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10味平性活血化瘀中药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作用特点,进一步探讨平性药“双向适用,条件显性”的药性特征.方法:分别采用角叉菜胶和干酵母联合造模的方法建市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和采用伞身冷冻法建立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并用10味平性药、5味热性药、5味寒性药进行干预,观察各组大鼠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分析平性药的作用特点.结果: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0味平性药中,蒲黄、肿节风、苏木等6味药物均能明显改善寒、热2种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寒性药中丹参、益母草、大黄均能明显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或P<0.05),仅丹参能够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5);5味热性药中红花、三七能够显著改善瘀热瓦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5味药物均能显著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指标(P<0.01).血液平均高切黏度分析表明:在瘀热互结证中平性药与寒性药作用特点类似,在降低伞血黏度方面优于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平性药与热性药类似,在降低全血黏度方面优于寒性药.结论:在改善瘀热互结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的作用特征,在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液流变学方面,平性药显示出类似热性药的作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平性药在寒证和热证不同的条件下,显示出了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2.
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药性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平性药桃仁对瘀热互结证和寒凝血瘀证模型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平性药桃仁的药性特征。方法:采用注射酵母菌及角叉菜胶的方法制备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冰柜连续冷冻法复制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用平性药桃仁进行干预,同时以寒性药益母草、温性药川芎为对照药,观察各组大鼠中医表征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对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瘀热"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屈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益母草能明显改善模型大鼠的"瘀热"表征,以及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川芎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寒凝血瘀证大鼠模型的影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寒瘀"表征;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血沉方程K值、红细胞电泳时间、卡松曲服应力等指标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桃仁和川芎能明显改善寒凝血瘀证大鼠的"寒瘀"表征,改善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益母草对上述表征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没有明显的改善作用。结论:作用于瘀热互结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寒性药益母草的作用特征;作用于寒凝血瘀证,平性药桃仁表现出类似温性药川芎的作用特征,初步证明了平性药桃仁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已获得的药效学试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验证平性活血药"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方法: 采用Weka 3.6.2软件进行贝叶斯分析,按数据预处理、属性选择、建立相关贝叶斯网络模型、分类预测的步骤进行数据挖掘与分析。 结果: 在瘀热互结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顺序为平性药>寒性药>热性药;在寒凝血瘀证中,3类药性中药组与模型组分类,AUC大小依次为热性药>平性药>寒性药。 结论: 对瘀热互结证,平性活血药与寒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对寒凝血瘀证,平性活血药与热性活血药具有类似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证明平性药具有"双向适用"的药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进行分析,为平性药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结合病证模型,分析平性药桃仁体外的HPLC图谱,及其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的含药血清的HPLC图谱,比较平性药桃仁在寒、热不同血瘀证下入血成分差异。结果与体外样品比较,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中有5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6号峰;热证互结证给药血清中有中6个为体外成分直接入血,即1,2,,3,4,5,6号峰,且5号峰是在瘀热互结证给药血清入血成分,而在寒凝血瘀证含药血清不入血的成分,且1,4,6号峰的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大。结论桃仁在寒凝血瘀证和瘀热互结证大鼠体内的不同入血成分,及相同入血成分的含量差异可能是平性药桃仁调节寒、热不同血瘀证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5.
《中成药》2016,(5)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川芎嗪组、血塞通组、对照组)。各给药组大鼠在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持续14 d,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寒凝血瘀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善(P0.05,P0.01),肾上腺素(ADR)、促甲状腺素(TSH)升高(P0.01);而在瘀热互结证中,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寒凝血瘀证及瘀热互结证中,均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但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ADR、TSH下降(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P0.05)。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可见改善(P0.05),两证中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药性偏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性偏寒,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药性相对较平和。  相似文献   

6.
