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通过观察动态有效瓣口面积指数(effective orifice area index,EOAI)的变化,评价两种扩大瓣环主动脉瓣置换术的中期效果。方法总结30例扩大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早期和中期动态EOAI变化及其他超声心动图指标,并和同期常规主动脉瓣置换患者29例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采用Konno法12例,Manougnian 18例,扩大瓣环组早期病死率3.33%,早期心律失常发生率76.3%,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发生率34.1%。随访21~109个月,随访率100%。Konno亚组和Manougnian亚组3年后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心室厚度、平均跨瓣压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瓣膜组与扩大瓣环组术后1年、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6.5%vs.96.5%,P=0.23;86.2%vs.89.65%,P=0.14)。Manouguian亚组与Konno亚组3年生存率比较,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6%vs.88.23%,P〉0.05)。扩大瓣环组和普通瓣膜组相比,手术时间,传导束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时,Manougnian亚组和Konno亚组EOAI值高于普通换瓣组,其中Konno亚组高于Manougnian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中和Konno亚组Konno亚组和Manougnian亚组相比,延迟性瓣膜不匹配现象(dalated prosthesis-patient mismatch,DPPM)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0%vs.26.6%,P〈0.05)。结论两种扩大瓣环方式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在青少年患者中均获得良好的中期效果。从动态EOAI指标观察,Konno法较改良Manougnian法更能达到扩大瓣环直径的效果,DPPM发生率明显降低。Konno法发生DPPM的比例明显低于Manougnian法,Konno法有较大优势,可以作为青少年患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肖作珍  李凡东 《山东医药》2009,49(50):38-39
目的探讨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行瓣环扩大后置换主动脉瓣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6例小主动脉瓣环病变患者在主动脉置换时先行瓣环扩大术,采用Manougnian法主动脉根部成形术12例,Nicks法4例;同期施行二尖瓣置换术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2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患者,无出血并发症发生,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1—3a,术后跨瓣压差基本正常,室间隔厚度及左室厚度之比增加,心功能(NYHA)改善。结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心瓣膜置换时同期行瓣环扩大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远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主动脉瓣置换术中主动脉瓣环切除及重建术的应用,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18例患者,在全麻低温冠脉逆冠体外循环下行瓣环切除瓣环扩大重建术及瓣膜置换术。术前及术后6个月经彩色多普勒检查,评价血流动力学。结果全组无严重手术并发症。有效瓣膜开口面积指数(EOAI)、最大跨瓣压差(△P)和左室舒末直径(LVEDD),术后6个月均较术前明显改善,达到临床治疗标准。结论主动脉瓣环切除及重建术在特殊类型的主动脉瓣膜置换中安全可靠,操作简单,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入ATS.AP瓣是否存在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Prosthesis-PatientMismatch,PPM)现象。方法选择2008-01~2010-03间20例主动脉瓣环径≤20 mm行ATS.AP瓣置换患者(小瓣环组)及20例非小主动脉瓣环行常规机械瓣置换患者(正常瓣环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左心功能进行术前、术后监测,比较其术前、术后左心功能指标的变化,比较术前术后主动脉瓣跨瓣峰值压差、主动脉EOA指数,观察有无发生机械瓣与体表面积不相匹配现象(PPM)。结果小瓣环组术后左室重量指数、主动脉跨瓣峰值压差、左室后壁厚度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射血分数、主动脉瓣EOA指数显著增高(P0.01)。两组术后比较仅主动脉跨瓣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主动脉瓣环患者置换ATS.AP瓣后无置入瓣膜与患者不匹配现象,左心功能指标接近或达到正常瓣环瓣膜置换者。  相似文献   

5.
