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上海市同济医院住院患者的华法林使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了解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现状。方法:入选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于我院的所有永久性心房颤动患者。使用CHADS2和CHA2DS2-VASc系统分别评分。统计和比较中、高危患者使用华法林实际情况。结果:共入选2 45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 716例(70.0%)患者CHADS2评分≥2分,其中服用华法林的有565例(32.92%);2 113例(86.1%)患者CHA2DS2-VASc评分≥2分,其中服用华法林的有569例(26.93%)。结论:临床实践中,心房颤动中、高危患者华法林使用率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的特点。方法采用2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对病例在年代(Ⅰ、Ⅱ、Ⅲ组)、性别、年龄分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入选1 410例,年龄呈现老龄化(P<0.01)。心功能以NYHAⅢ、Ⅳ级为主,占87.9%。Ⅰ和Ⅱ组的首位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Ⅲ组则是冠心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患者心房颤动比例减少。老年前期首位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期和高龄老年期则为冠心病。总的好转率82.9%,总的病死率12.6%,后者以Ⅲ组最低(P<0.01)。死亡病例的首位病因逐渐由风湿性心脏病演变为冠心病,死因以非心脏性原因死亡居多,其次为心功能恶化。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的首位病因从风湿性心脏病演变为冠心病;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可能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14年6月在我科住院的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一般情况、疾病特征、合并疾病及抗凝治疗等,并对患者进行CHA_2DS_2-VAS_C风险评分,评估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并对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在入选的499例房颤人群中,有77例(15.4%)接受华法林治疗,其中慢性心力衰竭史、永久性房颤、缺血性卒中/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史,CHA_2DS_2-VAS_C风险评分高者更多使用华法林治疗,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更多选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冠心病、心力衰竭病史都是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结论非瓣膜病房颤患者使用华法林抗凝治疗严重不足,未能严格按照CHA_2DS_2-VAS_C风险评分进行正规抗凝。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澳门地区心房颤动的病因特征。方法 对1993~1998年本院内科住院病人中4518例发生心房颤动307例患者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心房颤动总发生率为6.78%,风湿性心瓣膜病心房颤动发生率为29.65%,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分别为7.06%、6.23%和6.05%。在房颤瓣膜性心脏病占房颤病因构成比16.61%;非瓣膜性心脏病占79.48%。结论 本组病人房颤发生率依次为风湿性心脏病、甲状腺机能亢进症、冠心病和高血压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占房颤病因构成比少数,非瓣膜性心脏病占大多数;房颤并非冠心病的常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5.
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因状况调查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年龄增长其病因构成的变化及多重病因情况.方法704例确诊为心衰的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前期(45~59岁)组,老年(60~79岁)组和高龄老年(80~95岁)组,通过计算机Foxpro软件建立的老年CHF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数据库,对比分析各组的病因构成及多病因情况.结果前三位的基础病因在老年前期组是风湿性心脏病(47.1%)、冠心病(19.9%)和扩张性心肌病(12.7%),老年组是冠心病(62.2%)、高血压(14.6%)和风湿性心脏病(11.9%),高龄老年组是冠心病(92.0%)、高血压(30.0%)和贫血(22.0%);多病因心衰在老年前期组占25.7%,老年组占70.7%,高龄老年组82.0%;多病因组合中,双病因最多见的是冠心病、高血压,三种及以上病因中最多见的组合是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结论心衰患者随年龄老化,(1)风心病和心肌病的比率逐渐下降,而冠心病、高血压和贫血的比例逐渐增大;(2)多病因心衰比例逐渐增大;(3)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成为最常见的多病因组合.上述特点在老年心衰的诊治和预防中应当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对老年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疗效及安全性终点事件的影响。