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小儿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威海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80例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资料,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常规方案,观察组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方案,将两组临床效果及相关时间指标对比。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0%(38/40)高于对照组77.50%(31/40),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观察组发热消失(2.10±0.85)d、皮疹消退(4.02±0.92)d和住院时间(4.02±1.16)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小儿手足口病给予银翘散与藿朴夏苓汤联合治疗,能够有效缩短患儿症状消退及住院时间,提升临床疗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106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3例,对照组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则配合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25%(P0.05);观察组发热时间、疱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空腹血糖水平、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显著,可快速消退患儿疱疹,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光明中医》2021,36(10)
目的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在小儿手足口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0年4月收治的68例小儿手足口病患儿开展研究,采用单双序号法,划分对照组(34例,利巴韦林)和观察组(34例,银翘散+藿朴夏苓汤)。比较2组临床疗效、症状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疱疹、发热消退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手足口病治疗中应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临床疗效显著,患儿的疱疹、发热等症状在短时间内消退,安全性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 于2010年3月-2012年12月将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治疗,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消退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的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 结论: 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银翘散加藿朴夏苓汤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正恰中病机,并根据患儿病情在此基础上随症加减,可以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减轻病人痛苦,缩短临床症状消退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应用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连翘在手足口病治疗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近五年中医治疗手足口病的文献,筛选出运用中医方药治疗的40篇论文,通过Excel2007统计药物使用频率,从复方、药对以及单药的角度出发探讨手足口病治疗中的关键药物。结果连翘是治疗手足口病的高频次用药,常与金银花、生石膏、淡竹叶、黄芩相配伍,组成银翘散、甘露消毒丹等复方,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论连翘在手足口病治疗中贯穿全程,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治疗手足口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筛选近30年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治疗手足口病的方剂,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其组方用药规律。结果对筛选出的240首方剂进行分析,得到方剂中各药物出现的频次、11味常用药物和7味核心药物。结论治疗手足口病应以清热、解毒、辛凉解表、利湿为主,可在银翘散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徐雯教授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徐雯教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处方,将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采用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其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用药规律。结果:通过对102首治疗小儿手足口病方剂所含药物的频次统计得出常用药物14味,通过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使用频次较高的药对16组;通过熵层次聚类分析算法发现26个关联系数较高的潜在药对及13个新处方。结论: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揭示其清心泻脾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用药规律,即多选用清热、解毒、利湿、疏风、透疹之品进行组方,统计分析结果与专家临床辨证论治心得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近10年(2007~2017)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中医用药规律,为临床中医用药提供进一步参考。方法:通过文献的整理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中医和中西医证治文献中的药物进行归纳,对所用药物的类别、功效、药性、药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符合纳入条件的临床文献中,共涉及29首方剂,17类药物92味药,按归类使用频次排在前三位的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按药物使用频次前三位分别为鳖甲、丹参、黄芪;药物性味归经使用频率较高的分别是温、寒、微寒,苦、甘、辛,肝、脾、肺经。结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中医治疗有其用药规律,本研究可为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循证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痛经中医外治法的古代文献挖掘,研究其用药规律。以中华医典所收录中医古籍为主要检索源,结合手工检索,对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相关文献进行整理、总结。1)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多以活血化瘀、温经止痛类药物为主,其中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为:当归、五灵脂、肉桂、延胡索,各7次;2)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性方面以温热类居多,占总药物频次的56.9%,其使用频次和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寒凉类药物和平性药物;3)药物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的药物药味方面,辛味药物使用频次最高,且占有绝对优势,其次为苦味和甘味药物;4)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所使用药物在归经方面,较多归属于肝经、脾经、胃经药物。中医外治法治疗痛经的用药规律为:药性方面多用温热类药物,药味方面以辛、苦、甘味应用频次较高,归经方面以归肝、脾、胃经的药物为主。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的用法研究中医治疗卵巢功能早衰的方药规律。