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对52例胫骨平台后柱骨折患者经后侧入路手术治疗。术后观察切口及骨折愈合情况,记录完全负重时间。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检测膝关节愈合参数、膝关节活动度。术后12个月采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HSS评分评价膝关节功能,计算其优良率。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手术切口一级愈合,无软组织坏死及感染发生,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发生。骨折愈合时间(12.5±2.5)周,达到完全负重时间(17.6±3.5)周。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优良率84.62%(44/52),膝关节功能HSS评分优良率为86.54%(45/52)。术后即刻及6、12个月,患者膝关节愈合参数及膝关节活动度稳定(P均>0.05)。结论后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后柱骨折疗效可靠,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43例老年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患者,根据术后骨折愈合不良标准分为愈合不良组(n=18)与愈合组(n=25),统计两组性别、年龄、骨折部位、骨折形态、受伤机制、移位情况、复位方式、固定方式、营养状况、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使用情况、糖尿病史、吸烟史、总胆固醇水平、三酰甘油水平等,分析影响老年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的因素。结果愈合不良组近端骨折、未发生移位、低能损伤、闭合复位、钢板固定、无贫血、白蛋白水平≥35 g/L、淋巴细胞水平≥1.5×10~9/L、无糖尿病史及无吸烟史发生率较愈合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骨折形态、非甾体类消炎药物使用情况、高总胆固醇血症及高三酰甘油血症发生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中/远端骨折、发生移位、高能损伤、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贫血、白蛋白水平<35 g/L、淋巴细胞水平<1.5×10~9/L、糖尿病史及吸烟史均是影响老年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患者中/远端骨折、发生移位、高能损伤、切开复位、髓内钉固定、贫血、白蛋白水平<35 g/L、淋巴细胞水平<1.5×10~9/L、糖尿病史及吸烟史均是影响老年闭合性胫骨干骨折术后愈合不良的危险因素,应积极预防可控因素,降低骨折不愈合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损伤程度对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膝关节功能损伤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2008年6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老年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88例,根据Schatzker分型的不同分为6组。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间、石膏固定时间、住院时间、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Ⅳ、Ⅴ、Ⅵ型骨折患者石膏固定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高于Ⅰ、Ⅱ、Ⅲ型骨折(P<0.05)。各型骨折患者胫骨平台膝关节活动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8例患者中,优44例、良20例、可14例、差10例。患者总体治疗优良率为72.7%;其中Ⅰ、Ⅱ、Ⅲ、Ⅳ骨折患者的优良率显著高于Ⅴ、Ⅵ型骨折患者(P<0.05)。结论 Schatzker分型Ⅴ、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最大,胫骨平台骨折时需有效修复关节稳定的结构及恢复关节面的结构。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喉罩麻醉与气管插管麻醉对老年胫骨骨折患者术后应激反应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搜集老年胫骨骨折患者5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均为2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气管插管麻醉,观察组行喉罩麻醉。对比分析2组术后应激反应相关指标等变化。结果术后观察组血浆肾上腺素(E)水平与术前比较有所增高(P<0.05),但皮质醇(Cor)、心钠素(ANP)、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对照组Cor、ANP、E及NE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术毕时免疫功能各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7 d,观察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及自然杀伤细胞(NK)数量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在12个月随访时观察组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气管插管麻醉方式对比,为老年胫骨骨折患者实施年喉罩麻醉法,有助于减少身体应激反应,提升免疫功能,改善膝关节功能,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锁定加压钢板(LCP)内固定治疗胫骨远端骨折过程中微创钢板内固定(MIPO)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31例胫骨远端骨折患者,采用LCP内固定治疗,术中应用MIPO技术,术后3~5d疼痛好转后进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定期复查X线片了解骨折愈合情况,并根据骨痂生长情况指导患者负重行走时间。结果31例平均手术时间55min,术中平均失血量10mL。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所有骨折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个月。根据Johner-Wruhs评分,优24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3.5%。结论LCP内固定手术中应用MIPO技术治疗胫骨远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出血少、固定可靠、组织感染率低、骨折愈合时间短、骨折愈合率高、可以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微创与解剖钢板治疗老年胫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胫骨终端骨折老年患者96例,按就诊顺序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48例予以传统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研究组48例予以经皮微创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记录患者术中、术后指标,术后1、3、6、12个月时评价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同时对比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结果对照组临床优良率低于研究组(P<0.05);研究组患者术中、术后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1、3、6、12个月时踝关节功能恢复评分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经皮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胫骨终端骨折疗效显著,并发症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在髓内钉治疗胫骨干骨折术后康复的疗效。方法 217例胫骨干骨折(固定方式采用髓内钉)患者,采用运动康复为实验组,传统康复疗法为对照组。两组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196例获得随访,随访11~24(平均18.5)个月。