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选择28例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BMI≧24kg/m2者。观察组在原预混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莫利,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时的胰岛素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联合亚莫利前后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每天胰岛素剂量(U)等指标。结果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达标12周后,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而且减少预混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调整胰岛素治疗后的体重增加较治疗组略明显。结论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亚莫利后既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又能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另外患者的体重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及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对T2DM患者血糖波动的影响。方法 60例未接受胰岛素治疗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被随机分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和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共治疗12周。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波动情况,观察BMI、FPG、HbA1c及胰岛素用量等指标。结果两组血糖控制均改善,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日内血糖平均波动幅度(MAGE)、日内血糖波动次数(NGE)、日间血糖平均绝对差(MODD)低于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2.2±1.0)vs(4.1±1.9)mmol/L;(1.4±1.4)vs(2.6±1.5)次/d;(1.30±0.65)vs(2.60±0.90)mmol/L,P<0.05]。两组治疗后FPG及HbA1c均降低[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10.5±2.1)vs(6.2±1.3)mmol/L,(8.7±1.2)%vs(6.3±1.1)%;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10.4±1.8)vs(6.1±1.4)mmol/L,(8.9±1.4)%vs(6.5±1.2)%](P均<0.01);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组BMI低于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组[(22.2±2.4)vs(25.5±2.7)kg/m2](P<0.05)。结论沙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血糖波动,在血糖控制稳定性方面优于格列美脲联合甘精胰岛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在磺脲类药物用至足量后血糖控制不佳而改用胰岛素疗法后续用格列美脲的作用。方法 80例口服足量磺脲类药物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先均改用格列美脲(3 mg,1次/d)8周,如血糖仍不达标者再改用胰岛素疗法(皮下注射门冬胰岛素30 U,2次/d)。随机分为续用格列美脲组和不续用格列美脲组,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等变化。结果治疗28周及48周时,两组FPG、2hPG均较用胰岛素前明显下降。从第8周到28周,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2±1.1)%降至(7.9±1.0)%,并于48周进一步降至(7.1±0.6)%,不续用格列美脲组HbA1c从(9.1±1.0)%降至(8.3±0.9)%,但48周时HbA1c为(8.4±1.1)%。结束观察时续用格列美脲组日用胰岛素量比不续用格列美脲组少,分别为(0.21±0.12)U/(kg·d)和(0.34±0.13)U/(kg·d)。治疗过程中出现低血糖的患者,续用格列美脲组9例,不续用格列美脲组7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结论在改为胰岛素治疗时,续用格列美脲药物可以减少胰岛素用量,更有效地控制血糖,而不增加低血糖风险。  相似文献   

4.
80例口服磺脲类降糖药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甘精胰岛素加口服格列美脲片组(A组)和预混胰岛素组(B组),甘精胰岛素予睡前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格列美脲,预混胰岛素早晚餐前半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A组治疗后FPG(6.4±1.5)mmol/L,2hPG(8.8±1.5)mmol/L,HbA1c(6.8±0.7)%;B组治疗后FPG(6.4±1.1)mmol/L,2hPG(8.9±1.3)mmol/L,HbA1c(6.7±0.8)%,较治疗前差异有极显著性(P〈0.叭);但A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B组(P〈0.01);且A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甘精胰岛素联用格列美脲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方案安全有效,简便易行,能减少低血糖事件的发生,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10月该院收治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研究组45例使用格列美脲合预混胰岛素治疗,对两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6.15±1.16)mmol/L、(9.45±1.40)mmol/L、(6.20±0.89)%,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8%,明显低于对照组24.44%(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均能改善患者血糖水平,但使用格列美脲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效果更佳,不仅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情况,还能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安全性高,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分级诊疗模式对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53例糖化血红蛋白A1c(glvcated hemoglobin A1c,HbA1c)7.0%的18-70岁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分级诊疗组(HDT组,123例)和对照组(130例).分级诊疗组于居住地就近选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接受常规降糖诊疗,对照组于天津医科大学代谢病医院门诊接受常规降糖诊疗,共12 wk.治疗前后观察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测定并比较两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WC)、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抽取静脉血检测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餐后2h血糖(2h postprandial plasma glueose,2h PPG)、HbA1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HDL-C和LDL-C无明显变化.12 wk后对照组运动情况有所改善.FPG、2h PPG、HbA1c、BMI、WC、SBP、DBP、TG均有所降低,分别为6.65mmol/L±0.79 mmol/L、10.74 mmol/L±1.14mmol/L、6.27%±0.47%、25.57 kg/m~2±2.39kg/m~2、85.50 cm±5.14 cm、136.32 mmHg±10.92 mmHg、82.55 mmHg±10.04 mmHg、1.79 mmol/L±0.43 mmol/L.而HDT组略有升高,分别为6.76 mmol/L±0.88 mmol/L、10.77 mmol/L±1.04 mmol/L、6.40%±0.43%、25.78 kg/m~2±2.47 kg/m~2、85.60 cm±5.40 cm、137.01 mmHg±11.22 mmHg、83.21 mmHg±9.90 mmHg、1.81 mmol/L±0.43 mmol/L.