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对广西民间常用草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Raf.)Merr.进行显微鉴别。方法:对石柑子茎、叶横切片及粉末进行显微观察。结果:描述了石柑子的主要显微鉴别特征。结论:石柑子显微特征明显,可为药材鉴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瑶药石柑子Pothos chinensis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各种柱色谱及制备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石柑子全草甲醇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1)、N-反式香豆酰酪胺(2)、N-顺式香豆酰酪胺(3)、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4)、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黑麦草内酯(6)、去氢催吐萝芙木醇(7)、(3S,5R,8R,9R)-5,8-epoxy-6-megastigmene-3,9-diol(8)、(3R,6R,7E)-3-hydroxy-4,7-megastigmadien-9-one(9)、(3R)-4-[(2R,4S)-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idene]-3-buten-2-oneiol(10)、7-甲氧基香豆素(11)、欧前胡素(12)、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13)、6-羟基-7-甲氧基香豆素(14)、吲哚-3-醛(15)、(-)-杜仲树脂酚(16)和大豆苷元(17)。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批次石柑子中N-反式香豆酰酪胺的含量。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XDB-C18柱(2.1mm×100mm,18μm)为色谱柱,柱温为25℃;以甲醇-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2m L/min,检测波长为300nm,测定石柑子中N-反式香豆酰酪胺的含量。结果:N-反式香豆酰酪胺在进样量为6.14~73.68ng(r=0.99934)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所建立的含量测定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98.11%(n=9),RSD值为1.32%。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石柑子中N-反式香豆酰酪胺的含量测定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为石柑子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石柑子总有机酸的提取工艺与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石柑子总有机酸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建立其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及提取次数4个因素对该工艺的影响;采用电位滴定法对其进行测定.结果:确立了石柑子总有机酸提取的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5%,料液比1∶ 10,提取时间2.5 h,提取次数3次;电位滴定法测定简单、可行,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结论:本研究为石柑子的进一步研究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获取蛇足石杉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并绘制蛇足石杉的世界及中国资源分布图.方法 查阅世界范围的植物志和部分大型标本馆中有关蛇足石杉的文献资料,特别中国各大标本馆和中国植物志.结果 获取了蛇足石杉在世界范围内的地理分布数据,尤其明确了蛇足石杉在中国详细的分布状况,蛇足石杉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东北地区有零星分...  相似文献   

6.
石荠苧属药物具发汗解表、利湿止痒、理气止痛等功效,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名实混淆现象。自《本草拾遗》始载石荠苧以来,诸本草共收载19种石荠苧属药物。经查阅文献,对石荠苧属药物的原植物逐一进行考证可知此19种药物实际上为石荠苧属的5种植物,分别为石荠苧、石香薷、小花荠苧、粗齿荠苧、小鱼仙草。其中部分药物与一些中药及植物分类文献等所载植物学名有出入。  相似文献   

7.
石仙桃属植物是一类药用历史悠久、化学成分丰富的药用植物。大量研究发现,从石仙桃属植物提取的有效化合物具有麻醉、镇痛、抗疲劳、耐缺氧、抗肿瘤、抗氧化等药理学活性,且其活性显著而毒副作用小备受关注。文章针对石仙桃属植物的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对该药用植物进行综合阐述,为进一步合理开发石仙桃属植物和挖掘新型药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瑶药石柑子是瑶医老班药"五虎、九牛、十八钻、七十二风"中的葫芦钻,是瑶族人民常用药材之一。系统综述瑶药石柑子植物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出石柑子植物在各方面研究中可能存在的空白,为瑶药石柑子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报道了广西被子植物3个新记录属木犀科(Oleaceae)的胶核木属(Myxopyrum Bl.)、茶茱萸科(Icacinaceae)的麻核藤属(Natsiatopsis Kurz)、菊科(Compositae)的羽叶菊属[Nemosenecio(Kitam)B.Nord]。相应的新记录种为胶核藤Myxopyrum pierrei Gagnepain、麻核藤Natsiatopsis thunbergiifolia Kurz、茄状羽叶菊Nemosenecio solenoides(Dunn)B.Nord.,凭证标本均保存于广西中药材标本馆(GXMG)。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石仙桃属植物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方法查阅国内外有关石仙桃属植物研究的文献,了解上述两方面的基本情况。结果目前石仙桃属植物研究所涉及的种类仅5种,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出化学成分41种,包括9,10-二氢菲、菲醌、联苄、二苯乙烯、三萜、苯丙素、木脂素、甾体和脂肪族等结构类型。一些种类所含成分在镇痛、抗氧化、抗癌、抑制NO生成等方面显示了较好的活性。结论开展石仙桃属植物的研究对发现新的药用活性成分及资源保护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3.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4.
人参为五加科植物人参的根。最早见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书云:“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明目,开心,益智。”其味甘、微苦,性微温。归脾(胃)、肺、心经。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益气生津,宁心安神之功效。在《伤寒论》中,仲景应用人参共40次,入  相似文献   

