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邹丹 《江苏中医药》2016,48(12):70-72
孟河费氏治咳经验丰富,后世传人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发展。为探究孟河医派费氏治咳临证经验传承路径,通过文献整理、数据挖掘对费氏及其二代传人(徐迪华、申春悌)治咳方剂和用药特色等进行分析,发现费氏治咳审证求因,擅治内伤咳嗽,辨证重脏腑,顾护脾肾,用药醇正精巧,轻灵平正;徐迪华治咳辨证细腻精准,倡量化诊断,重疏风与化痰,用药清润;申春悌治咳病证结合,重疏风与理瘀,用药平允轻灵。在传承过程中辨证从定性走向定量,从单一到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用药醇正轻缓,不伤正气。  相似文献   

2.
费绳甫(1851-1914),名承祖,江苏武进孟河人,近代名医,孟河医派之中坚力量.费氏自幼随其祖父著名医学家费伯雄习医,秉承家学,博览群书,精于临床实践.切病以见证、病原、气候、体质为四要素,以擅治虚证及危、大、奇、急诸病而享有盛名.著有<费绳甫医案医话>,载于<孟河四家医集>.费氏治疗癫狂以"痰火"立论,灵活应用清火化痰、滋阴潜阳法,多获临床效验.笔者试从其验案中探讨治疗癫狂的学术思想,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起源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医学流派,清同治年间发展达鼎盛时期,尤其以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为代表,在中医药界有着崇高的学术地位.在孟河医家的临证中,小儿患者的诊治不乏其数,小儿"治未病"理念隐于各种疾病治疗过程中.我们深入学习系统研究了相关文献资料,现将孟河医派儿科"治未病"学术思想做一挖掘,探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刘钧 《江苏中医药》2011,43(10):74-75
孟河医派作为中医学史上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深厚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著名医家有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孟河四家)等,他们纷纷走出故土,在上海、苏州等地,开业授徒,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丁甘仁曾云:“吾吴医学之盛.甲于天下;而吾孟河名医之众,  相似文献   

5.
孟河医派是孟河的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几大医家在清代所创建的一个地方性医派。介绍孟河医派形成、发展的过程,形成的原因,重点探讨孟河医派形成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6.
陈敬鸿 《光明中医》2010,25(8):1347-1348
<正>尤益人主任是上海市德高望重的知名针灸专家,系孟河医派第四代弟子,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创会理事,从事教学、临床工作60余年。学术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吸取孟河丁氏学派及针灸名家陆瘦燕之精  相似文献   

7.
孟河医派发源于江苏常州,是以地域划分的医学流派。经过长期的发展,孟河医家以兼收并举、博采众长的学术特色有别于其他医学流派。在学习众家之长的同时,孟河医人兼具革新精神,提出了"和法缓治""寒温统一"等诊疗思想,在近代中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张琪  曹震 《江苏中医药》2016,48(10):58-62
孟河医派是中医学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医家众多,著述繁盛,素有"吴中医学之盛甲于天下,孟河名医之众冠于吴中"之称,以其学术精深、名医辈出、传承有序,在近现代中医药发展史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孟河医派以和法缓治为其学术根蒂及临证治疗指归,在寒温融合、中西医汇通等新学术主张亦有创见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孟河医派记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医派作为著名医派之一,其形成可追溯至东汉三国时期,可谓为葛洪医药余绪。孟河地区历代名医辈出,宋代出了许叔微,著《本事方》,开医案类著作之先河。明代王肯堂著《六科准绳》以求“宗学术之规矩”,“求醇疵互辨”。至清代,孟河地区积集了一批学养很深的医界人物,为孟河医派的崛起奠定了坚实基础。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如费伯雄、马培之、巢崇山、丁甘仁等纷纷走出故土,有多名名医东行上海,开业授徒,共和国建国前后许多著名中医专家皆传承于孟河医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为进一步促进孟河医派的传承创新,助推中医药"一带一路"建设,10月23日上午,由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常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主办,江苏省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常州市中医医院、常州市孟河医学研究院承办的"孟河医派传承与创新高峰论坛暨世界孟河医派发展联盟启动仪式"在常州隆重举行.大会主题为"传承与创新",旨在发扬孟河医派特色优势,促进孟河医派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视人物传记片《孟河医派》以孟河费、马、巢、丁四大医学家族为主线,讲述孟河医派300余年的传承发扬之路。纪录片分为"名医名镇"、"务存精要"、"仁心仁术"、"薪火相传"、"古义新知"5集。试从悬念故事、艺术审美、客观纪实、专业述评4个方面,找寻传记片《孟河医派》的艺术特色。同时,挖掘纪录片所蕴含的中医药人文精神,探求孟河医学薪火相传的奥秘及其为后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2.
孟河费派为孟河医派中具有代表性的一支,费伯雄为费派医家中造诣最深,医术最精,影响最广者,其主张和法缓治,师古而不泥古,方宗仲景,兼采诸家,用药平淡,处处顾护脾胃中气的脾胃学术思想对现代临床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尤益人主任医师是上海市德高望重的知名针灸专家,系孟河医派第四代弟子,常州孟河医派传承学会创会理事,从事教学、临床工作60余年。学术上勤求古训、博采众长,吸取孟河丁氏学派及针灸名家陆瘦燕之精华,主张“理、法、方、药”与“理、法、方、穴”异曲同工,相互为用。  相似文献   