35例合并巨大左心室瓣膜病患者,于体外循环下采用二尖瓣置换术。其中11例术中保留全部二尖瓣(保留全瓣组),24例仅保留后瓣及其腱索、切除前瓣及其腱索(保留后瓣组)。术后1个月采用超声心动图测量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左心室舒张末容积指数(LVEDVI)、收缩末期容积指数(LVESVI)、左心室舒张末直径(LVEDD)、收缩末期直径(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每搏指数(SVI)。结果保留全瓣组手术后无早期死亡病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1例;保留后瓣组手术后早期死亡1例,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和低心室排血量综合征各1例。两组术后LVEDVI、LVESVI、LVEDD、LVESD均较术前明显缩小(P均〈0.01),保留全瓣组LVEDVI、LVEDD较保留后瓣组低(P〈0.05);EF、FS和SVI两组均优于术前(P均〈0.01)。认为合并巨大左心室的瓣膜病患者行二尖瓣置换术时宜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17-mmRegent瓣置换主动瓣术后心功能、跨主动脉瓣压差变化。方法选择2008年7月至2010年7月住院的主动脉瓣环狭小的患者7例,均为女性,年龄49-65(54.0±10.8)岁,平均体表面积(BSA)(1.42±0.32)m2,心功能(NYHA)Ⅲ级5例、Ⅱ级2例,平均射血分数(EF)(0.45±0.12)。均在体外循环下用17-mm Regent(St.Jude Medical)瓣置换主动脉瓣,瓣环尺寸使用厂家的测瓣器测量,术前和术后心脏功能用超声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围手术期无死亡。术后心功功(NYHA)Ⅰ级4例、Ⅱ级3例。跨瓣压差较术前明显降低,平均(16.0±4.2)mmHg。结论17-mmRegent(St.Jude Medical)瓣对狭小主动脉瓣环患者是较好的选择,它能避免扩大主动脉瓣环所带来的困难和风险,而且未发现人瓣不匹配现象(PPM)。  相似文献   

7.
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15例置换外径21mm机械瓣的主动脉瓣狭窄(AS)患者(Ⅰ组)及15例置换外径≥23mm者(Ⅰ组)术前、术后左心功能进行检测。结果两组术后左心功能指标较术前均有改善(P〈0.05),但Ⅱ组优于Ⅰ组(P〈0.05)。认为应重视瓣膜/患者不匹配(PPM)和有效瓣口面积指数(IEOA)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心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常规超声心动图及斑点追踪二维应变技术研究EF正常的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评价瓣膜置换术后左室重构与左室舒张功能改善的情况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20例单纯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于手术前、术后平均7.5个月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术前与术后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左室心肌质量指数(LVMI)、室壁相对厚度(RWT)、左室充盈压(E/E’m)、等容舒张期左室整体应变率(SRIVRT)、舒张早期左室整体应变率(SRE)及其变化的相关性。结果主动脉瓣置换术后LVEDVI、LVMI、LVMI/LVEDVI均较术前减低(P均〈0.05),SRIVRT、SRE均较术前升高(P均〈0.05);RWT、E/E’m较术前改变不显著(P均〉0.05)。SRIVRT与SRE正相关(r=0.403,P〈0.05),术前的SRIVRT与E/Em’及LVMI/LVEDVI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EF正常的单纯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在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左室重构的主要变化为左室容量减小,左室壁心肌质量下降,虽然左室充盈压无明显下降,但SRIVRT和SRE在术后有所升高,可作为补充指标更敏感地反映左室整体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右室间隔部(RVS)主动固定电极对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入选78例植入永久起搏器的老年患者,分为RVS起搏组(实验组,植入主动固定电极,n=42)和右室心尖部(RVA)起搏组(对照组,植入被动固定电极,n=36),以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术前、术后6个月左室缩短率(F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E/AI:L值的差异。结果术前两组心功能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6个月,RVS起博组与术前相比较,FS、SV、CO、EF、E/A虽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VA起博组在术后6个月FS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SV、CO、EF、E/A均高于RVS起博组(P〈0.05)。两组起搏阈值、感知、阻抗起搏比例及平均心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VS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前先行主动脉瓣环根部扩大手术的早、中期疗效及生活质量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03-2018-03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经小主动脉瓣环根部加宽的主动脉瓣置换术的30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评估其手术前后1年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结果:30例患者未见手术和住院死亡的发生。术后2周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室间隔厚度、跨主动脉瓣峰值压差、跨瓣平均压差降低。左室后壁厚度和有效瓣口面积指数明显增加。术后1年复查心脏彩超显示,左室射血分数增加,室间隔厚度和左室后壁厚度明显降低,左心室重构的相关指标和血流动力学的指标较前改善。手术前后1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变化情况: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总体健康(GH)、活力(VT)和社会职能(SF)5个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小主动脉瓣环根部加宽主动脉瓣置换术的患者近中期效果良好,术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大多能恢复正常,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  相似文献   

11.
