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Fanconi综合征(FS)导致的骨软化症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性疾病(MIDD)的罕见合并症。本文报道1例23岁男性,临床表现为逐渐加重的多部位骨痛伴活动受限,辅助检查提示低磷血症、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肾性糖尿、氨基酸尿及低尿酸血症等近端肾小管功能损害,免疫固定电泳提示IgAλ型M蛋白、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影像学检查显示骨软化,结合骨髓涂片等诊断为意义不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MGUS)继发FS,并引起骨软化症。给予纠正酸中毒、补磷、补活性维生素D等治疗后骨痛症状有所改善。本文同时复习MIDD引起FS及继发骨软化症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2.
肿瘤源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是成人低磷性骨软化症(hypophosphatemic osteomalacia,HO)的重要病因。本文报告1例双侧颈部、胸部肋骨、腰背部、髋膝关节疼痛1年,伴明显低磷血症的患者,通过PET-CT检查发现右踝致病肿瘤,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为磷酸盐尿性间叶肿瘤,患者术后血磷逐渐升高,术后1周血磷恢复正常,术后2周骨痛、肌无力缓解,术后2个月症状完全消失。提示PET-CT检查在TIO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阿德福韦酯(ADV)是应用广泛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我国是HBV高感染率的国家。大剂量(60~120 mg/d)ADV有明显的肾毒性,临床主要表现为Fanconi综合征、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血肌酐升高。但是,小剂量(10 mg/d)ADV长期使用的肾毒性却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目前国内报道约30例,国外报道约15例。为此,我们对近2年收治的12例小剂量ADV引起的低血磷性骨软化症进行临床分析和治疗介绍,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所致低磷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对1例口服ADV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及文献回顾。随访观察该患者停药后的临床资料。结果 58岁女性患者因"双足跟疼痛14个月,双下肢、胸骨疼痛4个月"于2016年3月就诊。2010年7月患者因乙肝病毒感染口服拉米夫定(100 mg/d)和ADV(10 mg/d)治疗。用药期间出现足跟、下肢及胸骨疼痛,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跟骨和股骨上段骨折。2015年4月和11月肝功能检查均发现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升高。2016年1月发现血磷(0.23 mmol/L)和25羟维生素D(39.11 nmol/L)降低,停用ADV。2016年3月就诊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后予补充骨化三醇及钙治疗。2016年6月X线示双侧股骨上段假骨折线消失。随访复查血磷(0.94 mmol/L)和ALP恢复正常。结论 ADV导致的低磷性骨软化症易被漏诊或误诊为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骨肿瘤及强直性脊柱炎。检查电解质能及时发现低磷血症,其他肝功能指标正常时ALP升高需引起注意。血清胱抑素C、尿β2微球蛋白和尿α1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发现ADV导致的肾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标准剂量阿德福韦酯(Adefovir dipivoxil,ADV)致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并发低血磷性骨软化症(hypophosphatemic osteomalacia,HPOM)对肾毒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9月至2020年4月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收治的ADV致FS并发HPOM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肝功能、肾功能、尿常规、电解质和骨密度等指标,分析肾毒性早期敏感指标。结果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血钾、血钙、血磷和血尿酸水平降低,ALP和SOP升高,PRO和GLU阳性等异常情况。经过相关性分析,血尿酸与血磷呈负相关(OR=3.26,95%CI:1.73~4.35,P=0.019),血尿酸与ALP呈负相关(OR=2.89,95%CI:1.59~2.89,P=0.041)。7例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表现,6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骨痛情况。6例患者停用ADV后,病情均逐渐得到明显改善;其中1例66岁的男性患者服药史14年,入院前已有恶液质表现,最终全身衰竭死亡。结论血尿酸与血磷水平降低可能是ADV相关肾毒性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指标,临床上应加强监测和早期干预,以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肿瘤性骨软化症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年确诊的3例肿瘤性骨软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均表现为全身骨痛、身高缩短和活动困难,实验室检查提示低血磷和高骨转换,影像学检查提示骨质疏松、骨软化和假性骨折,2例经PET-CT等影像学检查、1例经查体发现肿瘤,均予手术切除后病理证实,3例患者术后血磷均显著上升。