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一般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据最近资料统计,在我国肛瘘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闭合而致局部肿痛;继而在原外口处或附近重新溃破出脓,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复杂肛瘘是外科的难治性疾病,手术是治疗肛瘘的重要手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脓液,根治瘘管,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肛门功能。现将目前肛瘘的中西医诊治近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肛瘘的中西医诊治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男女老幼均可发病,但一般以青壮年居多,男性多于女性。据最近资料统计,在我国肛瘘发病率约占肛门直肠疾病总发病率的3%。其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每因外口闭合而致局部肿痛;继而在原外口处或附近重新溃破出脓,如此反复发作,经久不愈。复杂肛瘘是外科的难治性疾病,手术是治疗肛瘘的重要手段。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引流脓液,根治瘘管,保护括约肌的完整性和肛门功能。现将目前肛瘘的中西医诊治近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同的一种异常管道,称为肛管直肠瘘,简称肛瘘,中医亦称痔瘘或肛漏。其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组成,特征为瘘管内口多位于肛窦内,管道穿过肛门直肠周围组织,外口位于肛周皮肤,经常有脓性分泌物由外口流出,反复发作,经久不愈[1]。尤其是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  相似文献   

4.
手术治疗肛瘘106例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其发病率高,在肛肠科仅次于痔[1].大多为肛周脓肿的后遗症,主要侵犯肛管,涉及直肠较少,是与会阴区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的肛隐窝,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肛瘘多为一般化脓性感染所致,少数为结核、克隆病等引起的特异性感染,直肠肛管外伤继发感染也可形成肛瘘.肛瘘的发生与性激素水平有密切的关系,在青春期个体自身的性激素开始活跃,特别是肛腺增殖明显.由于男性肛腺分泌旺盛较女青年更加明显,且男性括约肌发达,肛腺排泄不畅,更易引起肛瘘.  相似文献   

5.
肛瘘是肛周皮肤与直肠肛管之间的慢性、病理性管道,常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后形成,主要与肛腺感染有关。中医称为“肛漏”。肛瘘是肛肠外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不及时治疗有反复发作和病情复杂化可能,尤其是复杂性肛瘘具有病变部位高且深(病灶累及或超过肛直环),主、支管数目多且走行复杂,内口或外口缺如不易辨认等诸多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6.
<正>肛门直肠瘘简称肛瘘,是肛门周围脓肿破溃后的后遗疾患,最主要由污染粪便滞留肛隐窝产生肛腺炎引起。根据我国衡水会议(1975)定义,低位肛瘘即瘘管位于外括约肌深部以下者,低位肛瘘又分为低位单纯性肛瘘和低位复杂性肛瘘。低位单纯性肛瘘仅有一个瘘管、一个内口和一个外口之完全瘘,内口在齿线处,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浅部或浅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内口在齿线处,管道在外括约肌深层以下,并有支管和空腔,外口和管道2个或2个以上。肛瘘在非急性炎症期,主要以局部症状为主,表现为肛旁流脓、肛周疼痛、肛门湿  相似文献   

7.
肛瘘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肛瘘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科疾病,其发病率国内1.67%-3.6%,国外8%-25%,发病高峰年龄段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5∶1[1].复杂性肛瘘发生率约占全部肛瘘病例的5%-10%,是指外口和管道有2个或以上,主管道通过外括约肌深部以下(低位复杂性肛瘘)或以上,甚至侵犯耻骨直肠肌、肛提肌(高位复杂性肛瘘),因其治疗中存在着复发率高、并发症和后遗症多等问题,被称为难治性肛瘘.  相似文献   

8.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全称为肛门直肠瘘(Anorectal Fistula),中医称之为“肛漏”.其临床特点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症,局部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向直肠.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继发性外口组成,但也有仅有内口或外口者.多数是肛周脓肿的后遗症,是临床上常见的肛肠疾病之一,在我国约占肛肠疾病患者的1.67%~3.60%[1],仅次于痔疮;发病人群多在20 ~40岁的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2].  相似文献   

9.
正肛瘘是指肛门周围的肉芽肿性管道,由内口、瘘管、外口三部分组成,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主要以肛周局部肿痛、流脓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为主要症状,由于分泌物的刺激,使肛门瘙痒潮湿,反复发作、经久不愈~([1])。肛瘘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低位肛瘘目前大多采用瘘管切开,形成敞开的创面,促进愈合。我院自2012年10月以来收治低位肛瘘病例60例,应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30例,均获成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姚毅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6):1492-1492
肛瘘是肛肠疾病中最为常见慢性疾病之一。男性多于女性,尤其以男性青壮年为主。其病因多为湿热内蕴,下注大肠,凝结肛门,以致气血淤滞,邪气凝聚成毒而发为瘘。现代医学认为肛瘘是肛管或直肠与肛周皮肤相通的肉芽肿性管道,整个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复一层肉芽组织,不能自愈,其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分布于肛周。  相似文献   

11.
肛瘘是一种常见疾病,国内发病率为1.67%~3.6%,国外为8%~25%,发病高峰年龄段在20~40岁,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5~6∶1.婴幼儿发病也常见,其男女比例与成人无明显差异,约为5∶1.肛瘘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进而自行破溃或切开引流后伤口不愈形成的肛周与直肠下部相通的瘘管.肛瘘一端通于皮肤,一端通于肛管或直肠. 肛瘘是肛门直肠周围间隙化脓性感染的慢性阶段.  相似文献   

