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介绍朱生樑主任医师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朱师指出该病辨证以明分期、抓主症、辨三邪、观病所为要点,治疗则应重脾胃、调气血、祛三邪、分缓急,认为该病初起时宜祛风化湿和中,病进时当清热利湿止血,恢复时需益气养阴清热,同时应注意饮食调理和情绪调节。  相似文献   

2.
郑艳辉 《吉林中医药》2011,31(3):210-211
莫燕新主任在临床中治疗溃疡性结肠炎采用辨病辨证相结合、分期论治的原则,认为急性期宜清热化湿、解毒活血,缓解期宜健脾化湿.提出临证宜根据具体病情,在分期治疗的同时,配合有针对性治疗作用的对药,以促进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本为脾胃气虚或阳虚,标为湿热内蕴,气郁血瘀,乃本虚标实,虚实杂夹之症。治宜健脾化湿,清热并用。治疗中,标本先后病机会有变化,应注意临证辨治。指出:研究中缺乏中医药对溃疡性结肠炎远期疗效观察和预防复发方面整体评价。  相似文献   

4.
总结吕永慧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吕教授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急性发作期多表现为湿热标实证,缓解期多为本虚标实之候,常为脾肾两虚,夹湿夹瘀,故治疗上围绕主痘辨证,并结合现代医学分型、分期辨证。治疗法则包括:(1)标本同治;(2)分期治疗,重视治未病;(3)注重健脾或健脾化湿;(4)注重调气化瘀生肌;(5)内外合治、局部与整体疗法相结合;(6)辨病与辨证相结合;(7)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度久痢。  相似文献   

5.
张良宇  陆为民 《中医杂志》2018,(23):1993-1995
介绍徐景藩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位在肠,病本在脾,关乎肝、肺、肾。基本病机为邪滞肠道、湿热壅盛、气血凝滞,以"袪邪导滞"及"脏腑相关"为治疗原则。治疗以清热化湿为基础,凉血行瘀贯穿始终,以健脾为主,佐以调肝、理肺、益肾,辅以消导、祛风、治痰。  相似文献   

6.
沈洪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沈洪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有着独到的经验.认为饮食不节、六淫之邪为其病因,脾肾亏虚为本,湿热为标,邪滞肠道,气血不调,传化失司,肠络受损,血败肉腐为其主要病机.临床师古不泥古,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辨病分活动、缓解二期治疗,活动期治以清肠化湿,调气和血,生肌敛疡,缓解期治以健脾助运,佐以清肠化湿,兼调肾肺.辨证常分湿热内蕴、脾肾阳虚、脾虚湿盛、肝郁脾虚4型论治.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病机为湿蒸热壅、血瘀凝滞,治疗当清热除湿、活血导滞,并提出辨治用药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罗嘉敏  李菁  林丽珠 《中医药导报》2020,26(11):184-186,189
林丽珠认为恶性肿瘤并发黄疸与一般内科疾病所致黄疸不同,结合黄疸与肝胆癌瘤两类疾病的病因病机特点,恶性肿瘤并发黄疸的病因病机为肝胆瘀热,可从血分论治,化湿祛瘀以退黄为辨治之本。辨阴阳为辨治关键,阳黄者应以清热化湿、凉血祛瘀为法,阴黄者应以温阳健脾、养血活血为法;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为辨治精髓,遣方用药时需辨清癌种、疾病分期、脏腑气血、正邪进退等变化。治疗之本应归结于原发性癌瘤,林丽珠提倡分期论治原发性肝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对照组使用美沙拉嗪缓释颗粒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费用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临床有效率、症状改善及内镜下粘膜愈合与对照组相仿,均能较好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组在治疗费用及复发率方面由于对照组。结论:清热化湿、健脾理气方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确切,且可减少费用,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属临床难治疾病,近几年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取得较好疗效。本文介绍了谢晶日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证经验,治疗上谢晶日教授主张在中医辨证的基础上进行分期论治,发作期以祛除邪实为主,缓解期以扶正为要。同时将中医宏观辨证与现代医学微观辨病相结合,中医内治与外治相辅相成。除此之外,谢晶日教授还特别强调注重对患者的饮食和心理调护,以防病情复发。  相似文献   