基于文本挖掘方法探索寒性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寒性中药和热性中药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 方法: 在CBM数据库中收集三味寒药(苦参、龙胆、大青叶)和三味热药(肉桂、吴茱萸、胡椒)文献数据,采用基于敏感关键词频数统计的数据分层算法,挖掘与之相关的疾病、证候、症状、汤药规律,这些规律通过一维频次的解释以及二维网络图进行展示。 结果: 疾病方面:与寒性药和热性药相关的疾病涉及各个系统多种疾病,并无一定规律可循。证候方面:热性药的中医证候以阳虚、寒凝、气滞、血瘀为主;寒性药则以湿热、阴虚、热毒、风热为主。症状方面:热性药相关的症状是以消化系统和神经系统症状为主;寒性药除了消化系统症状外,尚且有皮肤疾病表现。中药方剂方面:中药方剂方面,热性药相关的主要是温里剂和温阳剂,寒性药相关的主要是清热剂、和解剂。 结论: 文本挖掘技术,结合文献回溯,人工阅读降噪,能够比较客观的总结寒热药性的病证方药相应规律,为进一步阐明中药寒热药性差异的客观性提供探索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对血淤证大鼠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方法灌胃给药,14 d,末次药后1 h,麻醉,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尾静脉注射内毒素6 mg/kg,90 min后,观察各组大鼠肠系膜的血流速度、血管管径、毛细血管网交点计数。结果与模型组比较,10味平性药组和5味寒性药组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P<0.01);除平性药蒲黄低剂量组外,其余各平性药组和寒性药组均可增加网交数(P<0.05或P<0.01);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高剂量组、合欢皮低剂量组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均可扩张微血管管径(P<0.05或0.01)。结论对内毒素所致微循环障碍的作用,10味平性药和5味寒性药均可提高微循环血流速度并增加网交数;平性药桃仁、苏木、银杏叶、血竭、三棱、王不留行、蒲黄、合欢皮及寒性药大黄和丹参可扩张微血管管径。  相似文献   

8.
笔者根据不孕症病因、病机不同,将女性不孕症分为:寒凝血瘀、肝郁血瘀、痰瘀互结、热瘀互结和肾虚血瘀5种证型,进行辨证论治,临床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供同道参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不同冷冻时间对造模的影响,为寒凝血瘀证动物模型的制作提供一种优化造模方法。方法:将48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对照组、寒凝血瘀证3 d组、7 d组、14 d组、20 d组;瘀热互结证组6组各8只,寒凝组大鼠在-20℃持续受冻1 h左右,每日1次,持续时间分别为3、7、14、20 d;瘀热组大鼠采用角叉菜胶联合干酵母悬液造模。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寒凝3 d组TSH、ADR显著增加,寒凝7 d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ET显著增加,NO显著降低;寒凝14 d组血流变学指标、ET显著增加,NO、TSH、ADR显著降低;寒凝20 d组血流变指标、ET、NO趋于正常;TSH、ADR显著降低。结论:寒凝血瘀证大鼠最佳冷冻时间为14 d,这样既可保证血瘀证模型成功,同时也符合寒证所具有的机体功能活动衰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建立符合中医学理论特点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方法 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丹参组,每组10只。丹参组给予丹参水煎液13.5g/kg灌胃,灌胃体积20mL/kg;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相同体积纯净水灌胃。均每天2次,连续7天。给药第4天,模型组及丹参组大鼠腹腔注射角叉菜胶50mg/kg,每天1次,连续3天。末次注射24h后,于大鼠背部皮下注射20%干酵母悬液(10mL/kg),6h后观察大鼠体温、舌象、尾部瘀斑、耳廓和四肢皮肤颜色等表征以及耳廓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舌质红紫,舌下脉络增粗增长,爪甲色红紫,耳廓边缘发红,尾部出现明显瘀斑(P<0.01),体温明显升高(P<0.01)等瘀热表征;耳廓微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增加,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丹参组大鼠尾部瘀斑长度明显减少,微血流流态评分明显升高,全血高、中、低切黏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电泳时间明显减少,红细胞变形指数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采用联合注射角叉菜胶和活性干酵母方法建立的瘀热互结证大鼠模型具有动物表征明显以及重现性、稳定性好等特点,可用于瘀热互结证的中医基础理论、中药药效筛选以及中药药性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基于医院信息系统 ( hospital information system,HIS) 数据,探讨真实世界亚急性甲状腺炎辨治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古今云医案平台数据挖掘系统分析湖北省中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临床第一诊断为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患者数据,总结归纳其辨治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 纳入病案223例,累计处方712张。涉及25种证型,164个症状,高频症状聚类后得到外感风热证、肝经郁热证、痰瘀化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等证型的核心症状组合。证型拆分得到7个实性病机证素(火热、气滞、痰湿、血瘀、外风、外热、外寒),4个虚性病机证素(阴虚、气虚、阳虚、血虚)及6个病位证素(肝、肺、肾、脾、心、胃)。712张处方包含282味中药,以性味苦寒、辛温,归肝经药多见,功效以清热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理气药、解表药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得到药对16对,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得到6类核心药物组合,分别体现了疏肝清热,透邪解表,化痰散结,解毒利咽,凉血活血等治法。结论 本研究中亚急性甲状腺炎以肝经郁热证最为常见,其次为痰瘀化热证、外感风热证、痰瘀互结证、痰热内扰证,遣方用药既要疏肝、清热,又要祛瘀、化痰,对症加减,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158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剂以清热解毒、清心凉血、补益气血、温补脾肾、疏肝解郁为主,药性多偏于寒或温,药味甘苦,中医证型可分为脾胃热盛证、阴虚火旺证、心火上炎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蕴热证、气血瘀滞证等。  相似文献   

13.