术后6、12个月两组膝关节及踝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动康复可显著改善髓内钙治疗胫骨干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及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老年患者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胫骨平台闭合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30例采用关节镜下微创治疗(关节镜组),30例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对照组)。观察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结果关节镜组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关节镜组骨折愈合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术后1年VAS评分、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关节镜组术后1例(3.33%)患者出现膝关节僵硬,对照组8例(26.67%)患者术后出现膝关节疼痛伴僵硬,经对症治疗后症状缓解,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治疗老年SchatzkerⅠ~Ⅳ型胫骨平台骨折切口小,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2016年10月—2023年6月在安徽省第二人民医院骨科行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的胫骨髁间棘骨折患者20例,出院后统计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统计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Lysholm评分、IKDC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功能。结果 患者手术顺利完成,中位手术时间54.5 min、住院时间(12.20±3.59)d。术后随访3~36个月,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12.30±1.75)周。随访过程中未出现骨折块再移位、创伤性关节炎、髁间窝撞击、膝关节粘连僵硬、膝关节游离体等并发症。截止至末次随访,Lysholm评分(90.85±3.27)分,IKDC评分(91.15±2.66)分;健患侧膝关节Lysholm评分、IKDC评分比较,P均>0.05。结论 关节镜下双排锚钉固定术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效果良好,骨折复位良好、锚钉固定稳定、膝关节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7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锁定钢板组(29例)和双钢板组(28例),其中锁定钢板组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双钢板组采用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情况及效果。结果锁定钢板组患者手术时间、完全负重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双钢板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时的膝关节活动度、后倾角(PA)、内翻前(TPA)、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在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方面可获得与双切口双钢板相近的效果,能提供持续、稳固的内固定,且锁定钢板内固定骨折愈合时间和完全负重时间更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比观察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 胫骨平台骨折患者37例,随机分为A组17例与B组20例.A组采用外侧解剖锁定加压(LCP)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采用内外侧双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及膝关节功能.结果 两组术后8个月内骨折均愈合,无骨不连病例.B组胫内侧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经负压封闭引流治疗后创面瘢痕愈合,A组无骨外露病例,两组相比,P <0.05.两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膝关节活动范围、膝关节功能优良率相比,P均>0.05.结论 单侧与双侧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效果均较好,且前者手术创伤小,术后皮肤坏死、骨外露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4年10月院内收治的36例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两组,观察组21例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对照组15例行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情况,分别对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情况及院后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即刻、术后3、12个月时胫骨平台内翻角(TPA)和后倾角(PA)度数,膝关节恢复优良率及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负重下地时间及愈合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膝关节开始锻炼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与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均能有效改善和缓解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病情,单侧锁定钢板内固定方法术后伤口愈合快、恢复时间短,但膝关节僵直发生率较高,而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具有骨折复位良好、固定牢靠、可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减少膝关节僵直等并发症的优势,故在临床诊疗中建议用双切口双钢板固定术式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滑动加压技术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PFNA)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行PFNA治疗的8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术中是否应用滑动加压技术,分为滑动加压组(n=46)与对照组(n=42)。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比两组术后1、3、6、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和Barthel指数。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滑动加压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骨折复位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6和12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滑动加压组术后3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6和12个月的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滑动加压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PFNA治疗中应用滑动加压技术有助于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可能对髋关节功能早期恢复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2011年在该院治疗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钢板固定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术后随访1年,观察患者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结果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负重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HSS膝关节功能评定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年膝关节随访显示两组膝关节活动度、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固定牢固,骨折愈合时间短、患者负重时间短,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ntzker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方法 选择Schan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52例,先行跟骨牵引,待患肢肿胀消退后,采用内外侧双切口进行双侧钢板内固定术;关节面下遗留的空腔,采用自体髂骨或生物植骨材料进行填充植骨.