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相当常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医学上的难题,也是心血管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过去十余年中,药物治疗[肾上腺素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等]已被证实可降低病死率。尽管使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改变相当一部分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及预后不良的现实。心脏移植是治疗晚期心衰的有效方法,但由于供体有限及术后抗排异反应的高额医  相似文献   

2.
<正>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血管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在治疗上多采用强心、利尿、扩张血管等药物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使CHF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得到较大的改善,但临床疗效非常有限。近十年来改善心肌能量代谢药物也在逐步应用于临床,其改善心衰的作用也受到肯定,但在各种改善心衰药物中优化心肌能量代谢药物却一直处  相似文献   

3.
心肌梗死后炎症的免疫调节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经历了200余年的发展史。1785年英国医师WhitheringW报告紫花洋地黄治疗水肿有效,成为心血管病药物治疗的第一个范例。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的进步,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他汀类药物的相继发现和临床应用,为心血管病治疗学建立了一个个重要的里程碑。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免疫学等相关学科的迅猛发展,心血管病治疗学研究已转向针对病理生理环节中的关键分子,使心血管病治疗学进入分子靶向治疗时代。心血管病靶向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学理念于2005年6月17~19日在中国武汉《国际心血管病靶向治疗论坛》上提出,本刊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撰写心血管病相关靶向治疗研究进展,探讨心血管病治疗的新途径,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慢性心衰药物治疗新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尿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是慢性心衰药物治疗的基础,然而即使规范使用上述药物后,慢性心衰(CHF)预后仍然较差.因此最近几年针对心衰发病中的各种神经内分泌改变开发了一些新的药物,如血管肽酶抑制剂、内皮素拮抗剂、血管加压素拮抗剂和选择性醛固酮拮抗剂等,另外还有免疫调节药物、生长激素、caspase抑制剂和促红细胞生成素等.  相似文献   

5.
<正>心力衰竭是指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及(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目前能够改善心衰患者预后的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但是,利尿剂从20世纪40年代开始应用于心衰的治疗,至今仍是有效控制及充分消除液体潴留的首选药物,临床上合理的使用利尿剂是联合其他治疗心衰药物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培哚普利是新的长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治疗慢性充血性心衰中正显示出优越性。本文对其药代动力学、对血流动力学的作用、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进行了综合介绍,并肯定它是安全、有效的抗心衰药物。  相似文献   

7.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β受体拮抗剂和醛固酮受体拮抗剂等标准抗心衰治疗后,患者死亡率仍然很高[1]。在此情况下,沙库巴曲缬沙坦给心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新的药物投入临床使用,由于缺少用药经验,临床医生难免对其持有疑问,本文针对沙库巴曲缬沙坦在临床使用中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8.
心力衰竭患者心律失常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易发各类心律失常,其中,以合并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和室性心动过速(简称室速)为最常见。对于心衰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而言,胺碘酮和β受体阻滞剂是既有效、又安全的药物选择,Ⅰ类抗心律失常药不宜使用。其他非抗心律失常药物,如他汀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对心衰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也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9.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结构或功能性疾病导致心室充盈和(或)射血能力受损而引起的一组综合征,是各种心血管病的终末期。心衰治疗,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等已得到公认,但仍不能完全解决心衰的治疗问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改善心衰患者的预后。2010年ESC提出,铁缺乏可能与心衰独立相关。那么铁缺乏在心衰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改善铁缺乏的状况对心衰的治疗有无帮助?研究发现,铁缺乏的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心功能,影响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一种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多种心脏病的严重阶段或终末期表现。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和体液潴留。规范的药物治疗是心衰治疗的基础,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ngiotensin receptor  相似文献   

11.
利尿剂在慢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尿剂是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重要治疗药物之一.利尿剂能减轻液体潴留,迅速改善心衰的充血症状,因此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使用非常广泛.由于单一的利尿剂治疗并不能使患者获得临床上的稳定状况,它们总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或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心衰)住院患者的常见病因、合并症特点及药物治疗情况,为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规范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中心回顾性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选择2018年1月-10月新疆地区13家医院共1 493例慢性心衰住院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患者年龄,分为普通老年组、老老年组,比较两组心衰患者的临床特点、病因、非心血管系统合并症和改善心衰预后的药物使用情况。结果普通老年组和老老年组性别、心功能分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老老年组射血分数保留性心衰比例高于普通老年组,射血分数降低性心衰比例低于普通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高血压、冠心病是两组最常见的心衰病因,老老年组平均病因数量、非心血管系统合并症数量均高于普通老年组[(1.95±0.71) vs(1.70±0.58)、(1.89±0.89) vs(1.55±0.71),P均<0. 05]。老老年组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病、肾功能不全和慢性贫血比例高于普通老年组,而冠心病、糖尿病比例低于普通老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老老年组出院带药中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和醛固酮拮抗剂使用率均低于普通老年组(65.9%vs 76.7%、51.0%vs 70. 8%、62.7%vs 69.4%,P均<0. 05)。结论新疆地区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存在多心血管病因、合并多种疾病的特点,老老年患者合并症更多、抗心衰药物应用比例较低。  相似文献   