本院自1979年7月至1991年4月,对10例细小主动脉根部患者,做了扩大瓣环主动脉瓣替换术,采用了3种术式:Nicks氏手术3例(2例死亡),Konno氏手术1例(死亡),Manouguian氏手术6例(无死亡)。本文讨论了手术适应证并对3种术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右心室中位间隔面及心尖部起搏下组织运动瓣环位移(TMAD)及N末端B型利钠肽(NT-proBNP)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2009年3月至2012年1月植入DDD起搏器老年患者148例为研究对象,选择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起搏患者(RVMSP组)56例、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患者(RVAP组)42例,观察2组患者术前、术后6、18个月心电图QRS时限,采用TMAD技术检测二尖瓣环六个位点二尖瓣环位移(MADseg)、整体位移(MADglobal),采用M型超声检测左心室收缩期同步性指标TAS-POST以及双平面法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实验室检查NT-proBNP、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以及出现心血管事件包括心室高频事件(VHR)等指标.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按期随访.2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RVAP组最高(P<0.05),2组V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RVMSP组患者术后6、18个月NT-proBNP、LVEF、LVEDV等均无变化,RVAP组NT-proB-NP、LVEF、LVEDV无变化,二尖瓣环各位点MAD以及二尖瓣环MADgloba降低,TAS-POST增加(P<0.05).术后18个月RVAP组NT-proBNP增加,LVEDV值增加(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无变化.结论 RVMSP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低,不影响患者心功能,为较理想起搏部位,TMAD可早期监测心功能受损,为起搏器患者早期心功能异常的检测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自体心包条三尖瓣成形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中远期疗效.方法 将2000-2010年间收治的76例功能性三尖瓣反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46例)以人工瓣环行三尖瓣成形,B组(30例)以自体心包条环缩三尖瓣环行三尖瓣成形.分别于术后3年、5年、8年对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三尖瓣反流程度进行对比观察.结果 术后心功能分级较术前提高1~2级,两组患者右心房内径、右心室内径和三尖瓣反流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体心包三尖瓣环成形术是治疗功能性三尖瓣反流的有效方法,其中远期疗效与人工瓣环三尖瓣成形术相似,但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不同的二维及三维方法对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瓣环径测值的差别,探讨最优测量手段.方法 32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分别行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TTE)、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及多排螺旋CT(MSCT)三维成像测量主动脉瓣环径.结果 MSCT显示主动脉瓣环为椭圆形结构,其长轴径(26.9±2.9)mm,短轴径(21.3±1.8)mm,长轴径与短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TE及TEE方法仅提供一个瓣环值,分别为(23.2±2.0)mm及(23.4±2.0)mm,均显著小于MSCT所测长轴径和短轴径的平均值(24.1±2.1)mm(P<0.05).结论 主动脉瓣环为椭圆形,瓣环径的测量采用三维MSCT方法更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自行研制的新型人工二尖瓣成形环(佰仁思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应用二维和彩色血流显像超声技术研究了8例接受自制软质二尖瓣环成形术(软环组)和6例硬质二尖瓣环成形术者(硬环组)术后心功能的变化。结果术后早期软环组左室峰值充盈率(PFR)、左室峰值排空率(PER)、最小容积变化率(dV/dTmin)、左心室收缩期快速射血时间与射血总时间比值(FET/ET)与硬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软环组射血分数(EF)、FET/ET与硬环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软质环顺应性好,有利于临床心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15例单瓣置换病人。分二尖瓣关闭不全(MR)组(n=6),二尖瓣狭窄(MS)组(n=6),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R)组(n=2),主动脉瓣狭窄(AS)组(n=1)。手术前后以心外膜超声测左室容积,同时测左室压,绘制左室压-容积环。结果:MR组术后舒张未容积(EDV)减少,收缩末压(ESP)增加,左室压-容积环面积大大减少;MS组术后EDV增加,ESP上升;AR组舒张本压(EDP)、EDV增加,术后下降;AS病人术后ESP下降。结论:MR病人术前前负荷增加,有效排血量减少处于高做功状态,术后后负荷明显增加,做功减少;MS病人术后前负荷、压力负荷较术前增加;AR组术前前负荷增加,术后下降;AS病人术后后负荷下降。  相似文献   

17.