15.
从“方药离合”看中医学的方药共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舟 《江苏中医药》2007,39(6):8-10
通过对历代方剂与本草的应用演变和发展过程的论述,揭示了中医方药共荣关系,并以黄柏、升麻等药为例,强调方药配伍运用是方药共荣的核心环节.随后,结合中医发展的现实环境,分析了坚持方药共荣的正确方向,对于防止重药轻方的错误倾向,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启迪现代研究思路,均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药物针灸综合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几年来采用药物和针灸并用治疗闭合性和化脓性骨髓炎 40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40例病案都来自于门诊。其中男性 30例 ,女性 1 0例 ,年龄最大的 63岁 ,最小的 8岁 ,平均35岁 ;病程最长 40年 ,最短 7个月 ,平均病期 5年。 40位病人都多次经X光拍片确诊 ,并多次接受过手术治疗。手术次数最多的达 6次 ,最少的也有 2次。除了 4例存有死骨者以外 ,其他 36人均在药物和针灸的综合治疗下痊愈。2 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发展 ,采用全身与局部、内治与外治、中药与针灸相互协调、补充的辨证方法 ,以达到表去根除、…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生理、病理及治疗三个方面对冲任与男科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具体阐述了冲任为男性生殖的枢纽 ,冲任失调为男性病的病理机转 ,以及从冲任着手的治疗原则、用药特点 ,为男性病的研究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肠道菌群存在于肠道,多种微生物拮抗共生、动态平衡,一旦平衡破坏,可引起宿主发生多种疾病。脑-肠轴理论提出肠道菌群与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也有关系。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脑卒中等多种心脑血管病变的病理基础,与肠道菌群组成改变及功能失调之间可能存在一定联系。肠道菌群同黏膜免疫相互作用,代谢产物氧化三甲胺可能对AS形成有影响,短链脂肪酸可影响危险因素的出现,增加AS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可归属"胸痹""真心痛""血脉病""痰饮""中风"等范畴,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血、阴、阳虚,可累及心、肝、脾、肾;气滞、寒凝、痰阻、血瘀为标。肠道菌群与宿主生理相关、病理相互影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整体观理念一致,与阴阳学说、脾胃有异曲同工之处。针刺防治AS着眼于整体调节,对肠道菌群也有调节作用,辨证取穴,从痰、瘀、毒论治,整体调节脏腑功能,通过对大脑、肠道菌群、骨髓的整体调节,可能是AS防治效应机制。针灸影响肠道菌群数量与结构,恢复宿主肠道内环境动态平衡,是AS防治重要着眼点。未来高通量测序、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为研究肠道菌群与针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关系提供了技术保证。  相似文献   

19.
"益肾健脾,涤痰散结"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源于临床实践,又经过长期的临床与系列实验研究验证、深化,已广泛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高血压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临证治疗中。其代表方补肾抗衰片能够明显改善肾虚痰瘀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胸痹心痛证候,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酪氨酸硝基化的作用,而活性氧自由基(ROS)和活性氮自由基(RNS)可能是"痰"的物质基础。补肾抗衰片的系列研究,进一步证实了"脾虚生痰,痰瘀互结"是心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而"益肾健脾,涤痰散结"法具有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类疾病的作用,成为指导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一个重要应用理论。  相似文献   

20.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