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乳腺增生病属中医学"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的范畴。多见于中青年女性。乳腺增生病与脏腑、经络、气血关系甚密,见证于经络之循行、脏腑气血之相系:足阳明胃经行贯乳中;足太阴脾经络胃上膈布于胸中;足厥阴肝经上膈布胸胁绕乳头而行;足少阴肾经贯肝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临床病症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关联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四川省妇幼保健院和大庆油田总医院共同收治的PCOS患者共80例,按照中医证候特征分为肾虚血瘀组、脾虚痰湿组和肝经湿热组,测定三组患者的痤疮严重程度评分、多毛及肥胖程度评分、月经疾病及不孕分布情况和生殖激素水平,研究患者临床病症及血清生殖激素水平与中医证型分布关联性。结果:肝经湿热组痤疮程度最严重;脾虚痰湿组和肝经湿热组F-G多毛评分均高于肾虚血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虚痰湿组的BMI值、WHR值均高于肾虚血瘀组和肝经湿热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PCOS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后期和月经过少,肾虚血瘀组不孕患者占比最高;肝经湿热组患者的PRL水平和T水平均高于肾虚血瘀组和脾虚痰湿组,肾虚血瘀组的PRL水平高于脾虚痰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OS主要中医证型是肾虚血瘀,其主要临床病症为月经不调和不孕;肝经湿热与血清中T和PRL相关,其主要临床病症为多毛和痤疮。  相似文献   

3.
针灸穴位的性能与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是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针灸疗法是利用针灸或灸来刺激体表某些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的作用,以疏通气血.调整阴阳,扶正祛邪,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由于穴位所属经络及其在经络上分布的部位不用,每个穴位所起的作用亦不尽相同,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表现为:(1)同一经脉上的穴位功用多半相似。如手太阴经的穴位多有止咳平喘的作用,足阳明经的穴位多有健脾和胃、理气调中的作用等.(2)邻近体表部位上的穴位功用多半相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寻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神经根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建立Excel表格后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7个,使用频次为1171次;所用腧穴归属为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为主,其累积使用频率高达56.11%;其中夹脊穴的频率为12.69%;风池穴频率为8.26%;外关穴频率为7.75%,曲池穴频率为7.35%,合谷穴频率为7.05%,五穴累积频率达63.95%。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经外奇穴以及夹脊、风池、外关、曲池、合谷五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5.
程海英 《北京中医》2004,23(6):359-360
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头痛时 ,首先要重视经络辨证 ,应充分考虑经络的分布和走向 ,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灸手法。后头痛多为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 ,前额痛常由阳明胃热所致 ,巅顶痛每为足厥阴肝经感受风寒所致 ,偏头痛病位均在少阳 ,全头痛可见于痰湿阻络证、肾精不足证和气血两亏证。  相似文献   

6.
王斌  陈燕荔  潘玥  陈波  王琮  潘战宇  郭义 《河南中医》2020,40(2):193-195
人体胸腹部属阴,足阳明胃经为三阳中阳气最盛之经,其循行于胸腹部,既可充养阳经,又可固护阴经,有平衡阴阳之意。胃经为阳,冲脉为阴,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可能也与平衡冲脉之阴有关。胃的盛衰影响五脏,胃既可以充养人体的气血,又可以调节人体的经脉,足阳明胃经气血旺盛,循行于阴盛的胸腹部,起到调节人体气血经脉的作用,同时也濡养全身经络脏腑的气血。胃虽然为阳土,但其实有母寓之阴,其脉既循行于属阳的区域,又循行于属阴的区域,体现了胃阳中寓阴的特征。足阳明胃经向里循行至胸腹部与太阴相接,使太阴经气得开,衔接了开合枢。足阳明胃经循行于胸腹部,揭示了人体脏腑经络之间阴阳互根,五脏相关,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整体关系。  相似文献   

7.
应用针灸疗法治疗头痛时,首先要重视经络辨证,应充分考虑经络的分布和走向,选择适当的穴位和针灸手法.后头痛多为风寒之邪侵袭足太阳经所致,前额痛常由阳明胃热所致,巅顶痛每为足厥阴肝经感受风寒所致,偏头痛病位均在少阳,全头痛可见于痰湿阻络证、肾精不足证和气血两亏证.  相似文献   