方法选取内江市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老年稳定性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共120例,根据华法林抗凝强度不同分为A组(60例)和B组(60例),分别采用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发生率,次要终点事件发生率及安全性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和体循环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非致命性心肌梗死和全因死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67%vs. 3.33%,P0.05)。结论低强度和中强度华法林抗凝治疗老年稳定性CAD并发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总体疗效接近,但低强度华法林抗凝安全性更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影响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卒中高危人群(CHA2DS2-VASc评分≥2分者)启用华法林和坚持服用华法林治疗的因素。方法纳入2011年8月至2015年4月北京协和医院抗凝门诊及住院登记注册的非瓣膜病房颤且CHA2DS2-VASc评分≥2分患者,除外射频消融患者,分为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华法林组和未接受华法林治疗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情况,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Kaplan-Meier曲线和Cox回归分析华法林组坚持服药患者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共480例患者(华法林组245例,对照组235例)纳入分析,平均随访时间为(40.0±11.5)个月。血栓栓塞史(OR 2.447,95%CI 1.435~4.171,P=0.001)、慢性心力衰竭史(OR2.009,95%CI 1.084~3.724,P=0.027)、持续性房颤(OR 2.231,95%CI 1.448~3.437,P=0.0001)患者华法林使用率高,而贫血(OR 0.479,95%CI 0.238~0.964,P=0.039)、服用中药(OR 0.638,95%CI 0.456~0.891,P=0.008)以及长期就诊医院距离较远(OR 0.759,95%CI 0.610~0.945,P=0.014)患者华法林使用率较低。华法林组随访期间176例(71.8%)坚持服用华法林,Kaplan-Meier曲线中华法林组患者坚持服药率1年为78.3%,3年为71.0%。入组前服用华法林患者中76例(80.0%,76/95)坚持服用华法林,新启用华法林患者中100例(66.7%,100/150)坚持服用华法林,前者坚持服药率明显高于后者(P=0.008)。与华法林停用相关的因素为新启用华法林(HR 1.786,95%CI 1.029~3.100,P=0.039)、服用中药(HR 1.687,95%CI 1.201~2.370,P=0.003)、长期就诊医院距离较远(HR 1.446,95%CI 1.121~1.865,P=0.005)。结论抗凝门诊中,服用中药和长期就诊医院距离较远等因素影响华法林启用和坚持抗凝,明确影响华法林抗凝治疗相关因素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我院15年中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临床资料及药物治疗变化差异。方法将850例心房颤动患者,按时间段分成A组(374例)和B组(476例),分别对两组患者住院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比较。结果B组年龄>75岁患者的比例显著高于A组(P<0.05),心房颤动病因主要是高龄、冠心病、风湿性瓣膜病及高血压。与A组比较,B组患者胺碘酮的使用有下降的趋势(P<0.05),β受体阻滞剂和华法林的应用显著上升(P<0.05)。患者发生栓塞合并症显著降低(P<0.05)。结论15年间,住院的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方案有较大的变化,但较指南的要求仍有距离。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性别中国急诊就诊的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现状。方法:2008-11至2011-10在全国20家医院连续入选急诊就诊中有心房颤动诊断的患者,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和治疗,按性别将患者分成男女两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及治疗现状。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评估采用CHADS2评分,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华法林使用的因素。结果:2 015例心房颤动患者中,女性组1 104例,男性组911例。与男性患者比较,女性平均年龄较高[(69.11±12.96)岁vs(67.67±13.63)岁,P=0.015]、体重指数偏低[(23.24±3.73)kg/m2 vs(23.89±3.47)kg/m2,P=0.000],合并心力衰竭(39.7%vs 34.6%,P=0.019)、瓣膜病(26.6%vs 12.4%,P=0.000)的比例高,而男性患者吸烟(41.4%vs 5.1%,P=0.000)和合并冠心病(45.1%vs 39.1%,P=0.007)及既往心肌梗死(9.5%vs 5.5%,P=0.001)的比例较女性高。女性非瓣膜病患者CHADS2评分高于男性[(2.0±1.4)分vs(1.8±1.4)分,P=0.008],且CHADS2评分≥2分比例高于男性(58.0%vs 51%,P=0.005)。407例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中,167例(41%)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其中女性119例(40.5%),男性48例(42.5%)(P=0.713);1608例非瓣膜病心房颤动CHADS2评分≥2分的患者中,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患者仅有105例(12.0%),其中女性54例(11.5%),男性51例(12.5%)(P=0.636)。结论:中国急诊心房颤动的男、女患者间临床特征及治疗存在差异。女性患者中合并瓣膜病及心力衰竭者较多,男性患者中吸烟及合并冠心病者较多。