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骨节病病毒病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2008,23(6):7-9,F0002
大骨节病(KBD)病因至今未明.本文对笔者等近年来撰写的KBD有关病毒病因的多项研究报告做了综合性论证.就笔者研究所见KBD有三类细胞坏死:(剖检材料上的)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和骨髓血细胞坏死及(KBD病儿的)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三者坏死细胞的核内都有嗜酸性包涵体,且三者坏死的形态改变及其演化过程相同又都有KBD病理特异性.据此笔者认为,三者细胞坏死可能是由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在KBD病儿的坏死白细胞核内找出病毒核衣壳的结果 ,已使白细胞坏死是由某特异病毒感染引起的这一假设得到验证.作为关键病变,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可能也是由引起白细胞坏死的该病毒的同一病毒感染引起的,即该病毒可能就是KBD的病因.后一假设已得到体外实验结果 的强有力支持:实验中该病毒已诱发培养软骨细胞出现与人类KBD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相一致的特异病变.有关KBD病毒病因假设的结论 性评价,有待后继更多工作来检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探查外周血有白细胞坏死的大骨节病(KBD)病儿其血浆内有无KBD的致病因子,特进行本实验。方法:选干骺端损害X线阳性征且有外周血细胞坏死的KBD病儿血浆作用于培养(兔)软骨细胞以判定血浆内有无引起软骨细胞病变效应的致病因子。结果:实验组部分细胞的核染色质颗粒间出现淡紫红色小点动物,伴点状物周围染色质溶解,直至整个胞核转化为青灰均质的大团块;更后,团块内出现嗜酸性斑块、团块外出现环状体。电镜下见实验组细胞内众多染色溶解小灶、各小灶内有直径75-83nm的病毒核衣壳,呈外形六角,核心中空。结论:以KBD病儿血浆诱发出的培养软骨细胞的光镜下病变与KBD尸骨软骨细胞的B型凝固性坏死安全相同,实验复制出KBD的培养软骨细胞病变模型;病变的原因是来自KBD病儿血浆、继之出现于实验组病变细胞核内的某病毒;KBD病儿血浆内的病毒可能就是KBD的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对大骨节病(KBD)病儿外周血等血细胞进行了形态学观察以便和KBD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病变相对照。方法:在临床X线普查基础上,采病儿外周血及骨髓吸出物涂片、Wright-Giemsa染色、光镜观察。结果:在部分外周血白细胞及骨髓血细胞的核染色质粒间出现淡紫红色点状物伴其周当然质溶解,进而点状物融合形成斑块,直至整个核转化为均质大团块。外周血白细胞病变阳性例的检出率占病区受检例总数的83.1%。讨论和结论:白细胞等核内出现的点状物、斑块和团块都应是核内病毒包涵体;病儿外周血白细胞坏死与KBD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是性质同一的病理过程,都是KBD病理变化的一部分,三者坏死病变可能都是KBD的同一病毒病因所引起。  相似文献   

4.
有关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KBD)的病因问题至今仍有争论,本文对以往发表的文章添加必要的补充。以KBD病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变与KBD剖检病例软骨细胞和骨髓血细胞的病变对照比较。结果清晰地显示该3类细胞呈现完全相同的病变过程:胞核内出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嗜酸性包涵体,伴随以染色质被溶解破坏反比例地减少耗尽,最终细胞坏死、整个核形成一个嗜酸性包涵体的红色大团块。本文认为:隶属KBD的3类细胞的同一模式坏死,应是两次电镜所见的同一病毒所引起;KBD的本质应是该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软骨病变仅是其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5.