8.
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合穴,曲池穴是手阳明大肠经合穴。我院近10 a来根据阳明经多气多血、合穴主治脏腑疾病的中医理论,选用足三里、曲池穴为主治疗疾病,施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发现两穴临床运用广泛,现将取得良好临床疗效的病症报道如下。1脑系病症1.1中风近几年来中医认为,中风的发生,总因内虚基础上出现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上冲于脑而致。针灸的要点在于平调阴阳,疏通经络,抑制气血上窜。取足三里、曲池调和气血,平调阴阳,调节内环境。近10 a来,我院治疗了近千例患者,有效率超过90%,而且不受急性期、出血性中风限制,越早针灸,康复率越高。…  相似文献   

9.
肺与大肠表里相合的中介结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Liu B  Wang J  Zhao JP 《中国针灸》2011,31(4):363-365
通过对古代文献的分析与研究,初步认为"肺-肺经"系统与"大肠-大肠经"系统之间存在可以促进两者表里关系发生及密切相合的联接体,即中介结构,主要包括组织部位中介(喉咙、缺盆、肘骨、鼻、魄门、皮肤)、腧穴中介(络穴)、脏腑经络中介(胃与足阳明胃经、肝与足厥阴肝经),从而为脏腑表里相合关系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中医基础一、填空: 1.以下疼痛部位各为何经所主(只要求在划线格内填写一主要经脉): 前额痛主足阳明胃经;头侧痛主足少阳胆经;头顶痛主足厥阴肝经;脐左右痛主足阳明胃经;胁痛主足厥阴肝经;缺盆痛主手太阴肺经;下牙痛主手阳明大肠经;足背痛主足阳明胃经;肩痛主手阳明大肠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颜面脏腑分属、经络循行、色度浅深与黧黑斑的证治关系。方法:以《内经》有关颜面脏腑经络理论为依归,结合笔者的临床经验进行探索。结果:脏腑分属:以鼻为中心,则眉间属肺,鼻柱属肝,鼻准属脾,鼻翼属胃,沿鼻柱两侧至颊部,依次为胆、小肠、大肠、肾,上唇属膀胱、胞宫。经络循行:额部有足阳明、足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鼻部有手足阳明、手足太阳经;唇周有手足阳明、足厥阴经、冲任督脉;颊部有手足阳明、手太阳、手足少阳、足厥阴经、冲任督脉;颞部有足阳明、手太阳、手足少阳经。色度浅深:与脏腑气血、湿浊、瘀血、光热、燥涩等因素密切相关。笔者据此并结合全身症状、体征,包括经带孕产等,将本病分为胞宫失常、冲任损伤、肝气郁结、精血不足、肾阳亏虚、脾胃不调、浊热内盛、风热袭面等证型进行辨证治疗。结论:这一研究结果丰富了黧黑斑的诊疗内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寻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规律。方法:检索CNKI、VIP,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针灸取穴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针灸穴位共计72个,使用频次为1005次;所用腧穴归属为督脉、足少阳胆经、经外奇穴、足太阳膀胱经及足阳明胃经频次最多,其累积频率达82.29%;其中风池穴的频率为19.11%;夹脊穴的频率为17.13%;百会穴的频率为12.3%,三穴累积频率达64.28%。结论:针灸治疗本病,以疏通局部经络,调节阴阳气血,临床选取督脉、足少阳胆经、奇穴以及风池、夹脊、百会三穴治疗最多。  相似文献   

13.
循经推运松解疗法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鸿 《河南中医》1999,19(5):28-28
乳腺小叶增生,是妇女常见多发病,其主要症状:乳内有核状物,疼痛或触痛,随月经周期发作,其发生机制与卵巢雌激素水平偏高有关。笔者认为,对本病的治疗应坚持从中医整体观念出发,全面调理。乳房属人体器官之一,受五脏六腑之精气荣养,是气血会聚的地方。手太阴肺经出于云门,穴在乳上;足厥阴肝经入于期门,穴在乳下。出于上,入于下,肺领气,肝藏血,乳居其间。足阳明胃为多气多血之经,自缺盆下于乳;冲脉(血海)起于气街,并足阳明夹脐上行,至胸中而散,故乳房属足阳明胃经,乳头属足厥阴肝经。当过食膏梁厚味致痰热内蕴于阳明…  相似文献   

14.
第四节经络的功能及应用一、经络的基本功能经络的基本功能,称为“经气”。(一)经络入里出表,通上达下,纵横交错络属脏腑,网络全身,使其成为有机的整体。(二)通行气血,抗御外邪,保卫机体。二、经络的应用(一)说明病理变化:①经络是疾病发生和传变的通路。邪气传变的一般规律是:外邪→皮肤→孙络→络脉→经脉→脏腑。②经络可反应脏腑病变于体表一定部位。脏腑病变常在经络所循行的体表部位  相似文献   