血糖控制达标(HbA1c7.0%)率分别为98.46%和95.9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12 wk后对照组FPG、2 h PPG、HbAlc、BMI、WC、SBP、DBP、TG均有所降低,而分级诊疗组略有升高,血糖控制达标(HbA1c7.0%)率分别为98.46%和95.93%,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并且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级诊疗模式可以应用于在三级医院就诊的血糖水平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实现医疗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序就医格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该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内分泌科收治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口服降糖药物(格列美脲+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联合预混胰岛素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药物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血糖各项生化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降低,观察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为(6.31±0.90)%,空腹血糖检测值为(7.16±1.05)mmol/L,餐后2 h血糖检测值为(8.27±1.52)mmol/L,较对照组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8.12±1.63)d,对照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为(14.65±2.07)d,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5.71%,对照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2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显著优于单独口服降糖药,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糖,缩短患者血糖达标时间,且不改变患者体重指数,低血糖发生率较低,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该院收治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格列美脲治疗,观察组接受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6.2±0.5)mmol/L、餐后2 h血糖(8.1±0.2)mmol/L、糖化血红蛋白(6.2±1.1)%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胰岛素(8.3±3.0)mu/L、2 h胰岛素(29.4±9.1)mu/L、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1.9±0.3)、体质量指数(25.4±3.0)kg/m~2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每日人均剂量(2.2±0.5)mg、人均总用量(196.5±25.4)mg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症状轻微不影响继续治疗。结论西格列汀联合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选择28例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即空腹血糖(FBG)〉8.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2hPBG)〉11.1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c)≥7.0%,BMI≥24kg/m2者。观察组在原预混胰岛素治疗基础上加用亚莫利,观察血糖控制达标时的胰岛素剂量。治疗12周后,比较联合亚莫利前后FBG、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每天胰岛素剂量(u)等指标。结果亚莫利联合预混胰岛素治疗达标12周后,可显著降低血糖、HbA1C,而且减少预混胰岛素剂量。比较两组患者体重指数,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观察组患者调整胰岛素治疗后的体重增加较治疗组略明显。结论单用预混胰岛素治疗的超重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时,加用亚莫利后既能显著改善血糖控制,又能减少胰岛素的剂量;另外患者的体重也无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与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T2DM的疗效。方法将80例口服降糖药OAD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随机分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组(观察组)和格列美脲联合地特胰岛素组(对照组),治疗12周,观察FPG、2 hPG、HbA1c、BMI等指标及低血糖发生情况、胰岛素用量。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 hPG、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HbA1c达标率分别为87.5%、85.0%(P0.05),但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比对照组减少了10.4%,同时低血糖发生率低,BMI得到控制。结论西格列汀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在有效控制血糖和体重同时,减少低血糖事件,同等HbA1c达标情况下,所用的胰岛素剂量更少。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2-2014年我院糖尿病门诊筛查的糖尿病前期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通过饮食控制、健康教育、运动治疗,观察组加用二甲双胍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体重指数(BMI)水平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FBG为(5.56±0.84)mmol/L,2h PG为(8.02±1.15)mmol/L,HbA_(1C)为(5.42±0.56)%,HOMA-IR(1.45±0.28)及BMI(24.52±3.06)kg/m~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前期可更好地降低患者的FBG、2h PG、HbAlc、HOMA-IR及BMI指标水平,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分析单纯预混胰岛素与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62例为研究对象,2020年9—12月期间单纯给予预混胰岛素治疗,设为对照组,2021年1—3月期间给予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设为治疗组,以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分泌相关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为观察指标,并统计对比两组观察结果。结果治疗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分别为(5.46±1.13)mmol/L、(8.02±1.34)mmol/L、(6.35±1.24)%,均低于对照组的(6.86±1.35)mmol/L、(9.31±1.43)mmol/L、(7.31±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IS)、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HOMA-β)数值分别为(11.35±1.76)mU/L、(18.75±1.31)、(0.97±0.23)、(5.24±0.89),与对照组的(10.30±1.52)mU/L、(17.02±1.24)、(1.23±0.26)、(4.58±0.9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8%,与对照组的12.9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达格列净、二甲双胍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更加确切,不仅可以降低患者血糖水平,还可以调节患者胰岛素细胞功能,具有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回顾性分析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3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单纯使用门冬胰岛素治疗的65例患者归为单纯组,将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65例患者归为联合组。就上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C肽(FC-P)、餐后2 h血清C肽(2 h C-P)、体质量(BMI)]各指标水平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并将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的FPG为(5.54±0.52)mmol/L、2hPG为(7.26±1.13)mmol/L、HbA1c为(6.45±0.44)%,均较治疗前降低,且降低幅度大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C-P、2 h C-P、BM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各指标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联合组FC-P为(1.64±0.28)mmol/L、2 h C-P为(3.89±1.65)mmol/L,均较治疗前升高,且高于单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BMI水平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门冬胰岛素联合地特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控制血糖水平,值得在今后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肥胖T2DM患者联合应用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6例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联用格列美脲),进行12周临床观察。