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作为所有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其致残、致死率常年居高不下,且预后不佳,中医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病之根本为阳气虚,病之初始表现为心肺气虚,上焦气机津液运化不利,进而影响中焦,累积下焦,是一个以气虚为本,三焦气水运化失常进行性加重的疾病,其严重影响人体气血津液分布,可累及多脏腑。在慢性心力衰竭稳定期我们本着固护上焦的原则,辨证施治,为中医药治疗此病提供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麦冬味甘,性微苦微寒,功可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热病后期热伤津液、肺胃阴虚之津少口渴和心阴不足之心悸易惊等证。《神农本草经》将麦冬列为上品,称其"久服轻身不老,不饥。"《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用麦冬者共5方。不过,古今剂量换算有别,仲景方中麦冬均以体积计量,这直接导致其用药  相似文献   

3.
张倩  张焱 《光明中医》2016,(14):2026-2027
何立人教授行医数十载,对心血管疾病治疗经验颇丰。何教授认为,冠心病是因脉中血、气、津液发生病变,此病多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上以化痰消瘀、和畅营血、清顺气血、流通津液为主,并慎用辛热温散之品。"白玉参景脉通汤"为其临床治疗冠心病的经验用方,治以清心通脉、化瘀安神、理气泄浊。  相似文献   

4.
刘静 《河南中医》2012,32(5):553-554
真武汤出自《伤寒论》,主治脾肾阳虚所致水饮内停之证,为温阳化气利水之经典方,临床只要抓住病机,凡见肾阳虚之水饮内停者,均可以本方加减用之,故用于治疗阳虚水泛之慢性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肾病、高血压病等,皆可收效.  相似文献   

5.
水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蛭的临床应用湖南株州冶炼厂职工医院方新生(412004)关键词水蛭,心血管疾病,肾脏疾病,肝脏疾病笔者通过临床探索和实践,将水蛭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在治疗心血管、肾脏、肝脏等疾病略有所得,现介绍如下。一、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心血管疾病,有力挽沉疴之效...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析五苓散证的实质问题,纠正长期以来中医学者们认为五苓散证即为"膀胱蓄水证"的不正确认识,笔者通过查阅、整理相关文献资料,发现五苓散证并非意指水蓄于膀胱,实则强调的病位应该是在胃,胃腑阳气受损,一方面水饮阻于胃(蓄水),另一方面全身津液更加匮乏(消渴)。这使得五苓散指导临床实践更具实际意义,它不单单是利水剂,可广泛用于各种津液输布运行失常所致的病证。故《伤寒论》中五苓散证本意有三点:一是全身津液的匮乏,用五苓散以迅速补充人体津液;二是用于水停于胃之水痞、水逆等证,气化水液;三是使胃阳有外达之载体,解表散邪。  相似文献   

7.
刘明怀认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病机是阴阳失和,阴盛阳病;主病少阴,心肾阳微;合病厥阴,气机逆滞;并病太阴,津液不转。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应立足"阴阳",以"和"为贵;贯通"三阴",主张以温真阳制阴寒为本,以达风木畅气机、复中阳运津液为旨。以自拟方三阴复脉汤治疗,三阴复脉汤为真武汤、吴茱萸汤、理中汤合方加减而成。  相似文献   

8.
刘琼 《光明中医》1999,14(2):45-46
增液汤为《温病条辨》方,用于阳明温病,津液不足,大便秘结之证。我所全国名老中医田令群主任医师,将其应用于各型慢性便秘,均收到显著疗效,兹介绍如下:1阴(血)虚便秘王某,女,24岁,以反复便秘20年,加重1月就诊。述自幼即患便秘,非服泄药不能解便,近1...  相似文献   

9.
李清学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20):367-367,393
本文通过对五苓散方药组成及相关原文的分析认为,该方属于无寒热之偏的平和之剂,方中的寒热药物均能发挥作用;在《伤寒论》中该方既用于热灼津液的消渴、小便不利、不更衣(热证),也用于水饮内停的水逆、反不渴、吐涎沫(寒证);并指出其用于寒热两证的共同机理即在于利小便,在临床上可以根据病证的寒热性质对该方进行合理化裁。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金匮要略》用于治疗咳喘的诸方 ,临床所治疾病很多 ,治疗咳喘的辨证和应用法则 :一是病机皆有脾肺肾三焦气化不行 ,水津代谢障碍致痰饮内生壅滞于肺之咳喘 ;二是凡以咳嗽 ,气喘 ,咯痰为主症者 ;三是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 ,临证可酌情加减运用。治咳喘诸方目前广泛用于临床 ,除了用于呼吸系统疾病 ,也可以用于其他系统疾病过程中表现有咳喘证者 ,无论是急性或慢性 ,是感染性或非感染性者皆可用之。  相似文献   

11.
防己黄芪汤具有益气固表、利水祛湿之功;金匮肾气丸具有滋阴补阳、温化肾气之功,二者均出自《金匮要略》,五苓散出自《伤寒论》,具有健脾利水之功。以上三方临床用于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可获良效。  相似文献   

