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他汀类药物广泛应用于降低冠状动脉疾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患者的卒中风险,但在无CAD患者中的使用却不多.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的Nassief等对最近降低卒中风险新证据的一些试验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 在CAD患者中,中等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与卒中风险降低有关,且出血性卒中并未增加.此外,在治疗新靶向(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试验中,与稳定型CAD患者的中度降脂相比,强化降脂使卒中风险进一步降低.已有证据表明,他汀类药物治疗也可降低无CAD但心血管病风险较高或伴有糖尿病的患者的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2.
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他汀类药物(以下简称他汀类)因具有降脂作用,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被应用于临床。它是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主要通过竞争性抑制HMG—CoA还原酶而减少甲羟戊酸和其他甲羟戊酸通路的中间产物生成。以往用于临床的主要目的是降低血脂,尤其是降低胆固醇。迄今为止,很多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证实,他汀类在心血管病事件一级和二级预防中有显著作用。其中,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4S试验和胆固醇与复发性血管事件研究(CARE)试验证实,他汀类对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的同时,对卒中也有积极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已成为心血管病特别是冠心病的主要用药.然而,在脑卒中防治中,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一直没能受到足够的重视,直至2006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强化降脂治疗预防脑卒中再发试验结果才使我们真正意识到在脑卒中患者中使用他汀类药物的重要性.基于SPARCL研究证据,2008年2008AHA/ASA指南强调:对于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即使无冠心病痛史,也推荐强化降脂治疗,以降低脑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新指南进一步扩大了他汀强化干预的人群范围.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连续随访常用于评估动脉硬化进展,可作为药物治疗临床观察终点指标。自从1994年第1项他汀类药物降脂试验斯堪的纳维亚辛伐他汀生存率研究(4S)结果公布后,随后相继结束的以强化降脂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试验(REVERSAL)、普伐他汀或阿托伐他汀评估和感染疗法研究(PROVE-IT)、治疗达新目标研究(TNT)、强化降脂进一步减少临床终点试验(IDEAL)、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超声检测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影响研究(ASTEROID)、他汀类药物用于一级预防合理性研究(JUPITER)等为代表的一系列他汀类药物降脂试验均有力证实,应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强化降脂治疗),在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的同时能够逆转斑块的进展。但国内外学者对强化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的是非功过一直存在争议,而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性行动(ACCORD)强化调脂研究结果的公布,可能引起新一轮争论,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斑块进展和逆转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Guo YF  Hu DY 《中华内科杂志》2007,46(11):893-894
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从4S研究到活化降脂进一步减少临床终点试验等一系列里程碑意义的他汀类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他汀类药物降TC在冠心病及相关心血管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性外周血管疾病),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积极有效的降脂治疗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大量研究已证实脂质代谢障碍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调脂及调脂以外的多种机制,显著降低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2006年发表的积极降低胆固醇预防卒中复发研究(SPARCL)是目前惟一一项专门针对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的研究,结果表明阿托伐他汀80mg/d能显著降低近期发生过卒中而无冠心病史患者的再发卒中风险。那么,在临床实践中如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降脂治疗呢?借鉴其他国内外指南及循证医学证据,刚刚发表的“他汀类药物预防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专家建议”(简称“建议”)强调应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管理。  相似文献   

7.
血脂异常是最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一.过去10余年中,国内外先后完成了一系列里程碑式的降脂试验,这些研究结果有力论证了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在冠心病及相关疾病一、二级预防中的重要意义.这些研究显示,无论是冠心病及其等危症,还是具有多重危险因素的高危患者,合理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均可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病死率.降脂达标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核心策略,而他汀类药物则被视为血脂异常药物治疗的基石.  相似文献   

8.
有效的预防是减轻卒中负担的最佳途径.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可降低高危患者首次卒中和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复发性卒中风险.在卒中预防方面,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继阿司匹林和降压治疗之后的最重要进展.文章对他汀类药物在卒中预防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与血管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志福  孙晨  刘平 《山东医药》2010,50(21):111-112
大规模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不仅有降脂作用,而且有重要的非降脂作用和直接血管效应,强化降脂治疗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高血压和老年人群等高危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心血管事件的共同病理基础是血管重构(VR),各种致病因子多通过影响血管功能和结构而引起临床心血管事件。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能减轻和逆转VR。为了解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及其逆转VR作用,本文结合文献对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他汀类药物与急性缺血性卒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他汀类药物的非降脂作用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实.近来的临床观察发现,缺血性卒中发病前和急性期使用他汀类药物可限制神经功能缺损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和改善预后;而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者突然停药,可加重卒中损害,增高复发风险.虽然使用他汀类药物可能轻微增高出血风险,但毫无疑问,使用他汀类药物已成为防治缺血性卒中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他汀类药物治疗已成为缺血性卒中预防的标准方法,而且正在成为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治疗选择.他汀类药物独立于胆固醇之外的多效性作用是将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的主要依据,这些多效性作用可能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进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转归.同时,鉴于有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的治疗作用存在剂量依赖性,因此主张采用大剂量他汀治疗.但是,围绕是否应将大剂量他汀类药物应用于不同机制的缺血性卒中患者仍然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12.
临床试验已经证明,强化他汀类约物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是有益的。大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常使患者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同醇(LDL-C)的浓度降得很低。因此强化降脂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3.
已经明确对于有心血管风险的糖尿病患者应用降脂药物有助于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为观察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胆固醇对糖尿病患者非创伤性下肢大截肢(LEA)和治疗失败(LEA或死亡)风险的影响。美国的研究者回顾性队列分析基线为2003年未使用降胆固醇药物的非老年(〈65岁)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14.
<正>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1〕,是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而脂代谢异常、高血压、糖尿病或胰岛素抵抗、吸烟均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多项大规模临床试验表明,他汀类药物应用于心血管疾病一级、二级预防中可明显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致死率。本文就国内外老年冠心病患者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疗效、远期生存率及安全性等相关研究作一综述,为老年人应用他汀类降脂治疗及心血管疾病  相似文献   

