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消化系统疾病是现代常见疾病,传统的医学治疗方式主要是根据患者病情给药,但随着治疗研究的深入,医学模式出现了转变,更加重视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影响,对于心身疾病的关注力度也逐渐增强。中医治疗方法是我国临床治疗常见的治疗方法,其重视患者的心身疾病,在心身疾病的治疗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研究中医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情况,利用现代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心身疾病分析中医治疗中对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认识,研究其针对性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指与心理、社会、环境因素相关的消化系统疾病,其中心理因素多占主导。中医药从整体观念出发,注重病、症、证相结合,心身同治,在治疗消化系统心身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该文通过文献及临床案例探讨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为中医药诊治消化系统心身疾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中医对心身疾病的认识与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形神合一”是中医心身相关思想的核心,精气是形神产生的物质基础,七情内伤是心身疾病发病的重要条件,个体差异是心身疾病发病的内在因素。注重精神情志的调摄,减少心身疾病的产生,同时采用心理治疗与躯体治疗并用的整体治疗,可提高心身疾病治疗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医内科心身疾病学研究概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5.
心身疾病又称心理生理疾病,指发生、发展、转归和预防都与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的躯体疾病。近年来心身疾病的范围不断扩展,其已扩展到凡是发生、发展、治疗、康复各环节有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疾病都属心身疾病[1]。心身疾病的发病因素相当复杂[2],疾病一旦形成,大都病程持久、累及多器官、疗效差、致残率高、治愈率低。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疾病症状和延缓病程,不能根本治愈,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存质量[3]。心身疾病的预防在医学实践中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的意义。1中医“治未病”的主要思想中医早在2000多年前就明确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中医“治未病”的理论中,有很多疾病预防及养生保健的思想。这为心身疾病的预防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和经验,对当前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积极意义。1.1防病重于治病的思想“治未病”,就是预防疾病的发生和发展,防患于未然。这是《内经》的主导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治未病”的思想对于心身疾病的预防,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1.2重视精神因素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中医认为精神因素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孙思邈中医心身医学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思邈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效法《黄帝内经》,从“七情内伤”立论,倡“痰热相感”说;提出中医心身疾病的分类方法;认为女性一生可因特殊的生理、心理变化而罹患各种心身疾病,并提出女性妊娠、产后心身疾病的相关治则与方药;重视儿科心身疾病的预防,并提出了儿童痫证的辨证方法及相关方药;强调中医心身疾病的食养食疗。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节奏加快,心身疾病的发病率日益增高,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发病率和病种名列前茅。中医药治疗心身疾病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本文从中西医对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和预防及治疗三方面作了简要概述,旨在引起中医药在消化系统心身疾病研究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试论中医心身疾病的发病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身疾病,是指由心理因素起主导作用而引起的躯体疾病。心身疾病是研究心理-社会因素致病机理与治疗的学科。中医心身疾病学,则是中医基础医学、中医临床医学、中医预防医学与中医心理学的交叉学科,是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研究精神因素致病机理并给以辨证论治的学科,是中医学中的一  相似文献   

9.
赵鹏  赵志付 《北京中医药》2017,36(8):724-726
中医心身医学是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防治心身疾病,促进心身健康的一个专门临床学科。金元四大家之一朱丹溪的主要学术思想对中医防治心身疾病有着深远的启迪:从相火论对刚实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论对刚虚证、郁证论对柔实证、气血痰郁的杂病论对柔虚证,四方面论述其对当今刚柔辨证论治心身疾病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心身疾病是由心理因素为主要因素引起的躯体疾病.又称心理生理性疾病。心身医学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概念是研究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专门临床学科,广义概念则是对所有疾病进行心理和躯体两方面研究的科学。中医学历来强调“形神合一”、“天人合一”、“心身合一”,因此对中医心身医学我们暂取狭义的概念,就是用中医学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医心身;疾病病因病理、诊断治疗的一门临床学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统计量的方法[1],回顾性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结果:分析治疗状况和中医厨房与用药的关系.结论: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估测今后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2.
刘正华  侯钟生 《新中医》2016,48(6):262-264
正中医心理治疗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由中医专业工作者施行,以中医心理学和中医行为科学方法为主要手段,针对心理或心身疾病实施的治疗方法。中医心理疗法散见于中医古籍之中,有许多丰富的经验和大量的病案,笔者将中医心理治疗的方法搜集、整理、归纳为15种治疗方法,现介绍如下。1语言开导法语言是最常用、最方便的心理治疗工具。《灵枢·师传》:  相似文献   

13.
王中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2-1662
中医学心身合一的思想精髓与现代心身医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吻合。中医心身疾病研究必须容纳和利用现代科学新的信息和技术手段。神经 -内分泌 -免疫网络是研究心身疾病的重要切入点 ,该网络的整体性、正负反馈机制、节律性等特点和中医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情志与五脏相关论、时间学说等具有内在联系。中医心身疾病研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进行机理的阐释和疗效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 ,有益于中医心身医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景岳的中医心身医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主张论神以魂魄分阴阳,同时强调“凡情志之属,惟心所统”,形神合一。(2)完善了中医治疗心身疾病的治则和方法,提出郁证的治疗应首辨虚实,三郁分治;狂证的治疗应分虚实两途,滋阴降火;痴呆的治疗应心身探因,温复胃气等。(3)总结概括出七情所伤的脉象。(4)丰富了中医对诈病的认识,提出了临床处理诈病的原则等。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肝炎属中医"黄疸"、"胁痛""、积聚"等病证。全国名中医、南通市中医院邵荣世主任中医师多年来潜心研究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运用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肝炎具有独特经验。  相似文献   

16.
中医人格体质论是基于中医“形神合一”理念,源于《黄帝内经》人格、体质相关描述建立起来的心身相关学说,其对中医学及中医心理学关于心身的形成、发展、相互影响的认识及心理、心身疾病的治疗预防有重要意义.结合文献研究及现代医学、中医学、心理学相关研究,对中医人格体质论的内涵做出阐释,以明确该学说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进展。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统计量的方法[1],回顾性研究中医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方法。结果:分析治疗状况和中医处方与用药的关系。结论:对当前的研究现状、治疗规律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估测今后中医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研究趋势,为其进一步研究提供一些依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8.
王中琳 《中医药学刊》2003,21(10):1662-1662,1704
中医学心身合一的思想精髓与现代心身医学模式有着内在的吻合。中医心身疾病研究必须容纳和利用现代科学新的信息和技术手段。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是研究心身疾病的重要切入点,该网络的整体性、正负反馈机制、节律性等特点和中医学的整体观、阴阳学说、情志与五脏相关论、时间学说等具有内在联系。中医心身疾病研究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方面进行机理的阐释和疗效的评价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法。有益于中医心身医学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病属于心身疾病,中医学的心身相关理论强调人类健康和疾病不仅应从生物学变量来测定,而且更应结合社会心理因素来开展诊治研究。中医心身医学为高血压病的治疗带来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值得进一步挖掘和提高。  相似文献   

20.
网络成瘾形成与心的关系及中医辨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成瘾是一种成瘾行为,是网络时代出现的一种新生不健康的习惯行为。网络成瘾属于中医心身疾病的范畴,从中医基本理论角度探讨网络成瘾形成的病因病机,认为心主神明,心在志为喜为网络成瘾的启动因子,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失调是其核心病机。治疗以疏导条畅气机,心身并治,重在辨心,调节气血,同时配合三因制宜为治则,以期为网络成瘾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