结论肿瘤性骨软化症有典型临床特点,切除肿瘤后可治愈。及早明确肿瘤位置是关键,仔细查体和PET-CT等影像学检查对肿瘤的发现和定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4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确诊的4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治疗及转归,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临床特点:4例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患者均为女性,10岁前起病,均为多骨型骨纤维异样增殖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骨骼畸形和脆性骨折。其中2例合并甲状腺功能亢进,2例合并周围性性早熟。实验室检查:4例患者均显示低磷血症(0.53~1.03mmol/L)和高碱性磷酸酶水平(464~1930U/L),3例患者血β-1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β-CTX)水平升高,2例患者血全长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intactFGF23)水平升高。影像学特点:4例患者影像学检查结果均符合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其中3例患者有典型的佝偻病表现。4例患者均接受全身骨扫描显像,3例患者全身骨骼多发放射性浓聚区。治疗及转归:经给予活性维生素D、中性磷合剂和双膦酸盐,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生化异常均显著改善。复习文献发现,患者起病越早,骨骼病变相对越重、血磷越低、骨转换指标升高越明显、血FGF23水平越高。结论McCune-Albright综合征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是罕见病。对McCune-Albright综合征患者需注意筛查是否合并低血磷性佝偻病,以避免漏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8.
成人骨软化症的少见病因之一为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FS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继发性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报道1例以髋部疼痛为临床表现的34岁女性患者,因血清HLA-B27阳性被误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多年。患者有骨、关节痛,低磷血症、血糖正常但尿糖阳性、氨基酸尿、蛋白尿、低钾血症时尿钾排出增多和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均提示符合FS的诊断。患者无明显先天性疾病,考虑为继发性FS。目前病因未明,影像学检查示股骨存在多发低密度影,应警惕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肿瘤相关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为罕见疾病。本文报道1例39岁男性,10余年前起逐渐出现乏力、多部位骨痛,进行性加重的活动困难,辅助检查提示低血磷,高尿磷,血钙正常,碱性磷酸酶(ALP)轻度增高,血pH正常,影像学有骨质疏松及骨软化表现,可见肋骨多发骨折,椎体双凹变。诊断为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因其成年起病,且无家族史,考虑肿瘤相关性低血磷性骨软化症可能性大,分别于2004年及2006年2次住院均未能明确定位诊断,对症服用中性磷制剂后症状明显改善。2010年第3次入院后通过PET-CT、奥曲肽显像及CT检查发现右股骨头内有占位性病变,行手术切除,术后血磷恢复正常,临床症状改善,病理学检查证实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 36岁, 因骨折史2年、肢体无力1年余、加重伴骨痛2个月就诊。辅助检查提示缺铁性贫血, 血钙、25羟维生素D水平明显下降, 碱性磷酸酶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明显升高, 影像学提示存在典型骨软化症表现, 结合患者数年前行Roux-en-Y胃旁路减重手术, 考虑为减重术后营养吸收障碍所致骨软化症。给予较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钙剂、普通维生素D补充, 患者逐渐恢复正常体力活动, 骨代谢指标明显改善, 骨密度增加。  相似文献   

11.
正阿德福韦酯(ADV)是一种口服单磷酸腺苷核苷酸类药物[1],2002年9月在美国被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2005年4月在中国上市。既往认为小剂量ADV无明显肾毒性[2];近年来,有关长期低剂量使用ADV(10 mg/d)导致肾损伤的报道不断增加。本院收治因服用ADV(10 mg/d)80个月,导致范可尼综合征合并低磷性骨软化症患者1例,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典型病例了解肿瘤性骨软化症(TIO)的临床特点及诊疗方法,提高对TIO的认识水平。方法:对1例TIO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此例患者表现为全身骨关节痛、活动障碍、血磷下降、肾小管磷重吸收率下降,经68Ga-TATE PET/CT及18-FDG PET/CT检查发现右肛周肿瘤,手术后第2天血磷恢复正常,病理报告为磷酸盐尿性间叶组织肿瘤。结论:对临床表现为全身骨痛、低血磷、肾小管磷重吸收率下降的患者,需高度怀疑TIO,建议积极行影像学检查寻找肿瘤病灶。  相似文献   

13.