[目的]采用文献系统评价方法评价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的规律。[方法]制定合格检索策略,全面收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文献,从中西医病名、病因病机、证候名称、临床症状、舌象、脉象进行归类分析,运用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降维处理,提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核心辨证依据。[结果]共检索文献1 540篇,相关专著136本,最后共有合格研究文献89篇,专著67本。综合文献系统评价、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结果,得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依据:胸闷胸痛,倦怠乏力,心悸,气短,脘痞满,恶心欲呕,面色晦暗,唇甲青紫,口黏,肢体困重,有痰,舌质暗,舌有瘀斑、斑点,苔腻,白腻苔,脉弦,脉滑。[结论]本研究结果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舌象、脉象与相关文献一致,临床症状覆盖了文献相关诊断标准的内容,提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较复杂,兼证较多,可兼气滞、气虚、阳虚、气阴两虚,也可寒化和热化,但这一结果还需临床实践的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4.
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治疗气滞血瘀证中成药的用药特点及组方配伍规律。收集2015年版《中国药典》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以下简称《中药成方制剂》)治疗气滞血瘀证的中成药,并利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进行组方规律分析。79首中成药包括105个症状,其中痛经、胃痛、心悸、胸闷是气滞血瘀证常见症状;221味中药中,使用频率前3位的是川芎、丹参、当归,药物组合是当归-川芎、丹参-红花、川芎-红花,其中红花-川芎-赤芍-丹参-当归-香附-延胡索是核心药物组合;形成治疗气滞血瘀证的新方1个(小茴香-高良姜-丁香-当归-川芎-益母草)。综上,气滞血瘀证是以疼痛为主要症状,并可因为不同的致病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症状群;因此,在临床上治疗气滞血瘀证,以行气活血为基本治法,也注重针对不同病因予以辨证施治;同时,在组方选择中,以行气活血的中药为主,并配以温中散寒的中药,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胶囊活血化瘀治法治疗恶性肿瘤血瘀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共72例经组织学证实的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患者口服血府逐瘀胶囊,每日2次,每次6粒(2.4 g),28 d为1个疗程,对照组:单纯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前后对比分析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结果]治疗后治疗组血瘀中医证候各项指标的疗效指数:刺痛或痛有定处为3.3±1.5,舌质紫暗舌体瘀斑瘀点为3.3±1.6,脉涩或无脉为3.2±1.4,肌肤甲错为3.8±1.7,机体麻木或偏瘫为3.3±1.4,善忘为3.1±1.4;较之对照组(分别为4.2±1.5、4.3±1.7、4.2±1.6、5.6±2.3、4.0±1.6、4.3±1.7)均有明显降低(P0.05)。[结论]血府逐瘀胶囊可有效缓解恶性肿瘤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中医证候。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四联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KOA)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62例肾虚血瘀型KOA患者随机分为四联疗法治疗组(针刺、中药热敷、骨伤推拿手法、功能锻炼)和扶他林治疗组(扶他林乳胶剂、微波治疗、功能锻炼),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6、9、12天共5个时间点以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改良膝关节评分为评价指标,对照观察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并评价安全性。【结果】两组间疗效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四联疗法组的疗效优于扶他林治疗组。[结论】四联疗法治疗肾虚血瘀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病疗效安全、可靠,便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