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少阳学说"的起源 "少阳学说"来源于<内经>的"阴阳学说".明代万全首先提出"少儿体禀少阳"之说.<育婴秘诀·五脏证治部论>云:"春乃少阳之气,万物之所以发生者也.小儿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未已"."少阳"在天,象征着东方;在季节,象征着春季;在植物,象征着芽;在脏,象征着肝;在腑,象征着胆;在人体,象征着少火.少火是维系小儿生长发育之生生之气,是人体生命之源.此即<素问·阴阳大论>所云:"少火生气"之意.少火实乃少阳也.  相似文献   

2.
少阳学说是中医儿科重要的病因病机理论,也是中医儿科临床治疗特色理论之一。其思想内涵为小儿阴阳平衡是阳气占据主导地位的阴阳平衡,涵盖"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徐荣谦教授探讨小儿生理病理特点,把"纯阳"和"稚阴稚阴"建立在对立统一的"少阳学说"之中。认为其内容包括纯阳学说、潜涵、稚阴稚阳学说、纯阳而非孤阳等,包括肝肾同源、阴阳和、肝脾和,对少火学说与少阳学说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深入探究,对指导临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浅谈“举少阳”在小儿急惊风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伟东 《光明中医》2010,25(8):1358-1360
"少阳学说"源于万全的《育婴家秘》,其学术思想认为小儿禀少阳之气而生,生理上一方面表现为阳气偏盛,以阳为用,生机盎然;另一方面又突出了小儿阳气虽盛,但尚稚嫩,抗病能力弱。在病理上提出了小儿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且以发热居多,具有易惊、易搐的特点。本文就小儿体质特点,结合急惊风病机特点、治法、愈后调理等方面,浅谈"举少阳"治法在儿小儿急惊风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少阳学说与小儿体质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荣谦 《中医杂志》2004,45(2):155-156
中医儿科理论有纯阳学说和稚阴稚阳学说.两种学说分别体现了小儿生理特点的两个不同的侧面.纯阳学说展现了小儿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的一面;稚阴稚阳学说展现了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的一面.中医学一贯主张阴阳互根,相互依存.<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成人如此,小儿亦然.  相似文献   

5.
哮喘气道重塑是当前医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从小儿"体禀少阳"探讨祖国医学的阴阳平衡观在儿童哮喘气道重塑中的特点,以期挖掘儿童哮喘病新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6.
从少阳的位置看"少阳为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医家言少阳经居于阳明经和太阴经之间 ,并以此论证少阳经为阴阳之枢〔1〕,但难以解释少阳经为三阳之枢。笔者认为此说法有所不妥。另有些医家言少阳经居于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 ,并以此论证少阳经为三阳之枢〔2〕,但又难以解释少阳为阴阳之枢。笔者在研读《伤寒论》后认为 ,从六经传变来看 ,少阳经的位置应在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 ,这样认识既可解释少阳经为三阳之枢 ,又可解释少阳经为阴阳之枢。1 少阳经的位置当在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对少阳经的位置 ,有云在太阳经和阳明经之间者 ,有云在阳明经和太阴经之间者 ,两说长期争论不休。笔者认…  相似文献   

7.
"体禀少阳"之说源于明代万密斋.万密斋在<育婴家秘>中指出"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这说明小儿自初生到成年,时刻都在生长发育.且不断变化,如体重、身长、动作、语言等.脏腑功能也不断向完善成熟的方面发展.年龄越小生长发育的速度越快,往往呈现一种飞跃式的发展.笔者运用"体禀少阳"学说对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8.
"枢经"学说[1]认为,枢经主司开阖,且借助"少阳相火"、"少阴君火"等的作用畅达全身。"枢"亦有转枢、根本之义,人体阴阳门户的开阖,均离不开枢的转纽。枢经对于机体而言,一发而动万机,是调节阴阳平衡、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的关键。而张介宾亦重视"枢"的作用,其创立之"八略"、"八阵"更是将针对枢经治疗的和法正式确立,其学术思想中多有与枢经学说相契合之处。  相似文献   

9.
太阳经走人身背部,主表;阳明经走人身之胸腹部,主里;少阳经脉行于人身之两侧胁肋部,属于太阳,阳明之夹界,故主半表半里.<素问·阴阳离合论>曰:"太阳为开,阳明为阖,少阳为枢."吴崐解释说:"太阳在表敷畅阳气,谓之开;阳明在里,受纳阳气,谓之阖;少阳在表里之间,转输阳气,犹枢轴焉,故谓之枢."故太阳为开,其病为表证,阳明为阖,其病为里证,少阳为枢,其病为半表半里证.  相似文献   