<正>阿德福韦酯为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核苷(酸)类似物中的一种,其主要不良反应为肾毒性,有致血清肌酸激酶(CK)升高、血清低磷性骨软化症的报道[1-4],也存在阿德福韦酯致Fanconi综合征的个案[5]。然而,并非上述表现均为阿德福韦酯所致。我们收治的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近4个月出现明显的肌无力、肌痛等表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ADV)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选择单用或者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中含有阿德福韦酯治疗2年以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纳入观察,检测其血磷及尿磷、PTH、eGFR、ALP,分析低磷累计发生率及临床特点。结果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单用或含有ADV联合抗病毒治疗方案进行抗病毒治疗2年,累计低磷血症17例(20.7%);有骨关节疼痛症状4例,骨密度检测均提示骨质疏松,其中1例发生病理性骨折;尿磷升高31例(37.8%),尿磷和低血磷呈负相关,17例低血磷患者均存在尿磷升高;ALP升高只出现在部分低磷血症患者。血磷和尿磷呈负相关(Pearson相关性-0.690,P0.01),尿磷可预测低血磷发生:尿磷大于1.31 g为预测低血磷最佳临界点;阳性预测值为61.2%,阴性预测值为100%。结论长期应用ADV抗病毒治疗患者,应常规随访血磷水平,早期尿磷检测可预测低磷血症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15例长期服用阿德福韦酯(ADV)引起的慢性肾脏病合并范可尼综合征进行分析,并对早期发现ADV的肾毒性和避免引发范可尼综合征提出监测和防治措施。方法研究对象为2011年4月至2013年9月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南京军区上海肝病研究中心因长期服用ADV而确诊为范可尼综合征的15例患者,服药剂量均为10 mg/d,平均服药时间4.72年,平均服药至症状出现时间为3.22年。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全身多处骨及关节疼痛,4例伴夜尿增多。所有患者血磷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12例存在低尿酸血症,12例肾小球滤过率降低,9例血清碱性磷酸酶增高;4例患者进行了血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检测,3例增高;7例患者出现尿蛋白阳性,8例尿糖阳性;11例患者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骨密度提示骨质疏松。转归:确诊后均停用ADV,改用恩替卡韦0.5 mg/d继续抗病毒治疗。所有患者骨痛均在2~8个月后明显缓解;5例停药后2~12个月血磷恢复正常;12例血尿酸降低的患者中有6例在1~11个月恢复正常;9例碱性磷酸酶增高者有2例分别于1、12个月恢复正常,其余较停药前明显下降;7例尿蛋白阳性患者中2例分别在停药后4、19个月蛋白尿消失;8例尿糖阳性的患者有2例分别于停药后4、7个月转阴。结论与以往的文献报道不同,ADV除可引起程度不同的低磷血症、低尿酸血症等近端肾小管联合功能缺陷所致的范可尼综合征外,尚可引起肾小球损伤。对ADV应用超过1年的患者,要定期监测血磷、肌酐、尿酸、Cys-C及GFR。应用ADV治疗者应避免同时应用其他具有肾毒性的药物,一旦出现肾损伤,要及时更换为其他抗病毒药物或者根据GFR水平延长用药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报告小剂量阿德福韦酯致范可尼综合征,探讨其临床特征及诊治方法。方法对3例长期服用小剂量(10 mg)阿德福韦酯导致范可尼综合征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例均以骨病为首发症状,服用阿德福韦酯(10 mg/d)平均4年以上,发生骨痛和肌肉无力,血磷降低,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肾小管功能异常。