小瓣环主动脉瓣置换并主动脉瓣环扩大术的近中期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主动脉瓣环扩大成形术,在小主动脉瓣环的主动脉瓣置换术(AVR)中临床应用的近中期结果。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5月,共25例小主动脉瓣环患者行AVR术,男性22例,女性3例,年龄7~64岁,平均(45±12.5)岁。术前主动脉瓣环径(18.12±1.93)mm,跨瓣压差(82±12)mmHg(1mmHg=0.133kPa)。心功能(HYHA分级):Ⅱ级20例、Ⅲ级4例及Ⅳ级1例。采用中、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环扩大并AVR术。Nicks法20例,Manouguian法5例。置换机械瓣18例,生物瓣5例,自体肺动脉瓣移植至主动脉瓣(Ross手术)2例。结果:死亡1例,为Ross手术后出现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出现病死率4%。其余24例住院(10±2)d。主动脉瓣环径扩大至(23.7±1.5)mm,跨瓣压差为(22±7)mmHg,与术前相比P<0.05。出院患者随访平均(24±10)个月,人工瓣和自体肺动脉瓣功能良好。心功能(HYHA分级):Ⅰ~Ⅱ级。结论:小瓣环主动脉瓣置换加瓣环扩大术近中期结果良好,远期结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药物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试验,检测心肌梗死患者的存活心肌。方法:50例心肌梗死患者行冠脉血液灌注重建术(PCI,CABG),在术前行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试验,根据术后一个月复查心脏超声结果左室整体EF较术前改善〉5%与否分为存活心肌组(41例)和无存活心肌组(9例),三维超声检查时进行左室三维重建,将左心室分为17个节段,比较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射血分数(EF)及左室壁各节段的射血分数EF值。结果:术后1月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试验:与负荷试验前比较,存活心肌组于负荷试验时左室整体EF值[(40±13)%比(53±15)%,P〈0.05],梗死区相关节段EF值[(33±12)%比(50±18)%,P〈0.01]均明显改善;无存活心肌组负荷试验前后左室整体EF值,梗死区相关节段EF值无明显改善(P均〉0.05)。心梗患者于冠脉术后1月复查三维超声心动图,存活心肌组左室整体EF值术前、术后为(40±13)%,(49±15)%,改善20%,无存活心肌组EF值术前、术后为(36±8)%,(38±10)%,改善≤5%。结论:多巴酚丁胺负荷三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对心肌梗死患者存活心肌的检测客观、可定量,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对比小主动脉根部条件下,使用St.Jude Regent瓣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主动脉根部扩大重建后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围术期风险及术后早期疗效。方法将41例小主动脉根部条件下施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St.Jude Regent瓣组,另一组为主动脉根部扩大重建组,收集患者围术期相关资料以及术后早期超声心动图下血流动力学指标。使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围术期两组患者比较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当天出血量方面存在统计学意义。主动脉根部扩大组1例术后出现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终因呼吸功能衰竭死亡,1例安装永久起搏器,1例胸骨哆开;St.Jude Regent瓣膜组中1例出现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经积极治疗顺利出院。术后近期复查,两组均无死亡病例,未发现严重并发症。对比术前两组患者心功能均有明显改善,左室舒张末直径、主动脉瓣压差、有效瓣口面积指数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两组患者术后对比,相关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小主动脉根部患者直接使用19mm St.Jude Regent瓣膜进行主动脉瓣置换术,相比主动脉根部扩大重建术而言,手术时间短,简单易行,围术期风险较小,术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氨甲环酸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围手术期失血的预防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97例同期行TKA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5例、B组30例及C组32例,三组手术方法相同,其中A、B组分别于手术开始时及术前1h静滴氨甲环酸20mg/kg,观察三组并发症及围术期失血量。结果①全部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切口I期愈合,术后14d未见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②A、B两组术中、术后失血量及输血例数均明显少于c组(P〈0.05或0.01)。③A、B两组总红细胞丢失量及显性/隐性红细胞丢失量均显著少于c组(P〈0.01),术后红细胞比容高于C组(P〈0.05);B组总红细胞丢失量、隐性红细胞丢失量明显少于A组(P〈0.05)。④三组术中松止血带时和术后3h凝血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1h和手术开始时静脉应用氨甲环酸均可安全、有效地减少单侧TKA患者的围手术期失血量,尤以前种方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