有关大骨节病(Kaschin-Beck disease, KBD)的病因问题至今仍有争论,本文对以往发表的文章添加必要的补充。以KBD病儿外周血白细胞的病变与KBD剖检病例软骨细胞和骨髓血细胞的病变对照比较。结果清晰地显示该3类细胞呈现完全相同的病变过程:胞核内出现由少到多、由小到大的嗜酸性包涵体,伴随以染色质被溶解破坏反比例地减少耗尽,最终细胞坏死、整个核形成一个嗜酸性包涵体的红色大团块。本文认为:隶属KBD的3类细胞的同一模式坏死,应是两次电镜所见的同一病毒所引起;KBD的本质应是该病毒引起的全身性传染病,软骨病变仅是其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大骨节病病尸骨髓血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有关大骨节病(KBD)有无骨髓坏死病变一直存在争议,为全面认识KBD的病理变化,在光镜下复查了本所尸检档案2批共16例的骨切片,14例的各系幼稚造血细胞及各类成熟白细胞有形态特异的坏死病变:早期,在细胞核染色质粒之间出现多数细微的红、淡红或淡褐色点状物伴染色质溶解;其后,点状物相互融合增大,直至形成大的均质的圆形或多角形的核内包涵体,包涵体多为红(嗜酸)或淡褐色,亦有呈半透明毛玻璃状,残留染色质呈片块状或窄带环边集于核膜直下;最终,整个核转化为均质的大团块,病变早期相应胞质的病变常不明显,坏死病变呈弥散单个细胞性或呈片状、小灶性分布。KBD骨髓血细胞坏死病变确实存在,其坏死细胞形态对KBD有特异性,骨髓血细胞坏死的原因可能是某特异病毒感染及其并发的Ⅳ型超敏反应。  相似文献   

7.
大骨节病小梁骨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有关大骨节病(KBD)有无小梁骨坏死病变一直存有争议,为全面认识KBD的病理变化,本在光镜下复查了本所尸检档案2批共16例的骨切片,按本拟出的诊断小梁骨坏死的3个条件,在第1批10/12例,第2批4/4例的众多四肢骨和中轴骨内检出小梁骨坏死病变,其形态特点是:小梁骨坏死呈灶状分布;新近坏死位于并存的骨髓血细胞坏死灶内,坏死崩解的骨碎屑与坏死的血细胞镶嵌存在,接触紧密,时久,骨碎屑显示“死骨”的形态改变,最终骨碎屑被包裹,位于囊肿内;小梁骨坏死灶外的邻近区,其固有组织结构自然存在,KBD病尸内,小梁骨坏死是确切存在的,是KBD骨内病变的重要组分之一,小梁骨坏死并存骨髓血细胞坏死的原因不排除本病急性病毒性骨髓炎时继发IV型超敏反应引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人类大骨节病与动物骨软骨病的病理学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大骨节病(KBD)18例剖检和24例活检的骨骼材料,50例家猪的胫骨和趾骨,结合动物骨软骨病(OC)的文献,对KBD和OC进行了病理学比较。对比了12个方面,包括该两病的性质、过程和自然发展史,原发性和继发性骨软骨病变,骺生长板和关节软骨的软骨坏死,软骨渠与软骨坏死灶的关系,电镜所见,骨骼病变的后果,X线变化,患病个体的一般状况以及该两病的发生率等。作者提出动物OC是目前已知的,与人类KBD最为相似的一种疾患。但要把它作为KBD的动物模型,仍有几个问题有待澄清;诸如在成年个体发生软骨坏死的可能性、软骨病变的反复发生、先天性和地方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大骨节病骨髓急性炎症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2003,18(1):4-6,95,96
为探讨大骨节病(KBD)的骨髓病变,疾病本态及其病因,在光镜下复查了本所尸检档案2批共16例的骨切片。结果15例见炎性充血,15例见纤维素渗出,16例见水肿。在此背景上,少数病例见淋巴细胞或单核巨噬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噬血细胞症,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血管周套形成,炎性肉芽组织,以及笔者另文报告的14例骨髓血细胞坏死伴核内嗜酸性包涵体形成(提示病毒感染)等表明,病尸14/16例骨髓内有急性炎症,其中部分病变符合Ⅳ型超敏反应的组织像。包涵体形成是病毒杀细胞性感染的形态学证据。包涵体在骨髓坏死细胞核内出现强化了某病毒感染与骨髓血细胞坏死间的因果联系,骨髓急性感染的形态学证据。;包涵体在骨髓坏死细胞核内的出现强化了某病毒感染与骨髓血细胞坏死间的因果联系,骨髓急性炎症的病因可能是某特异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
采用PCR、病毒分离及免疫电镜等技术,以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及现症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HAV感染机体后的病毒血症,病毒在血液系统中的消长动态及在人血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中体外增殖和定位,探讨其与致病机理的关系。结果:机体感染HAV后,从病人血清中直接分离出HAV,外周血白细胞HAV抗原阳性,且在潜伏期中病毒即已侵犯外周血白细胞,抗-HAV-IgM阳性血清中有HAV RNA;并证实HAV可在体外培养的人血单个核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中增殖并传代。  相似文献   

11.
