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向雷  杨晓云 《河南中医》2012,32(8):961-962
目前中风病多从肝脏论治,结合李东垣脾胃论及目前研究,笔者指出中风病在病因、病机及疾病发展不同阶段均与脾胃升降失常,导致气血逆乱或生化乏源有关,应重视脾胃升降理论在中风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从脾胃论治中风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8月我院诊治中风患者68例,对其进行中医药治疗。结果:68例患者经脾胃辨证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相较于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自脾胃论角度为中风患者展开诊治,可促使患者临床症状有效改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历代医家对中风病的论治多立足于肝肾而略于脾胃,现代医家已渐趋认识到中焦脾胃在中风的诊治中所具有的举足轻重的作用。笔者从时间医学及现代医学生物研究等方面得到启发,由此探析脾胃与中风之间存在的密切关联。  相似文献   

4.
葛健文诊治中风病经验管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总结中医专家葛健文临床论治中风病的学术经验及思想。方法:分博采众家之长,倡导内外之因;分期论治首倡阻截疗法;法不拘一,贵在变通;防重于治,立足中焦脾胃4个部分阐述老师诊治中风病的辨证特色。结果:葛老师治疗中风以解毒清热为熄风之关键,化痰逐瘀通络贯穿始终的治疗原则;重视"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治未病"及痰瘀热毒同治、扶正祛邪并重的学术思想。结论:葛建文老师临床论治中风病的经验和学术思想,可为当前中医学术经验的继承和研究起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从气血论治大体经历以下三个阶段:(1)奠基阶段:唐以前医家认识到中风病的发生与人体内气血密切相关,并从调畅气血、扶正祛邪两方面论治中风病,是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奠基阶段。(2)发展阶段:宋金元时期医家逐渐认识到中风病发病根本原因为内伤气血,治疗上从养血、调气、气血双调三方面论治中风病,是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发展阶段。(3)完善阶段:明清时期有关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记载更加具体丰富,主要从补益气血、理气养血祛风、顺气活血、益气活血、滋阴养血、调理气机等方面论治中风病,是从气血论治中风病的完善阶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根据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的理论,在临床上治疗眼病从脾胃论治的机理进行观察确认。方法:从历代各家经典中引见,并举例从多方面论治,眼科临床从脾胃论治眼病的重要性。结果:在眼科临床上多种眼病治疗上以脾胃为本得到满意疗效。结论:“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在眼科临床上得到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清代著名医家王旭高重视从脾胃论治肝病。通过传统理论研究,结合王旭高肝病治法、医案及相关文献,论证了其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是理论传承经典,立论以人为本,治验彰显临床。王旭高从脾胃论治肝病的学术思想,重视脾胃分治,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影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脾胃的重要作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基础、免疫功能低下首当重治脾、以及从脾胃论治的临床依据和法则来阐述从脾胃论治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失调与糖尿病关系密切,调节肠道菌群可以改善血糖紊乱的状况。中医学从脾胃论治糖尿病临床行之有效,调节肠道菌群成为从脾胃论治糖尿病新的研究途径。笔者从肠道菌群入手阐述中医学从脾胃论治糖尿病。  相似文献   

10.
疑难杂症从脾胃论治之临床与管见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余大强,杨炳初(200233)关键词:疑难杂症,脾胃虚损,从脾胃论治疑难杂症的临床表现多虚实挟杂,寒热错综,治疗颇为棘手。笔者审证求因,从脾胃论治屡获效验,兹介绍验案并略陈管见如下。临床举隅例1急性高原...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以"毒邪"理论为切入点,对中风病中"毒邪"的概念、致病特点、发病机制等进行了论述,提出了中风病的解毒原则及解毒的8种具体方法,强调在辨证论治基础上选择具有特异性与针对性药物以提高中风病的临床疗效。突破了传统的风、火、痰、瘀等病因论治观点,论证了从"毒邪"论治的可行性,认为中风毒邪学说是提高中风病临床疗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历代医家多从脾胃论治失眠,然而临床辨证时多重脾胃而轻大小肠,临床上鲜从小肠论治失眠。该文从中医对小肠及小肠经的认识、小肠病辨证的困境、小肠与睡眠的关系、从小肠分型论治失眠等方面,阐述从小肠论治失眠的合理性,并附验案两则。  相似文献   

13.
从历史溯源、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探讨从脾胃论治慢性稳定性冠心病(SCAD)的可行性,并阐述其临床应用。认为SCAD的治疗应立足脾胃,运用健脾和胃、疏肝健脾、健脾益心、健脾祛瘀等多种治疗方法,兼顾五脏,整体调理;提出健脾、降脂、抗凝的辨病论治方法并强调病证结合论治;结合体质,为患者提供饮食指导,并采用中药代茶饮的方式悦脾和胃、降脂抗凝,提高患者依从性。从脾胃论治SCAD,建立辨病-辨证-辨体相结合的预防和治疗方案是增强SCAD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存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笔者师从张学文教授,对张教授所提倡的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观点深有体会,现对张学文教授从毒邪论治中风病的经验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明代医家薛己对中风病的治疗有独特见解,尤其治病求本的思想对后世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影响深远。研究薛己对中风病的论治特色对当今中医临床治疗中风病具有很好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6.
文章主要从中风发病的基础,中风后失眠的病机,脾胃论治的理论依据及归脾汤的临床运用等四大方面来诠释中风后失眠从脾胃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7.
从中西医学角度,从脑的物质和功能、中风病病因病机、中风病的病症,以及中风病的预后方面,论述中风病应从脏腑论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阐明脏器肝的概念寓于中医脏象脾胃之中,以"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指导临床治疗。方法诸位前辈临床实践的佐证,以及临床用附子理中汤加枳实、山楂作基本方剂进行治疗,疗效理想。结论 "肝脏疾病从中医脾胃论治"的观点指导临床,通过治疗对保护肝脏、改善恢复肝功能和降酶有良好作用,能够防治肝组织的纤维化。故肝脏疾病应该从中医脾胃论治。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首创“中风病”病名,病机重视“内虚邪中”,治疗强调运用疏散外邪之药,对后世论治中风病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金匮要略》原文,详细探讨张仲景论治中风病思想,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从中风的病因、病机、临床主症等方面,探讨了脾胃功能与中风病的内在联系.同时强调了在临床治疗中风时,以调理脾胃为主要的治疗法则以及顾护脾胃与中风预后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