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证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期以来 ,笔者着力于运用中医药与化疗结合 ,辨证论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取得较好疗效 ,积累了一些经验 ,现介绍如下。1 正虚邪恋 邪毒入髓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LL ,简称慢淋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 ,系免疫无能的小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所致。以中老年 (90 %发病年龄在 5 0岁以上 )男性多见。临床上 ,本病最常见的首要症状为全身特别是颈、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其次为乏力、消瘦、发热、盗汗、瘙痒、肝脾肿大 ,晚期时可见出血、贫血及全身衰竭等。中医对慢淋根据其主要临床表现 ,一般按照“瘰疬”、“痰核”、“疒征 积…  相似文献   

2.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称“传单”)是由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炎、淋巴结及肝脾肿大、周围血液中出现大量异常淋巴细胞为特征。本病多发于小儿及青年人。目前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疗法。我们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近年来住院治疗此病87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我院儿科门诊自1979~1981年,共诊治181,338人次,其中以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婴儿泄泻等病、按民间习惯称为“热、拉,咳”为多见,约占门诊的72%.几年来笔者就上述常见病,用中医辨证论治,获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分述于下: 一、关于“热”“热”指小儿发热,是小儿科中许多疾病  相似文献   

4.
肾盂肾炎一病 ,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以小便频数、急迫、疼痛等较为常见。中医认为此属热结下焦之“热淋”病 ,故治疗以清热利湿为常法。但临证所见小便频、急、痛 ,非皆尽湿热。现就其病因病机及治疗 ,浅析如下 :就目前中医临床工作而言 ,运用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论治相结合 ,是其一大特色。尤其是对中医无病可辨之例 ,以中医理论为指导 ,将西医检测、诊断结果进行辨证论治 ,往往可取得较好疗效。肾盂肾炎之治 ,亦是如此。对于此病 ,一则中医传统认识为“热淋”,再则患者多尿 ,常规检查异常 ,尿细菌培养阳性。于是乎 ,临证一见小便频数、…  相似文献   

5.
“发热”是临床常见的病证或症状之一,笔者通过对发热病症的观察,发现中医对发热的辨证论治很具特色,现就中医对发热的证与治的认识和个人体会分述如下。一、搜集临床资料、重视自觉症状西医论发热,主要以体温测量为依据。中医除注重体温测量外,还注意自觉症状之有无,例如: 1、发热与恶寒古人云:“有一分恶寒,便有一分表证”,恶寒是主观感觉,发热过程中是否恶寒,寒与热孰轻孰重,往往能反映疾病阶段的正邪斗争状况,临床上中医以恶风、畏冷、恶寒、寒甚、寒战等不同  相似文献   

6.
尿毒症是临床上较为难治的重证之一,根据其临床表现主要以尿少淋沥、纳少作呕为特点.笔者将其归属为中医“关格”的范畴,在2004年门诊收治的10例患者中,采用升清降浊法,结合临床辨证论治,收到了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发热为临床常见症状之一,引起发热的病因繁多,现以中医情志内伤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情志的致病特点,辨析其对五脏气、血、阴、阳的影响,进而阐释情志失调导致发热的病理机制,以期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院住院患者中110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辨证分型的分析总结,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到2014年间诊治的110例布鲁氏杆菌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及中医的辨证分型。结果我区本病有着较明显的职业特点:农牧民发病率高,主要以腰背痛、发热、四肢关节疼痛、乏力、消瘦、大汗及肝、脾、淋巴结肿大为特征,主要诊断依据布鲁氏杆菌血凝集试验及血培养结果,辅以影像学检查,治疗上才能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在选用西药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加用中药治疗。结论布氏杆菌病以有牛羊接触史的农牧民为高发人群,在出现腰背痛、发热、四肢关节疼痛、乏力、消瘦、大汗等症状,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体征时需警惕本病的发生,应当结合实验室、影像学检查以确诊,治疗除外使用西药,同时结合中医辨证论治,采用健脾祛湿法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疗“非典”应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下称“非典”)按照中医的疾病分类属于外感热病。辨证论治可参考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和三焦辨证。中医治疗的根据是病人表现出来的证 ,而不是病毒。根据其临床特征 ,是典型的肺热证 ,应以清热宣肺平喘为主法 ,方以麻杏石甘汤加羚羊角为主。抗病毒是西医的概念 ,不是中医用清热解毒的根据 ,中医也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的治法。中医治疗不是根据西医的理论来选用中药 ,而是用中医的理论和方法对其进行辨证论治。在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问题。1 辨病位诊断标准中的症状体征有起病急 ,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多为高热 ,偶有恶…  相似文献   