13.
正心血管病是一类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它包括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绞痛、心肌梗死、先天性心脏病等,是目前人类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or,ACEI)是当前临床应用最广泛的降压及改善心血管病预后药之一。自20世纪70年代第一个ACEI类药物问世以来,大量循证医学证据表明,此类药物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一方面它  相似文献   

14.
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证明选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衰及左室收缩功能不全(LVSD)具有良效,然而其使用现状并不乐观,且关于影响该药使用的诸多因素亦未明了。本文意就老年心衰者使用ACEI现状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以及使用ACEI药效与心衰死亡率间关系进行了初评。  相似文献   

15.
霍志成  张健 《心脏杂志》2021,33(6):666-669
心力衰竭(心衰)是多种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终末阶段,尽管其药物治疗已取得很大进步,但其预后仍不乐观,接受标准治疗的心衰患者仍存在高死亡和再住院风险。目前已有多项大型随机对照研究证实降糖药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有明显的心血管获益,可以明显降低心衰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降低心衰恶化风险,且无论是否伴有糖尿病均可获益。本文就SGLT2抑制剂的心血管获益和治疗心衰的研究和机制进行综述,期待SGLT2抑制剂可以打破传统心衰治疗的金三角(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和β受体阻滞剂),实现与金三角使用的四联治疗。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作为全球性难题,伴随着较高的病死率和再住院率,给医疗经济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自从治疗模式转变为抑制神经内分泌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和交感神经系统以来,心力衰竭治疗取得了极大的进步。根据最新的临床试验和治疗指南,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等仍然是心衰治疗的中坚力量。文章旨在重新评价这些传统药物在心衰治疗中的地位和应用策略,以期减少心衰病死率和再住院率,改善心衰患者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17.
心衰时血浆内皮素 (ET)明显升高〔1~ 4〕,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明显降低〔5〕,因此降低ET ,升高CGRP ,改善ET/CGRP比值的治疗措施将对心衰病理生理状态和预后产生有益的影响。循证医学证实洋地黄、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β阻断剂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ARB)均能缓解心衰症状、改善预后。而且临床证实某些抗心衰药物有降低ET ,改善ET/CGRP比值的作用〔2~ 5〕。本文观察了 66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血浆ET、CGRP变化及ACEI、β阻断剂、ARB干预的影响 ,旨在寻求改善慢性心衰神经内分泌状态的最…  相似文献   

18.
心力衰竭(心衰)是老年人的常见疾患,造成较高的住院率、死亡率和功能受限。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针对心衰的神经体液激活,被认为是心衰治疗的基石。本文就ACEI对老年患者有益的证据、该类关键药物的实际使用情况和老年患者应用中的问题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终末期,慢性心衰的规范化药物治疗,需要引起临床重视。我们前期介绍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本研究着重介绍了利尿剂、血管扩张剂、洋地黄类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在慢性心衰中的应用。1利尿剂类小剂量利尿剂对轻度心衰也反应良好,因为利尿剂从肠道吸收速度快,到达肾小管的速度也快。心衰进展时,因药物吸收延迟,且转运受到损害,当心衰恶化时,需加大剂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 分析190例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资料,住院时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住院时心脏超声示左室大小、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住院时脑钠肽(BNP)浓度,患者住院时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情况,一月后患者室性心律失常情况和心衰用药情况.结果 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为普遍,并且伴随心脏扩大、心功能恶化,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增加(P<0.05).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无发生组比较,BNP显著增高(P<0.05);胺碘酮、稳心颗粒、参松养心胶囊为临床上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胺碘酮者与不使用者比较β受体阻滞剂使用量下降(P<0.0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CEI/ARB)类药物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与预后相关,临床抗心律失常药物与治疗心衰药物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