在抗凝治疗方面,心率快及心力衰竭影响女性使用华法林,合并高血压影响男性使用华法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药学服务在心房颤动患者苄丙酮香豆素(华法林钠)抗凝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心房颤动患者180例,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治疗前均未使用华法林钠,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有临床药师参与,对患者及医师进行有关华法林钠抗凝的知识宣传、健康教育及药物咨询等药学服务,比较两组华法林钠使用率、2 w(INR)达标率、INR稳定性、出血发生率、栓塞性疾病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华法林钠使用率、2 wINR达标率、INR稳定性均明显升高(P<0. 05),出血及栓塞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降低(P<0. 05)。结论临床药师在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钠抗凝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服用华法林与未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若发生脑卒中,其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差别,为预防心房颤动脑卒中减轻疾病负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位于北京市的7家三级医院和2家非三级医院中,回顾性连续入选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神经科住院治疗且主要诊断为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心房颤动患者,依据其脑卒中前是否服用华法林分为两组,收集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合并疾病、检查结果、住院当天的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等;通过Logistic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校正年龄、性别等资料后,分析服用华法林与脑卒中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共纳入260例患者,其中服用华法林组51例(19.6%),未服用华法林组209例(80.4%)。服用华法林组NIHSS评分小于未服用华法林组(0.52±0.36)vs.(0.72±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服用华法林且INR≥2可降低NIHSS评分(odds ratio=0.24,95%CI:0.07~0.85,P=0.0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服用华法林且INR≥2的心房颤动患者若发生脑卒中其严重程度轻于未服用华法林的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冠心病与风湿性心脏病引起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差异,探讨病因对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至2010年因冠心病或风湿性心脏病住院的心力哀竭患者临床资料,对所有人选患者电话随访。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风险比例模型分析冠心病和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异;以单因素和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确认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危险因素。结果共155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平均随访3年。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分别为1096例(70.62%)和456例(29.38%),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为1113例(71.71%)和439例(28.29%)。平均随访3年,冠心病组和风湿性心脏病组总死亡率分别为33.85%和14.91%。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冠心病总死亡率为风湿性心脏病的1.53倍(95%CI 1.33~1.86;P〈0.01),结论与风湿性心脏病相比,冠心病引起心力衰竭患者预后差,病因是影响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因应纳入影响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评价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老年人和中青年人初发急性左心衰竭的病因和诱因,寻找从基础病因到诱因的预防措施,指导老年人多病因心衰的救治。方法近5年住院初发心衰患者396例,老年组295例,年龄(73.9±8.9)岁,中青年组101例,年龄(45.2±13.5)岁。NYHA分级诊断标准,均为Ⅲ~Ⅳ级,其中急性肺水肿375例,心源性休克21例。进行病因和诱发因素比较分析。结果老年患者病因中冠心病(89.0%)、高血压(51.9%)为常见病因,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和退行性瓣膜病等病因少见,而中青年患者冠心病(38.2%)、心肌病(25.5%)、高血压性心脏病(25.5%)、风湿性心脏病(8.8%)为相对常见病因;老年人两种病因以上病例58.7%,而中青年患者单病因87.1%;从诱发因素分析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肺部感染分别49.5%和51.5%,其次是心肌供血不足和劳累,但是心律失常、情绪激动等也应该受到重视,肺部感染和心肌供血不足是各年龄段诱因预防的重点。结论老年人心衰病因以防治冠心病和高血压为主,对中青年则同时重视瓣膜病和心肌病,中老年心衰病因以冠心病为主,但老年退行性瓣膜病也应该得到重视;老年人以多病因心衰更常见,提示在老年人心衰的救治中要注意处理多病因之间的矛盾,采取个性化综合治疗;肺部感染和心肌缺血是重要的心衰诱因。  相似文献   

14.