10.
<正>小儿乃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又是纯阳之体,生机蓬勃,发育迅速。既不可妄加滋补,亦不可妄加施泻。而少阳主枢,位居六经阴阳交界之中,对阴阳平衡的调节有着重要作用,故和解少阳法在儿科临床  相似文献   

11.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基础理论》教材中 ,阴中求阳、阳中求阴的适应证及阴中求阳的定义是错误的 ,应为 :阳中求阴是在大量的补阴药中 ,佐以少量的温阳药 ,适用于阴损及阳 ;阴中求阳是补阳药和滋阴药的药物量应基本一致 ,或滋阴药的药量略高于温阳药 ,适用于阳损及阴。  相似文献   

12.
辛甘化阳法的临床应用颇为广泛,所治疾病除内科病以外,也同样广泛应用于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等各科疾病。吴惟康教授从辛甘之功效与阴阳属性出发,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深度挖掘辛甘化阳的内涵,对辛甘化阳法做出的归纳总结,较为系统、全面地诠释了辛甘化阳法在临床上的配伍应用,丰富了龙江医派学术宝库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卫气夜行于阴”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卢曼 《河南中医》2002,22(3):5-6
卫气是营养各脏的源泉,是联系整体的纽带,卫气与五脏的整合,反映五脏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以此反映卫气夜行于阴的实质。  相似文献   

14.
傅文录 《河南中医》2007,27(6):9-11
阴盛格阳,清代名医郑钦安先生认为是阴盛阳衰或脱阳证,针对真阳衰微、阴邪内盛之病理,治疗上善于抓住阳虚证的本质,针对阳虚之上、中、下的不同,采用扶阳药物而重用大辛大热之药姜、桂、附等。  相似文献   

15.
16.
少阳、三焦、膜原系统论,旨在运用系统复杂性研究方法论,揭示其一样的半表半里证,一样的以和为圣度的和解法。在类证求同系统层次上,探索其不一样的少阳、三焦、膜原半表半里证空间病位。不一样的和解少阳——胆腑、分削走泄——三焦、疏利透达——膜原的证治法则。以及在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杏朴苓温胆汤,达原饮类方辨证求异子系统层次上,承传经典,开拓外感热病半表半里证候学研究,为中医药积极主动地介入当今全球化烈性传染病辨证论治拓宽思路。  相似文献   

17.
少阳主骨理论考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掘和探讨湮没已久的<内经>"少阳主骨"之说.引证<内经>和历史上知名注家的论述和注释,对其内容和含义进行系统的考辨反思.结果表明"少阳主骨"学说有可能在世界上最早认识到关于骨质疏松的全身性骨骼病症,并发现体表足少阳可以自身调控骨强度的生理和病理变化,对以骨痛和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骨质疏松症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扶阳理论,着眼于内阳外阴本体结构,我们认为原发性肝癌的形成乃阴成形太过,而阴成形太过为阳气运行障碍或阳虚失运所致,进一步则产生气滞、血瘀、痰浊等病理产物胶着互结而发展为积聚。因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先温通中上焦以"去其血脉",继而温固下焦,最后培元固本,即原发性肝癌的次第治疗。如此可有效维持"阴平阳秘"状态,从而达到先后天互资,生化无穷,最终改善肝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9.
康静教授基于《黄帝内经》理论认为肿瘤的致病因素与情志、外邪、饮食密切相关,其发病机制与阴阳失衡,积损致热,热极成毒,虚痰瘀毒杂合相关,在此基础上运用"平调阴阳法"治疗肿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试图从现代医学最新的生物学模式:欲望和欲望模式及耗散结构理论的热熵病等观点证实《黄帝内经》中肿瘤的发病机制,并从"金元四大家"出发诠释了广义的"平调阴阳法"的内涵,结合典型病例,对"平调阴阳法"辨治肿瘤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肿瘤本质上以阴阳失衡为本,痰瘀毒邪相合为标,临床采用平调阴阳法,标本同治,进行细微的中医药调理,使之达到新的平衡状态,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通过疏理"火神"理论的源与流,探讨"火神派"的形成和发展,探析该学派尊阴阳、重阳气,崇尚伤寒、善用温热的学术思想,并将其与明代"温补学派"关系的比较探讨,阐示火神学派的学术价值及丰富和发展中医基础理论的意义,以期为中医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