结果两组平均HbA1c及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均显著下降,治疗组下降更为显著;治疗组空腹胰岛素(Fins)和HO—MA-IR较治疗前下降,体重、BMI及胰岛素用量均显著减少;治疗组有1例患者发生一般性低血糖事件1次,无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T2DM患者早期联用格列美脲,可有效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水平,有利于患者实现HbA1c达标;同时可显著降低胰岛素用量,提高治疗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运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的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2 h血糖(2 hPBG)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 hPB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FBG水平为(9.2±2.5)mmol/L,观察组为(7.4±2.7)mmol/L;对照组的2 hPBG为(11.3±2.8)mmol/L,观察组为(9.3±1.9)mmol/L;对照组的HbA1c为(6.9±0.8)%,观察组为(6.1±0.7)%,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效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运动康复疗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该院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的5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7例.对照组按常规给予药物治疗,观察组除常规治疗外结合运动康复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4周的空腹血糖(FBG)水平、餐后2h血糖(2 hPBG)水平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FBG、2 hPBG和HbA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4周后,对照组的FBG水平为(9.2±2.5)mmol/L,观察组为(7.4±2.7)mmol/L;对照组的2 hPBG为(11.3±2.8) mmol/L,观察组为(9.3±1.9)mmol/L;对照组的HbA1c为(6.9±0.8)%,观察组为(6.1±0.7)%,各项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康复疗效进行治疗可有效控制其血糖水平,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对糖尿病治疗具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53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6例患者作为该次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组为对照组与观察组,2组患者各53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并观察2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FPG)、2 h后血糖(2 h PG)、血糖蛋白(HbA1c)、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2型糖尿病患者的FPG为(6.02±1.01)mmol/L、2 h PG为(6.84±1.31)mmol/L,Hb A1c为(6.53±0.24)%,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4.34%,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患者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改善其空腹血糖,餐后2 h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Hb A1c于机体内水平,从而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实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临床观察二甲双胍药物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改善,确定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在使用二甲双胍药物制剂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通过对所在医院在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入院的32例2型糖尿病患者(经临床治疗10个月以上、血糖不能有效控制)进行治疗总结分析,将3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二甲双胍制剂组)和对照组(安慰剂组),治疗2周,治疗前后分别测量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结果二甲双胍制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8.02±2.73)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为(6.12±0.06)、血压为(125±10)mm Hg、高密度脂蛋白为(0.99±0.27)mmol/L、胆固醇为(4.81±1.30)mmol/L、甘油三酯为(1.81±0.35)mmol/L、体重指数为(20.11±1.15)kg/m~2,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慰剂组治疗后空腹血糖为(9.28±1.19)mmol/L、胰岛素抵抗指数为(8.90±0.08)、血压为(142±18)mm Hg、高密度脂蛋白为(0.76±0.22)mmol/L、胆固醇为(7.81±2.46)mmol/L、甘油三酯为(3.31±1.66)mmol/L、体重指数为(23.61±5.77)kg/m~2,治疗后指标未得到良好改善;二甲双胍组治疗后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血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体重指数等指标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药物制剂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抵抗有明显的治疗和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联合老年糖尿病(DM)患者的效果。方法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7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格列美脲和诺和灵30R,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和甘精胰岛素。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变化及低血糖、胰岛素(FINS)用量。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比较FPG、2 hPBG无显著差异(P>0.05),而HbA1c、HOMA-IR观察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发生低血糖2例,对照组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为(0.31±0.19)IU·kg-1·d-1,对照组为(0.55±0.26)IU·kg-1·d-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4,P<0.05)。结论格列美脲、甘精胰岛素联合用于老年DM患者能有效控制血糖,低血糖风险小,FINS用量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胡晓燕 《内科》2007,2(5):779-780
目的比较格列美脲与格列吡嗪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4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格列美脲组与格列吡嗪组。格列美脲组20例,格列吡嗪组22例,观察时间12周。治疗前后监测病人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胰岛素(2hP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结果两组治疗前后FBG、2hPBG、HbA1c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FIN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格列美脲组2hPINS和BMI升高低于格列吡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格列吡嗪组(P<0.05)。结论格列美脲降糖效果好,使用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