15.
刘红霞  李荣 《新中医》2006,38(6):64-65
《素问·阴阳离合论》曰: “太阳为开,阳明为合,少阳为枢……”,少阳包括少阳经络及其络属之腑(胆、三焦),少阳经腑对太阳、阳明经腑的开合起重要调节作用。太阳为开,  相似文献   

16.
1、经络气血的偏盛、偏衰也会导致各种疾病。如足阳明胃经气血偏盛则消谷善饥,尿色黄;气血偏衰则寒栗,胃中寒而胀满。 2、经络气血运行升降失常,血随气逆或气随血逆称为经络气血逆乱,可引起许多疾病。如足太阳经络气逆乱则气血循经上涌,而发为头重肿胀、眩晕仆倒之病证。 3、足太阴脾经经气上逆,可致脾胃功能紊乱,清气不升下为泄泻,浊气不降上逆为呕。清浊混淆,呕吐、泄泻并见,则挥霍撩乱。 4、经络气血运行阻滞不通,常影响所络属脏腑组织器官及循行部位生理功能。如风寒外束,手太阴肺经受邪,经气不利而致肺气失宣发生咳嗽、气喘病症。肺经…  相似文献   

17.
近读《园地》有关《内经》注释争鸣的文章,很受启发。联想到《素问·太阴阳明论》篇“阴阳异位,更虚更实,更逆更从……”,现在很多注释本均从隋·杨上善的解释,笔者认为并不妥当。杨注曰:“太阴为阴,阳明为阳,即异位也。春夏阳明为实,太阴为虚,秋冬太阴为实,阳明为虚,即更虚实也。春夏太阴为逆,阳明为顺;秋冬阳明为逆,太阴为顺也”(《黄帝内经太素·藏府气液》)。这是以四时阴阳与人体脏腑经络相应的关系来解释的;虽然于理尚通,但似有失原文之本意。从《素问》本篇的内容来看,重点讨论了太阴、阳明两经及其所合脏腑的生理功能和发病特点,基本上并未涉及与四时的关系,因此杨注没有能真正反映原文的含意。要理解这句经文,必须从经络和脏腑的生理及病理特性上去分析。从经络而论,太阴、阳明是两条经络,互为表里,阳明主表属阳,太阴主里属阴,此即“阴阳异位”之意。“更虚更实”者,虚实之更替也,即太阴虚,则阳明实;  相似文献   

18.
39.经络的组成?答:经络的组成,主要包括十二正经(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脉、阳维脉、阴跷脉、阳跷脉)、络脉(别络、浮络、孙络)、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和十二皮部等。40.十二经脉流注次序及循行规律?答:流注次序,即是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临床对照试验腧穴谱。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及Pub Med数据库,检索所有有关针灸治疗PCOS的临床对照试验,应用Note Express文献管理器导出数据,逐步筛选,提取符合标准文献的腧穴信息,应用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进行数据挖掘,总结文献中的腧穴运用情况。结果:共纳入文献275篇,腧穴100个,频次排名前10的穴位分别为三阴交(253)、关元(243)、子宫(171)、气海(157)、中极(150)、足三里(125)、肾俞(115)、血海(114)、丰隆(101)、太冲(95);腧穴分布部位排名前3的分别为下腹部(30)、腰骶背部(28)及下肢部(26);经脉分布排名前3的分别为足太阳膀胱经(20)、足阳明胃经(15)、任脉(10)。结论:针灸治疗PCOS腧穴中,足太阳膀胱经、足阳明胃经及任脉的腧穴占比最高,主要分布在下腹部、腰骶背部及下肢部,以三阴交、关元、子宫、气海、中极为主要穴位。  相似文献   

20.
任路  李静 《辽宁中医杂志》2011,(11):2117-2118
经络理论中有关经脉循行分布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经脉学专著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和《足臂十一脉灸经》,关于十二经脉外行部分的循行分布规律秉承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论著《灵枢.经脉》。而历代医书中对足三阴三阳经脉、尤其是足阳明胃经在躯干部循行规律却少有论述,文章从三维圆柱体的假说、"背为阳,腹为阴"、气血阴阳平衡的理论及"从阳引阴,从阴引阳"治疗原则等角度探讨其循行,旨在进一步剖析经络循行的真谛,使针灸经络学说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