结果 患者术后随访平均15.8个月,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为12.7周.按照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术后1年膝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为93.6%.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3例,切口皮肤坏死1例,切口感染1例.结论 双侧钢板内固定术:治疗Schantzker 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效果较好,获得良好手术疗效的要点在于在软组织肿胀完全消退后进行手术、恢复关节面平整、坚强的内固定及关节面下充分植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07~2002-07,将54例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分为A组31例(可吸收螺钉内固定)和B组23例(可吸收缝线内固定),并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进行观察.结果 54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7年,平均3年6个月,52例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A组1例术后出现创伤性关节炎,B组1例出现膝关节不稳.X线片示骨折全部愈合.结论 可吸收高分子聚合物治疗胫骨髁间前棘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患者无需二次手术,与金属内固定物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应用单边外固定架X形交叉进针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的手术方法、临床疗效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用单边外固定架X形交叉任意方向进针牢固把持骨折块,结合有限内固定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54例。结果术后发生针道感染5例。随访6~24个月,平均10个月。54例均获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4.5个月。膝关节功能按HSS(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评分优良率为93.8%,踝关节功能按Mazur评分优良率为88.9%。结论采用单臂外固定架交叉进针治疗胫骨干骺端骨折,操作简便,损伤小,适应证广泛,固定可靠,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辅助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老年胫内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骨科收治的60例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行膝关节镜辅助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30例行常规手术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膝关节功能(HSS)优于对照组(Z=2.015,P=0.044);两组术后并发症主要有伤口化脓、骨折畸形、膝关节僵直、创伤性关节炎以及伤口软组织不同程度的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显著(P0.05)。结论老年胫骨内侧平台骨折在膝关节镜辅助下采用微创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疾病负担,且具有临床疗效好、安全性高等特点,临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别采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股骨近端联合交锁髓内钉(InterTAN)内固定治疗效果的对比。方法 选取2018年3月至2022年3月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0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PFNA组(n=60,PFNA内固定治疗)和InterTAN组(n=40,InterTAN内固定治疗);对比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对所有患者随访至少6个月,对比两组术后完全负重时间、视觉模拟评分(VAS)、髋伸屈活动度(ROM)、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Harri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FNA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骨折愈合时间、VAS均明显小于InterTAN组(P<0.05);两组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术后6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1个月(均P<0.05)。InterTAN组内固定和髋关节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PFNA组,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两种内固定方法均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PFN...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骨搬运和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第一临床医学中心骨科收治的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72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6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骨搬运技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抗生素骨水泥结合膜诱导技术治疗。随访12个月,对比2组患者的对位对线情况、骨愈合指数、美国膝关节协会(AKS)膝关节功能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和临床疗效。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结果 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骨折位置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相比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缩短[(135±17) vs(146±12)min],AKS膝关节功能评分[(165.7±15.2) vs (123.7±18.1)]和Baird-Jackson踝关节功能评分[(88.6±3.6) vs(77.6±5.4)]提高,骨愈合指数[(42.0±2.0) vs (43.3±3.0)d/cm]降低,临床有效率高[61.1%(22/36) vs 47.2%(17/36)],感染发生率低[5.6%(2/36) vs 25.0%(9/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搬运技术能够促进胫骨开放性骨折后感染性骨不连老年患者的功能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