方法:查阅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万方等数据库近10年来中医药辨治卵巢早衰的期刊论文,使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录入,分析用药规律及常用处方的药物特点。结果:共筛选出文献134篇,含方剂共157条,使用频次较多的前5味中药依序是:当归、熟地黄、菟丝子、山药、淫羊藿。归纳分析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共挖掘出28条核心用药组合,14条新处方。结论:补肾益精法应贯穿于治疗卵巢早衰的始终,并根据临证的需要,辅以补血养肝、健脾宁心、疏肝调气、活血豁痰。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结合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对中医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组方规律进行研究,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使用中医药方剂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文献,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建立处方数据库,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分析、聚类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方法对药物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筛选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方剂82首,使用中药122味,分析得出使用高频次的药物有杜仲、熟地黄、淫羊藿、当归、骨碎补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含熟地黄-杜仲、淫羊藿-骨碎补、淫羊藿-杜仲等;通过聚类分析得到6个新方。结论: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处方用药多归肝、肾、脾经,以补益肝肾、补血生精,健脾益气,活血化祛瘀等为治疗原则,基于熵层次聚类算法的新方组合亦以补益为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2005年1月-2015年9月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临床研究相关文献,统计药物所属类别及使用频次。结果经筛选,共纳入文献131篇,涉及中药复方131首、药物228味,药物总使用频次1416次。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类别依次为补虚药430次(30.37%)、利水渗湿药233次(16.45%)、活血化瘀药184次(12.99%)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白术64次(4.52%)、茯苓62次(4.38%)、甘草52次(3.67%)、柴胡49次(3.46%)、白芍45次(3.18%)、黄芪44次(3.11%)、莪术43次(3.04%)、茵陈41次(2.90%)等。结论本研究总结了近10年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用药类别及使用频次,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藉由分析倪青教授应用藿朴夏苓汤治疗糖尿病、甲状腺疾患等病证时的加减变化,总结出倪青教授使用该方的规律,通过横向比较研究,分析其在不同疾病中使用该方的依据、指征及异同之处,以期更好地体会中医异病同治的精妙,以及倪教授治疗和用药上的圆机活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探讨藿朴夏苓汤主治的病证特点和理论依据,并通过临床验案举隅,阐明薛汉荣教授运用藿朴夏苓汤的规律及思想,为藿朴夏苓汤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收集近年来相关文献,分析总结中医药治疗登革热用药特点,为中医药治疗登革热提供参考。方法以"登革热"和"中医"或"中药"或"中药治疗"或"中医治疗"作为检索词,在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对1990年1月至2019年7月的文献进行检索,最终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35篇,将数据整理录入Excel 2007,并应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本次分析共涉及153味中药,使用总频次为40 980次,出现频次前5位的单味中药分别是甘草、连翘、银花、赤芍、板蓝根。通过聚类分析显示,常用的药物组合分别对应小柴胡汤/柴葛解肌汤、清瘟败毒饮、银翘散和犀角地黄汤的常用药。结论清热解毒类中药治疗登革热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近10年中医药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文献进行梳理,分析CAS的用药规律。方法: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V2.5),录入治疗CAS的方剂76首,运用熵方法与apriori算法对用药规律进行分析。结果:用药频次在10以上的药物19味,常用药对及中药组合15个,通过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算法,得到10个核心组合及9个新处方。结论:使用频次最高的药物前5位依次为丹参、黄芪、川芎、制何首乌、当归,得出的新处方可以为临床辨证治疗CAS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收集近30年中医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文献,归纳总结内异症中医临床用药规律,以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用药。方法:通过收集1986年1月至2015年6月生物医学期刊发表的有关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临床研究文献153篇,采用excel软件统计,总结并分析中医用药规律。结果: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依次为莪术、当归、赤芍;使用频率较高的药物类别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清热药。结论:内异症的主要病机为虚、瘀、毒。治疗内异症,以理血、补虚、清热为治则。临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使用频率高的药物为活血化瘀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探讨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的中医证治及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中医方药治疗肿瘤化疗后消化道反应相关文献,运用频数统计分析常用方剂应用频次、单味中药应用频次及性味归经规律。结果肿瘤化疗后消化道症状在中医辨证分型上主要分为脾胃虚弱型、痰湿困脾型、胃阴不足型、寒热错杂型等。在治疗上多采用扶正祛邪原则,最常用的基础方剂为四君子汤、半夏泻心汤、旋覆代赭汤、参苓白术散等加味;常用药物按功效分类依次为补气药、化痰药、理气药及利水渗湿药等药物;单味药使用频次较高的是甘草、茯苓、白术等。结论通过文献检索及频数分析可知,用药频率及用药规律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应组方遣药的总体倾向性,可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藿朴夏苓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药效学。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85.7%)要高于对照组(70.7%),且胃镜检查也支持上述结果。结论:藿朴夏苓汤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使用CNKI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截止到2019年4月30日以来公开发表的所有中医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Apriori算法进行统计分析,对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药用药规律进行挖掘。旨在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研究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用药规律。通过对筛选纳入83篇文献,共计137张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处方进行分析,共涉及中药143味,显示使用频次15次有29味,使用频次14次的药对共有21对。并运用提升度对常用药物组合的关联规则做出了网络化视图,研究发现中医药治疗男性更年期综合征,临床多选用以二仙汤、六味地黄汤等调补肝肾阴阳的有效方剂为基础方,辨证选取疏肝、养心安神的常要药物和药对,有助于提高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中医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