15.
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他汀类药物(Statins)明显降低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心血管疾病的事件.他汀类药物即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HMG-CoA转变为胆固醇的前体甲羟戊酸,并反馈性激活肝脏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使得胆固醇的合成减少,清除增加,从而显著降低血清总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另外通过抑制肝细胞合成载脂蛋白B-100,从而降低三酰甘油,他汀类药物对心血管益处通常认为是降低LDL-C水平,随着他汀类药物临床应用的增多及基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他汀类药物产生的获益远大于降脂作用本身,并且观察到使用他汀在其降脂作用尚未显现时即可产生获益,提示他汀有独立于降脂作用之外的其他作用,称之为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  相似文献   

16.
临床试验证实阿托伐他汀降脂作用强于其他他汀类药物,其降脂作用与药物剂量有相关性,但他汀类药物剂量加倍后其降脂疗效提高非常有限,且不良反应随剂量增加呈线性增高,降TG及升高HDL-C作用相对贝特、烟酸类药物弱,故对混合型高脂血症的老年人,为提高血脂达标率,经常考虑联合用药,但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可引起横纹肌溶解。烟酸缓释片(本悦)具有全面的降脂作用,为升高HDL-C水平最为理想的调脂药物,胡大一及Van等报道缓释烟酸与阿托伐他汀联合治疗,可以克服目前降脂治疗达标率低的弱点。本研究进一步探讨联合应用小剂量阿托伐他汀联合本悦治疗老年混合性高脂血症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长期强化降脂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以及他汀类药物的抗炎、稳定斑块作用.方法 选择2008-2010年住院治疗并诊断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脂组(辛伐他汀40 mg/d口服)和非强化降脂组(辛伐他汀20 mg/d口服).随访6个月后各筛选40例,分别测定用药前及用药6个月患者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MMP-9、TGF-β1和hs-CRP含量.结果 6个月治疗后,两组血清LDL-C、MMP-9和hs-CRP水平均明显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2,P=0.045);强化降脂组血清LDL-C、MMP-9和hs-CRP水平分别下降40.0%、31.0%和51.5%,非强化降脂组分别下降22.30%、14.86%和39.70%;TGF-β1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31).结论 辛伐他汀在降脂的同时也降低了血清不稳定炎性因子水平,间接反映了他汀类药物的稳定斑块作用,且强化降脂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8.
近年研究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炎症。炎症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他汀类药物是治疗高脂血症及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基石。已有大量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通过降脂作用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预后,而且还通过抗炎、改善内皮功能、抗血小板活性、稳定斑块等作用使患者获益,即他汀类药物有多效性。现就具有代表性的阿托伐他汀,对他汀类药物多效性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摘要:近年来血管内超声(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连续随访常用于评估动脉硬化进展,可作为药物治疗临床观察终点指标,自从1994年伴随第一项他汀降脂试验4S研究结果公布后,在随后相继结束的以REVERSAL PROVE-IT、TNT、IDEAL、ASTEROID、JUPITER等代表的一系列他汀降脂试验有力证实,应进一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作用(强化降脂治疗),在获得心血管保护作用增加的同时能够逆转斑块的进展。但国内外学者对强化他汀降胆固醇治疗的是非功过一直存在争议,ACCORD强化调脂研究结果公布,可能引起新一轮争论,本文就他汀类药物与动脉粥样斑块逆转的一些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他汀强化降脂的安全性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他汀类药物是冠心病一、二级预防的基础药物,标准剂量长期治疗安全可靠·严重副作用少。最近的临床试验提示强化降脂效果更好,能有效减少冠心病高危患者主要冠脉事件、冠脉介入治疗及卒中的发生率,但大剂量他汀治疗也带来了安全性问题。本文综述他汀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其发生机制,并提出减少不良反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