结合既往用药史,考虑为阿德福韦酯所致肾损害,停用阿德福韦酯并予大剂量活性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骨软化症状明显改善,血磷维持在0.8~1.0 mmol/L,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显著减少。结论小剂量(10 mg/d)阿德福韦酯长期应用可致范可尼综合征,表现为全身骨痛、肌无力、低血磷、肾性糖尿、肾性氨基酸尿,临床上应对长期使用阿德福韦酯患者的肾小管功能、骨代谢指标进行监测,早发现、早治疗,可缓解肾小管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Fanconi综合征(FS)一般分为原发性FS和继发性FS两类,原发性FS多伴有其他先天性疾病,继发性FS可由多种病因引起。本文报道1例59岁女性患者,22年前因反复骨关节疼痛诊断为低血磷抗维生素D骨软化症。近期骨关节疼痛加重,有蛋白尿、血糖正常而尿糖排出增多、尿钾排出增多,高氯性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这些符合Fanconi综合征的诊断,且患者无明显先天性疾病可查,因此,可诊断为继发性Fanconi综合征。甲状旁腺彩超、CT和SPECT均提示,在甲状旁腺增生的基础上形成了自主功能性结节,经补充中性磷酸盐和活性维生素D_3,血磷和ALP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但血清PTH仍明显升高,说明甲状旁腺的PTH分泌已经具有一定程度的自主性,因而高度考虑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可能。X线片检查显示胸廓、脊柱和骨盆畸形,骨密度测量显示骨密度明显降低,因此还考虑伴有骨质软化并骨质疏松症。  相似文献   

18.
低血磷性骨软化症(hypophosphatemic osteomalacia,HO)是由于低磷血症和活性维生素D生产不足造成的、以骨骼矿化不良、骨软化或佝偻病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分为以下3种类型:X连锁显性低磷性骨软化症(XLH)、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低磷性骨软化症(ADHR)和肿瘤诱发低磷性骨软化症(TIO)。现将在黑龙江省大庆油田总医院就诊的1例肿瘤诱发低磷性骨软化症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范可尼综合征(Fanconi Syndrome,FS)是一种肾小管功能障碍性疾病,以近端小管功能紊乱为特征,临床表现为:肾性氨基酸尿、肾性葡萄糖尿、肾性有机酸尿、肾小管性蛋白尿、近端肾小管酸中毒、尿磷酸盐及电解质丢失等,由此引起低磷血症、低钙血症、脱水、骨质疏松等。本病临床少见,容易误诊、漏诊,现将2010年收治的1例艾滋病病人替诺福韦(Tenofovir,TDF)治疗导致FS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并分析北京协和医院近27年收治的M蛋白相关范可尼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效果,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北京协和医院1986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4例M蛋白相关范可尼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表现、生化特征、骨骼表现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总结。结果 4例患者的病程为3个月3年,均有明显骨痛,无体重下降。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范可尼综合征诊断,24 h尿轻链KAP和LAM均明显升高,其中3例患者血或尿免疫固定电泳发现M蛋白。4例患者骨髓穿刺和活检病理均提示骨髓浆细胞比例高于正常(2.0%3年,均有明显骨痛,无体重下降。实验室检查均符合范可尼综合征诊断,24 h尿轻链KAP和LAM均明显升高,其中3例患者血或尿免疫固定电泳发现M蛋白。4例患者骨髓穿刺和活检病理均提示骨髓浆细胞比例高于正常(2.0%5.5%),均未发现淀粉样变证据。3例行肾穿刺活检结果均提示肾间质病变。治疗方法:补钾、纠酸、补磷、维生素D制剂和钙剂治疗,针对浆细胞增多的化疗作用有限。结论对于成人起病的范可尼综合征、尤其是表现有明显骨痛的患者,应注意筛查M蛋白。对诊断为M蛋白相关范可尼综合征的患者进行长期随诊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