11.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病机关键是虚损所致,以脾胃虚弱、气血亏虚为本,血瘀肠络、湿热留滞为标。治宜健脾化湿,清热并用,治疗中应注意临症辨治。笔者自拟治溃愈疗汤治疗135例,治愈54例,显效46例,无效14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以清热化湿、通腑导滞法组方的中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1例UC患者按愿服中药的依从性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35例,治疗组服用清热化湿、通腑导滞中药,对照组服用柳氮磺胺吡啶肠溶片,疗程均为6个月。观察并记录治疗前后UC患者肠镜、病理、主要症状积分变化,以及临床证候疗效。结果:临床痊愈率、总有效率治疗组分别为78.3%、95.7%,对照组分别为37.1%、74.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肠镜、病理变化情况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清热化湿、通腑导滞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对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阳性药物对照方法研究,将60例溃疡性结肠炎湿热内蕴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予清热化湿方口服结合灌肠方保留灌肠治疗;对照组30例,予柳氮磺胺吡啶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疗程结束后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80.00%,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化湿法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湿热内蕴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拟肠炎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麦燕芳 《四川中医》2001,19(12):46-46
应用自拟肠炎汤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38例,总有效率94.7%,同时设对照组25例,运用西药治疗,总有效率为68%,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表明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认为本病属脾胃虚弱、湿热瘀滞之本虚标实证,治疗以健脾益气、清热化湿、行气导滞、活血化瘀之剂可获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6.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常反复发作,缠绵难愈。闫清海教授根据长期临床观察总结,提出"湿热蕴毒未解,脾肾正气亏虚"的病机,治以补益脾肾,清化湿热为法,在明事理、究标本、分主次、察缓急、辨病辨证基础上,以经方参苓白术散、白头翁汤和四神丸加减,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任顺平教授通过长期的研究和临床实践,在深入剖析溃疡性结肠炎病因、病机基础上,提出"三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理论,即辨病和辨证相结合、内治和外治及整体和局部治疗相结合,将中医外治法引入内科疾病治疗过程中,整体辨证,局部对症,内外相合,分期施治,从而充分发挥中医多靶点、多层次、多方位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介绍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体会。方法通过对36例UC患者的治疗疗效观察。结果治疗1个月后,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治疗UC重视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结合,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9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奚九一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下肢静脉性溃疡采用辨病与辨证结合进行临床分期,运用中医中药,内外兼治,观察症状变化。结果:治愈76例;好转16例,未愈6例。结论:奚九一辨病与辨证结合进行临床分期,运用中医中药,内外兼治,治疗下肢静脉性溃疡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周福生教授论治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是以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的一种消化道疾病。病变主要在脾胃与大小肠,而脾虚湿滞乃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根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本虚标实,寒热错杂是其发病特点。活动期辨证多以湿热内蕴为主,恢复期辨证多以气虚血瘀湿滞为主。较系统地总结周福生教授对溃疡性结肠炎之病因病机、脏腑关系及辨证论治等诸多独到见解。临证辨证立法用药的同时,常结合宏观整体辨证与局部微观结肠镜所见互为合参,以利辨证与辨病、宏观与微观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中西医结合的独特特色。脾虚湿滞是其发病的重要原因。脾虚为发病之本,湿热为致病之标,血瘀为局部病理变化,脾虚湿热内蕴,运化失职,泻痢乃生。以虚为表,虽兼湿热,但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且病势日久,迁延难愈,因此在治疗上宜以健脾益气、温化运湿,清热化湿、凉血活血之法调理脏腑气机,并局部用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祛腐生肌之剂保留灌肠直达病所,使整体与局部同步治疗会有相得益彰之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