大骨节病软骨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观察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毕华银 《地方病通报》2001,16(3):5-7,110,F003
对16例尸检档案骨检材料就大骨节病(KBD)软坏死死,特别对软骨细胞坏死的组织学形态再做光镜观察,为该病病因研究寻找有用线索。结果发现,软骨细胞凝固性坏死可表现为在形态及其演化过程完全不同的A、B两型:A型坏死的细胞胞体常较大、轮廓略不清,胞质红染、内含空泡较多,胞核固缩、碎裂断而溶解消失,胞核从不红染;B型者胞体小、轮廓清,胞质内空泡少、中度红染,胞核增大、核内出现坏状体。软骨细胞B型凝固性坏死对KBD的病理改变可能有特异性,其坏死原因可能是某特异病毒感染,深层的软骨坏死可能是骨髓血细胞病变向软骨内扩散继发出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陕西省儿童及成人大骨节病病情现状,评估防治效果,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大骨节病历史资料,2008年在陕西省选择8个市10个病区县的10个重病村,对全部7~12岁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拍摄右手X线片;选择10个市37个病区县的65个重病村,对≥16岁人群进行临床检查;在旬邑县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各选择1个病区村补硒,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每个病区村检测30户家庭的硒碘盐含硒量,每村对30名7~12岁儿童检测发硒.结果 共对862名儿童进行临床检查,未检出Ⅰ度以上病例.X线检查862人,检出1例干骺端阳性病例,检出率为0.12%(1/862);65个病区村16岁以上成人共有35 638名,检查30 599人,受检率为85.86%(30 599/35 638).共检出大骨节病病例5108例,总检出率为16.69%(5108/30 599),其中I度检出率为9.73%(2977/30 599),Ⅱ度检出率为5.40%(1652/30 599),Ⅲ度检出率为1.57%(479/30 599),36~60岁患者占患者总数的65.7%(3355/5108).旬邑县在项目实施前、项目干预6个月,硒碘盐含硒量分别为(5.43±3.19)、(7.74±1.81)mg/kg,儿童头发含硒量分别为(0.3933±0.0930)、(0.3613±0.0997)mg/kg.结论 陕西省儿童大骨节病病情稳定下降,成人大骨节病病情严峻,应积极开展成人大骨节病治疗工作,并加大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巩固防治成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西藏藏族自治区(简称西藏)大骨节病病区分布,评估西藏大骨节病病情现状。方法 于2007、2008年,在西藏那曲、山南、林芝、日喀则地区中的26县,按东、南、西、北、中的方法选取乡(镇)、村作为基线调查点进行大骨节病流行病学调查。根据大骨节病调查方案,对成人进行大骨节病临床检查,对4~ 13岁儿童进行临床和右手正位X线检查。病区划分按照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GB 16395-1996》执行,轻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1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10%;中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在10%~2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在10% ~ 30%;重病区:病区大骨节病临床Ⅰ度及其以上患病率>20%或7~ 14岁儿童X线检出率>30%。结果 在26个县共调查了108乡,临床检查成人14 686人,检出Ⅰ度以上(含Ⅰ度)病例663人,患病率为4.51%,无Ⅲ度病例检出。儿童拍右手正位X线片5769张,检出大骨节病阳性片102张,检出率为1.77%;儿童发病主要在干骺端,占89.2%(91/102)。有10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也为0;有1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0,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3.66(7/191);有12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1.03% ~ 7.54%,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为0 ~ 7.76%,其中有5个县检出率为0;有3个县成人大骨节病临床检出率为10.69%~13.88%,儿童大骨节病X线检出率在5.31%~7.76%。结论 根据大骨节病病区判定和划分标准,在调查的26县中有10县为大骨节病非病区、13县为轻病区、3县为中病区。至此,西藏大骨节病分布于全区7地(市)52县,病情流行分布较广,形势仍然严峻,需继续加强病情监测。  相似文献   

14.