14.
明末清初孟河医派与吴门温病学派齐名于世[1],道光后以费伯雄、马培之为首的孟河医派已闻名全国。清末民初,以费、马、巢、丁四家为代表的孟河医派享有"吴中医学甲天下,孟河名医冠吴中"的美誉。无锡名医邓星伯在从师于马培之后再传予徐南甲,而我院已故江苏省名中医蓝华生主任中医师则师从徐南甲老中医。  相似文献   

15.
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发源于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中医流派,提倡中医理归醇正,形成"和法缓治"的医疗风格。孟河医派对脾胃病的诊治特色,主要可归纳为:理宗东垣,擅调脾胃;中焦如衡,疏导为本;胃宜养,有胃则生;用药多轻灵,平淡见神奇。  相似文献   

16.
邹燕勤教授为孟河医派的第四代传人,擅长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肾衰竭,在继承孟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屡屡有所创新。她提出"补肾必用健脾",倡"和法缓治",善于"轻药重投",注重食疗及药膳。  相似文献   

17.
传承弘扬孟河医派特色升华拓展孟河医家优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河原是唐朝元和年间,由常州刺史孟简主持开通的武进县内的一条运河,全长41里,是京口(镇江)至江阴间连接南运河与长江之间的水上大动脉,为了纪念运河的缔造者,故称“孟河”,镇乃因河而得名。孟河医派是明末清初源出江苏常州孟河的一大地域性医学流派,逐渐形成以费、马、巢、丁四大家族为主的孟河医派,清末民初在全国影响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中医药》2007,39(1):15
为探讨我国著名的中医学术流派孟河医学的学术思想,传承中医文化,常州市中医药学会于2006年10月举办了首届中国常州“孟河医学”论坛。江苏省卫生厅、江苏省中医药局、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南通大学、安徽中医学院、江苏省中医院、上海龙华医院、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等单位和美国纽约东方医学中心,国际中医e—learning中心的领导、专家、学者、孟河医派的弟子,以及旅居海外的孟河医派后裔150余人参加了这次盛会。这是自孟河医派形成以后百余年来的首次盛会。  相似文献   

19.
《江苏中医药》2005,26(4):F003
本刊编辑部一行5人于日前走访了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境内的孟河古镇,就孟河医派史料的挖掘整理工作与常州市新北区卫生管理部门及孟河卫生院负责同志进行了座谈,并与孟河卫生院领导一同前往丹阳市境内拜谒了丁甘仁先生墓(见图)。  相似文献   

20.
费伯雄,清代孟河医派著名医家。在学术上,以醇正、和缓为宗旨,重视理、法、方、药的完备与临证处方用药的灵活性。调营与治肝是费氏论治疾病的两大法门,在妇女月经不调诸疾施治中,费氏将和营、养营与滋肝,清肝,平肝,疏肝,温肝诸法合用,加减进退,运用自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