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李志强 《河南中医》2011,31(6):641-642
目的:观察茵陈茯苓汤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65例患儿给予茵陈茯苓汤治疗。结果:65例患者中痊愈58例,有效6例,无效1例,有效率为98.5%。结论:茵陈茯芩汤治疗新生儿黄疽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疸茵陈口服液辅助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6例新生儿黄疸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93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疸茵陈口服液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3%,对照组为7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在黄疸消退时间、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及住院天数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疸茵陈口服液能缩短新生儿黄疸病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茵陈白术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疗效。方法将409例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随机分为治疗组(215例)、对照组(194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治疗组在常规西医疗法的基础上加服茵陈白术汤。观察两组黄疸消退时间、光疗不良反应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较短(P〈0.01),光疗不良反应及医院感染发生率较低(P〈0.01,P〈0.05)。结论茵陈白术汤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早期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良好,且可减少光疗不良反应及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固胎茵陈汤防治ABO母儿血型不合溶血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该病找到一种更安全、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根据“(),”型孕妇,其丈夫血型非“O”型,妊娠16周测定的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1∶128的孕妇85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32例,西药对照组28例,中药对照组25例.西药对照组予维生素C、维生素E及鲁米那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茵陈蒿汤,治疗组采用固胎茵陈汤.结果:在降低孕妇IgG抗A(抗B)抗体效价比值,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75%,中药对照组为96%,西药对照组为75%.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产后新生儿ABO黄疸发病率比较,治疗组与中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治疗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固胎茵陈汤防治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新生儿ABO血型不合引起的黄疸发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探讨新生儿黄疸的护理要点。方法治疗组84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茵陈汤辅助治疗;对照组80例予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程亦较对照组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配合专科护理,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6.
母乳性黄疸 (BMJ)是新生儿迟发性黄疸的重要原因之一 ,笔者用苯巴比妥加茵陈汤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79例 ,退黄效果明显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我院 1 995年 2月— 2 0 0 2年 1 2月共治疗患儿 79例 ,随机分为 2组 :治疗组 4 0例 ,对照组 39例。 2组间的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4例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2组患儿均采取相同的对症治疗方案,均给予蓝光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口服治疗,其中观察组给予蓝光间歇照射治疗,对照组给予蓝光持续照射治疗,治疗3 d后,比较2组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均0.01),2组治疗后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儿总有效率分别为94%及96%,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7%,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蓝光间歇照射与蓝光持续照射辅助黄疸茵陈颗粒治疗新生儿黄疸均能够快速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临床疗效显著,但蓝光间歇照射能显著减轻不良反应,整体疗效优于蓝光持续照射。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方法:对照组120例单用西医治疗;治疗组137例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中药茵陈汤辅助治疗。结果:对照组疗程长,严重者易留后遗症;治疗组疗效改善明显,疗程缩短。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时突出护理特点可使新生儿黄疸疗程短,疗效好,方便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7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小军  冯惠娟 《新中医》2005,37(7):47-48
目的:观察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0例母儿ABO血型不合(血清IgG抗体效价≥1:128)的孕妇随机分为3组各70例。鸡骨草汤组给予鸡骨草汤(处方:鸡骨草、溪黄草、茯苓、莲蓬、甘草)治疗;复方茵陈汤组给予复方茵陈汤(处方:茵陈、黄芩、制大黄、甘草)治疗;西药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B6、鲁米那治疗。结果:总有效率鸡骨草汤组为91.43%,复方茵陈汤组为92.86%,西药对照组为52.86%。鸡骨草汤组与复方茵陈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鸡骨草汤组、复方茵陈汤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鸡骨草汤组5例(7.1%),复方茵陈汤组4例(5.7%),西药对照组16例(22.9%)。鸡骨草汤组与复方茵陈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鸡骨草汤组、复方茵陈汤组与西药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鸡骨草汤治疗母儿ABO血型不合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降低产后新生儿ABO溶血病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茵陈五味汤对新生儿感染性黄疸的疗效及作用机制,并观察其对hs-CRP和MCP-1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6年1月至2017年2月宝鸡市中医医院儿科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黄疸患者的76例。通过随机分组法,分别将患者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蓝光治疗联合头孢唑林钠;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茵陈五味汤,疗程5 d。对患者进行疗效评定的同时采用经皮黄疸仪于患儿眉心处每日早晚各检测3次,分别取平均值作为患儿的经皮胆红素值(TCB)。治疗前后乳胶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hs CRP(超敏C反应蛋白),采用分立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儿治疗前后白细胞计数(WBC)。