12.
肛瘘是由于肛管直肠周围间隙感染、损伤等因素造成的直肠或肛管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病理通道,亦称肛管直肠瘘.临床以局部反复流脓、疼痛、瘙痒为主要症状,并可触及或探及瘘管通向肛门或直肠,一经发现,则必须进行手术治疗,若长期不治疗可能会发生肛周肛管癌性病变[1].本病年发病率为1228/10万,且男性高于女性.手术目的是实现最大化愈合,并尽量减少肛门括约肌功能的障碍,临床上针对肛瘘的手术方法多达上百种[2].虽然大多数病例可以通过各种手术方式治愈,但术后愈合时间、肛门失禁及高复发率等情况仍有待改善,因此肛瘘的管理仍然具有挑战性[3].本文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肛瘘的中西医诊治进行了总结,以期为肛瘘的中西医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肛瘘是指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 ,一般由原发性内口、瘘管和继发性外口三部分组成 ,肛瘘多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 ,高位单纯性肛瘘是指仅有一条管道 ,其管道穿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 ,内口多位于肛窦部位。我院从 1990~ 1999年采用射频切扩加部分缝合结合挂线治疗高位单纯性肛瘘 5 6例 ,并与采用切扩术结合挂线治疗的42例作对照观察 ,取得了较好疗效 ,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两组 98例均为高位单纯性肛瘘 ,随机分为射频切扩加部分缝合结合挂线组 (简称治疗组 )、单纯切扩结合挂线组 (简称对照组 )。治疗…  相似文献   

14.
肛瘘是肛门直肠疾病的常见病,是直肠、肛管与周围皮肤相通所形成的瘘管,多为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后遗症,相当西医的肛瘘。中医辨证分为湿热蕴结,气阴两虚两个证型。嘲主要表现:实证主要为瘘口脓多黄稠,有粪臭味,按之有硬索。肛周瘙痒,排脓不畅时局部红肿疼痛,伴恶寒、发热、口干、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虚证主要为瘘口凹陷、脓汁稀少、肛周瘙痒、皮色紫暗、神疲乏力、  相似文献   

15.
挂线治疗肛瘘302例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肛瘘是最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之一。由直肠、肛管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感染并形成瘘管,主要侵犯肛管,其内口多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周皮肤处。整个瘘管壁由增厚的纤维组织组成,内覆一层肉芽组织,经久不愈。肛瘘一旦形成,非手术无法治愈。其手术方法较多,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而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是治疗成功的关键。笔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挂线疗法治疗肛瘘患者302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肛瘘是肛管直肠与肛门周围皮肤之间的异常通道[1]。其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肛门及周围肿胀、流脓、疼痛、瘙痒等,专科检查可见肛门周围有外口,指诊可触及条索状硬结通向肛内[2]。手术是治疗肛瘘的主要方法。由于肛瘘病变部位的特殊性,其术后创面多为开放性,愈合时间较长,容易出现创面愈合不良甚至肛瘘复发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疾病治疗质量,增加了患者的病苦。因此,研究如何促进肛瘘术后创面愈合,一直是肛肠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在临床分类中,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肛门直肠环上方)有2个以上内口者,为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病因病机多为肛痈溃后,久不收口,湿热余毒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或肺脾肾三阴亏损,肛痈破溃不能愈合所致.  相似文献   

18.
肛瘘是常见的肛门直肠疾病之一,其发病率占我国肛门直肠疾病的25%,好发于20~40岁青壮年男性。肛瘘是指位于肛管周围,由内口、瘘管及外口三部分组成的肉芽肿性管道,常由直肠肛管脓肿破溃或切开引流而形成。  相似文献   

19.
黄志坚 《北京中医》2001,20(3):19-19
肛瘘是指肛管或直肠与肛门外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在临床分类中,有两个以上管道或支管、空腔,其主管通过外括约肌深层以上(肛门直肠环上方)有2个以上内口者,为高位复杂性肛瘘.其病因病机多为肛痈溃后,久不收口,湿热余毒蕴结不散,血行不畅;或肺脾肾三阴亏损,肛痈破溃不能愈合所致.  相似文献   

20.
肛瘘又称肛管直肠瘘,是肛管或直肠因病理原因形成的与肛门周围皮肤相通的一种异常管道,一般由内口、瘘管、外口3部分组成.它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肛门五大常见病之一,其中高位复杂性肛瘘是被公认的外科领域难治性疾病之一[1].肛瘘在我国的发病率占肛门直肠疾病的1.67%~3.60%,国外约为8% ~ 25%.发病高峰年龄在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之比约为5∶1[2].针对肛瘘的发生,国内外众多学者分别从解剖学、胚胎学、免疫学、细菌学以及性激素水平等不同角度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初步的进展,但肛腺感染学说是目前公认的肛瘘发病学说[3],肛腺往往是感染进入的门户,临床上大约有95%的肛瘘均是由于肛腺感染引起的.手术是治愈肛瘘的根本方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