测定了大骨节病患儿血浆总巯基,非蛋白巯基.蛋白结合巯基和全血硒含量,并与病区非患儿和非病区儿童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大骨节病重病区儿童(包括患儿组和非患儿组)体内三种血浆巯基和血硒含量都低于消退病区及非病区儿童,而以大骨节病患儿组下降最明显(P<0.01或<0.05)。血硒与三种巯基的相关分析仅在大骨节病患儿组显示出有意义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大骨节病患儿血浆巯基的减少与硒缺乏有关,提示患儿体内抗氧化防御系统受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大骨节病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分布形式、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及其与硒的相关性。方法 在大骨节病病区随机选取经 X线和临床检查确诊的大骨节病儿童 ,同时在该病区和非病区分别选取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单克隆抗体 (抗 CD4 ,CD8)免疫细胞组化法检测淋巴细胞亚群。s IL- 2 R的测定采用双抗体夹心 EL ISA法。结果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外周血单核细胞 (PBMC)中 CD4 +、CD8+率显著低于非病区水平 (P <0 .0 5 ) ,CD4 / CD8各组间没有差异 (P >0 .0 5 )。患儿组血清 s IL- 2 R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区水平 (P =0 .0 38)。病区健康儿童组较非病区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另外 ,病区儿童红细胞硒水平仍显著低于非病区 (P <0 .0 0 1)。相关分析表明 ,红细胞硒水平与 CD4 +率呈典型正相关 (r=0 .6 2 5 ,P <0 .0 5 ) ,与血清 s IL-2 R水平则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 大骨节病病区儿童外周血处于一种免疫抑制状态 ,以 CD4 + 、CD8+ 比例的减少尤为明显。硒通过影响 PBMC中 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布形式从而在这种免疫紊乱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建议把血清 s IL - 2 R的测定作为检出大骨节病儿童的一种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大骨节病科研防治工作者和临床医生提供学习和参考。方法汇集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研究所、吉林省地方病第二防治研究所和本课题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地方病控制中心大骨节病研究所的历史X线片,以及选择近年来具有典型病例的病区给予补拍的X线片共34 867张进行复读,从中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儿童大骨节病病例X线片,采用计算机Photoshop系统进行处理。结果编辑干骺型、骨端型、干骺骨骺型、干骺骨骺骨端型和骨关节型9幅;鉴别诊断X线片包括正常变异、单指指间关节炎和正常干骺骨骺闭合反应各1幅,构成本文各种大骨节病X线水平的儿童病例图片系列,并阐述了大骨节病病例不同类型的病理基础以及愈后。结论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作者对病区儿童5062例连续每年拍片观察3—9年共拍片24300张。选2—8岁逐步发展为典型大骨节病儿童83例手片380张。从逐年动态变化中发现本病早期 X 线征为:干骺端园凸部轻度局限性凹陷,失去弧度的连续性、舌状凹陷、干骺端横行骨梁或骨小梁粗糙。骨端外缘线中断、消蚀、厚薄不一、毛玻璃状、发毛、平直、侧角变锐呈刀切状。初步讨论了这些 X 线征对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Kaschin -BeckDisease (KBD )isachronic ,transformative ,endemicosteoarthrosis,pathologicallycharacterizedbychondrocytenecrosisofjointcartilagedeeplayerandepiphysealplatecartilagehypertrophiclayer .Duringthecourseofetiologystudy ,manyscholarshavefoundthatimmunedisorderdoexistinpatientswithKBD ,forexample ,the“DLD (Death -Life -Death )”phenomenoninchondrocytenecrosisandnecrolysis,andthe“chondrocytegobbets”responses.Sincethe 80th ,immunestatusofKBDwasfitfullyinvestigated .Acommonconclu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