吴爱民  ;罗贵川 《内科》2014,(6):644-646
目的了解贵州省铜仁市10家县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基层医院合理、有效、安全使用华法林的应对策略。方法根据调查目的设计方案,查阅病历资料,并对现场医生进行问卷调查,回顾性分析2013年贵州省铜仁市10家县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使用情况。结果 10家县级综合医院共收治115例房颤住院患者,其中2家医院对4例患者应用了华法林抗凝治疗,华法林使用率3.48%。所有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患者长期进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监测,INR(1.5~2.0)保持在低水平状态。结论 10家县级综合医院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率极低,华法林应用不规范、不合理问题较一些文献报道更突出。应加大华法林的推广应用,促进抗凝剂的合理使用,使更多的患者享受到抗凝治疗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学院(ACCP)第9版《抗栓治疗和血栓预防指南》在心房颤动(AF)抗栓治疗中强调基于CHADS2评分的危险分层抗栓策略,CHADS2评分≥1分患者均应给予口服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国际标准化比值目标2.0~3.0)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达比加群。不推荐应用抗血小板治疗。此外,还对特殊情况如合并冠心病以及复律时的抗凝治疗给予建议。多数风湿性瓣膜病和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需要口服华法林。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患者不建议抗凝治疗,如患者长期抗凝也要暂时停用直至病情稳定。机械瓣膜置换术后长期华法林抗凝,人工瓣膜血栓的处理策略需要根据血栓大小和位置来决定溶栓还是外科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缺血性脑卒中是心房颤动最常见的并发症。华法林抗凝治疗可以明显降低脑卒中67%风险[1],但其引发的出血目前仍然是华法林应用的最大顾虑,我国目前仅有2%的心房颤动患者应用华法林治疗[2]。如何降低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同时减少出血的发生一直是老年心房颤动治疗的研究热点。为提高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华法林抗凝治疗的依从性,现将本科收治的112例心房颤动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的病因分布特点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240例房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瓣膜病(风心病)房颤位居首位,非风湿性房颤以冠心病、高血压为主。结论风心病、冠心病、高血压是房颤的主要病因,关注房颤的病因,对预防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房颤动1533例病因及治疗策略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近8年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病因变化和治疗策略转变情况,为临床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治疗资料完整的房颤患者839例,与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房颤患者694例为对照。结果(1)近年来高血压(34.3%)、冠心病(29.4%)已超过风心病(20.5%)成为房颤的主要病因,老年患者增多(60岁以上者占68.3%)。(2)阵发性房颤多采用复律治疗(51.4%),药物多为胺碘酮(67%)、心律平(24%)。(3)慢性房颤治疗以控制心室率(76%)为主,药物选择为洋地黄类(39%)、β-受体阻滞剂(36%)、钙拮抗剂(25%),有不足1/2的持续性房颤患者试行复律。(4)抗血栓治疗以抗血小板为主(77.9%),药物多为阿司匹林,抗凝治疗(华法林)占10.1%。结论近8年来房颤的病因主要为高血压、冠心病,治疗策略以控制心室率为主,对于存在血栓高危因素者应以抗凝治疗为主,目前还存在抗凝治疗强度及剂量不足,控制心室率治疗不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3059例卒中危险因素20年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分析卒中发生的常见危险因素,为卒中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资料完整的3059例卒中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发生卒中的常见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卒中家族史以及吸烟、酗酒等不良习性,并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和X^2检验。结果3059例卒中患者中共有危险因素3286例次,依次为高血压1645例次、吸烟622例次、酗酒357例次、冠心病272例次、糖尿病191例次、风湿性心脏病105例次、卒中家族史94例次。结论高血压、吸烟与酗酒为卒中患者,尤其是老年男性的主要危险因素,加强对这些危险因素的干预,有助于卒中防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的药物剂量选择及安全性。方法选择确诊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210例,按照年龄将60~79岁130例作为老年段及≥80岁80例作为高龄段。2个年龄段患者按服药治疗不同分为老年华法林组30例、高龄华法林组30例,老年联合用药组50例(氯吡格雷75 mg+阿司匹林100 mg),老年阿司匹林组50例和高龄阿司匹林组50例(阿司匹林100 mg)。观察服用华法林剂量及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各组患者栓塞及出血发生率。结果高龄华法林组剂量(2.88±0.46)mg,INR 2.29±0.55,老年华法林组剂量(2.93±0.75)mg,INR 2.30±0.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华法林组和高龄华法林组及老年联合用药组栓塞发生率明显低于老年阿司匹林组和高龄阿司匹林组(P<0.05)。与老年华法林组和高龄华法林组及老年阿司匹林组和高龄阿司匹林组比较,老年联合用药组出血发生率明显高(P<0.05)。结论老年心房颤动患者服用华法林或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更有效预防脑卒中事件的发生,老年、尤其是高龄高危患者服用华法林治疗,INR控制在1.5~2.5是安全、有效。对于不适合应用华法林的患者,可应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预防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