1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是治疗脾胃气虚、清阳下陷的方剂。根据本方益气升陷的特点,在临床上不仅可用于内科病证,而且可用于男科。因男子以气为本,气属阳,是构成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机能活动,以及血、精、津液等方面的新陈代谢,无不与气的生理功能活动有关,而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主升清,以煦四傍,故一旦脾气虚弱,化源不足,则各脏腑组织器官之机能活动衰减,清阳为之不举而下陷,导  相似文献   

13.
古今医家多从心脾胃热论治慢性唇炎,治以祛风止痒、清热燥湿、养阴润燥等。抓住慢性唇炎特殊症候病机,以津液输布失常作为病机切入点,认为三焦气化不利、阳虚水停、阴虚水热互结可致津液不能上承濡养脾之外华——口唇而引起唇炎。临床上采用化气行水、温阳利水、育阴利水等治法,并运用仲景原方治疗,效如桴鼓。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刘贵军  李全 《中医药信息》2011,28(4):157-158
《普济方》中载有同名方麻黄汤98首,其中治疗气血津液病证的麻黄汤有6首。虽方名相同,但组成、功用、主治各有差异,其组方用药注重寒热虚实的辨证论治,通观全局,有的放矢,标本缓急,主次分明。就其所列治疗气血津液病证之麻黄汤的组方用药特点进行总结归纳,以挖掘其临床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五苓散证以津液不足或津液积聚为标,津液敷布失调为本,津液失调为病可表现为多种病证。五苓散以泽泻、猪苓、茯苓通利三焦水道为主,甘淡利水药味多而分量重,重在交通上下。五苓散原方服法是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用以治疗急性津液失调,小其制并以米汤调服则避免水逆之吐,继之多饮暖水,增加津液为作汗之源。霍乱吐利,口渴欲饮,仲景用五苓散,《金匮要略》三焦蓄水证,仲景用五苓散,也用五苓散加茵陈蒿,都是抓住了五苓散证津液输布失调的病机和口渴、小便不利症状的共同性,给后世对五苓散应用的发挥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酒炙可改变药物性能,引药入经,扩大心血管疾病用药范围,提高药物治疗心血管疾病的疗效;酒炙可增强药物活血化瘀功效;以酒入方,可发挥酒行气通阳的功效,瓜蒌薤白白酒汤和瓜蒌薤白半夏汤均可用于治疗胸痹;酒水亦可合煎入药;酒可以以丸散入药而治疗心胸部疼痛,其发挥的主要作用为行气通阳,温养气血,助药力。酒的炮制、以药入方、煎煮入药的功效得到了现代药理研究的证实。  相似文献   

17.
刘俊红  吴存亮 《光明中医》2011,26(3):576-576
痛泻药方具有补脾土而泻肝木,调气机以止痛止泻的作用;四神丸具有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此二方被广泛用于急性肠炎、慢性结肠炎、小儿泄泻、慢性泄泻、肠易激综合征等属肝旺脾虚、脾肾虚寒的久泻、五更泄泻、腹痛不思饮食、食不消化,腰酸肢冷等症。吾师吴存亮教授临床经验30余载,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将吴存亮教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一例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麦门冬汤出自《金匮要略》一书 ,由麦门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 6味药组成。具有润肺养胃、降逆下气的功能。主治肺胃阴虚、虚火上炎引起的肺痿、咳嗽上气等症。小儿具有“稚阴未长”、“稚阳未充”和“肺娇胃弱”的生理特点 ,无论是外感时邪 ,或内伤杂病 ,都易损伤肺胃。而麦门冬汤甘寒滋润 ,清养肺胃最为对症。正如喻嘉言所说 :“此方治胃中津液干枯 ,虚火上炎 ,治本之良法也。夫用降火之药 ,而火反升 ,用寒凉之药 ,而热转炽者 ,徒知与火热相争 ,而正气不致 ,津液不生 ,不维无益 ,而反害之矣”。该方临床用于儿科肺胃阴亏的多种…  相似文献   

19.
王艳君 《中医研究》2007,20(9):62-62,F0003,F0004
一般认为,风药是指具有祛风作用,临床多用于治疗风邪所致之病的一类药物。而长期实践证明,风药的功用实际上远不限于此,其在调节人体脏腑经络、畅达气血津液等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应用范围相当广泛。兹就风药在内伤杂病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作一概述。1心血管疾病戴国华[1]提出“冠  相似文献   

20.
由增液汤谈"增水行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晓平  郭海  刘涛 《河南中医》2007,27(2):12-13
增水行舟法为清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吴鞠通创立,主要用于因“津液不足,无水舟停”及“热结液干”所致的“温病之不大便”,以玄参、麦冬、生地3味药重剂合方,名增液汤,作增液行舟之计。其后之医家多有阐发,可谓仁智互见。南京中医药大学杨进教授在分析阴液不足与瘀血形成关系的基础上,提出血脉中津液不足可引起血行不畅,也称之为“无水舟停”,且与其它形成瘀血的因素相互影响。提出了阴液不足导致瘀血的病机特点是因虚致实、实中有虚和病及营血、脏器受损。并认为养阴生津法治疗瘀血证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滋补阴液、增水行血;养阴生津、消散血凝;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