Taq Man荧光探针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因表达情况。结果:1)2组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7.37%)优于对照组(94.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2组经皮胆红素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该值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2组hs-CRP、WBC、MCP-1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hs-CRP、WB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hs-CRP、WBC、MCP-1下降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陈五味汤能有效改善新生儿感染性黄疸,降低经皮胆红素值和WBC计数,其机制可能与sCRP、MCP-1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早期服用茵陈汤加减, 在降低新生儿血清胆红素浓度, 从而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上取得较好疗效。通过300 例临床对照, 统计学处理有显著差异。茵陈汤加减有清热化湿、利胆退黄之功效, 能加速新生儿胆红素代谢, 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 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较好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2.
张红丽  高丽娟  蒋慧玲 《新中医》2020,52(5):176-178
目的:观察常规疗法联合抚触与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纳入200例足月的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治疗组各100例。2组均接受新生儿常规退黄治疗和护理,联合治疗组加予标准抚触手法联合穴位按摩干预7 d。记录2组患儿的排便情况、胎便转黄时间与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情况,检测黄疸指数,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每天排便次数多于对照组,胎便转黄时间较对照组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3天开始,联合治疗组黄疸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为11.0%,联合治疗组为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应用抚触联合穴位按摩干预新生儿黄疸,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加快胎粪排出,并可有效减少小肠对胆红素的重吸收,从而降低体内的胆红素浓度,加速黄疸消退,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清开灵注射液加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83例新生儿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1例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治疗组3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前、后测定患儿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观察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患儿治疗过程中出现的症状.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TBIL、DBIL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087),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P=0.0068).结论 清开灵注射液配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收治的新生儿病理性黄疸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90例和观察组90例,对照组给予间断光疗、酶诱导剂、白蛋白、纠酸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温热的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比较两组患儿胆红素值、胎粪排净时间、光疗时间及喂养耐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较对照组胆红素值明显降低,胎粪排净时间及光疗时间明显缩短,喂养耐受性更高,(P〈0.05或P〈0.01),无不良反应。结论:茵栀黄注射液保留灌肠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病理性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1.0%,对照组有效率为72.7%,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TBIL、IBIL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退黄速度,降低患儿血清胆红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栀黄口服液,2~3次/d,5 mL/次,口服。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2次/d,0.5 g/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7天,观察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患儿例数及呕吐、腹泻的发生情况。结果:经皮测黄疸值治疗3天、7天时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患儿例数、呕吐例数、腹泻例数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茵栀黄白汤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入的病理性黄疸新生儿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口服培菲康胶囊,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白汤。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排便次数、黄疸持续时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水平。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6.00%,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胆红素浓度显著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每日排便次数为(4.52±2.01)次,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9±1.04)次,具有统计学差异(t=5.984,P0.05)。治疗组19例患儿无肉眼黄疸,对照组7例无肉眼黄疸,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持续时间为(4.78±2.89)d,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2±4.01)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茵栀黄白汤联合培菲康胶囊治疗新生儿黄疸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血清胆红素水平,促进未结合胆红素的排出及黄疸症状的消退。  相似文献   

18.
目的:双黄连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入选30例病理性黄疸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双黄连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15例,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黄疸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48例,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8例,采用西医的方法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1.2%。经统计,两组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