10.
王澎澎  萧美茹 《陕西中医》2007,28(3):293-29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妇科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分为气阴两虚、血虚、营卫失调、食积及感染邪毒5型辨证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医辨证治妇科术后发热应以病因治疗,以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1.
内伤发热指以内伤为病因,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为基本病机,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治疗没有较为系统的治疗方案,治疗效果欠佳,患者常倍感痛苦,渐失信心。而中医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进行辨证论治,效果颇著。笔者导师从事临床工作20余年,在中医内科疾病治疗方面颇有心得,重视脏腑辨证,祛邪扶正,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湿热发热因湿性粘滞,病程缠绵,临床较为棘手,药用新达原饮(颗粒),观察66例.其中治愈54例;有效8例;无效4例.平均退热时间为2.4±1.2天.指出,一见发热,不辨表里寒热,有无兼症,一概施以清热,弊端很多,应从中医角度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山东中医杂志》2016,(5):438-440
刘嘉湘认为本病病机往往由于患者阴阳气血虚损,或气血痰湿郁滞,癌毒内蓄,蕴积化热而成。临床上要根据患者脉证辨析其病因病机以治病求本。临床以中晚期患者并发此证较多,此时患者多以正气亏虚为主要矛盾,尤以阴虚或者气阴两虚者多见。总体上从内伤发热辨治较为适合,临床应详辨病机,辨证论治,多从阴虚发热、气虚发热、气郁发热、湿郁发热、热毒炽盛5型论治,同时要明辨标本,退热抗癌。  相似文献   

14.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学的两大基本特点,整体观念中论述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五脏之间有着密切联系。在临床诊疗中,也将整体观贯穿运用于分析病因及施治过程。辨证论治将症、证、病有机的结合,通过综合分析探求疾病的本质,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的结合,通过治疗“证”和“病”而达到“药到病除”,并引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即所谓的“千人一方”、“一人一方”之说。带下病为妇科常见疾病之一,临床上较为颇见,部分妇女因体质禀赋等因素常反复发作,固气利湿汤为云南省名中医易修珍教授的一经验方,方中集扶正祛邪于一体,临床上用于治疗反复发作的带下病效果显著,现就结合相关病例浅谈该方治疗带下病的中医思维。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剖腹产术后发热临床疗效。方法:根据中医辨证论治,临床分为阴虚发热、食滞发热、血瘀发热3型辨证治疗。结果:患者全部治愈。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妇科剖腹产术后发热应以病因治疗,扶正祛邪,调整脏腑功能为主。  相似文献   

16.
复发性流产(RSA)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妇产科疾病,易导致反复性妊娠失败,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欠佳,使女性生殖健康受到严重损害的同时,亦对其家庭幸福稳定造成不良影响。随着临床对中医治疗RSA相关研究的逐渐增加,RSA病因复杂,临证时在进行查诊的同时需结合“不治已病治未病”的理念进行辨证论治,以减少RSA的发生。此文旨在从RSA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角度探讨中医治疗RSA临证思路及临床经验,以期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急性胰腺炎是消化科常见、多发病,是多种病因导致胰酶在胰腺内被激活后引起的胰腺组织自身消化、水肿、出血甚至坏死的炎症反应。临床以急性上腹痛、恶心、呕吐、发热和血胰酶增高等为特点。轻者多见,预后良好;少数为重症胰腺炎,胰腺出血坏死,常继发感染、腹膜炎和休克等多种并发症,病死率高。中医以“胰瘅”命名,按“腹痛”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8.
“症积”是以腹内结块、固定不移、痛有定处或胀痛并见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证统称。据其临床症状、症即是积、与“淤血证”和某些“癌证”相似。中医文献中的“伏梁”“肥气”“痞气”、息贲等均属症积范围。现代医学中的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之肝脾肿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腹腔肿瘤及原因不明的腹部肿块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9.
小儿夏季热在每年6~8月较为多见,好发于1~2岁儿童,以农村儿童尤其多见。该病系暑热所引起的一种季节性疾病而得名,临床以长期发热、口渴、多尿、汗闭或少汗为主症。其相当于中医学所称的“小儿疰夏”、“暑热症”等。1肺胃实热型主症以入夏后发热,持续不退,气候越热,发热越高  相似文献   

20.
<正> 发热证是临床常见的急性病证,中医历来十分重视它的辨证治疗。为了有助于读者加深对发热证的分类(型)及辨证论治的认识,现将分散在《伤寒论》、《温病学》及《内科学》等有关学科中以发热为主症的分类(型)及辨证论治的理论和经验,加以综合整理,并谈谈其辨证论治的基本规律及个人的临床体会。发热在八纲中归属于热证。关于其病因和分类,历代医家意见不一,归纳起来,主要可分为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两大类型。现分述于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