健脾开胃类保健食品、特医食品等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眩晕的主要病理不外虚实两端,虚者髓海不足或气血亏虚,清窍失养;实者为风、火、痰、瘀扰清空。分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瘀血阻窍五型。  相似文献   

19.
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存在耐药性问题,且现代医学尚无可行的防治办法。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药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将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用药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